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五十五

  卷第五十叁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四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詐僞篇第六十 惰慢篇第六十一

  詐僞篇(此有六部) 述意部 詐親部 詐毒部 詐貴部 詐怖部 詐畜部

  述意部第一

  夫至道無隔貴在忠言。故出其言善則千裏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咫尺如聩。但教流末代人法訛替。或憑真以構僞。或飾虛以詐真。良由人懷邪正故法通真俗。名利既侵則我人逾盛。現親尚無附之。況元來疏薄。故難交友。故經曰。直心是道場。不虛假故也

  詐親部第二

  如雜寶藏經雲。一切奸滑谄僞詐惑。外狀似直內懷奸私。是故智者應察真僞。爲如往昔有婆羅門。其年既老耽娶小婦。婦嫌夫老傍淫不已。勸夫設會請諸少壯婆羅門等。夫疑有妄不肯延致。前婦之子墮于火中。爾時小婦眼看不捉。婆羅門言。兒今墮火何故不捉。婦即答言。我自少來唯近己夫不近余男。雲何令我捉此男子。老夫聞已謂如其言。便設大會集婆羅門。爾時少婦便共交通。老夫見已心懷忿恨。即取寶物棄婦而去。于其路中見一婆羅門。便共爲伴。至暮共宿。明旦前行。語老婆羅門言。于昨宿處有一草葉著我衣裳。我自少來無侵世物。欲還草葉歸彼主人。爾並停住待我往還。老婆羅門深信其言。倍生愛敬。許當住待。詐捉草葉入溝偃臥。良久乃還。雲葉歸了。老婆羅門因便利故。即以寶物而用寄之。此人尋後赍寶便走。老婆羅門見偷己物惋彼不已。小複前行憩一樹下。見一鹳雀口中銜草。語諸鳥言。我等共相憐愍。集會一處而共住止。爾時諸鳥皆信其言而來聚集。時此鹳雀趣鳥飛後。就他巢窠啄卵而食。諸鳥將至更複銜草。諸鳥知谄悉舍而去。于此樹下更經少時。見一外道出家之人身披納衣。安行徐步口雲去去衆生。老婆羅門而問之言。何以並行口唱去去。外道答言。我出家人憐愍一切。畏傷蟲蟻是故耳。爾時婆羅門見其此語深生笃信。尋至其家于其暮宿。但聞歌舞之聲。便出看之。乃見出家外道住室。有一地孔內出婦女。與共交歡彈琴舞戲。老婆羅門見已。天下萬物無一可信。故說偈言

  不捉他男子  以草還主人

  鹳雀詐銜草  外道畏蟲傷

  口言唱去去  如是詐谄僞

  都無可信者  來苦實難當 

  故涅槃經雲。佛言。如我昔日所說偈言

  一切江河  必有回曲  一切叢林

  必有樹木  一切女人  必有谄曲

  一切自在  必受安樂 

  詐毒部第叁

  如雜寶藏經雲。時提婆達多作種種因緣。欲得殺佛然不能得。時南天竺國有婆羅門來。善知咒術和合毒藥。提婆即合毒藥以散佛上。風吹此藥反墮己頭上。即便悶絕躄地欲死。醫不能治。阿難白佛言。世尊。提婆達多被毒欲死。佛憐愍故爲說實語。我從菩薩成佛已來。于提婆達多常生慈悲無有惡心者毒當自滅。作是語已毒即消滅。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達多常起惡心于如來。如來雲何猶故活之。佛言。非但今日惡心向我。過去亦爾。即問佛言。惡心于佛其事雲何。佛言。過去之世。迦屍國中有波羅柰城。有二輔相。一名斯那。二名惡意。斯那常順法行。惡意常行惡行好爲讒構。而語王言。斯那欲作惡逆。王即收閉。諸天善神于虛空中出聲而言。如此賢人實無過罪。雲何拘縛。第二惡意劫王庫藏反著斯那。王亦不信。王言。捉此惡意付與斯那仰使斷之。斯那即教惡意向王忏悔。惡意自知有罪。便走向毗提醯王所。作一寶箧盛二惡蛇。見毒具足令毗提醯王遣使送與彼王並及斯那。二人共看莫示余人。王見寶箧極以嚴飾。心大歡喜。即喚斯那欲共發看。斯那答言。遠來之物不得自看。遠來果食不得即食。何以故。彼有惡人。或能以惡來見中傷。王言。我必欲看。殷勤叁谏。王不用語。複白王言。不用臣語王自看之。臣不能看。王即發看。兩眼盲冥不見于物。斯那憂苦愁瘁欲死。遣人四出遍曆諸國遠覓良藥。既得好藥以治王眼。平複如故。爾時王者舍利弗是。爾時斯那者我身是。爾時惡意者提婆達多是也

