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叁十九
大唐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五如來不思議性品第四之叁
爾時佛告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于如來不思議無畏。信受谛奉心志清淨無惑無疑。倍複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有四種不思議無畏。由成就是四無畏故。如來應正等覺。于大衆中自稱我處大仙尊位。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轉。舍利子。何等名爲四無所畏。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成就無上智力故。于大衆中自稱我是正等覺者。此中諸天世間。不見有能于如來前立如是論。汝于此法非正等覺。舍利子。雲何如來名正等覺。舍利子。如來能于一切諸法。平等正覺無非平等。若凡夫法。若諸聖法。若諸佛法。若諸學法。若無學法。若獨覺法。若菩薩法平等平等。若世間法。若出世間法。若有罪無罪。有流無流。有爲無爲。如是等一切諸法。如來悉能平等正覺。是故名爲正等覺者。舍利子。雲何名爲平等之性。舍利子。諸見自體與彼空性其性平等。諸相自體與彼無相其性平等。叁界自體與彼無願其性平等。生法自體與彼無生其性平等。諸行自體與彼無行其性平等。起法自體與彼不起其性平等。貪性自體與彼無貪其性平等。叁世自體與彼真如其性平等。無明有愛自體與明解脫其性平等。生死流轉自體與彼寂靜涅槃其性平等。如是舍利子。如來能于一切諸法平等正覺。是故如來名正等覺
複次舍利子。此如來無畏不可思議。又以大悲而爲方便。真如平等。真性如性。非不如性。不變異性。無覆藏性。無怖畏性。無退屈性。無違诤性。由如是故光顯大衆。能令悅豫遍身怡適。心生淨信踴躍歡喜。舍利子。世間衆生無有能于如來無畏起違诤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爲诤故。如性平等處法界性。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舍利子。如如來無畏于一切甚深微細雜可知法。能正等覺。如是如來安住大悲。種種言音種種法門。爲彼有情開示妙法。若能依此修遠離行速盡苦際。若諸含識實非大師自稱大師。非正等覺稱正等覺。以如來不思議無畏故悉皆映奪。令彼衆生傲慢摧碎逃迸遠避。舍利子。如來無畏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譬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空邊際。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聞如來說是不思議無畏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歡喜踴躍發希奇想。舍利子是名第一正等覺無畏。由如來成就此無畏故。于大衆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乃至一切世間所不能轉。複次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成就無上智力故。于大衆中自稱我今諸流已盡。此中諸天世間。無能于如來前如法立論。汝有如是諸流未盡。舍利子。雲何如來流盡之性。舍利子。如來于欲流中心善解脫。永斷一切貪行習氣故。如來于有流中心善解脫。永斷一切嗔行習氣故。如來于無明流中心善解脫。永斷一切癡行習氣故。如來于見流中心善解脫。永斷一切煩惱行習氣故。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諸流已盡。舍利子。如是說法依世俗故非爲勝義。于勝義中無有一法住聖智前。可遍知可永斷可修習可作證者。何以故。舍利子。所言盡者未嘗不盡性究竟盡。不由對治說名爲盡。如實性盡。如實性盡故無法可盡。無法可盡故即是無爲。以無爲故無生無滅。亦無有住。是故說言如來出世。若不出世常住法性常住法界。即于其中聖智慧轉。雖如是轉無轉無還。舍利子。由是法門故無有諸流。亦無流盡而可得者。如是如來住大悲已。爲諸有情說流盡法
複次舍利子。如來無畏不可思議。複以大悲而爲方便。真如平等。真性如性。非不如性。不變異性。無覆藏性。無怖畏性。無退屈性。無違诤性。由如是故光顯大衆。能令悅豫遍身怡適。心生淨信歡喜踴躍。舍利子。世間衆生無有能于如來無畏起違诤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爲诤故。真如平等處法界性。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如是不可思議無量無數無有邊際。妙法成就。由如來大悲熏心。爲諸衆生說流盡法。欲令永斷彼諸流故。舍利子。如來無畏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譬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空邊際。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诃薩聞如來說是不思議無畏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舍利子。是名第二流盡無畏。由成就此無畏故。如來于大衆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梵輪。乃至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複次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成就無上智力故。于大衆中唱如是言。我說障法決定能障。此中諸天世間。無能于如來前如法立論。汝說如是障法不能爲障。舍利子。雲何名爲能障礙法。舍利子。謂有一法能爲障礙。何等一法。謂心不清淨。複有二法能爲障礙。謂無慚無愧。複有叁法能爲障礙。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複有四法能爲障礙。由貪欲故行所不行。由嗔恚故行所不行。由愚癡故行所不行。由怖畏故行所不行。複有五法能爲障礙。