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五十六 ▪第2页

  卷第五十四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五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牛]取當使抵殺。折辱其道。便見捐棄。我還爲人所敬。若不得乳明我不惜。謀議是已即告阿難。牛朝已放在彼塹中。汝自住[穀-禾+牛]。摩耶敕兒。汝將阿難示此牛處。慎莫爲捉。時五百弟子聞師說是。悉大歡喜

  爾時維摩诘來欲至佛所。道經梵志門前因見阿難。即謂晨朝持缽住此欲何求索。阿難答曰。如來身小有風。當須牛乳。故使我來。維摩诘即告阿難。莫作是語。如來正覺身如金剛。衆惡已斷但有諸善。當有何病。默然行矣。勿得外道誹謗如來。無使天龍神等得聞是聲。十方菩薩阿羅漢得聞此言轉輪聖王尚得自在。何況如來。阿難勿爲羞慚索乳疾行。慎莫多言。阿難聞此。大自慚懼。聞空中有聲言。阿難如長者所言。但爲如來于五濁世示現度脫一切叁毒之行故。時往取乳。向者維摩诘雖有是語。莫得羞慚。于是五百梵志聞空中聲。即無狐疑。皆大踴躍。悉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摩耶利內外眷屬。及聚邑中合數千人。皆隨阿難往觀牛。阿難即住牛傍自念言。今我所事師法。不得自手[穀-禾+牛]乳。語適竟。第二忉利天帝便從天來。化作年少梵志。被服因住牛傍。阿難見之心用歡喜。謂言。年少梵志請取乳湩。即答阿難。我非梵志是天帝釋。我聞如來欲得牛乳。故來到此。阿難言。天帝位尊。何能近此腥穢之牛。帝釋答曰。雖我之豪何如如來尊尚不厭倦建立功德。何況小天。阿難報釋。爲我取乳唯願用時。釋應曰諾。尋即持器前至牛所。時牛靜住不敢複動。其來觀者皆驚怪之。爾時帝釋而說偈言

  今佛示微恙  汝與我乳湩

  今佛服之差  得福無有量

  佛尊天人師  常慈心憂念

  蜎飛蠕動類  皆欲令度脫 

  爾時犢母。即爲天帝釋說偈言

  此手扪摸我  何一快乃爾

  取我兩乳湩  置于後余者

  當持遺我子  朝來未得飲

  雖知有福多  作意當平等 

  于是犢子便爲母說偈言

  我從無數劫  今得聞佛聲

  即言持我分  盡用奉上佛

  世尊一切師  甚難得再見

  我食草飲水  可自足今日

  我作人已來  飲乳甚大久

  及在六畜中  亦爾不可數

  世間愚癡者  亦甚大衆多

  不知佛布施  後因悔無益

  我乃前世時  悭貪坐抵突

  複隨惡知友  不信佛經戒

  使我作牛馬  至于十六劫

  今乃知有佛  如病得醫藥

  持我所飲乳  盡與滿缽去

  令我得智慧  得道願如佛 

  時天帝釋即取乳滿缽。阿難得乳意甚歡喜。于是梵志從邑中來者。聞此牛子母所說皆共驚怪。此牛弊惡人不得近。今日何故柔善乃爾。想是阿難所感發耳。瞿昙弟子尚猶如此。何況佛德威神變化。而我等不信其教。時梵志男女合萬余人。皆悉踴躍。遠塵離垢逮得法眼。阿難持乳還至佛所。具白所由。佛告阿難。實如牛子母所說。此牛子母。乃昔宿命時曾爲長者。大富饒財。複悭不施。不信佛戒。不知生死。常喜出財。外人從舉。日月適至。喜多責息。無有道理。既償錢畢。複謗抵人。言其未畢。但坐是故墮畜生中十六劫。今聞我名歡喜者何。畜生之罪亦當畢。是此牛子母卻後命盡。七返生兜術天及梵天上。七返生世間。當爲豪富家不生惡道。所在常當通識宿命。當供養諸佛燒香持經。牛母從是因緣。最後當值見彌勒佛作沙門。精進不久得羅漢道。犢牛亦當如是上下二十劫竟當得作佛。號曰乳光。牛母之子俱得度脫。會中五百長者子悉發無上道意。叁千八百梵志應時得須陀洹道

