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九 ▪第3页

  卷第七法苑珠林卷第八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父母早喪。讓國與弟舍位求道。遙見一婆羅門。姓曰瞿昙。因從學道。婆羅門言。當解王衣如吾所服受瞿昙姓。于是菩薩受瞿昙姓。入于深山食果飲水坐禅念道。菩薩乞食遂還國界。舉國吏民無能識者。謂爲小瞿昙。菩薩于城外甘蔗園中以爲精舍(佛所行贊經雲。甘蔗之苗裔。釋無勝淨王才德純備。故曰淨飯王案淨飯遠祖乃是瞿昙之後身以其前世居甘蔗園。故經矚甘蔗之苗裔也)于中獨坐。時有五百大賊。劫取宮物。路由菩薩廬邊。明日捕賊蹤迹在菩薩舍下。因收菩薩。前後劫盜法以木貫身。立爲尖標。血流于地。是大瞿昙以天眼見之。便以神足飛來問曰。子有何罪酷乃爾乎。卿無子孫當何系嗣。菩薩答言。命在須臾何陳子孫。王使左右弩弓射殺之。瞿昙悲哀涕泣下棺斂之。取土中余血以泥團之。著二器中還其精舍。左血著左器中。其右亦然。大瞿昙言。是道人若其志誠。天神當使血化爲人。卻後十月。左即成男。右即成女。于是便姓瞿昙氏。一名舍夷(舍夷者是西方貴姓之號也)血化爲人。乃是宿世之事。恐文繁故不可具說所以也。又菩薩本行經雲。甘蔗王次前有王。名大茅草。即以王位付諸大臣。大衆圍繞送王出城。剃除須發服出家衣。王出家己。持戒清淨專心勇猛。成就四禅具足五通。得成王仙。壽命極長至年衰老肉消背曲。雖複拄杖不能遠行。時彼王仙有諸弟子。弟子欲往東西求覓飲食。取好軟草安置籠裏。用盛王仙懸樹枝上。何以故。畏諸蟲獸來觸王仙。時諸弟子乞食去後。有一獵師遊行山野。遙見王仙謂是白鳥。遂即射之。時彼王仙既被射已。有兩滴血出墮于地。即便命終。彼諸弟子乞食來還。見彼王仙被射命終。複見有血兩滴在地。即下彼籠將王置地。集聚柴木焚燒王屍。收骨爲塔。複將種種雜妙香華供養彼塔。尊重贊歎承事畢了。爾時彼地有兩滴血。即便生出二甘蔗牙。漸漸高大。至時甘蔗熟日炙開剖。其一莖蔗出一童子。更一莖蔗出一童女。端正可喜世無有雙。時諸弟子心念。王仙在世之時不生兒子。今此兩童是王仙種。養護看視報諸臣知。時諸大臣召喚解相大婆羅門。教令占相。並遣作名。彼相師言。此童子者既是日炙熟甘蔗開而出生故。一名善生。又其從甘蔗出故。第二複名甘蔗生。又以日炙甘蔗出故。亦名日種。彼女因緣一種無異。故名善賢。複名水波。時彼諸臣取甘蔗種所生童子。小年時即灌其頂立以爲王。其賢善女。至年長大堪能伏事。即拜爲王第一之妃

  求婚部第四

  如菩薩本行經雲。時迦毗羅城不遠。複有一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一釋種豪貴長者。名爲善覺。大富多財積諸珍寶。資産豐饒具足威德。稱意自然無所乏少。舍宅猶如毗沙門王宮殿無異。彼釋長者生于八女。一名爲意。二名無比意。叁名大意。四名無邊意。五名發意。六名黑牛。七名瘦牛。八名摩诃波阇波提(隋言大慧亦雲梵天)而此梵天于諸女中年最幼小。初生之日。爲諸能相婆羅門師。觀占其體雲。此女嫁若生兒者。必當得作轉輪聖王王四天下。七寶自然千子具足。乃至不用鞭杖治民。時善覺女年漸長成堪欲行嫁。白淨王。聞自國境內。有一釋氏甚大豪富。生于八女端正少雙。乃至相師占觀其女當生貴子。時淨飯王聞是語已。作如是言。我今當索是女作妃。令我甘蔗轉輸聖王苗裔不絕(此是律家作如是說。又言。大慧是菩薩母者。此依阿波陀那經文。又言。輸頭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阿波陀那經說。檢諸經文。此義是實)時淨飯王。即遣使人往詣善覺大長者家。求索大慧爲我作妃。波阇波提(隋雲生活本)

