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二十叁
東晉天竺叁藏佛馱跋陀羅譯
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
爾時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宮。摩尼寶殿上。與大菩薩衆俱。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不退轉。從他方世界。俱來集會。此諸菩薩。一切菩薩智慧行處。悉得自在。諸佛如來智慧入處。悉皆得入。善能教化一切世間。于念念中。普能示ˇ神通等事。具足一切菩薩所願。于一切世。一切劫。一切國土。常修一切諸菩薩行。具足菩薩福德智慧。而無窮盡。能爲一切而作饒益。能到一切菩薩智慧方便彼岸。能令衆生。背生死道。ˇ涅ˇ門。不斷一切菩薩所行。善遊一切菩薩禅定解脫叁昧。神通明慧。諸所施爲。善能示ˇ。一切菩薩無作神足。皆悉已得。于一念頃能至十方諸佛大會。勸發咨請。受持法輪。常以大心供養諸佛。常能修習諸大菩薩所行事業。其身普ˇ無量世界。其音遍聞。無所不至。其心通達。明見叁世。一切菩薩所有功德。具足修習。如是諸菩薩摩诃薩。功德無量無邊。于無數劫。說不可盡。其名曰金剛藏菩薩。寶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德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日藏菩薩。月藏菩薩。淨月藏菩薩。照一切世間莊嚴藏菩薩。智慧照明藏菩薩。妙德藏菩薩。涕幨吹虜仄腥ˇˇˇ虜仄腥ˇS挪ˇ藁ˇ虜仄腥ˇL斓虜仄腥ˇ85虜仄腥ˇN薨寰恢塹虜仄腥ˇ9Φ虜仄腥ˇD鍬扪擁虜仄腥ˇN薰覆仄腥ˇˇ牍覆仄腥ˇV種擲炙底ˇ喜仄腥ˇ4蠊饷ˇˇ仄腥ˇˇ幻ˇˇ巒ˇ仄腥ˇ4蠼鹕焦饷ˇˇ巒ˇ仄腥ˇR磺邢嘧ˇ暇壞虜仄腥ˇˇ鸶昭娴孿嘧ˇ喜仄腥ˇQ娉悴仄腥ˇK尥ˇ庹詹仄腥ˇP榭瘴薨钜ˇ仄腥ˇM勇弈峁Φ魯忠磺惺蘭湓覆仄腥ˇˇWˇ喜仄腥ˇP朊值虜仄腥ˇˇ灰磺泄Φ虜仄腥ˇH缋床仄腥ˇ7鸬虜仄腥ˇˇ馔言縷腥ˇH缡塹繞腥ˇˇˇN蘖課薇摺2豢傷家椤2豢沙撲怠ˇ鸶詹仄腥ˇ6ˇˇ鮮丿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诃薩。承佛威神。入菩薩大智慧光明叁昧。即時十方世界。于一方過億佛土微塵數世界。有十億佛土微塵數佛。皆ˇ其身。名金剛藏。十方世界皆亦如是同聲贊言。善哉善哉。金剛藏。乃能入是菩薩大智慧光明叁昧。如是十方世界微塵數等諸佛。皆同一號。加汝威神。所謂盧舍那佛本願力故本威神力故。汝有大智慧故。欲宣一切菩薩不可思議諸佛法明故。所謂入智慧地故。攝一切善根故。善分別一切佛法故。廣法智故。決定說諸法故。無分別智善分別故。一切世間法不能染故。出世間善根清淨故。得不可思議智力故。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所謂如實說菩薩十地差別故。菩薩安住十地故。分別說無漏法故。大智慧光明善分別以自莊嚴故。入具足智門故。隨所應住次第說故。得無礙樂說光明故。具足大無礙智地故。不忘失菩薩心故。教化成熟一切衆生界故。得至一切處決定智故。金剛藏。汝當說此法門差別。所謂諸佛神力故。汝能堪受如來智慧神力故。自善根清淨故。清淨法界故。饒益衆生故。入法身智身故。于一切佛。得授記故。得一切世間高大身故。過一切世間道故。淨出世間善根故。即時十方諸佛與金剛藏真實無上身。