  又佛說心明經雲。佛遊王舍城靈鳥山。與五百比丘四部衆俱。往之一縣而行分衛。諸天龍神追于上侍。到梵志館門外而住。佛放大光普照十方。時梵志婦執爨炊飯。見光照身身得安隱。解怿無量。還顧見佛端政姝好。倍加踴躍。重自惟忖。今得睹佛及衆弟子。誠副宿願。欲以食馔奉進正覺。隱察愚夫不信道德志存邪疑。見妄所施必興結恨。不得由已當如之何。便即盛飯取汁一杓。以用上佛。佛以威神缽中自然有百味食。佛時達嚫。口歎頌曰

  假以馬百匹  金銀校鞍勒

  持用惠施人  不如杓飯汁

  設以七寶車  載滿諸珍奇

  杓飯汁施佛  其福過于彼

  若施白象百  明珠璎珞飾

  供佛一杓汁  其福超彼上

  如轉輪聖王  普賢玉女後

  端正無有比  七寶璎珞身

  如是之妙類  其數各有百

  悉以配施人  不如一杓汁 

  于是梵志靜住而聽聞佛所歎。心懷疑惑。前問佛言。一杓飯汁何所直耶。而乃稱贊若幹寶施。而雲不如一杓汁施。斯之飯汁不直一錢。然乃咨嗟若幹億倍。孰當信哉。于是世尊尋即顯露廣長之舌。以覆其面上至梵天。告梵志曰。吾從無數億百千劫。常行至誠乃獲斯舌。甯以妄語能致之乎。吾欲問卿。至誠答之。曾叵往返舍衛羅閱。中路有樹。名尼拘類。蔭覆人衆五百乘車乎。對曰。唯然有之。曾所見也。世尊又問。其子大小。答曰。形如芥子。佛告梵志。卿真兩舌。實如芥子。樹何大乎。對曰。審爾不敢欺也。佛又告。種如芥子生樹廣大。地之生植。適無所置。所覆彌廣。何況如來無上正覺無量福會普勝者哉。大慈弘哀無所不濟。以馔供獻功祚難計。梵志默然無以加報。佛告阿難。斯婦壽終當轉女像得爲男子生于天上。下生爲人解深妙法。卻十叁劫當得作佛。名曰心明如來。梵志意伏五體投地。克心自責歸命于佛。加恩矜攝令得出家。佛即納受以爲沙門。佛講四谛漏盡意解。又涅槃經雲。爾時十仙外道欲共佛捔試神力。阿阇世王報外道雲。汝等今者欲以手爪爮須彌山。欲以口齒齰齧金剛。諸大士。譬如愚人見師子王饑時睡眠而欲寤之。如人以指置毒蛇口。如欲以手觸灰覆火。汝等今者亦複如是。善男子。譬如野狐作師子吼。猶如蚊子共金翅鳥捔行遲疾。如兔度海欲盡其底。汝等今者亦複如是。汝等今者興建是意。猶如飛蛾投于火聚。汝隨我語不複更說

  又大莊嚴論。時憍屍迦向外道說偈言

  外道所爲作  虛妄不真實

  猶如小兒戲  聚土作城郭

  醉象踐蹈之  散壞無遺余

  佛破諸外論  其事亦如是 

  又百喻經雲。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來至其家。時此愚人取石蜜漿爲富人煮。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語言。下不止火。扇扇不已。雲何得冷。爾時人衆悉皆嗤笑。其猶外道不滅煩惱熾然之火。少作苦行臥棘刺上。洮糠飲汁斷谷自餓。五熱炙身而望清涼寂靜之道。終無是處。徒爲智者之所怪哂。受苦現在殃流來劫