  爾時善覺語彼使言。善使仁者。爲我咨啓大王言。我有八女。一名爲意。乃至第八名爲大慧。何故大王求最小者。大王且可待。我處分七女竟已。當與小女大慧作妃。時淨飯王。複更遣使語長者言。我今不待汝一一嫁七女訖。然後取于大慧作妃。汝八頭女。我盡皆取。時善覺釋報大王言。若如是者依大王命。隨意將去。時淨飯王。即遣使人一時迎取八女向宮至于宮已。即納二女自用爲妃。其二女者。第一名爲意。第八名大慧者。自余六女分與叁弟。一人與二。並妻爲妃。時淨飯王。納意姊妹內于宮中。縱情嬉戲歡娛受樂。依諸王法治化四方。又菩薩本行經雲。時甘蔗王。有第二妃。絕妙端正生于四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叁名象衆。四名別成。其第一善賢妃。唯生一子。名爲長壽。端正可喜世間少雙。然其骨相不堪作王。時善賢妃如是思惟。甘蔗種王有此四子。炬面等輩兄弟群強。我今唯有此之一子。雖極端正而無有雙。然其相分不堪爲主。作何方便令我此子得紹王位。複作此念。是甘蔗王。今于我邊。無量敬愛。深心染著。縱情蕩意我今可窮極婦人莊飾之法。令王于我重生愖湎。若得如心。我于屏處。當乞求願。思惟是已。如上所說。莊嚴自身。令極殊絕。至于王邊。王見妃來生重愛敬。縱逸其心。見王生如是心已。二人眠臥。妃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從王乞求一願。願王與我。王言。大妃。隨意不逆。從心所欲。我當與妃。時妃重質王言。若與我願不得變悔。王言。一與妃願後若悔者。當令我頭破作七分。妃言。大王。王之四子炬面等輩。願擯出國。遣我生子長壽爲王。時甘蔗即語妃言。我此四子無有過失。國境之內有何罪祥不聽其住。妃又白言。王已先立誓。我若悔者頭破七分。王告妃言。我如前言與妃所願。時甘蔗王過此夜後至明清旦。集聚四子而告敕言。汝四童子。今可出去我治化內。不得居住遠向他國。時四童子胡跪合掌白父王言。大王當知。我等四人無有罪惡。無諸過咎。雲何父王匆然擯我出于國界。王敕子言。我知汝等實無過失。此非我意驅擯于汝。此善賢大妃之意。彼妃乞願。我不違彼。令汝出國。時四王子所生之母。各求乞隨兒去。王報諸妃。隨汝意去。時妃眷屬及諸臣百姓等。各白王言。今遣此四子令出國者。我等諸臣亦求隨去。王言。任意。時甘蔗王敕諸王子。從今已去。若欲婚姻不得余處取他外族。還于自家姓內。而莫令甘蔗種姓斷絕。彼諸王子。受父王教已。各各自將所生之母並及眷屬資財諸馱乘等。即向北方。到雪山下經少時住。有一大河名婆耆羅洟。渡于彼河上雪山頂遊涉久停。見川寬平無諸坑坎[序-予+阜]阜。唯生軟細青草。清淨可愛。樹林華果蔚茂敷榮。王子見已。共相謂言。可于此間造城治化

