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七
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奉製譯
離世間品第叁十八之五
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習氣。何等爲十。所謂菩提心習氣。善根習氣。教化衆生習氣。見佛習氣。于清淨世界受生習氣。行習氣。願習氣。波羅蜜習氣。思惟平等法習氣。種種境界差別習氣。是爲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永離一切煩惱習氣。得如來大智習氣。非習氣智。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取。以此不斷諸菩薩行。何等爲十。所謂取一切衆生界。究竟教化故。取一切世界。究竟嚴淨故。取如來。修菩薩行爲供養故。取善根。積集諸佛相好功德故。取大悲。滅一切衆生苦故。取大慈。與一切衆生一切智樂故。取波羅蜜。積集菩薩諸莊嚴故。取善巧方便。于一切處。皆示現故。取菩提。得無礙智故。略說菩薩。取一切法。于一切處。悉以明智。而現了故。是爲十。若諸菩薩。安住此取。則能不斷諸菩薩行。得一切如來無上無所取法。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修。何等爲十。所謂修諸波羅蜜。修學。修慧。修義。修法。修出離。修示現。修勤行匪懈。修成等正覺。修轉正法輪。是爲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無上修。修一切法。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成就佛法。何等爲十。所謂不離善知識。成就佛法。深信佛語。成就佛法。不謗正法。成就佛法。以無量無盡善根回向。成就佛法。信解如來境界無邊際。成就佛法。知一切世界境界。成就佛法。不舍法界境界。成就佛法。遠離諸魔境界。成就佛法。正念一切諸佛境界。成就佛法。樂求如來十力境界。成就佛法。是爲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成就如來無上大智慧。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退失佛法。應當遠離。何等爲十。所謂輕慢善知識。退失佛法。畏生死苦。退失佛法。厭修菩薩行。退失佛法。不樂住世間。退失佛法。耽著叁昧。退失佛法。執取善根。退失佛法。誹謗正法。退失佛法。斷菩薩行。退失佛法。樂二乘道。退失佛法。嫌恨諸菩薩。退失佛法。是爲十。若諸菩薩。遠離此法。則入菩薩離生道。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離生道。何等爲十。所謂出生般若波羅蜜。而恒觀察一切衆生是爲一。遠離諸見。而度脫一切見縛衆生是爲二。不念一切相。而不舍一切著相衆生是爲叁。超過叁界。而常在一切世界是爲四。永離煩惱。而與一切衆生共居是爲五。得離欲法。而常以大悲。哀愍一切著欲衆生是爲六。常樂寂靜。而恒示現一切眷屬是爲七。離世間生。而死此生彼。起菩薩行是爲八。不染一切世間法。而不斷一切世間所作是爲九。諸佛菩提。已現其前。而不舍菩薩。一切願行是爲十。佛子。是爲菩薩摩诃薩。十種離生道。出離世間。不與世共。而亦不雜二乘之行。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菩薩決定法。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決定法。何等爲十。所謂決定于如來種族中生。決定于諸佛境界中住。決定了知菩薩所作事。決定安住諸波羅蜜。決定得預如來衆會。決定能顯如來種性。決定安住如來力。決定深入佛菩提。決定與一切如來。同一身。決定與一切如來。所住無有二。是爲十。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出生佛法道。何等爲十。所謂隨順善友。是出生佛法道。同種善根故。深心信解。是出生佛法道。知佛自在故。發大誓願。是出生佛法道。其心寬廣故。忍自善根。是出生佛法道。知業不失故。一切劫修行無厭足。是出生佛法道。盡未來際故。阿僧祇世界皆示現。是出生佛法道。成熟衆生故。不斷菩薩行。是出生佛法道。增長大悲故。無量心。是出生佛法道。一念遍一切虛空界故。殊勝行。是出生佛法道。本所修行。無失壞故。如來種。是出生佛法道。令一切衆生。樂發菩提心。以一切善法資持故。是爲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大丈夫名號。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大丈夫名號。何等爲十。所謂名爲菩提薩埵。菩提智所生故。名爲摩诃薩埵。安住大乘故。名爲第一薩埵。證第一法故。名爲勝薩埵。覺悟勝法故。名爲最勝薩埵。智慧最勝故。名爲上薩埵。起上精進故。名爲無上薩埵。開示無上法故。名爲力薩埵。廣知十力故。名爲無等薩埵。世間無比故。名爲不思議薩埵。一念成佛故。是爲十。若諸菩薩。得此名號。則成就菩薩道。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道。何等爲十。所謂一道是菩薩道。不舍獨一菩提心故。二道是菩薩道。出生智慧及方便故。叁道是菩薩道。行空無相無願。不著叁界故。四行是菩薩道。忏除罪障。隨喜福德。恭敬尊重。勸請如來。善巧回向。無休息故。五根是菩薩道。安住淨信。堅固不動。起大精進。所作究竟。一向正念。無異攀緣。巧知叁昧入出方便。善能分別智慧境界故。六通是菩薩道。所謂天眼悉見一切世界所有衆色。知諸衆生死此生彼故。天耳悉聞諸佛說法。受持憶念。廣爲衆生。隨根演暢故。他心智。能知他心。自在無礙故。宿命念。憶知過去一切劫數。增長善根故。神足通。隨所應化一切衆生。種種爲現。