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十一 ▪第3页
卷第九法苑珠林卷第十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無欲故身根如此。如自在天。我今神道過踰沙門百千萬億。爾時世尊告諸尼揵。汝等不知如來身分。若欲見者隨意觀之。如來積劫修行梵行。在家之時。都無欲想。心不染黑故得斯報。猶如寶馬隱顯無常。今當爲汝少現身分。爾時世尊從空而下。即于地上化作四水如四大海。四海之中有須彌山。佛在須彌山。正身仰臥放金色光。其光晃曜映諸天身。徐出馬藏繞山七匝。如金蓮華。華華相次上至梵世。從佛身出一億那由陀雜寶蓮華。猶如華幢覆蔽馬藏。此蓮華一億有十億層。層有百千無量化佛。一一化佛百億菩薩無數比丘以爲侍者。化佛放光照十方界尼揵見已大驚心伏。佛梵行相乃至如此不可思議。形不醜惡猶如蓮華。我今頂禮佛功德海。求佛出家皆得道果
厭苦部第十(此別四部) 述意部 觀田部 出遊部 厭欲部
述意部第一
詳夫叁有區分。四生禀性。其遊火宅俱淪欲海。蠢蠢懷生喁喁哨類。所以法王當洲渚之運覺者。應車乘之期。道彼戲童歸茲勝地。悲憐俗網慈欣出離。是以觀妓女之似橫屍。悟宮闱之如敗冢。嗟生老之病苦。慕出世之常樂。故舍國城而高蹈。逮降魔而成道也
觀田部第二
如佛本行經雲。其淨飯王共多釋種。並將太子出外野遊觀看田種。時彼地內所有作人。赤體辛勤而事耕墾。飛鳥共相殘害。即複唱言。嗚呼嗚呼。世間衆生極受諸苦。所謂生老病死。兼複受于種種苦惱。展轉其中不能得離。雲何不求舍是諸苦。時淨飯王觀田作已。共諸童子還入一園。是時太子安庠矚盻。處處經行欲求寂靜。忽見一處有閻浮樹。蓊郁扶疏人所樂見。見已即語左右。汝等諸人各遠離我。我欲私行。是時太子發遣左右。悉令散已漸至樹下。即于草上結跏趺坐。谛心思惟。衆生有生老病死種種諸苦。發起慈悲即得定心。離于諸欲棄舍一切諸不善法。欲界漏盡即得初禅。一切諸天帝釋等。見太子在樹蔭坐。飛來到太子所禮敬說偈贊已還去。時淨飯王須臾之間不見太子。心內即生不喜不樂。而問人言。我之太子今在何處。忽然不見。是時諸臣東西南北交橫馳走。尋覓太子莫知所在。時一大臣遙見太子在彼閻浮樹蔭之下思惟坐禅。複見一切樹影悉移。唯閻浮陰獨覆太子。時彼大臣見太子有是希奇難思議事。即大歡喜踴躍不能自勝。急疾奔馳走詣王所。至已長跪依所見事。即說偈言
大王太子今在于 閻浮樹陰下端坐
跏趺思惟入叁昧 光明照曜如日山
此實真是大丈夫 樹影卓然不移動
唯願大王自觀察 太子相貌坐雲何
譬如大梵諸天王 亦如忉利天帝釋
威神巍巍光顯赫 遍照于彼諸樹林
時淨飯王聞已。即詣閻浮樹所遙見太子。在彼樹間結跏趺坐。譬如黑夜視山頂頭大聚火光出猛明焰。威德顯著炳照巍巍。如重雲間忽出明月。亦如暗室然大淨燈。時王見已生大希有奇特之心。遍體顫惶身毛悉豎。即頭頂禮于太子足。歡喜踴躍而作是言。善哉善哉。此太子大有威德。說偈贊言
如夜大火聚山頂 似秋明月蔽雲間
今見太子坐思惟 不覺毛張身顫栗
時淨飯王說偈贊已。更複頂禮于太子足。重說偈言
