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79卷10頁碼:P0001
唐 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五

  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奉製譯

  離世間品第叁十八之叁

  佛子。菩薩摩诃薩。發十種無下劣心。何等爲十。佛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我當降伏一切天魔。及其眷屬。是爲第一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悉破一切外道。及其邪法。是爲第二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于一切衆生。善言開谕。皆令歡喜。是爲第叁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成滿遍法界一切波羅蜜行。是爲第四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積集一切福德藏。是爲第五無下劣心。又作是念。無上菩提廣大難成。我當修行。悉令圓滿。是爲第六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以無上教化。無上調伏。教化調伏一切衆生。是爲第七無下劣心。又作是念。一切世界。種種不同。我當以無量身。成等正覺。是爲第八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修菩薩行時。若有衆生。來從我乞手足耳鼻。血肉骨髓。妻子象馬。乃至王位。如是一切悉皆能舍。不生一念憂悔之心。但爲利益一切衆生。不求果報。以大悲爲首。大慈究竟。是爲第九無下劣心。又作是念。叁世所有。一切諸佛。一切佛法。一切衆生。一切國土。一切世間。一切叁世。一切虛空界。一切法界。一切語言施設界。一切寂滅涅槃界。如是一切種種諸法。我當以一念相應慧。悉知悉覺。悉見悉證。悉修悉斷。然于其中。無分別離分別。無種種差別。無功德無境界。非有非無。非一非二。以不二智。知一切二。以無相智。知一切相。以無分別智。知一切分別。以無異智。知一切異。以無差別智。知一切差別。以無世間智。知一切世間。以無世智。知一切世。以無衆生智。知一切衆生。以無執著智。知一切執著。以無住處智。知一切住處。以無雜染智。知一切雜染。以無盡智。知一切盡。以究竟法界智。于一切世界。示現身。以離言音智。示不可說言音。以一自性智。入于無自性。以一境界智。現種種境界。知一切法不可說。而現大自在言說。證一切智地。爲教化調伏一切衆生故。于一切世間。示現大神通變化。是爲第十無下劣心。佛子。是爲菩薩摩诃薩。發十種無下劣心。若諸菩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最上無下劣佛法。佛子。菩薩摩诃薩。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有十種如山增上心。何等爲十。佛子。菩薩摩诃薩。常作意勤修一切智法。是爲第一如山增上心。恒觀一切法本性空無所得。是爲第二如山增上心。願于無量劫。行菩薩行。修一切白淨法。以住一切白淨法故。知見如來無量智慧。是爲第叁如山增上心。爲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諸善知識。無異希求。無盜法心。唯生尊重。未曾有意。一切所有。悉皆能舍。是爲第四如山增上心。若有衆生。罵辱毀謗。打棒屠割。苦其形體。乃至斷命。如是等事。悉皆能受。終不因此生動亂心。生嗔害心。亦不退舍大悲弘誓。更令增長。無有休息。何以故。菩薩于一切法。如實出離。舍成就故。證得一切諸如來法。忍辱柔和。已自在故。是爲第五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诃薩。成就增上大功德。所謂天增上功德。人增上功德。色增上功德。力增上功德。眷屬增上功德。欲增上功德。王位增上功德。自在增上功德。福德增上功德。智慧增上功德。雖複成就如是功德。終不于此。而生染著。所謂不著味。不著欲。不著財富。不著眷屬。但深樂法。隨法去。隨法住。隨法趣向。隨法究竟。以法爲依。以法爲救。以法爲歸。以法爲舍。守護法。愛樂法。希求法。思惟法。佛子。菩薩摩诃薩。雖複具受種種法樂。而常遠離衆魔境界。何以故。菩薩摩诃薩。于過去世。發如是心。我當令一切衆生。皆悉永離衆魔境界。住佛境界故。是爲第六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诃薩。爲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于無量阿僧祇劫。行菩薩道。精勤匪懈。猶謂我今始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行菩薩行。亦不驚亦不怖。亦不畏。雖能一念即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然爲衆生故。于無量劫。行菩薩行。無有休息。是爲第七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诃薩。知一切衆生。性不和善。難調難度。不能知恩。不能報恩。是故爲其。發大誓願。欲令皆得心意自在。所行無礙。舍離惡念。不于他所。生諸煩惱。是爲第八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诃薩。複作是念。非他令我發菩提心。亦不待人助我修行。我自發心。集諸佛法。誓期自勉。盡未來劫。行菩薩道。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我今修菩薩行。當淨自心。亦淨他心。當知自境界。亦知他境界。我當悉與叁世諸佛。境界平等。是爲第九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觀。無有一法修菩薩行。無有一法滿菩薩行。無有一法教化調伏一切衆生。無有一法供養恭敬一切諸佛。