令樂法故。漏盡智。現證實際。起菩薩行。不斷絕故。七念是菩薩道。所謂念佛。于一毛孔。見無量佛。開悟一切衆生心故。念法。不離一如來衆會。于一切如來衆會中。親承妙法。隨諸衆生。根性欲樂。而爲演說。令悟入故。念僧。恒相續見。無有休息。于一切世間。見菩薩故。念舍。了知一切菩薩舍行。增長廣大布施心故。念戒。不舍菩提心。以一切善根。回向衆生故。念天。常憶念兜率陀天宮一生補處菩薩故。念衆生。智慧方便。教化調伏。普及一切。無間斷故。隨順菩提。八聖道是菩薩道。所謂行正見道。遠離一切諸邪見故。起正思惟。舍妄分別。心常隨順一切智故。常行正語。離語四過。順聖言故。恒修正業。教化衆生。令調伏故。安住正命。頭陀知足。威儀審正。隨順菩提。行四聖種。一切過失。皆永離故。起正精進。勤修一切菩薩苦行。入佛十力無挂礙故。心常正念。悉能憶持一切言音。除滅世間散動心故。心常正定。善入菩薩不思議解脫門。于一叁昧中。出生一切諸叁昧故。入九次第定。是菩薩道。所謂離欲恚害。而以一切語業。說法無礙。滅除覺觀。而以一切智覺觀。教化衆生。舍離喜愛。而見一切佛。心大歡喜。離世間樂。而隨順出世菩薩道樂。從此不動。入無色定。而亦不舍欲色受生。雖住滅一切想受定。而亦不息菩薩行故。學佛十力。是菩薩道。所謂善知是處非處智。善知一切衆生去來現在業報因果智。善知一切衆生上中下根不同隨宜說法智。善知一切衆生種種無量性智。善知一切衆生軟中上解差別令入法方便智。遍一切世間一切刹一切叁世一切劫普現如來形相威儀而亦不舍菩薩所行智。善知一切諸禅解脫及諸叁昧若垢若淨時與非時方便出生諸菩薩解脫門智。知一切衆生于諸趣中死此生彼差別智。于一念中悉知叁世一切劫數智。善知一切衆生樂欲諸使惑習滅盡智。而不舍離諸菩薩行。是爲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如來。無上巧方便道
佛子。菩薩摩诃薩。有無量道。無量助道。無量修道。無量莊嚴道。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無量道。何等爲十。所謂虛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法界無邊故。菩薩道亦無量。衆生界無盡故。菩薩道亦無量。世界無際故。菩薩道亦無量。劫數不可盡故。菩薩道亦無量。一切衆生語言法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如來身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佛音聲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如來力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一切智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是爲十。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無量助道。所謂如虛空界無量。菩薩集助道亦無量。如法界無邊。菩薩集助道亦無邊。如衆生界無盡。菩薩集助道亦無盡。如世界無際。菩薩集助道亦無際。如劫數說不可盡。菩薩集助道亦一切世間。說不能盡。如衆生語言法無量。菩薩集助道。出生智慧。知語言法亦無量。如如來身無量。菩薩集助道。遍一切衆生。一切刹。一切世。一切劫亦無量。如佛音聲無量。菩薩出一言音。周遍法界。一切衆生。無不聞知故。所集助道亦無量。如佛力無量。菩薩承如來力。積集助道亦無量。如一切智智無量。菩薩積集助道亦如是無有量。是爲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量智慧。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無量修道。何等爲十。所謂不來不去修。身語意業。無動作故。不增不減修。如本性故非有非無修。無自性故。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水中月修。離一切執著故。空無相無願無作修。明見叁界。而集福德。不休息故。不可說無言說離言說修。遠離施設。安立法故。不壞法界修。智慧現知一切法故。不壞真如實際修。普入真如實際虛空際故。廣大智慧修。諸有所作力無盡故。住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一切智智平等修。現見一切法無疑惑故。是爲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智無上善巧修。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莊嚴道。何等爲十。佛子。菩薩摩诃薩。不離欲界。入色界無色界禅定解脫。及諸叁昧。亦不因此。而受彼生。是爲第一莊嚴道。智慧現前。入聲聞道。不以此道。而取出離。是爲第二莊嚴道。智慧現前。入辟支佛道。而起大悲。無有休息。是爲第叁莊嚴道。雖有人天。眷屬圍繞。百千采女。歌舞侍從。未曾暫舍禅定解脫及諸叁昧。是爲第四莊嚴道。與一切衆生。受諸欲樂。共相娛樂。乃至未曾于一念間。舍離菩薩平等叁昧。是爲第五莊嚴道。已到一切世間彼岸。于諸世法。悉無所著。而亦不舍度衆生行。是爲第六莊嚴道。安住正道正智正見。而能示入一切邪道。不取爲實。不執爲淨。令彼衆生。遠離邪法。是爲第七莊嚴道。常善護持如來淨戒。身語意業。無諸過失。爲欲教化犯戒衆生。示行一切凡愚之行。雖已具足清淨福德。住菩薩趣。而示生于一切地獄畜生餓鬼。及諸險難。貧窮等處。令彼衆生。皆得解脫。而實菩薩。不生彼趣。是爲第八莊嚴道。不由他教。得無礙辯。智慧光明。普能照了一切佛法。爲一切如來神力所持。與一切諸佛。同一法身。成就一切堅固大人明淨密法。安住一切平等諸乘。諸佛境界。皆現其…
《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