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79卷10頁碼:P0001
唐 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叁十七 ▪第2页

  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奉製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

  此地菩薩超魔道  亦息群生煩惱熱

  此地多作善化王  化導衆生除我慢

  所作皆求一切智  悉已超勝聲聞道

  此地菩薩勤精進  獲諸叁昧百千億

  亦見若幹無量佛  譬如盛夏空中日

  甚深微妙難見知  聲聞獨覺無能了

  如是菩薩第六地  我爲佛子已宣說

  第七地

  是時天衆心歡喜  散寶成雲在空住

  普發種種妙音聲  告于最勝清淨者

  了達勝義智自在  成就功德百千億

  人中蓮華無所著  爲利群生演深行

  自在天王在空中  放大光明照佛身

  亦散最上妙香雲  普供除憂煩惱者

  爾時天衆皆歡喜  悉發美音同贊述

  我等聞斯地功德  則爲已獲大善利

  天女是時心慶悅  競奏樂音千萬種

  悉以如來神力故  音中共作如是言

  威儀寂靜最無比  能調難調世應供

  已超一切諸世間  而行于世闡妙道

  雖現種種無量身  知身一一無所有

  巧以言辭說諸法  不取文字音聲相

  往詣百千諸國土  以諸上供供養佛

  智慧自在無所著  不生于我佛國想

  雖勤教化諸衆生  而無彼己一切心

  雖已修成廣大善  而于善法不生著

  以見一切諸世間  貪恚癡火常熾然

  于諸想念悉皆離  發起大悲精進力

  一切諸天及天女  種種供養稱贊已

  悉共同時默然住  瞻仰人尊願聞法

  時解脫月複請言  此諸大衆心清淨

  第七地中諸行相  唯願佛子爲宣說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诃薩。具足第六地行已。欲入第七遠行地。當修十種方便慧。起殊勝道。何等爲十。所謂雖善修空無相無願叁昧。而慈悲不舍衆生。雖得諸佛平等法。而樂常供養佛。雖入觀空智門。而勤集福德。雖遠離叁界。而莊嚴叁界。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焰。而能爲一切衆生。起滅貪嗔癡煩惱焰。雖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自性無二。而隨心作業無量差別。雖知一切國土猶如虛空。而能以清淨妙行。莊嚴佛土。雖知諸佛法身本性無身。而以相好。莊嚴其身。雖知諸佛音聲性空寂滅不可言說。而能隨一切衆生。出種種差別清淨音聲。雖隨諸佛了知叁世唯是一念。而隨衆生意解分別。以種種相。種種時。種種劫數。而修諸行。菩薩以如是十種方便慧。起殊勝行。從第六地。入第七地。入已此行常現在前。名爲住第七遠行地。佛子。菩薩摩诃薩。住此第七地已。入無量衆生界。入無量諸佛教化衆生業。入無量世界網。入無量諸佛清淨國土。入無量種種差別法。入無量諸佛現覺智。入無量劫數。入無量諸佛覺了叁世智。入無量衆生差別信解。入無量諸佛示現種種名色身。入無量衆生欲樂諸根差別。入無量諸佛語言音聲令衆生歡喜。入無量衆生種種心行。入無量諸佛了知廣大智。入無量聲聞乘信解。入無量諸佛說智道令信解。入無量辟支佛所成就。入無量諸佛說甚深智慧門令趣入。入無量諸菩薩方便行。入無量諸佛所說大乘集成事令菩薩得入。此菩薩作是念。如是無量如來境界。乃至于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得知。我悉應以無功用無分別心。成就圓滿。佛子。此菩薩。以深智慧。如是觀察。常勤修習方便慧。起殊勝道。安住不動。無有一念休息廢舍。行住坐臥。乃至睡夢。未曾暫與蓋障相應。常不舍于如是想念。此菩薩于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羅蜜。何以故。念念皆以大悲爲首。修行佛法。向佛智故。所有善根。爲求佛智。施與衆生。是名檀那波羅蜜。能滅一切諸煩惱熱。是名屍羅波羅蜜。慈悲爲首。不損衆生。是名羼提波羅蜜。求勝善法。無有厭足。是名毗梨耶波羅蜜。一切智道。常現在前。未嘗散亂。是名禅那波羅蜜。能忍諸法。無生無滅。是名般若波羅蜜。能出生無量智。是名方便波羅蜜。能求上上勝智。是名願波羅蜜。一切異論。及諸魔衆。無能沮壞。是名力波羅蜜。如實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羅蜜。佛子。此十波羅蜜。菩薩于念念中。皆得具足。如是四攝四持。叁十七品。叁解脫門。略說乃至一切菩提分法。于念念中。皆悉圓滿

