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九十九
卷第九十七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禅師延壽集
夫佛教已明。須陳祖意。達佛乘者。皆與了義相應。如法華經雲。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
第一毗婆屍佛偈雲。身從無相中受生。由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第二屍棄佛偈雲。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第叁毗舍浮佛偈雲。假借四大以爲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第四拘留孫佛偈雲。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第五拘那舍牟尼佛偈雲。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
第六迦葉佛偈雲。一切衆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第七釋迦牟尼佛偈雲。幻化無因亦無生。皆即自然見如是。諸法無非自化生。幻化無生無所畏。複告摩诃迦葉。吾有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付囑于汝。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西天第一祖摩诃迦葉傳法偈雲。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第二祖阿難傳法偈雲。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第叁祖商那和修傳法偈雲。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第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傳法偈雲。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第五祖提多迦。亦名香衆。初投優波毱多出家。尊者問曰。爲心出家耶。身出家耶。香衆曰。我來出家。非爲身心而求利益。尊者曰。不爲身心。複誰出家。香衆曰。夫出家者無我之故。無我之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既是常故。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爾。尊者曰。汝當大悟。心自明朗。依佛法中。度恒沙衆。付法偈雲。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得無法
第六祖彌遮迦付法偈雲。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第七祖婆須蜜付法偈雲。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第八祖佛陀難提付法偈雲。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是。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第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問佛陀難提尊者偈雲。父母非我親。誰爲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爲最道者。偈答雲。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難。因茲悟道。付法偈雲。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僞
第十祖脅尊者傳法偈雲。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實法。無行亦無止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時脅尊者。于一樹下。以手指樹下地告大衆曰。此地若變爲金色。當有聖者而入此會。言當未久。須臾之頃。以爲金色。尊者舉手。而見一人當會前立。尊者曰。汝從何來。夜奢曰。我心非往。尊者曰。何處所住。夜奢曰。我心非止。尊者曰。汝不定耶。夜奢曰。諸佛亦然。尊者曰。汝非諸佛。夜奢曰。諸佛亦非。爾時夜奢說偈贊曰。師坐金色地。常說真實義。回光而照我。令入叁摩谛。又傳法偈雲。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第十二祖馬鳴。尊者傳法偈雲。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棄
第十叁祖毗羅尊者傳法偈雲。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第十四祖龍樹尊者。行化到南印土。彼國人多修福業。不會佛理。唯行小辯。不具大智。及問佛性。而雲。布施。我求福業。非解佛性。汝會佛性。爲我說之。師曰。汝欲學道。先除我慢。生恭敬心方得佛性。衆曰。佛性大小。師曰。非汝所知。非說大小。若說大小。即是大小。非佛性也。彼衆曰。我欲棄小辯歸于大海。龍樹即爲說法。對大衆而現異相。身如月輪。當于座上。唯聞說法。不睹其形。彼衆有一長者。名曰提婆。謂諸衆曰。識此瑞不。彼衆曰。非其大聖。誰能識也。爾時提婆。心根宿淨。亦見其相。默然契會。乃告衆曰。師現佛性之義。非師身者。無相叁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也。語未訖。師即現本身。座上說偈曰。身現滿月相。以表諸佛體。說法無其形。用辯非聲色。又傳法偈雲。爲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于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傳法偈雲。本對傳法人。爲說解脫理。于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第十六祖羅睺羅尊者傳法偈雲。于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雲何起