  詐貴部第四

  如僧祇律雲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城名波羅柰。國名伽屍。時有弗盧醯大學婆羅門。爲國王師常教五百弟子。時婆羅門家生一奴名迦羅呵。常使供給諸童子等。是奴利根聞說法言盡能憶持。此奴一時共諸童子小有嫌恨。便走他國。詐自稱言。我是弗盧醯婆羅門子。字耶若達多。語此國師言。我是波羅柰國王。師弗盧醯子。故來至此。欲從大師學婆羅門法。師答言可爾。是奴聰明。本已曾聞。今複重聞。聞悉能持。其師大喜。即令教授五百門徒。汝代我教。我當往來王家。是師無有男兒。唯有一女。即告之曰。耶若達多當用我語。汝莫還國。我今以女妻汝。答言。從教。共作生活家漸豐樂。耶若達多爲人難可。婦爲作食常嗔生熟不能適口。婦常念言。脫有行人從波羅柰國來者。當從彼受飲食法然後供養夫主。彼弗盧醯婆羅門。具聞是事。便作是念。我奴迦羅呵逃在。他國。當往捉來。或可得直便詣彼國。時奴與諸門徒詣園遊戲。在于中路遙見本主。即便驚怖密語門徒。汝等還去各自誦習。門徒去已便到主前。頭面禮足白其主言。我來此國稱道大家是我之父。便投此國師大學經典。與女爲婦。願尊今日勿彰我事。當與奴直奉上大家主。婆羅門善解世事。即答言。汝實我兒。但早發遣。奴即將主歸家。告家中言。我所親來。其婦歡喜爲辦種種飲食。奉食訖已伺小空閑。密禮婆羅門足而問之曰。我奉事夫飲食供養常不可意。願尊指授本在家時何所食啖。當如先法爲作飲食。客婆羅門便即嗔恚而作是念。如是如是困苦他女。汝但速發遣我。我臨去時。教汝一偈使夫無言。女聞歡喜辭出而退。即語夫言。尊婆羅門故從遠來宜早發遣。夫即念言。如婦所說宜應早遣莫令久住。恐言漏失損我不少。便大與財物教婦作食。自行供之。夫爲曹主。求伴不在。婦奉食訖禮足辭別請求先偈。即教偈言

  無親遊他方  欺诳天下人

  粗食是常食  細食複何嫌 

  今與汝此偈。若彼嗔恚嫌食惡時。便在其邊背面微誦令其得聞。作是教已便還本國。是奴送主去已。每至食時還複嗔恚。婦于夫邊試誦其偈。夫聞是偈心即不喜。便作是念。咄是老物發我臭穢。從是已後常作軟語求婦不嗔。恐婦向人說其陰私。佛告諸比丘。時本主弗盧醯婆羅門者。即我身是。時奴迦羅呵者。今闡陀比丘是。彼于爾時已曾恃我淩他。今複如是。恃我勢力淩易他人

