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九

  西晉叁藏竺法護奉 诏譯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叁之二

  密迹金剛力士。語寂意菩薩。菩薩所說。口未曾宣汙染惡言不仁之辭嗔恚癡言。亦無谀谄。無剛結言崎岖之語調戲俳說無益之文語。不妄笑讒言兩舌。不顧男女。不堅硬。無有粗辭卒暴之性。不有懷害。無取舍心。不失儀節志。亦無結心。無所著。無鬥訟言。無所倚。無塵勞。無所舉。無輕放逸。無自恣。無橫理無宜之行。無非時辭。無貪欲。無非惡。無所愛樂。無有處所。亦無非淨。無違時。無失節。諸根無毀。音聲無瑕。心不懷害亦無偏黨。無恣訑。無覆蔽。不诤言語。不有怨嫌。無有結恨。不妄受邪非。無自歸。不計吾我。不娆他人。不惱彼己。不宣傷害。無殃罪法。不失所言。無不受行。無不順業。無不可忍。所宣言和。無種姓事。無輕調之教。去非法之行。不毀法行。不越時節。不違宜度。不宣須臾。不自歎類。不壞他伴。于己得譽不以喜悅。見歎他人亦不愁愦。謹慎守節不輕慢人。不說非宜。不毀有宜。不誹密言。常隨時護。不謗明智。不呵賢聖。言不虛妄。不非證明。不入人罪。不求他短。所言轉教不傷筋骨。不稱他惡。志願無上。不相顔色。不求異黨。不念業便。不行逆事。心常柔順。密迹力士語寂意。是爲菩薩言行相應。以空慌忽神勇爲力。功德報應所作果實。宣至誠辭從所作報。假使有人行詣大。樹下。若複住立作是觀樹。以觀轉問他人言。男子能知此樹所生。葉數爲有幾枚。有大智人。不觀樹木亦未計數。知彼樹葉便口出辭。其數如是。與侶俱坐。亦不計之。既未能度。至于道德即知其數。來在一切而演若幹。其人語詞等無有異。若有來問大江河沙。能有幾沙。一一計之能得幾枚幾百千億兆載垓數。水有幾升鬥斛限數。不可以喻量度。不觀其限。亦不數之。悉知江河沙之多少幾億兆載。皆知水升鬥斛限。各各爲演若幹品語。唯大聖知天不能證。諸龍鬼神。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揵沓和。摩休勒。人與非人。聲聞緣覺。悉不能證明。獨佛世尊乃能知之。以是觀之。如來至真等正覺慧不可計量。宣萬億音。衆生皆聞各得開解。密迹金剛力士語寂意菩薩。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一神仙名曰樓夷。爾時之世。有一梵志名曰寂然。時國有一大樹。名曰仁賢。其樹枝葉華實茂盛。其樓夷神仙常處其下。具足十二歲。數其樹葉而複觀之。彼于後日。寂然梵志從城中出。往至仁賢樹所晝夜遊觀。飯食已後數樹莖葉。又以聖明一心數之。又曰何謂告啓神仙。我當數之知有幾枚。時寂然梵志。不觀其樹不數其葉。尋時說頌曰