第十七祖僧迦難提尊者傳法偈雲。心地本無生。因種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複爾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初第十七祖僧迦難提。因至其舍。忽見一子。手執銅鏡而至師所。尊者曰。子幾歲耶。子曰。我當百歲。是時尊者見答百歲。覆問曰。汝當無知。看甚幼小。答吾百歲。非其理也。子曰。我不會理。正當百歲。尊者曰。子善機耶。子曰。佛偈雲。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時尊者敬之深知是聖。又征問曰。汝執此鏡。意況如何。爾時童子。以偈答曰。諸佛大圓鏡。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眼俱相似。父母見子奇異。遂舍出家。尊者即領遊化。至一古寺。而爲受戒。名曰伽耶舍多。于彼殿上。有銅鈴被風搖響。尊者問曰。彼風鳴耶。彼鈴鳴耶。彼銅鳴耶。子曰。我心鳴耳。非風銅鈴。尊者曰。非風銅鈴我心誰耳。子曰。二俱寂靜。非叁昧耶。尊者曰。善哉真比丘。善會諸佛理。善說諸法要。善識真實義。又告曰。我今將此法眼藏。付囑于汝。汝受吾偈。當行化之。偈曰。心地本無生。因種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複爾。伽耶舍多。後付鸠摩羅多傳法偈曰。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于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第十九祖鸠摩羅多尊者傳法偈雲。性上本無生。爲對求人說。于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傳法偈雲。言下合無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第二十一婆修槃頭尊者傳法偈雲。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第二十二祖摩挐羅付鶴勒尊者。傳法偈後。即從座起。踴身虛空。作十八變訖。卻歸本座。以手指地。化爲一泉。而說偈言。心地清淨泉。龍潤于一切。從地而湧出。遍滿十方濟。又傳法偈雲。心逐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第二十叁祖鶴勒尊者付法已竟。即從座起。踴身虛空。作十八變已。卻歸本座。寂然滅度。爾時大衆。欲分舍利。各自起塔。臨阇維訖。欲分舍利。爾時尊者。現身說偈。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攝。吾身非有無。何分一切塔。又傳法偈雲。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
第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傳法偈雲。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
第二十五祖婆舍多尊者傳法偈雲。聖人說知見。當境無非是。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傳法偈雲。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爲智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傳法偈雲。心地生諸種。因事複因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西天波羅提尊者。化異見王。現神通力。乘雲至王殿前。爾時大王。問乘雲者曰。汝爲是邪。汝爲是正。波羅提尊者答曰。我非邪正。而來正邪。大王。若正。我無邪正。王又問曰。何者是佛。波羅提曰。見性是佛。王曰。師見性不。波羅提曰。我見佛性。王曰。性在何處。波羅提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今不睹見。波羅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識。王曰。師既所見雲有作用。當于我處而有之不。波羅提曰。王若作用。現前總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曰。若當用之。幾處出現。師曰。若出用時。當有其八。卓立雲端。以偈告曰。在胎曰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辯氣。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腳運奔。遍現俱該法界。收攝不出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此土初祖菩提達磨多羅。南天竺國王第叁之子。常好理論。心念衆生。而不識佛。又自歎曰。世有形法。而易了之。唯佛心法。難有會者。爾時般若多羅尊者。至于其國。王賜一寶珠。其珠光明。璨然殊妙。尊者見已。用珠試曰。此寶珠者。有大光明。能照于物。更有好珠。能勝此不。菩提多羅曰。此是世寶。未得爲上。于諸光中。智光爲上。此是世明。未得爲上。于諸明中。心明第一其此珠者。所有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智辯于此。既辯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若辯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辯世珠。寶不自寶者。要假法寶以明俗寶。然則師有其道。其寶既現。衆生有道。心寶亦然。尊者異之。因出家悟道。遂行化此土。寶志識是傳佛心印觀音聖人。師述安心法門雲。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解則識攝色。迷則色攝識。但有心分別計校自心現量者。悉皆是夢。若識心寂滅無一動念處。是名正覺
問。雲何自心現
答。見一切法有。有自不有。自心計作有。見一切法無。無自不無。自心計作無。乃至一切法亦如是。並是自心計作有。自心計作無。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見己之法王。即得解脫。若從事上得解者。氣力壯。從事中見法者。即處處不失念。從文字解者。氣力弱。即事即法者。深從汝種種運爲。跳踉顛蹶。悉不出法界。亦不入法界。若以界入界。即是癡人。凡有所施爲。終不出法界心。何以故。心體是法界故
問。世間人種種學問。雲何不得道
答。由見己故。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憂。遇樂不喜。由不見己故。所以不知苦樂者。由亡己故。得至虛無。己自尚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問。諸法既空。阿誰修道
答。有阿誰。須修道。若無阿誰。即不須修道。阿誰者。亦我也。若無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無心。是爲通達佛道…
《宗鏡錄九十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