與無障礙樂說辯。與善分別清淨智慧。與善憶念不忘。與善決定慧。與至一切智處。與諸佛無壞力。與諸佛無所畏。與諸佛無礙智分別諸法善開法門。與一切諸佛上妙身口意業。何以故。以得菩薩大智慧光明叁昧故。亦是菩薩本願力故。直心清淨故。智慧明白故。善集助道法故。善修本業故。念持無量法故。信解清淨光明法故。善得陀羅尼門不可壞故。法界智印善印故。爾時十方諸佛皆申右手。摩金剛藏菩薩頂。金剛藏菩薩即從叁昧起。告諸菩薩言。諸佛子。是諸菩薩願決定。無有過。不可壞。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遍覆一切十方諸佛世界衆生。爲救度一切世間。爲一切諸佛神力所護。何以故。諸菩薩摩诃薩。入過去諸佛智地。亦入未來ˇ在諸佛智地。何等是諸菩薩摩诃薩智地。菩薩摩诃薩智地有十。過去未來ˇ在諸佛已說今說當說。爲是地故。我如是說。何等爲十。一曰歡喜。二曰離垢。叁曰明。四曰焰。五曰難勝。六曰ˇ前。七曰遠行。八曰不動。九曰善慧。十曰法雲。是十地者。叁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我不見有諸佛國土。不說是十地者。何以故。此十地是菩薩最上妙道。最上明淨法門。所謂分別十地事。諸佛子。是事不可思議所謂菩薩隨順諸地智慧。金剛藏菩薩。說諸菩薩十地名已。默然而住不複分別。時一切菩薩聞說菩薩十地名已。鹹皆渴仰。欲聞解釋。各作是念。何因何緣。金剛藏菩薩。說十地名已默然而住
時大菩薩衆中有菩薩。名解脫月。知諸菩薩心之所念。以偈問曰
淨念智慧人 何故說菩薩
諸地名號已 默然不解釋
今諸大菩薩 心皆懷猶豫
何故說是名 而不演其義
大智諸菩薩 鹹皆欲聽聞
如是諸地義 願爲分別說
是諸菩薩衆 清淨無瑕穢
安住堅實中 具足智功德
皆以恭敬心 瞻仰于仁者
願欲聞所說 如渴思甘露
時金剛藏菩薩。聞說是已。欲令衆悅。以偈答曰
諸菩薩所行 第一難思議
分別是十地 諸佛之根本
微妙甚難見 非心所能及
從佛智慧出 若聞則迷沒
持心如金剛 深信佛智慧
以爲第一妙 心無有疑難
遠離計我心 及心所行地
如是諸菩薩 爾乃能聽聞
寂滅無漏智 分別說甚難
如畫于虛空 如執于疾風
我念佛智慧 第一難思議
衆生少能信 是故我默然
解脫月菩薩。聞說此已。語金剛藏菩薩言。佛子。是大菩薩衆直心清淨。善行菩薩道。善集助道法。善恭敬供養諸佛。于無量佛。多種善根。成就無量深厚功德。離癡疑悔。無有貪著。及諸結礙。深心信解。安住不動。于是法中。不隨他教。是故佛子。當承佛力。敷演此義。是諸菩薩于是深法皆能證知。時解脫月菩薩。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願說安隱法 菩薩無上行
分別于諸地 令智慧清淨
衆智淨無垢 安住深信解
于諸無量佛 證知十地義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是諸大衆。雖皆清淨離癡疑悔。于是法中。不隨他教。其余樂小法者。聞是甚深難思議事。或生疑悔。是人長夜受諸衰惱。我愍此等。是故默然。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是衆雖清淨 深智離疑悔
其心已決定 不複隨他教
無動如須彌 不亂如大海
其余不久行 智慧未明了
隨識不隨智 聞已生疑悔