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妄語飲酒。複有六法能爲障礙。謂不恭敬佛菩提。不恭敬法。不恭敬僧。不恭敬律儀。不恭敬叁摩地。不恭敬建立施設。複有七法能爲障礙。謂慢勝慢勝上慢增上慢邪慢下慢我慢。複有八法能爲障礙。何等爲八。謂邪見邪思邪語邪業邪命邪勤邪念邪叁摩地。複有九法能爲障礙。何等爲九。謂于我身去來今世作不饒益生惱害事。于我所愛去來今世作不饒益生惱害事。我所不愛于去來今而作饒益生惱害事。複有十法能爲障礙。謂十不善道。是故略說。是十種法能爲障礙。爲欲止息寂靜永斷如是障礙法故。如來爲諸有情敷演正法。舍利子。乃至一切違罪作意相應諸結。若由諸法住愛味觀。顛倒相應違背出離。愛見執著于有味著。有所依事身語意業。彼一切相如來了知皆是障礙。既了知已。如實說爲能障礙法。複次舍利子。此如來無畏不可思議。以大悲爲方便。真如平等。真性如性。非不如性。無變異性。無覆藏性。無怖畏性。無退屈性。無違诤性。由如是故光顯大衆。能令悅豫遍身怡適。心生淨信踴躍歡喜。舍利子。世間衆生無有能于如來無畏起違诤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爲诤故。如性平等處法界性。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如是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與等者。不可宣說。妙法成就。而如來大悲熏心。爲諸有情說障礙法。欲令止息寂靜永斷彼障法故。舍利子。如來無畏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譬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于空際。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诃薩。聞如來說是不思議。無畏如虛空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舍利子。是名第叁說障法無畏。由如來成就此無畏故。于大衆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乃至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複次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成就無上智力故。于大衆中唱如是言。我說聖出離所修能正盡苦道。若諸有情修習此道必定出離。此中諸天世間。無能于如來前如法立論。汝所說道不能出離。舍利子。雲何名爲聖出離道。舍利子。所謂一正趣道。能令衆生畢竟清淨。複有二法。能令衆生畢竟出離。謂奢摩他及毗缽舍那。複有叁法能令出離謂空無相無願解脫之門。複有四法能令出離。謂緣身生念緣受生念緣心生念緣法生念。複有五法能令出離。謂信根勤根念根叁摩地根慧根。複有六法能令出離。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複有七法能令出離。所謂念等覺支擇法等覺支。勤等覺支。喜等覺支。安息等覺支叁摩地等覺支舍等覺支。複有八法能令出離。所謂聖八支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叁摩地。複有九種悅根本法能令出離。所謂悅喜安息樂叁摩地如實智見厭及離欲解脫。複有十法能令出離。謂十善業道。如是如來爲諸有情如實開示離聖出行。舍利子。乃至一切所有正善菩提分法。或戒聚相應。或叁摩地聚慧聚解脫聚解脫智見聚相應。或聖谛相應。如是名爲能出離行。又舍利子。能出離者。所謂正行。言正行者。于此法中無有一法。若增若減若來若去。若取若舍。何以故。非行正行者行一種覺。若能如實知見諸法皆不二性。是則名爲聖出離行。舍利子。此如來無畏不可思議。以大悲爲方便。真如平等。真性如性。非不知性。無變異性。無覆藏性。無怖畏性。無退屈性。無違诤性。由如是故光顯大衆。能令悅豫遍身怡適。心生淨信踴躍歡喜。舍利子。世間衆生無有能于如來無畏起違诤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爲诤故。如性平等處法界性。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如是聖出離行。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與等者。不可宣說妙法成就。而如來大悲熏心。爲諸衆生開示演說聖出離行。若有衆生如實解了修行正道。必能出離速盡諸苦。舍利子。如來無畏無邊無際。譬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于空際。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聞是如來不思議無畏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舍利子。是名第四說聖出離道無畏。由如來成就此無畏故。于大衆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轉。舍利子。如來如是四種無畏無邊無際。譬如虛空。一切衆生不能得盡其邊際者。諸菩薩摩诃薩聞如來如是不思議無畏如虛空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倍複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自然正覺悟 諸法平等性
故遍見如來 說名正等覺
若諸凡夫法 及學無學法
最勝獨覺法 佛法悉平等
一切世間法 及諸出世法
善不善不動 涅槃路平等
若空若無相 若離諸願樂
無生無有爲 悉見平等性
覺平等性已 如所應宣說
解脫諸有情 大牟尼無畏
已解脫叁有 複開示解脫
諸人天聖尊 顯第二無畏
最勝覺障法 習不證解脫
非清淨下劣 不具諸羞愧
未嘗有身護 及以語意護
貪嗔癡怖畏 害命損他財
行邪欲妄語 飲酒不恭敬
七慢八邪支 悉非解脫處
九惱害多過 十不善業道
不如理思惟 愚癡無解脫
顛倒修諸行 執虛妄放逸
佛知說障法 是第叁無畏
清淨門無量 修習證菩提
佛自然通達 說趣甘露法
乃至諸所有 衆多妙善法
助清淨菩提 最勝所稱贊
…
《大寶積經叁十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