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二节课)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未断,一毫福德未修,若西方净土,已是超出三界,过于天帝天仙百千万亿恒河沙倍。凡夫念佛,安能遂生其国?】

  “具缚凡夫”就是还系缚在生死流转中不得解脱的凡夫。“恶业厚重”是指身、口、意的恶业还很厚重。“一切烦恼未断”指贪、嗔、痴、慢、疑、邪见等三界所摄的烦恼,丝毫没有断除。“一毫福德未修”指所修的福德微少,即使修了一些,也夹杂着烦恼和不善业。而西方净土远远超出了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论是身体的相好,色、声、香、味、触的受用,还是天眼、天耳等的神通,或者智慧、辩才,都超过天帝、天仙百千万亿恒河沙数倍。具缚的凡夫念念佛,怎么能生到如此殊胜的净土?

  这种情形就像一个农夫,原先一字不识、贫穷困苦,光着脚在泥水里劳作,黝黑丑陋、被人轻贱。后来一夜之间,直步青云,在京城的金鸾殿里成了皇帝身边的大臣,锦衣玉食、身相庄严、文韬武略、万众景仰,远远超过了那些知县、知府、巡抚,真是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答:此仗阿弥陀佛之力,非藉自己之力也。譬之跛人行路,终日不能数里,若乘转轮王之象宝,一朝能历四大天下。】

  这是依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神力,不是单凭自己微薄的力量。就像跛脚的人一瘸一拐地走路,一整天走不出几里路。如果他乘上转轮王飞行神速的大象宝,一上午就能走遍东、南、西、北四大部洲。

  这是比喻单凭自己的力量,修道的速度缓慢,进程有限,但依仗佛的力量,就能迅速成就道果。

  【又如寒士,欲亲近帝王,倘从州县小试,以望登科甲,位通显,则难而未稳。】

  又比如出身贫寒的读书人,想在帝王身边做官,如果他企望从基层州县的小考试开始,一级一级地通过乡试、会试,登上科第,之后再一级一级地升迁,直至做到显赫的大臣地位,这条路是困难而不稳当的。(“困难”是指从低层爬到高层,每一步都要过关;“不稳”是指只要一步不过关,就掉下来、上不去。)

  “一级一级通过考试和升迁”,比喻单凭自己的力量在资粮道和加行道中渐次升进,伏、断从粗到细的一切三界烦恼。“难而未稳”,是指很多人通不过一级一级的修行考试,在修道中不能进步,甚至退堕下来,有些连人身都保不住,一下子掉进恶趣深渊,千万劫难以出头,所以这是难而不稳的路。

  【若能托胎而为王子,不过旬月之间,便与帝王同为一家。往生者之专仗佛力,亦犹是也。】

  如果他能投胎在帝王家,成为王子,不过十个月间,就生在王宫里,与帝王朝夕相处。往生者专门依仗阿弥陀佛的力量,专一求生佛国,也是如此。以修念佛,这一生就往生佛国,与佛朝夕相处。智慧、神通、相好、受用,样样都百千万亿恒河沙数倍超过天帝天仙。

  “投胎帝王家”,比喻托生在佛国的莲花中。“成为王子”,比喻成为佛国中的佛子。“十个月间”,比喻这一生快则几年、慢则几十年的时间。“王子落地,贵压群臣”,比喻从西方净土的莲花中一化生出来,就无数倍超过了天帝天仙。“王子毕竟作王”,比喻往生佛国就成为不退转菩萨,毕竟作佛。

  【修行人若不求生净土,仅在浊恶世界修持,则头出头没,不知经若干年劫,尚不能成一罗汉,何况至于菩萨地位!若修净土法门,只要精进修持,一心不乱,现世便可往生,竟从西方修行,永不退堕,直至成佛,最为捷径。】

  如果修行人不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只留在浊恶的世界里修行,他在六道中头出头没(在轮回的大海里,时而伸出头来,比喻生在善趣;时而被大浪一打,又没下头去,比喻又堕入恶趣),不知道经过多少年、多少劫,还不能修成一个阿罗汉果,何况到达圣者菩萨的地位。如果修持特别的净土法门,只要这一生精进修持,一心不乱,今生就能往生西方。从此在西方修行,永不退转、堕落,直至成佛。这是最快捷的路径。

  【譬如竹中之虫,向上欲出,必要咬穿无数竹节,不胜其苦。若识得从旁便可咬穿,则横出甚易。】

  就像竹子里的小虫,想往上竖着出来,就要一节一节咬穿,直到咬穿最上面一节才能出来,非常辛苦。如果它认识到从旁边咬穿一个洞就能出来,那横着出来就很容易了。

  这是比喻超出三界有两种方式,一是单凭自己的力量,从粗到细一分分地断除三界烦恼而超出,这是竖出的方式,有很大难度;二是修持净业,具足信愿行,临终蒙佛加持,往生净土而超出,这是横出的方式,不必断尽烦恼,相比前者容易多了。

  【所以修净业者,谓之横出三界,而何疑凡夫之不能遂生也?】

  所以修净业叫做横出三界,何必怀疑具缚凡夫不能往生呢?

  第六疑

  【问:九品之中,下三品,多是恶人,止因临终念佛,所以往生。万一既生彼国,仍有邪见三毒,奈何?】

  问:往生净土的人从低到高分为九品,九品中的下三品多是平生造恶的人,只因临终念佛,而得以往生,万一他们生到极乐世界之后,还有邪见和贪嗔痴,那时该怎么办?