  爾時解脫月菩薩。問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但于此第七地中。滿足一切菩提分法。爲諸地中。亦能滿足。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于十地中。皆能滿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爲殊勝。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滿。得入智慧自在行故。佛子。菩薩于初地中。緣一切佛法願求故。滿足菩提分法。第二地離心垢故。第叁地願轉增長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順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門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滿足菩提分法。何以故。菩薩從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從第八地。乃至第十地無功用行。皆悉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處雜染。一處純淨。是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菩薩有大方便神通願力。佛子。菩薩諸地。亦複如是。有雜染行。有清淨行。是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菩薩有大願力方便智慧。乃能得過。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七地菩薩。爲是染行。爲是淨行。金剛藏菩薩言。佛子。從初地至七地。所行諸行。皆舍離煩惱業。以回向無上菩提故。分得平等道故。然未名爲超煩惱行。佛子。譬如轉輪聖王。乘天象寶。遊四天下。知有貧窮困苦之人。而不爲彼衆患所染。然未名爲超過人位。若舍王身。生于梵世。乘天宮殿。見千世界。遊千世界。示現梵天光明威德。爾乃名爲超過人位。佛子。菩薩亦複如是。始從初地。至于七地。乘波羅蜜乘。遊行世間。知諸世間煩惱過患。以乘正道故。不爲煩惱過失所染。然未名爲超煩惱行。若舍一切有功用行。從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薩清淨乘遊行世間。知煩惱過失不爲所染。爾乃名爲超煩惱行。以得一切盡超過故。佛子。此第七地菩薩盡超過多貪等諸煩惱衆住此地。不名有煩惱者。不名無煩惱者。何以故。一切煩惱。不現行故。不名有者。求如來智。心未滿故。不名無者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以深淨心。成就身業。成就語業。成就意業。所有一切不善業道。如來所诃。皆已舍離。一切善業。如來所贊。常善修行。世間所有。經書技術。如五地中說。皆自然而行。不假功用。此菩薩。于叁千大千世界中。爲大明師。唯除如來及八地已上。其余菩薩。深心妙行。無與等者。諸禅叁昧。叁摩缽底。神通解脫。皆得現前。然是修成。非如八地報得成就。此地菩薩。于念念中。具足修習方便智力及一切菩提分法。轉勝圓滿佛子。菩薩住此地。入菩薩善觀擇叁昧。善擇義叁昧。最勝慧叁昧。分別義藏叁昧。如實分別義叁昧。善住堅固根叁昧。智慧神通門叁昧。法界業叁昧。如來勝利叁昧。種種義藏生死涅槃門叁昧。入如是等具足大智神通門百萬叁昧。淨治此地。是菩薩。得此叁昧。善治淨方便慧故。大悲力故。超過二乘地。得觀察智慧地

  佛子。菩薩住此地。善淨無量身業無相行。善淨無量語業無相行。善淨無量意業無相行故。得無生法忍光明。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從初地來。所有無量。身語意業。豈不超過二乘耶。金剛藏菩薩言。佛子。彼悉超過。然但以願求諸佛法故。非是自智觀察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後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勝一切臣衆。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長大。藝業悉成。乃以自力。超過一切。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初發心時。以志求大法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今住此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過一切二乘之上。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得甚深遠離無行常行。身語意業。勤求上道。而不舍離。是故菩薩。雖行實際。而不作證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從何地來。能入滅定。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從第六地來。能入滅定。今住此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證。故此菩薩。名爲成就不可思議。身語意業。行于實際。而不作證。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難。此地菩薩。亦複如是。乘波羅蜜船。行實際海。以願力故。而不證滅