我今再度屈此身 頂禮千輻勝妙足
從生已來至今日 忽複得見坐思惟
時有系挾筌蹄小兒。隨從大王啾唧戲笑。有一大臣。咄彼小兒。作如是言。汝小兒輩幸勿唱噭。時小兒報彼臣言。何故不聽我等喧適。爾時大臣即以偈誦答彼一切諸小兒言曰
日光雖極熱猛盛 不能回彼樹陰涼
複有最妙一尋光 威德世間無有匹
思惟端坐于樹下 不動不搖如須彌
悉達太子內深心 樂此樹陰當不舍
佛本行經雲。菩薩向白淨王說偈言
譬如金屋火熾盛 如食甘美毒藥和
如滿池華有蛟龍 王位受樂後大苦
出遊部第叁
如佛本行經雲。爾時作瓶天子欲令太子出向園林觀看好惡發厭心故漸教舍離。爾時太子聞是聲已。即喚馭者可速嚴飾好車。今欲向園觀看。時淨飯王知太子欲出。敕宣令迦毗羅城。一切內外悉遣灑掃清淨安雜香華。男女之者而莊嚴之。或有老病死亡六根不具者悉令驅逐。是時馭者裝飾車乘駕善調馬。悉嚴備已白太子言。聖子當知。今已駕訖。爾時太子從東門引道而出欲向園看。是時作瓶天子于街巷前。正當太子。變身化作一老弊人。太子見已即問馭者。此是何人。身體皺赧肉少皮寬。眼赤涕流極大醜陋獨爾鄙惡不似余人。即向馭者而說偈言
善馭駕乘汝今聽 此是何人在我前
身體不正頭發稀 爲生來然爲老至
爾時馭者。即爲太子而說偈言
此時名爲大苦惱 劫殺美色及娛樂
諸根毀壞失所念 肢節舉動不隨心
爾時太子問馭者言。此人爲是獨一家法如是。爲當一切悉皆如斯。馭者報言。非獨一家如斯。一切世間皆有此法。貴賤雖殊皆未過老。太子言。若我不離是老宜速還宮。老法未過雲何縱逸。時淨飯王問馭者。具答如前王言。希有此之形相。恐太子出家。更增五欲。太子厭舍五欲唯作老苦之觀。後于異時辭王從城南門出欲向園觀。王敕道路嚴淨倍加于先。爾時作瓶天子即于太子前化作一病人。連骸困苦命在須臾。臥糞穢中宛轉呻喚不能起舉。唱言叩頭乞扶我坐。太子見已問馭者言。此是何人。腹肚極大猶如大釜。喘息之時身遍顫栗。悲切酸楚不忍見聞。馭者以是因緣。而說偈言
太子問于馭者言 此人何故受是苦
馭者奉報于太子 四大不調故病生
太子後于異時。從城西門出觀看園林。時作瓶天子于太子前。化作一屍臥在床上。衆人輿行無量姻親。圍繞哭泣。椎胸拍頭。聲淚如雨。大噭號恸。酸哽難聞。太子見之心懷慘恻。問馭者言。此是何人。舁行噭哭。說偈問言
王子妙色身端正 問善馭者此是誰
臥于床上四人輿 諸親圍繞噭喚哭
馭者向太子而說偈言
已舍心意等諸根 屍骸無識如木石
諸親號啕暫圍繞 恩愛于此長別離
太子複問。我亦有此死法不。以偈報言
一切衆生此盡業 天人貴賤平等均
雖處善惡諸世間 無常至時無有異
太子後于異時從城北出。爾時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去車不遠。于太子前化作一人。剃除須發著僧伽梨。偏袒右肩手執錫杖。左掌擎缽在路而行。太子見已問馭者言。此是何人。在于我前。威儀整肅行步徐庠。直視一尋不觀左右。執心持行不似余人。剃發剪須衣色純赤。不同白衣。缽色绀光猶如石黛。馭者白太子言。此名出家之人。常行善法遠離非法。善調諸根善與無畏。于諸衆生慈悲不行殺害護念衆生。太子聞已問馭者言。汝今將車向彼出家人邊。馭者承命。即引太子向出家人所。太子咨問。汝是何人。以偈報言
