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二十九 ▪第3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尊者沙門二十億知法已。至得阿羅诃。彼時。尊者沙門二十億得阿羅诃已。而作是念。今正是時。我甯可往詣世尊所。說得究竟智耶
于是。尊者沙門二十億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世尊。若有比丘得無所著。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重擔已舍。有結已解。自得善義。正知解脫者。彼于爾時樂此六處。樂于無欲。樂于遠離。樂于無诤。樂于愛盡。樂于受盡。樂心不移動。世尊。或有一人而作是念。此賢者以依信故。樂于無欲者。不應如是觀。但欲盡.恚盡.癡盡。是樂于無欲
世尊。或有一人而作是念。此賢者以貪利稱譽求供養故。樂于遠離者。不應如是觀。但欲盡.恚盡.癡盡。是樂于遠離。世尊。或有一人而作是念。此賢者以依戒故。樂于無诤者。不應如是觀。但欲盡.恚盡.癡盡。是樂于無诤。樂于愛盡。樂于受盡。樂心不移動。世尊。若有比丘得無所著。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重擔已舍。有結已解。自得善義。正智正解脫者。彼于爾時樂此六處
世尊。若有比丘學未得意。求願無上安隱涅槃者。彼于爾時成就學根及學戒。彼于後時。諸漏已盡而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于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者。彼于爾時成就無學根及無學戒。世尊。猶幼少童子。彼于爾時成就小根及小戒。彼于後時具足學根者。彼于爾時成就學根及學戒
如是。世尊。若有比丘學未得意。求願無上安隱涅槃者。彼于爾時成就學根及學戒。彼于後時。諸漏已盡而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于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者。彼于爾時成就無學根及無學戒。彼若有眼所知色與對眼者。不能令失此心解脫.慧解脫。心在內住。善製守持。觀與衰法。若有耳所知聲.鼻所知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觸.意所知法與對意者。不能令失此心解脫.慧解脫。心在內住。善製守持。觀興衰法
世尊。猶去村不遠有大石山。不破不缺不脆。堅住不空合一。若東方有大風雨來。不能令搖。不動轉移。亦非東方風移至南方。若南方有大風雨來。不能令搖。不動轉移。亦非南方風移至西方。若西方有大風雨來。不能令搖。不動轉移。亦非西方風移至北方。若北方有大風雨來。不能令搖。不動轉移。亦非北方風移至諸方。如是彼若有眼所知色與對眼者。不能令失此心解脫.慧解脫。心在內住。善製守持。觀興衰法。若有耳所知聲.鼻所知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觸.意所知法與對意者。不能令失此心解脫.慧解脫。心在內住。善製守護。觀興衰法
于是。尊者沙門二十億說此頌曰
樂在無欲 心存遠離
喜于無诤 受盡欣悅
亦樂受盡 心不移動
得知如真 從是心解
得心解已 比丘息根
作已不觀 無所求作
猶如石山 風不能動
色聲香味 身觸亦然
愛不愛法 不能動心
尊者沙門二十億于佛前說得究竟智已。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繞叁匝而去
爾時。世尊。尊者沙門二十億去後不久。告諸比丘。諸族姓子。應如是來于我前說得究竟智。如沙門二十億來于我前說得究竟智。不自譽。不慢他。說義現法隨諸處也。莫令如癡增上慢所纏。來于我前說得究竟智。彼不得義。但大煩勞。沙門二十億來于我前說得究竟智。不自譽。不慢他。說義現法隨諸處也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沙門二十億經第七竟(一千七百叁十九字)
(一二四)
中阿含大品八難經第八(第叁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人行梵行而有八難.八非時也。雲何爲八。若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衆祐。出世說法。趣向止息。趣向滅訖。趣向覺道。爲善逝所演。彼人爾時生地獄中。是謂人行梵行第一難.第一非時
複次。若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衆祐。出世說法。趣向止息。趣向滅訖。趣向覺道。爲善逝所演。彼人爾時生畜生中。生餓鬼中。生長壽天中。生在邊國夷狄之中。無信無恩。無有反複。若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謂人行梵行第五難.第五非時
複次。若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衆祐。出世說法。趣向止息。趣向滅訖。趣向覺道。爲善逝所演。彼人爾時雖生中國。而聾痖如羊鳴。常以手語。不能知說善惡之義。是謂人行梵行第六難.第六非時
複次。若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衆祐。出世說法。趣向止息。趣向滅訖。趣向覺道。爲善逝所演。彼人爾時雖生中國。不聾.不痖.不如羊鳴。不以手語。又能知說善惡之義。然有邪見及顛倒見。如是見.如是說。無施.無齋。無有咒說。無善惡業。無善惡業報。無此世彼世。無父無母。世無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是謂人行梵行第七難.第七非時
