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镡津文集》

「史傳部」經文2115卷52頁碼:P0646
宋 契嵩撰

  《镡津文集》四 ▪第3页

  卷第一镡津文集卷第二 / 藤州镡津東山沙門契嵩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則生孰不泯。善體乎空不空。于聖人之道其庶幾乎。夫驗空莫若審有形。審有形莫若知無形。知無形則可以窺神明。窺神明始可以語道也。道也者神之蘊也。識之所自出也。識也者大患之源也。謂聖人之道空。此乃溺乎混茫之空也。病益病矣。天下其孰能治之乎哉

  天下不信性爲聖人之因。天下不信性爲聖人之果。天下惑性而不知修性。天下言性而不知見性。不信性與聖人同因。自昧也。不信性與聖人同果自棄也。不修性而性溺惑也。不見性而其言性非審也(或無上二而字)是故指修莫若乎因。克成莫若乎果。全性莫若乎修。審性莫若乎證。因也者修性之表也。果也者成性之效也。修也者治性之具也。證也者見性之驗也。天下其心方散之亂之惰之慢之。謂不必因而罔其表者。則天下何以勸其修性而趨其成乎。天下之心方疑之惑之而不定也。謂不必果而罔其效者。則天下何以示其成性而顯其果有所至乎。謂不必修而罔其具者。則天下其性能不蔽而果明且淨乎。天下之有見無見斷見常見。其說方紛然相糅而不辨。謂不必證而罔其驗者。則天下可以別其見性之正乎邪乎至哉不至哉。百家者皆言性。而不事乎因焉果焉修焉證焉。其于性也果效白乎。諸子務性而不求乎因也果也修也證也。其于性果能至之乎。是故吾之聖人道性。必先夫因果修證者也。旨哉天下可以思之矣

  聖人之教存乎道。聖人之道存乎覺。覺則明。不覺則不明。不明則群靈所以與聖人相間也。覺也者非漸覺也極覺也。極覺乃聖人之能事畢矣。覺之之謂佛。況之之謂乘。覺之以成乎聖人之道。乘之以至乎聖人之域。前聖也後聖也。孰不然乎哉。稽聖人之所覺。在乎群生之常覺也。衆生日覺而未始覺。覺猶夢。曉而猶昧。是故聖人振而示之。欲其求之引而趨之。欲其至之。人夫謂佛何。拒而讻之。爲家而投珍。蹈路而舍地。惑亦甚矣。覺也者以言乎近則息塵勞靖神明正本以修末。以言乎遠則了大僞外死生至寂而常明。閑閑與聖人同德。覺之效也。如此大哉至乎。不可以言盡。不可以智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吾聖人之作。當周之盛世也。瑞氣見乎昭王。而周書不書。避異也。化人自西極而至。將穆王以神遊。聖人其兆于諸夏也。十八異僧如秦。而始皇怪之。佛法其東播之漸也。夢于漢而聲教遂振。其冥數之當興也。出于彼而不出于此何也。以彼一天下之大中也。將表其心其權其道之大中乎。聖人以道作。以權適宜。以所出示迹。夫道也者聖人之理中也。權也者聖人之事中也。所出也者聖人之示中也。示中則聖人之心可知也。理中則聖人之道之至也。事中則聖人之事之得也。傳謂彼一天下其所統者若中國之所謂其天下者。殆有百數。而中國者以吾聖人非出中國而夷之。豈其所見之未博乎。春秋以徐伐莒不義。乃夷狄之。以狄人與齊人盟于刑得義。乃中國之。春秋固儒者聖人之法也。豈必以所出而議其人乎。然類不足以盡人。迹不足以盡道。以類而求夫聖人。不亦缪乎。以迹而議夫聖人之道。不亦妄乎。聖人見乎五帝叁王之後。而不見乎五帝叁王之先何謂也。聖人非苟見也。聖人以人心所感而見也。五帝叁王之前群生之心不感。而聖人不來也。五帝叁王之後群生之心感。聖人之迹所以至也。道在衆生之謂因。道在聖人之謂緣。因緣有稔焉。有未稔焉。因緣稔矣。雖衆生不求而聖人必至。因緣未稔。雖群生求之而聖人不應。是知聖人與衆生蓋以道而自然相感。非若世之有所爲者。以情而取之以情而舍之也

  聖人之知遠至遠也。聖人之先覺至覺也。是故其教推索乎太極之前。卻道乎天地之更始。故其書爲博爲多爲不約。浩浩乎不可以一往求。不可以一日盡。治其書之謂學。學其教之謂審。審其道之謂至。天下非至無本。非教無明。非書無知。是故研聖人之道者不可舍其教也。探聖人之教者不可捐其書也。今辨其道而讵其教。校其教而不顧其書。不亦妄乎。儒曰。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不其然哉。謂其道不足法。推己道以辨之。謂其書不足詳援己書以較之。夫與鄉人訟而引家人證當乎。必也不當矣。道也者天下之本也。書也者天下之迹也。事也者天下之異也理也者天下之同也。以理而質事。天下之公也。尋迹以驗本。天下之當也。夫委書而辨道。舍理而斷事天下若此而爲之者。公乎當耶

  古之有聖人焉。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則一。其迹則異。夫一焉者其皆欲人爲善者也。異焉者分家而各爲其教者也。聖人各爲其教。故其教人爲善之方。有淺有奧有近有遠。及乎絕惡而人不相擾。則其德同焉。中古之後。其世大漓。佛者其教相望而出。相資以廣。天下之爲善其天意乎。其聖人之爲乎。不測也。方天下不可無儒。無百家者。不可無佛。虧一教則損天下之一善道。損一善道則天下之惡加多矣。夫教也者聖人之迹也。爲之者(本或無之)聖人之心也。見其心則天下無有不是。循其迹則天下無有不非。是故賢者貴知夫聖人之心。文中子曰。觀皇極谠議。知佛教可以一矣。王氏殆見聖人之心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镡津文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7】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