  詐怖部第五

  如智度論雲。一切諸法皆是虛诳。衆生愚癡不識親疏。嗔罵加害乃至奪命。起此重罪故墮叁塗受無量苦。譬如山中有一佛圖。彼中有一別房。房中有鬼來恐惱道人。故諸道人皆舍房去。有一客僧來。維那處分令住此房。而語之言。此房中有鬼神喜惱人。能住中者住。客僧自以持戒力多聞故言。小鬼何所能爲。我能伏之。即入房住。暮更有一僧來求此住處。維那亦令在此房住。亦語有鬼惱人。其人亦言。小鬼何所能爲。我當伏之。先入者閉戶端坐待鬼。後來者夜闇打門求入。先入者謂爲是鬼不爲開戶。後來者極力打門。在內道人以力拒之。外者得勝排門得入。內者打之外者亦打。至旦相見乃是故舊同學。識已各相愧謝。衆人雲集笑而怪之。衆生亦複如是。五陰皆虛無我無人。取相鬥诤橫加毒害。若[利-禾+皮]解在地但有骨肉。無人無我。是故菩薩語衆生言。汝等莫于根本空中鬥诤。人身尚不可得。何況值佛

  詐畜部第六

  如舊雜譬喻經雲。昔有婦人。富有金銀。與男子交通。盡取金銀衣物相逐俱去。到一急水河邊男子語言。汝持財物來。我先度之當還迎汝。男子度已便走不還。婦人獨住水邊憂苦無人可救。唯見一野狐捕得一鷹。複見河魚舍鷹拾魚。魚既不得複失本鷹。婦語狐曰。汝何太癡貪捕其兩不得其一。狐言。我癡尚可。汝癡劇我也

  又僧祇律雲。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非時連雨七日不止。諸放牧者七日不出。時有餓狼饑行求食。遍曆七村都無所得。便自克責。我何薄相。經曆七村都無所得。不如守齋住還山林。自于窟穴祝願言。使一切衆生皆得安隱。然後攝身安坐閉目。帝釋至齋日。乘伊羅白龍象觀察世間。持戒破戒。到彼山窟。見狼閉目思惟。便作是念。咄哉狼獸甚爲奇特。人尚無此心。況此狼獸而能如是。便欲試之知其虛實。釋即變身化爲一羊。在窟前住。高聲命群。狼時見羊便作是念。奇哉齋福報應忽至。我遊七村求食不獲。今暫守齋肴膳自來。廚供已到。但當食已然後守齋。即便出穴往趣羊所。羊見狼來便驚[馬*奔]走。狼便尋逐羊去不住。追之既遠羊化爲狗。方口耽耳反來逐狼。急聲喚之。狼見狗來驚怖還走。狗急追之。劣乃得免。還至窟中便作念言。我欲食彼反欲啖我。爾時帝釋便于狼前。作跛腳羊鳴喚而住。狼作是念。前者是狗。我饑悶眼花謂爲是羊。今所見者此真是羊。複更谛觀。看耳角尾。真實是羊。便出往趣。羊複驚走。[馬*奔]逐垂得複化作狗。反還逐狼亦複如前。我欲食彼反欲見啖。時天帝釋即于狼前。化爲羔子。鳴群喚母。狼便嗔言。汝作肉段我尚不出。況爲羔子而欲見欺。還更守齋靜心思惟。時天帝釋知狼心念還齋。猶作羊羔于狼前住。狼便說偈言

  若真實是羊  猶故不能出

  況複作虛妄  如前恐怖我

  見我還齋已  汝複來見試

  假使爲肉段  猶尚不可信

  況作羔羊子  而詐喚咩咩 

  于是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出家人  持戒心輕漂

  不能舍利養  猶如狼守齋 

  又五分律雲。佛告諸比丘。乃往古昔有一摩納。在山窟中誦刹利書。有一野狐住其左右。專聽誦書心有所解。作是念言。我解此書。語足堪作諸獸中王。作是念已便起遊行。逢羸瘦野狐。便欲殺之。彼言何故殺我。答言。我是獸王。汝不伏我是以相殺。彼言。願莫殺我。我當隨從。于是二狐便共遊行。複逢一狐又欲殺之。問答如上。亦言隨從。如是展轉伏一切狐。便以群狐伏一切象。複以衆象伏一切虎。複以衆虎伏一切師子。遂權得爲王。既作王已複作是念。我今爲獸中王。不應以獸爲婦。便乘白象率諸群獸不可稱數。圍迦夷城數百千匝。王遣使問。汝諸群獸何故如是。野狐答言。我是獸王應娶…

《法苑珠林五十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