  爾時王子既安住已。憶父王語。于自姓中求覓婚姻。不能得婦。各納姨母及其姊妹。共爲夫妻依于婦禮。一隨王教。二恐釋種雜亂相生

  爾時日種甘蔗之王召一國師大婆羅門來語之言。大婆羅門。我四王子今在何處。國師答言。大王當知。王之四子已各出國向于北方。乃至已生端正男女。時甘蔗王爲自所愛諸王子故。心思欲見。意情歡喜。而發是言。彼諸王子能立國計。大好治化。彼等王子。是故立姓稱爲釋迦。以釋迦住大樹蓊蔚枝條之陰。是故名爲奢夷耆(及夷反)耶。以其本于迦毗羅仙處所。住故因城立名。故名迦毗羅婆蘇都。時甘蔗王叁子。沒後唯一子在。名尼拘羅(隋言別成)長阿含經雲。住直樹林。又號釋林。因林爲姓。又父王聞四子端正。曰此真釋子也

  降胎部第四(此別六部) 述意部 現衰部 觀機部 呈祥部 降胎部 獎導部

  述意部第一

  夫誠心內感則至覺如在。形力外殚則法身咫尺。是以能仁本師隨緣訃機。愍焰宅之既焚。傷欲流之永霧。托白淨之宮。降摩耶之胎。啓黃金之色。破無明之闇。居茲叁惑。示畫箧之非真。出彼四門。驚浮雲之易滅也

  現衰部第二

  如因果經雲。爾時善慧菩薩功行滿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補處。近一切種智。生兜率天名聖善。爲諸天主說于一生補處之行。亦于十方國土現種種身。爲諸衆生隨宜說法。期運將至當下作佛。即觀五事。一者觀諸衆生熟與未熟。二者觀時至與未至。叁者觀諸國土何國處中。四者觀諸種族何族貴盛。五者觀過去因緣誰最真正應爲父母。觀此五已即下生者。不能廣利諸天人衆。仍于天宮現五種相。令諸天子皆悉覺知菩薩期運應下作佛。一者菩薩眼見瞬動。二者頭上華萎。叁者衣受塵垢。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樂本坐。諸天衆見菩薩有此異相。心大驚怖。身諸毛孔血流如雨。自相謂言。菩薩不久舍于我等。爾時菩薩又現五瑞。一者放大光明普照叁千大千世界。二者大地十八相動。須彌海水諸天宮殿皆悉震搖。叁者諸魔宮宅隱蔽不現。四者日月星辰無複光明。五者天下八部皆悉震動不能自禁。是諸天見菩薩身已有五相。又睹外五現希有事。皆悉聚集到菩薩所。頭面禮足白言。尊者。我等今日見此諸相。舉身震動不能自安。願爲我釋此因緣耶。便答天言。善男子。當知諸行皆悉無常。我今不久舍此天宮生閻浮提。于時諸天聞此語已。悲號涕泣心大憂惱。舉體血現迷悶于地。深歎無常。爾時有天子。即說偈言

  菩薩在于此  開我等法眼

  今者遠我去  如盲離導師

  又如欲度水  忽然失橋船

  亦似嬰孤兒  喪亡其慈母

  我等亦如是  失所歸依處

  方漂生死流  了無有出緣

  我等于長夜  爲癡箭所射

  既失大醫王  誰當救我者

  滯臥無明床  長沒愛欲海

  永斷尊者訓  未見超出期 

  爾時菩薩以偈答曰

  我于此不久  當下閻浮提

  迦毗羅施國  白淨王宮生

  辭父母親屬  舍轉輪王位

  出家行學道  成一切種智

  建立正法幢  能竭煩惱海

  關塞惡趣門  淨開八正路

  廣利諸天人  其數不可量

  以是因緣故  不應生憂惱 

  又智度論問。菩薩何以生兜率天上。不在上生不在下生。是大福德應自在生

  答曰。有人言。作業熟故應是中生。又下生地中結使厚濁。上地中結使猛利。兜率天上不厚不利。智慧安隱故。又佛出世時不欲過。故若于下地生命短壽終。時佛未出世。若于上地生命長壽未盡。複過佛出時故。兜率天于六天及梵之中。上叁下叁。于彼天下必生中國。中夜降神。中夜出迦毗羅國行中道。得菩提中道。爲人說法。中夜入無余涅槃。以…

《法苑珠林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