  又百喻經雲。昔有愚人。其婦端正情甚愛重。婦無真信。後于中間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傍夫。舍離己婿。于是密語一老母言。我去之後。汝可赍一死婦女屍安著屋中語我夫言。雲我已死。老母于後伺其夫主不在之時。以一死屍置其家中。及其夫還老母語言。汝婦已死。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哀哭懊惱。大[卄/積]薪油燒取其骨。以囊盛之晝夜懷挾。婦于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叁。猶故不信如彼外道聞他邪說。心生惑著。謂爲真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

  又百喻經雲。昔有二賈客共行商賈。一賣真金。其第二者賣兜羅綿。有他買真金者。燒而試之。第二賈客即便偷他被燒之金裹兜羅綿。時金熱故燒綿都盡。情事既露。二事俱失。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稱已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燒滅外典不行于世。如彼偷金事情睹見亦複如是

  又百喻經雲。過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庫物而遠逃走。爾時國王遣人四出。推尋捕得將至王邊。王即責其所得衣處。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著衣。實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應在手之者著于腳上。應在腰者反著頭上。王見賊已。集諸臣等共詳此事。而語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來所有衣者。應當解著雲何顛倒。用上爲下。以下爲上。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舊物。借以爲譬。王者如佛。寶藏如法。愚癡羌者猶如外道。竊偷佛語著己法中以爲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亂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寶衣不識次第顛倒而著。亦複如是

  又百喻經雲。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複多錢財。舉世人間無不稱歎。時有愚人見其如此。便言我兄。見後還責言非我兄。傍人語言。汝是愚人。雲何須財認他爲兄。及其還責複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財物故認爲兄。實非是兄。人聞此語無不笑之。猶彼外道聞佛善語。饕竊而用以爲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爲利養故偷取佛說化導衆生。而無實事。雲何修行。猶向愚人爲得財故。言是我兄。及其責時複言非兄。此亦如是

  頌曰

  正邪乖明昧  善惡異相征

  大慈降梵志  乘空各變誠

  六千俱舍執  七衆各休祯

  邪徒虛抗志  鍱腹浪求名

  身子多才智  陵化照機庭

  四辯無不可  六通奮英情

  乘權摧異見  伏邪同幽明

  自知螢光劣  徒诤太陽精 

  感應緣(略引六驗) 辯聖真僞一 邪正相翻二 妄傳邪教叁 妖惑亂衆四 道教敬佛五 舍邪歸正六

  辯聖真僞第一

  夫邪正交侵禍福繁雜。自非極聖焉能開誘是以九十五種宗上界之天尊。二十五谛計衆生之冥本。皆陳正法鹹稱大濟。又有魯邦孔氏。道禮樂于九州。楚國李聃。開虛玄于五嶽。各臣吏于機務。並衢分于限域。辯禦乖張理路沈溺。致令惑網覆心莫知投趣。未若皇覺無私道濟群有幽顯歸心凡聖稽首。譬天無二日國無兩君。故天上天下俱唱獨尊。叁千大千鹹等正覺。爲四生之導首。作六趣之舟航者也

  故史錄。太宰嚭問孔子曰。夫子聖人與。對曰。博識強記非聖人也。又問。叁王聖人與。對曰。叁王善用智勇。聖非丘所知。又問。五帝聖人與。對曰。五帝善用仁義。聖非丘所知。又問。叁皇聖人與。對曰。叁皇善用時政。聖非丘所知。太宰大駭曰。然則孰爲聖人乎。夫子動容而答曰。丘聞西方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人無能名焉。據斯以言。孔子深知佛爲大聖也。時緣未升故默而識之。有機故舉。然未得昌言其致矣。又後漢時。通人傳毅開顯佛化。造法…

《法苑珠林五十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