彼將墮惡道 愍念故不說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願承佛力。善分別此不可思議法。佛所護念事。令易信解。所以者何。善說十地義。十方諸佛法應護念。一切菩薩護是事故。勤行精進。何以故。是菩薩最上所行。得至一切諸佛法故。譬如一切文字皆初章所攝。初章爲本。無有一字不入初章者。如是佛子。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菩薩具足行是十地。能得一切智慧。是故佛子。願說此義。諸佛護念。加以神力。令人信受。不可破壞。時解脫月菩薩。欲明ˇ此義以偈頌曰
善哉智慧子 清淨行具足
願說十地行 所入十地法
具足于智慧 得以成菩提
所有十方佛 最勝人中尊
皆共護念汝 說是十地義
十地爲根本 是名智行處
亦爲究竟道 佛無量法聚
譬如諸文字 皆攝在初章
諸佛功德智 十地爲根本
爾時諸菩薩。一時同聲以偈請金剛藏菩薩言
上妙智慧人 樂說無有量
德重如山王 哀愍說十地
戒念慧清淨 說是十地義
十力之根本 無礙智本行
戒定慧功德 集在仁者心
臨慢諸邪見 皆悉已滅盡
是衆無疑心 唯願聞善說
譬病思良醫 如饑思美膳
我等亦如是 聞甘露法味
是故曠大意 願開初地門
乃至第十地 次第爲我說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眉間白毫ˇ。放菩薩力光明。百千阿僧ˇ光。以爲眷屬。普照十方諸佛世界。靡不周遍。叁惡道苦。皆得休息。悉照十方諸佛大會說法之衆。ˇˇ如來不思議力。是光明遍照十方諸佛大會諸菩薩身已。于上虛空中。成大光明雲臺。十方諸佛亦複如是。從眉間白毫。俱放菩薩力光明。百千阿僧ˇ光。以爲眷屬。普ˇ如來不思議力。悉照一切諸佛大會。及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一切大衆。並金剛藏菩薩。及師子座。照已于上虛空中。成大光明雲臺。時諸大光明雲臺中。諸佛神力故。而說頌曰
無等等諸佛 功德如虛空
十力無畏等 最尊世間主
于釋迦佛前 而ˇ此神力
以佛力開ˇ 法王無畏藏
說諸地所行 諸地義差別
承諸佛神力 無有能壞者
若人聞法寶 則爲諸佛護
漸次具諸地 得以成佛道
若人堪任聞 雖在于大海
及劫盡火中 必得聞此經
若人癡疑悔 終不能得聞
是故今佛子 說諸地智道
入勢力觀法 次第而修行
得至于余地 各得所利益
利一切世間 願說勿令斷
爾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欲令大衆。增益信敬。以偈頌曰
諸佛聖主道 微妙甚難解
非思量所得 唯智者行處
其性從本來 寂然無生滅
從本已來空 滅除諸苦惱
遠離于諸趣 等同涅ˇˇ
無中亦無後 非言辭所說
出過于叁世 其ˇ如虛空
諸佛所行處 清淨深寂滅
言說所難及 地行亦如是
說之猶尚難 何況以示人
諸佛之智慧 離諸心數道
不可得思議 非有陰界入
但以智可知 非識之所及
如空迹難說 何可示其ˇ
十地義如是 非心意所行
是事雖爲難 發願行慈悲
漸次具諸地 智者所能及
如是諸地行 微妙甚難見
不可以心知 當承佛力說
汝等當恭敬 鹹共一心聽
智慧所隨順 諸地ˇ入行
于無量億劫 說之不可盡
今如實略說 其義無有余
一心恭敬待 今承佛力說
大音唱因谕 義名不ˇ違
佛神力無量 今皆在我身
我之所說者 如大海一鬃
金剛藏菩薩。說此偈已。告于大衆。諸佛子。若衆生厚集善根。修諸善行。善集助道法。供養諸佛。集諸清白法。爲善知識所護。入深廣心。信樂大法。心多ˇ慈悲。好求佛智慧。如是衆生。乃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二十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