  有八千姟  八千億葉  節有九千

  六百二十  觚有五枚  二百五十

  痱癗六千  六百六十  聖師欲知

  葉有若幹  數其樹莖  分布所在

  並所知解  啓曰如是  今無放逸

  有疑數之

  樓夷神仙。嗟而說言。善哉至言谛辭無欺。吾十二年坐計限之。其樹葉數亦不數之。悉知本末葉有若幹。唯願梵志爲我說之。其音聲行何所以類。寂然即曰。神仙聽之。天不助我亦非世人。以至誠故傳大正行。皆以真淨無所诤訟。樓夷神仙舍利弗是。寂然梵志釋師子是。當執持此至真言教。住于至誠以應法宜。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是則菩薩至密之業清淨之元。其無極慧。深入無量巍巍無限。隨時示現。至真無形不可說名。密迹金剛力士。複謂寂意菩薩。何謂心密。心行清淨不失神通。造立慧業。神通自娛在所示現。正住神通。建立大哀無極之業。以神通化無央數變。一切普顯以誠谛通。智慧爲室。現目睹見一切諸法。是則菩薩正真之法。慧通無極普禦一切。其神通慧皆顯衆像。解暢諸色本無有色。其以神通普入諸音等本音響。皆能觀察一切衆生心念諸行。因見本淨。常見一切隨時開化。常念識之未曾忽忘。斷去來心。普現神足無所挂礙。獨步叁界不以爲拘。悉無所有不造立行。其神通明盡一切漏。曉了隨時不失其節現生死難。示度世業所察玄遠。其神通明。皆超聲聞一切緣覺。深入微妙。坐佛樹下降伏魔官。解暢一切諸佛道法。而轉順時道法聖輪。開化一切十方衆生。使入法律至阿維顔轉一切法寂意欲知。是爲菩薩心密之業心行清淨。若心真淨。永無所歸亦無不喜。性安調和隨行極良。則以普慧叁昧定意。而行正受不永滅度。不厭欲界。設生其中無所系著不爲所縛。所生現決未曾有結。所以者何。以度一切虛空妄想。解衆塵結顛倒所受。心無所著。由是之故得脫生老病死。雖有所生悉無所生。以大乘本。成就一切諸佛道法。斯諸佛法救護十方。求之無處而不可得。乃了一切諸佛之法。一切諸法悉歸佛法。是諸佛之法悉一切法。是一切法及與佛法。不是是法亦非非法。所以者何。求一切法本末處所。而不可得。若求諸法悉無處所則無有數。超諸住數一切諸法。知一切法。則不依倚一切諸法。以不依倚一切諸法。其求利義便致大衰。其無思求彼則無利亦無衰折。轉進學前其見利義。心無憂戚亦不喜歡。其心無憂志無挂礙。則無所住。其無所住乃無雜碎。其無雜碎則無所向。其無所向如是乃向。如是乃向者爾乃無向。其無所向乃無吾我。其無吾我則無所受。其無所受則無诤訟。其無诤訟則無鬥亂。其無鬥亂是沙門法。其心平等猶如虛空。住其平等如虛不隨欲界。不處色界不著無色。若以一切悉無所著無譽無毀。其無譽無毀謂一切法。斯等皆解如是深義。以能知是六事之業。宣暢分別亦複如是。以何等故解暢分別。以是之故一切諸法不可得也。其能解暢分別諸法。本無所處叁界悉虛。乃能解暢悉以分別。是爲心密。密迹金剛力士複謂寂意菩薩。其心行密。斯行慈愍不計吾我故。其行悲哀無有衆生故。以行歡喜則無命故。以能濟護乃達無壽故。行四布施心無悭故。奉行禁戒調和其心故。斯忍辱行盡心之業故。若修精進思惟寂靜故。其寂一心棄心所在故。其知聖心無所行故。其四意止無意無念故。若四意斷其心以了以不起不滅故。其神足飛心廣無際故。以行笃信心無挂礙故。若修精進心行寂靜故。其意已念心行得自在故。其定意者斯平等心無有若幹故。其智慧根心無想故。其勢力者順流心本故。若以覺意心分別慧故。奉行道業心無所想故。其寂然者惔怕靜思故。其觀法心見無著故。修行賢聖究竟解心故。心念于佛其明慧者心不妄想故。其心思道志不可量故。其思念法心平等故。思念聖衆心無所住訓誨衆生故。其心湛淨護于正法故。其法諸界心無所壞故。佛土清淨心等如空故。衆相具足心無別形相故。逮致忍辱心無顛倒故。阿惟越致心不複回還故。莊嚴道場在于叁界心不墮故。降伏魔業心攝衆生故。道所訓誨一切法心平等覺故。