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疑
【問: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未斷,一毫福德未修,若西方淨土,已是超出叁界,過于天帝天仙百千萬億恒河沙倍。凡夫念佛,安能遂生其國?】
“具縛凡夫”就是還系縛在生死流轉中不得解脫的凡夫。“惡業厚重”是指身、口、意的惡業還很厚重。“一切煩惱未斷”指貪、嗔、癡、慢、疑、邪見等叁界所攝的煩惱,絲毫沒有斷除。“一毫福德未修”指所修的福德微少,即使修了一些,也夾雜著煩惱和不善業。而西方淨土遠遠超出了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論是身體的相好,色、聲、香、味、觸的受用,還是天眼、天耳等的神通,或者智慧、辯才,都超過天帝、天仙百千萬億恒河沙數倍。具縛的凡夫念念佛,怎麼能生到如此殊勝的淨土?
這種情形就像一個農夫,原先一字不識、貧窮困苦,光著腳在泥水裏勞作,黝黑醜陋、被人輕賤。後來一夜之間,直步青雲,在京城的金鸾殿裏成了皇帝身邊的大臣,錦衣玉食、身相莊嚴、文韬武略、萬衆景仰,遠遠超過了那些知縣、知府、巡撫,真是匪夷所思,難以置信!
【答:此仗阿彌陀佛之力,非藉自己之力也。譬之跛人行路,終日不能數裏,若乘轉輪王之象寶,一朝能曆四大天下。】
這是依仗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神力,不是單憑自己微薄的力量。就像跛腳的人一瘸一拐地走路,一整天走不出幾裏路。如果他乘上轉輪王飛行神速的大象寶,一上午就能走遍東、南、西、北四大部洲。
這是比喻單憑自己的力量,修道的速度緩慢,進程有限,但依仗佛的力量,就能迅速成就道果。
【又如寒士,欲親近帝王,倘從州縣小試,以望登科甲,位通顯,則難而未穩。】
又比如出身貧寒的讀書人,想在帝王身邊做官,如果他企望從基層州縣的小考試開始,一級一級地通過鄉試、會試,登上科第,之後再一級一級地升遷,直至做到顯赫的大臣地位,這條路是困難而不穩當的。(“困難”是指從低層爬到高層,每一步都要過關;“不穩”是指只要一步不過關,就掉下來、上不去。)
“一級一級通過考試和升遷”,比喻單憑自己的力量在資糧道和加行道中漸次升進,伏、斷從粗到細的一切叁界煩惱。“難而未穩”,是指很多人通不過一級一級的修行考試,在修道中不能進步,甚至退墮下來,有些連人身都保不住,一下子掉進惡趣深淵,千萬劫難以出頭,所以這是難而不穩的路。
【若能托胎而爲王子,不過旬月之間,便與帝王同爲一家。往生者之專仗佛力,亦猶是也。】
如果他能投胎在帝王家,成爲王子,不過十個月間,就生在王宮裏,與帝王朝夕相處。往生者專門依仗阿彌陀佛的力量,專一求生佛國,也是如此。以修念佛,這一生就往生佛國,與佛朝夕相處。智慧、神通、相好、受用,樣樣都百千萬億恒河沙數倍超過天帝天仙。
“投胎帝王家”,比喻托生在佛國的蓮花中。“成爲王子”,比喻成爲佛國中的佛子。“十個月間”,比喻這一生快則幾年、慢則幾十年的時間。“王子落地,貴壓群臣”,比喻從西方淨土的蓮花中一化生出來,就無數倍超過了天帝天仙。“王子畢竟作王”,比喻往生佛國就成爲不退轉菩薩,畢竟作佛。
【修行人若不求生淨土,僅在濁惡世界修持,則頭出頭沒,不知經若幹年劫,尚不能成一羅漢,何況至于菩薩地位!若修淨土法門,只要精進修持,一心不亂,現世便可往生,竟從西方修行,永不退墮,直至成佛,最爲捷徑。】
如果修行人不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只留在濁惡的世界裏修行,他在六道中頭出頭沒(在輪回的大海裏,時而伸出頭來,比喻生在善趣;時而被大浪一打,又沒下頭去,比喻又墮入惡趣),不知道經過多少年、多少劫,還不能修成一個阿羅漢果,何況到達聖者菩薩的地位。如果修持特別的淨土法門,只要這一生精進修持,一心不亂,今生就能往生西方。從此在西方修行,永不退轉、墮落,直至成佛。這是最快捷的路徑。
【譬如竹中之蟲,向上欲出,必要咬穿無數竹節,不勝其苦。若識得從旁便可咬穿,則橫出甚易。】
就像竹子裏的小蟲,想往上豎著出來,就要一節一節咬穿,直到咬穿最上面一節才能出來,非常辛苦。如果它認識到從旁邊咬穿一個洞就能出來,那橫著出來就很容易了。
這是比喻超出叁界有兩種方式,一是單憑自己的力量,從粗到細一分分地斷除叁界煩惱而超出,這是豎出的方式,有很大難度;二是修持淨業,具足信願行,臨終蒙佛加持,往生淨土而超出,這是橫出的方式,不必斷盡煩惱,相比前者容易多了。
【所以修淨業者,謂之橫出叁界,而何疑凡夫之不能遂生也?】
所以修淨業叫做橫出叁界,何必懷疑具縛凡夫不能往生呢?
第六疑
【問:九品之中,下叁品,多是惡人,止因臨終念佛,所以往生。萬一既生彼國,仍有邪見叁毒,奈何?】
問:往生淨土的人從低到高分爲九品,九品中的下叁品多是平生造惡的人,只因臨終念佛,而得以往生,萬一他們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還有邪見和貪嗔癡,那時該怎麼辦?