  【答:只愁不生,不愁生后复恶。】

  答:只愁不能往生,不愁往生后仍旧造恶。

  【其中盖有五因缘: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持故;二者所愿如意,无所贪求故;三者宝树花鸟,咸宣妙法故;四者纯以菩萨为良友,恶缘永断故;五者寿命长远,历劫修持故。所以一生西方,直至成佛,永不退转,良有以也。】

  这里有五种因缘保证往生之后就不再造恶。第一、在极乐世界,时时都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摄持,能让往生者不起恶念;第二、在极乐世界,所愿如意,思衣得衣、念食得食,想听什么法自然听到,想见什么事自然见到,不会因为得不到而贪恋、追求、嫉妒、竞争,造很多恶业;第三,极乐世界中,宝树、莲花、禽鸟等的一切事物都在宣演妙法,闻法之后恶念不起;第四、往来、相处的都是菩萨良友,永远没有恶缘;第五、寿命无有限量,持续不断地修行。正因为因缘是这样殊胜,所以一生到西方,直到成佛之间,永不退转。确实是有这样的事。

  总之,在西方极乐世界,接触的境缘都是清净的,没有丝毫造恶的助缘,因此永远没有起烦恼、生恶念的机会。就像三只脚的香炉,缺一只脚就立不起来,缺少造恶的因缘,就永远不造恶。(这就是“孤因不生果”的道理,只有种子,没有水、土、阳光提供养分、能量是不会结果的;只有烦恼种子,没有促使它发起的助缘,也不会起烦恼、造恶业。)

  第七疑

  【问:继释迦而成佛者,即弥勒菩萨,今现在兜率天宫说法,人能修上品十善,便生其处。何不往生兜率天宫,亲侍弥勒,将来下生成佛之时,随之而下乎?】

  问:未来继承释迦佛成佛的教主,就是弥勒菩萨。他现在住在兜率内院说法。只要能修持上品十善业,就能生在弥勒菩萨座前,为什么不往生兜率承侍弥勒,将来在弥勒下生示现成佛时,一起下到人间来呢?

  【答:上品十善,固得生天。但欲必生兜率,恐亦未稳。不观《弥勒上生经》乎?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试问修十善者能之乎?若阿弥陀佛,但得持名,无不摄受,较之广修十善者,其易数倍。】

  答:修持上品的十善业,固然能生天,但要做到决定往生兜率内院,恐怕也不是很稳当。你没见到《弥勒上生经》上说:“修持众多三昧、深入禅定,才能得生兜率内院”吗?试问:修持十善的人能做到深入正定吗?恐怕不容易。但阿弥陀佛,只要执持他的名号,就无不摄受,比起广修十善來,不是容易很多倍吗!

  (这是说往生西方净土的条件低,只需要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是谁都能做得到的,而深入正定就难得多了。)

  【况兜率天宫,多欲界退位天子,天女之多,不可胜计,天人见之,往往耽染,何况凡夫?《萨遮尼乾子经》云:“诸天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较之西方,万不及一。】

  何况在兜率天宫,有很多欲界的退位天子,天女多得不可胜数,让天人增长爱著五欲的心,而且天女十分微妙,天人见到后,往往耽著爱染,沉迷不能自拔,发不起向道的心,何况一般的凡夫?《萨遮尼乾子经》说:诸天的大系缚,没有超过女色的。女人缠缚着天人的心,使他在天福享尽之后,直接堕入恶道。不像极乐净土,没有女人和小乘发心的人,纯一是大乘清净海会,而且无论是水鸟、树林、风声乐响,都宣演妙法,听到的人都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因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也就能毕竟到达无生忍的果位。这样比较,谁优谁劣是很明显的。所以说,兜率天宫比不上西方净土的万分之一。

  【又况纵见弥勒,未获圣果,一生净域,永不退转乎?】

  又何况纵然见到弥勒菩萨,也未必就得到圣者果位,像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众生见到佛而没有得圣果的大有人在,多如恒河沙,弥勒佛出世也是如此,大有不得圣果的。怎么能比得上一往生净土就毕竟得无生法忍永不退转呢?

  总之生兜率内院需要广修十善、深入禅定,有相当的难度,而生极乐世界,只需要持佛名号,简单易行;而且,生兜率有退转、堕落,生极乐永不退转,所以应选择求生极乐。

  第八疑

  【问:凡夫宿世今生,广造无量恶业,临终十念,云何遂得往生?】

  问:普通凡夫在过去世和今生造了数不清的恶业,怎么能凭临终短短的十念就得以往生呢?

  【答:今世造恶,临终十念往生者,必其宿世修行,今生不过一念之迷耳。不然临殁之时,恶缘必至矣,安能反遇善知识,教以念佛乎?即教以念佛,彼安得而听信乎?】

  答:今生造恶而能在临终凭十念往生,他前世一定有修行,今生只不过一念迷失走了错路。不然,临终时一定有恶缘降临,怎么能遇到善知识教导念佛呢?就算教导念佛,又怎么能听从、信受呢?

  万法从缘生,不会无缘无故就生起信心。从“他临终以十念往生”能推断他前世种过很深的善根,才能一听就相信、…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二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