  佛子。此菩薩得如是叁昧智力。以大方便。雖示現生死。而恒住涅槃。雖眷屬圍繞。而常樂遠離。雖以願力叁界受生。而不爲世法所染。雖常寂滅。以方便力。而還熾然。雖然不燒。雖隨順佛智。而示入聲聞辟支佛地。雖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雖超魔道。而現行魔法。雖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雖示隨順一切世間。而常行一切出世間法。所有一切莊嚴之事。出過一切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帝釋梵王。四天王等之所有者。而不舍離樂法之心。佛子。菩薩成就如是智慧。住遠行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于彼佛所。以廣大心。增勝心。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衆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複于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獲如實叁昧智慧光明。隨順修行。于諸佛所。護持正法。常爲如來之所贊喜。一切二乘。所有問難。無能退屈。利益衆生。法忍清淨。如是。經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轉更增勝。譬如真金。以衆妙寶。間錯莊嚴。轉更增勝。倍益光明。余莊嚴具。所不能及。菩薩住此第七地。所有善根。亦複如是。以方便慧力。轉更明淨。非是二乘之所能及。佛子。譬如日光。星月等光。無能及者。閻浮提地。所有泥潦。悉能幹竭。此遠行地菩薩。亦複如是。一切二乘無有能及。悉能幹竭一切衆生諸惑泥潦。此菩薩。十波羅蜜中。方便波羅蜜偏多。余非不行。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诃薩第七遠行地。菩薩住此地。多作自在天王。善爲衆生。說證智法。令其證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複作是念。我當于一切衆生中。爲首爲勝。乃至爲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發勤精進。于一念頃。得百千億那由他叁昧。乃至示現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以爲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于此數。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第一義智叁昧道  六地修行心滿足

  即時成就方便慧  菩薩以此入七地

  雖明叁脫起慈悲  雖等如來勤供佛

  雖觀于空集福德  菩薩以此升七地

  遠離叁界而莊嚴  滅除惑火而起焰

  知法無二勤作業  了刹皆空樂嚴土

  解身不動具諸相  達聲性離善開演

  入于一念事各別  智者以此升七地

  觀察此法得明了  廣爲群迷興利益

  入衆生界無有邊  佛教化業亦無量

  國土諸法與劫數  解欲心行悉能入

  說叁乘法亦無限  如是教化諸群生

  菩薩勤求最勝道  動息不舍方便慧

  一一回向佛菩提  念念成就波羅蜜

  發心回向是布施  滅惑爲戒不害忍

  求善無厭斯進策  于道不動即修禅

  忍受無生名般若  回向方便希求願

  無能摧力善了智  如是一切皆成滿

  初地攀緣功德滿  二地離垢叁诤息

  四地入道五順行  第六無生智光照

  七住菩提功德滿  種種大願皆具足

  以是能令八地中  一切所作鹹清淨

  此地難過智乃超  譬如世界二中間

  亦如聖王無染著  然未名爲總超度

  若住第八智地中  爾乃逾于心境界

  如梵觀世超人位  如蓮處水無染著

  此地雖超諸惑衆  不名有惑非無惑

  以無煩惱于中行  而求佛智心未足

  世間所有衆技藝  經書詞論普明了

  禅定叁昧及神通  如是修行悉成就

  菩薩修成七住道  超過一切二乘行

  初地願故此由智  譬如王子力具足

  成就甚深仍進道  心心寂滅不取證

  譬如乘船入海中  在水不爲水所溺

  方便慧行功德具  一切世間無能了

  供養多佛心益明  如以妙寶莊嚴金

  此地菩薩智最明  如日舒光竭愛水

  又作自在天中主  化導群生修正智

  若以勇猛精勤力  獲多叁昧見多佛

  百千億數那由他  願力自在複過是

  此是菩薩遠行地  方便智慧清淨道

  一切世間天及人  聲聞獨覺無能知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3】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