【答:只愁不生,不愁生後複惡。】
答:只愁不能往生,不愁往生後仍舊造惡。
【其中蓋有五因緣: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所持故;二者所願如意,無所貪求故;叁者寶樹花鳥,鹹宣妙法故;四者純以菩薩爲良友,惡緣永斷故;五者壽命長遠,曆劫修持故。所以一生西方,直至成佛,永不退轉,良有以也。】
這裏有五種因緣保證往生之後就不再造惡。第一、在極樂世界,時時都爲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攝持,能讓往生者不起惡念;第二、在極樂世界,所願如意,思衣得衣、念食得食,想聽什麼法自然聽到,想見什麼事自然見到,不會因爲得不到而貪戀、追求、嫉妒、競爭,造很多惡業;第叁,極樂世界中,寶樹、蓮花、禽鳥等的一切事物都在宣演妙法,聞法之後惡念不起;第四、往來、相處的都是菩薩良友,永遠沒有惡緣;第五、壽命無有限量,持續不斷地修行。正因爲因緣是這樣殊勝,所以一生到西方,直到成佛之間,永不退轉。確實是有這樣的事。
總之,在西方極樂世界,接觸的境緣都是清淨的,沒有絲毫造惡的助緣,因此永遠沒有起煩惱、生惡念的機會。就像叁只腳的香爐,缺一只腳就立不起來,缺少造惡的因緣,就永遠不造惡。(這就是“孤因不生果”的道理,只有種子,沒有水、土、陽光提供養分、能量是不會結果的;只有煩惱種子,沒有促使它發起的助緣,也不會起煩惱、造惡業。)
第七疑
【問:繼釋迦而成佛者,即彌勒菩薩,今現在兜率天宮說法,人能修上品十善,便生其處。何不往生兜率天宮,親侍彌勒,將來下生成佛之時,隨之而下乎?】
問:未來繼承釋迦佛成佛的教主,就是彌勒菩薩。他現在住在兜率內院說法。只要能修持上品十善業,就能生在彌勒菩薩座前,爲什麼不往生兜率承侍彌勒,將來在彌勒下生示現成佛時,一起下到人間來呢?
【答:上品十善,固得生天。但欲必生兜率,恐亦未穩。不觀《彌勒上生經》乎?經雲:“行衆叁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試問修十善者能之乎?若阿彌陀佛,但得持名,無不攝受,較之廣修十善者,其易數倍。】
答:修持上品的十善業,固然能生天,但要做到決定往生兜率內院,恐怕也不是很穩當。你沒見到《彌勒上生經》上說:“修持衆多叁昧、深入禅定,才能得生兜率內院”嗎?試問:修持十善的人能做到深入正定嗎?恐怕不容易。但阿彌陀佛,只要執持他的名號,就無不攝受,比起廣修十善來,不是容易很多倍嗎!
(這是說往生西方淨土的條件低,只需要執持阿彌陀佛名號,這是誰都能做得到的,而深入正定就難得多了。)
【況兜率天宮,多欲界退位天子,天女之多,不可勝計,天人見之,往往耽染,何況凡夫?《薩遮尼乾子經》雲:“諸天大系縛,無過于女色。女人縛諸天,將至叁惡道。”較之西方,萬不及一。】
何況在兜率天宮,有很多欲界的退位天子,天女多得不可勝數,讓天人增長愛著五欲的心,而且天女十分微妙,天人見到後,往往耽著愛染,沈迷不能自拔,發不起向道的心,何況一般的凡夫?《薩遮尼乾子經》說:諸天的大系縛,沒有超過女色的。女人纏縛著天人的心,使他在天福享盡之後,直接墮入惡道。不像極樂淨土,沒有女人和小乘發心的人,純一是大乘清淨海會,而且無論是水鳥、樹林、風聲樂響,都宣演妙法,聽到的人都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因此煩惱惡業畢竟不起,也就能畢竟到達無生忍的果位。這樣比較,誰優誰劣是很明顯的。所以說,兜率天宮比不上西方淨土的萬分之一。
【又況縱見彌勒,未獲聖果,一生淨域,永不退轉乎?】
又何況縱然見到彌勒菩薩,也未必就得到聖者果位,像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衆生見到佛而沒有得聖果的大有人在,多如恒河沙,彌勒佛出世也是如此,大有不得聖果的。怎麼能比得上一往生淨土就畢竟得無生法忍永不退轉呢?
總之生兜率內院需要廣修十善、深入禅定,有相當的難度,而生極樂世界,只需要持佛名號,簡單易行;而且,生兜率有退轉、墮落,生極樂永不退轉,所以應選擇求生極樂。
第八疑
【問:凡夫宿世今生,廣造無量惡業,臨終十念,雲何遂得往生?】
問:普通凡夫在過去世和今生造了數不清的惡業,怎麼能憑臨終短短的十念就得以往生呢?
【答:今世造惡,臨終十念往生者,必其宿世修行,今生不過一念之迷耳。不然臨殁之時,惡緣必至矣,安能反遇善知識,教以念佛乎?即教以念佛,彼安得而聽信乎?】
答:今生造惡而能在臨終憑十念往生,他前世一定有修行,今生只不過一念迷失走了錯路。不然,臨終時一定有惡緣降臨,怎麼能遇到善知識教導念佛呢?就算教導念佛,又怎麼能聽從、信受呢?
萬法從緣生,不會無緣無故就生起信心。從“他臨終以十念往生”能推斷他前世種過很深的善根,才能一聽就相信、…
《西歸直指•疑問指南(第二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