以轉法輪諸法無轉用心不還故。現大滅度解生死原。以心平等自然之故。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曰。菩薩若得不起法忍。心則甚密心亦清淨。心已清淨便解一切衆生心淨。普無不入其衆生心。入于道心。一切衆生心趣道心而被照明。猶如虛空普悉平等。遍入一切有形無形道心。如是一切皆入衆生心行。密迹金剛力士。說是菩薩身口心密不可思議時。七萬二千諸天人衆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叁萬二千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萬四千人遠塵離垢諸法眼淨。八千比丘意解無漏。是叁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照十方。上虛空中天雨衆華。箜篌樂器不鼓自鳴。其妓樂音中演出如是。其有聞是密迹金剛力士所說法誼。若有樂信。是等之人得立授決。愛喜經典受持讀誦。廣爲人說不失道心。積功德本終不虛妄。曾以供養無央數佛殖衆德本。益于衆生靡不蒙濟。于是世尊告寂意。汝甯聞彼伎樂所暢言響乎。答曰已聞世尊。唯然大聖。誰之威神。佛語寂意。有菩薩名雷音。從雷音王如來佛國發。其國土名兩氏。來詣忍界。欲見吾身。稽首作禮啓問法要。欲聽說是如來秘要法教。在于虛空不現其身。供養如來及斯經典。故雨天華作諸伎樂。從其伎樂出是輩聲。佛說未久。雷音菩薩從虛空下。稽首佛足繞佛七匝。住于佛前白天師言。唯然世尊。雷音王如來敬問無量。興起輕便遊步康甯。爾時世尊。告問雷音菩薩。善來正士。快哉顧義故致奉現。甯欲聽受如來秘要經典之慧。今密迹金剛力士。承佛威神而頒宣之。于是衆會或有菩薩。心自念言。斯密迹金剛力士。在于何世積衆德本。在何佛所而發道心。本何誓願所逮辯才廣大無極巍巍如是。時佛悉知是諸菩薩心中所念。告寂意菩薩。乃往過去久遠世時。無央數劫不可思議。爾時有佛。名無量勳寶錦淨王。出現于世。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世尊。世界曰莊嚴。劫名善見。其佛國土有異威德。人民熾盛皆得安隱。五谷豐收土地大盛。鹹共快樂。天人繁熾地悉平等猶如砥掌。無沙塵穢荊棘瓦石。唯琉璃水精明月珠玉。珊瑚虎珀砗磲馬瑙遍布其地。其地柔軟猶如天衣。有甘美香光色甚好。生其好草如天綩綖。以足蹈上足下四寸。舉足如故。其土快樂無有大寒。亦不大熱。人民仁慈性行和調。身口心定。香芬熏地绀琉璃色。彼國人民普得自在。皆受訓誨淫怒癡薄。安隱寂靜悉有威力。聞說法言皆識議理。其佛世尊時。諸聲聞衆有十二垓。諸菩薩叁千二億。其佛壽命叁十六億歲。無中夭者。斯莊嚴國其中四城。名曰快見。甚大廣長。風雨時節五谷豐饒。人民安甯強不淩弱各得其所。一一方城廣長各八十萬裏相去四百裏。有一大國。一一大國各有千郡縣及諸村落丘聚。其土人民身長四裏。是時大城快見四方大城。複有大城名曰清淨。王所治處土地廣長。其城東西長二千五百六十裏。南北廣千二百八十裏。郡國縣邑各有一萬。具足快樂。諸遊觀園各有一萬。極甚清淨七寶合成。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勇郡王。有七寶一曰金輪。二曰白象有六牙。叁曰绀色馬朱髦尾。四曰明月神珠。五曰玉女妻。六曰主藏聖臣。七曰主兵大將軍。主四天下。供過去佛殖衆德本。威神難量。發無上正真之道心。逮不退轉。在城中央立一屋宅。廣長高大。長廣各六百四十裏。以七寶立七重牆壁欄楯。七重交道。七重寶幔。七重七重深塹。其宅裏內有四大果園生若幹華。一…

《大寶積經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