複次。若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衆祐。不出于世。亦不說法。趣向止息。趣向滅訖。趣向覺道。爲善逝所演。彼人爾時生于中國。不聾.不痖.不如羊鳴。不以手語。又能知說善惡之義。而有正見不顛倒見。如是見.如是說。有施.有齋。亦有咒說。有善惡業。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是謂人行梵行第八難.第八非時
人行梵行有一不難.有一是時。雲何人行梵行有一不難.有一是時。若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衆祐。出世說法。趣向止息。趣向滅訖。趣向覺道。爲善逝所演。彼人爾時生于中國。不聾.不痖.不如羊鳴。不以手語。又能知說善惡之義。而有正見不顛倒見。如是見.如是說。有施.有齋。亦有咒說。有善惡業。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是謂人行梵行有一不難.有一是時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若得人身者 說最微妙法
若有不得果 必不遇其時
多說梵行難 人在于後世
若得遇其時 是世中甚難
欲得複人身 及聞微妙法
當以精勤學 人自哀愍故
談說聞善法 莫令失其時
若失此時者 必憂墮地獄
若不遇其時 不聞說善法
如商人失財 受生死無量
若有得人身 聞說正善法
遵奉世尊教 必遭遇其時
若遭遇此時 堪任正梵行
成就無上眼 日親之所說
彼爲常自護 進行離諸使
斷滅一切結 降魔魔眷屬
彼度于世間 謂得盡諸漏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難經第八竟(一千叁十叁字)
(一二五)
中阿含大品貧窮經第九(第叁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有欲人貧窮。爲大苦耶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尊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若有欲人貧窮舉貸他家財物。世中舉貸他家財物。爲大苦耶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尊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若有欲人舉貸財物。不得時還。曰曰長息。世中長息。爲大苦耶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尊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若有欲人長息不還。財主責索。世中財主責索。爲大苦耶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尊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若有欲人財主責索。不能得償。財主數往至彼求索。世中財主數往至彼求索。爲大苦耶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尊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若有欲人財主數往至彼求索。彼故不還。便爲財主之所收縛。世中爲財主收縛。爲大苦耶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尊
是爲世中有欲人貧窮是大苦。世中有欲人舉貸財物是大苦。世中有欲人舉貸長息是大苦。世中有欲人財主責索是大苦。世中有欲人財主數往至彼求索是大苦。世中有欲人爲財主收縛是大苦。如是若有于此聖法之中。無信于善法。無禁戒.無博聞.無布施.無智慧于善法。彼雖多有金.銀.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碼瑙.[王*毒]瑁.砗渠.碧玉.赤石.琁珠。然彼故貧窮。無有力勢。是我聖法中說不善貧窮也
彼身惡行。口.意惡行。是我聖法中說不善舉貸也。彼欲覆藏身之惡行。不自發露。不欲道說。不欲令人诃責。不順求。欲覆藏口.意惡行。不自發露。不欲道說。不欲令人诃責。不順求。是我聖法中說不善長息也。彼或行村邑及村邑外。諸梵行者見已。便作是說。諸賢。此人如是作.如是行.如是惡.如是不淨。是村邑刺。彼作是說。諸賢。我不如是作.不如是行.不如是惡.不如是不淨。亦非村邑刺。是我聖法中說不善責索也
彼或在無事處。或在山林樹下。或在空閑居。念叁不善念欲念.恚念.害念。是我聖法中說不善數往求索也。彼作身惡行。口.意惡行。彼作身惡行。口.意惡行已。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是我聖法中說不善收縛也。我不見縛更有如是苦.如是重.如是粗.如是不可樂。如地獄.畜生.餓鬼縛也。此叁苦縛。漏盡阿羅诃比丘已知滅盡。拔其根本。永無來生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世間貧窮苦 舉貸他錢財
舉貸錢財已 他責爲苦惱
財主往求索 因此收系縛
此縛甚重苦 世間樂于欲
于聖法亦然 若無有正信
無慚及無愧 作惡不善行
身作不善行 口意俱亦然
覆藏不欲說 不樂正教诃
若有數數行 意念則爲苦
或村或靜處 因是必有悔
身口習諸行 及意之所念
惡業轉增多 數數作複作
彼惡業無慧 多作不善已
隨所生畢訖 必往地獄縛
此縛最甚苦 雄猛之所離
如法得財利 不負得安隱
施與得歡喜 二俱皆獲利
如是諸居士 因施福增多
如是聖法中 若有好誠信
具足成慚愧 庶幾無悭貪
已舍離五蓋 常樂行精進
成就諸禅定 滿具常棄樂
已得無食樂 猶如水浴淨
不動心解脫 一切有結盡
無病爲涅槃 謂之無上燈
無憂無塵安 是說不移動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貧窮經第九竟(一千一十字)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中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