觀見世間是滅法 欲求無盡涅槃處
怨親已作平等心 世間不行欲等事
隨依山林及樹下 或複冢間露地居
舍于一切諸有爲 谛觀真如乞食活
爾時太子爲敬法故。從車而下。徒步向彼出家人所。頭面頂禮彼出家人。叁匝圍繞還上車坐。即敕馭者回還宮中。是時宮內有一婦人。名曰鹿女。遙見太子歸來入宮。因于欲心。而說偈言
淨飯大王受快樂 摩诃波阇無憂愁
宮中婇女極姝妍 誰能當此聖子處
又大善權因果經等。爾時太子年漸長大出家時至。故辭父王出四城門。遊觀前叁所逢生厭。唯欣第四出家。諸大相師並知太子若不出家過七日後得轉輪聖王位。王四天下七寶自至。各以所知白王。加守修四門各千人。周匝城外一踰阇那內。羅置人衆而防護之
東門老頌曰
蘆蕉城易犯 危藤複將齧
一隨柯已微 當半信長訣
已同白駒去 複同紅華熱
妍容一旦罷 孤燈徒自設
南門病頌曰
伏枕愛危光 痾纏生易折
無因雪岸草 虛返芒山穴
消渴腠腸腑 疼塞嬰肢節
如何促齡內 憂苦無暫缺
西門死頌曰
緩心雖殊用 滅景甯優劣
一隨業風盡 終歸虛妄設
五陰誠爲假 六趣甯有截
零落竟同歸 憂思空相結
北門僧頌曰
俗幻生影空 憂繞心塵曀
于茲排四纏 去矣求叁涅
下學背留心 方從窈冥別
已悲境相空 複作池空滅
厭欲部第四
如佛本行經雲。爾時太子聞此偈頌。遍體顫栗淚下如雨。愛樂涅槃之樂清淨諸根。唯求出世。不樂處俗。王共智臣宮人婇女種種幻惑太子。時優陀夷國師之子侍衛太子。教諸婦人幻惑之術。而說偈言
汝等婇女輩 大有方便力
巧能幻惑他 善示汝境界
假使離欲人 真正諸仙等
得見于汝者 必應生欲心
況複此太子 觀汝等娛樂
不能行五欲 終無有是處
愛著之情欲能爲本。婦人之體唯以丈夫敬重爲歡。心不愛著榮華是難。而說偈言
婦人敬是樂 敬爲樂最上
無敬唯有色 如樹無有華
爾時太子說偈報言
世榮雖快樂 有生老病死
此四種若無 我心誰不樂
生老病死法 住此生老病
若住生樂心 共鳥獸無異
爾時太子共國師子優陀夷等往複來去言論之時。日遂至沒。太子既見日光沒已。便入宮中。共諸婇女。行于五欲快樂歡喜。相共聚集圍繞而住。其太子妃耶輸陀羅。即于是夜便覺有娠。太子後于異時。于此五欲極生厭離而求出家而說偈言
世間不淨衆惑邪 無過婦人之體性
衣服璎珞莊嚴故 愚癡是邊生欲貪
有人能作如是觀 如幻如夢非真實
速舍無明勿放逸 必得解脫功德身
又瑞應經雲。太子年至十四啓王出遊。因果經雲。有婆羅門子。名優陀夷。聰明智慧。王令與太子爲友。汝可說之勿使出家。其依王敕至太子所。而作是言。王敕令與太子爲友。朋友之法其要有叁。一者有過失辄相谏曉。二者見有好事深生隨喜。叁者在于苦厄不相棄舍。今獻誠言願不見責。古世諸王悉受五欲後方出家。太子雲何而頻棄舍。大子答曰此諸王等悉不免苦故吾不同耳
出家部第十一(此別十部) 述意部 離俗部 剃發部 具服部 使還部 谏子部 差侍部 佛發部 時節部 會同部
述意部第一
竊以因緣假有。衆生之滯根。法本不然。至人之妙…
《法苑珠林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