無有一法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成今成當成。無有一法已說今說當說。說者及法。俱不可得。而亦不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願。何以故。菩薩求一切法。皆無所得。如是出生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于法。雖無所得。而勤修習增上善業。清淨對治。智慧圓滿。念念增長。一切具足。其心于此。不驚不怖。不作是念。若一切法。皆悉寂滅。我有何義。求于無上菩提之道。是爲第十如山增上心。佛子。是爲菩薩摩诃薩。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十種如山增上心。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山王增上心。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海智。何等爲十。所謂入一切無量衆生界。是爲第一如海智。入一切世界。而不起分別。是爲第二如海智。知一切虛空界無量無礙。普入十方一切差別世界網。是爲第叁如海智。菩薩摩诃薩。善入法界。所謂無礙入。不斷入。不常入。無量入。不生入。不滅入。一切入。悉了知故。是爲第四如海智。菩薩摩诃薩。于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菩薩法師。聲聞獨覺。及一切凡夫。所集善根。已集現集當集。叁世諸佛。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成今成當成。所有善根。叁世諸佛。說法調伏一切衆生。已說今說當說。所有善根。于彼一切皆悉了知。深信隨喜。願樂修習。無有厭足。是爲第五如海智。菩薩摩诃薩。于念念中。入過去世不可說劫。于一劫中。或百億佛出世。或千億佛出世。或百千億佛出世。或無數或無量。或無邊或無等。或不可數。或不可稱。或不可思。或不可量。或不可說。或不可說不可說。超過算數。諸佛世尊。出興于世。及彼諸佛。道場衆會。聲聞菩薩。說法調伏。一切衆生壽命延促。法住久近。如是一切。悉皆明見。如一劫。一切諸劫。皆亦如是。其無佛劫。所有衆生。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種諸善根亦悉了知。若有衆生。善根熟已。于未來世。當得見佛。亦悉了知。如是觀察過去世不可說不可說劫。心無厭足。是爲第六如海智。菩薩摩诃薩。入未來世。觀察分別一切諸劫無量無邊。知何劫有佛。何劫無佛。何劫有幾如來出世。一一如來。名號何等。住何世界。世界名何。度幾衆生。壽命幾時。如是觀察。盡未來際。皆悉了知。不可窮盡。而無厭足。是爲第七如海智。菩薩摩诃薩。入現在世。觀察思惟。于念念中。普見十方無邊品類不可說世界。皆有諸佛于無上菩提。已成今成當成。往詣道場。菩提樹下。坐吉祥草。降伏魔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從此起已。入于城邑。升天宮殿。說微妙法。轉大法輪。示現神通。調伏衆生。乃至付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舍于壽命。入般涅槃。入涅槃已。結集法藏。令久住世。莊嚴佛塔。種種供養。亦見彼世界所有衆生。值佛聞法。受持諷誦。憶念思惟。增長慧解。如是觀察。普遍十方。而于佛法。無有錯謬。何以故。菩薩摩诃薩。了知諸佛。皆悉如夢。而能往詣一切佛所。恭敬供養。菩薩爾時。不著自身。不著諸佛。不著世界。不著衆會。不著說法。不著劫數。然見佛聞法。觀察世界。入諸劫數。無有厭足。是爲第八如海智。菩薩摩诃薩。于不可說不可說劫一一劫中。供養恭敬不可說不可說無量諸佛。示現自身。殁此生彼。以出過叁界一切供具。而爲供養。並及供養菩薩聲聞。一切大衆。一一如來。般涅槃後。皆以無上供具。供養舍利。及廣行惠施。滿足衆生。佛子。菩薩摩诃薩。以不可思議心。不求報心。究竟心。饒益心。于不可說不可說劫。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供養諸佛。饒益衆生。護持正法。開示演說。是爲第九如海智。菩薩摩诃薩。于一切佛所。一切菩薩所。一切法師所。一向專求菩薩所說法。菩薩所學法。菩薩所教法。菩薩修行法。菩薩清淨法。菩薩成熟法。菩薩調伏法。菩薩平等法。菩薩出離法。菩薩總持法。得此法已。受持讀誦。分別解說。無有厭足。令無量衆生。于佛法中。發一切智相應心。入真實相。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菩薩如是。于不可說不可說劫。無有厭足。是爲第十如海智。佛子。是爲菩薩摩诃薩。十種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海智。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海。佛子。菩薩摩诃薩。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有十種如寶住。何等爲十。佛子。菩薩摩诃薩。悉能往詣無數世界。諸如來所。瞻觐頂禮。承事供養。是爲第一如寶住。于不思議諸如來所。聽聞正法。受持憶念。不令忘失。分別思惟。覺慧增長。如是所作。充滿十方。是爲第二如寶住。于此刹殁。余處現生。而于佛法。無所迷惑。是爲第叁如寶住。知從一法。出一切法。而能各各分別演說。以一切法種種義。究竟皆是一義故。是爲第四如寶住。知厭離煩惱。知止息煩惱。知防護煩惱。知除斷煩惱。修菩薩行。不證實際。究竟到于實際彼岸。方便善巧。善學所學。令往昔願行。皆得成滿。身不疲倦。是爲第五如寶住。知一切衆生。心所分別。皆無處所。而亦說有種種方處。雖無分別。無所造作。爲欲調伏一切衆生。而有修行。而有所作。是爲第六如寶住。知一切法。皆同一性。所謂無性。無種種性。無無量性。無可算數性。無可稱量性。無色無相。若一若多。皆不可得。而決定了知。此是諸佛法。此是菩薩法。此是獨覺法。此是聲聞法。此是凡夫法。此是善法。此是不善法。此是世間法。此是出世間法。此是過失法。此是無過失法。此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