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如幻叁昧經》上 ▪第3页
西晉月氏國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求慕見轉。有常清淨安隱我身顛倒見轉。爲是諸念挂礙所轉。貪身衆習衆觀所轉。六十二見諸蓋迷冥。貪欲嗔恚睡寤調戲。狐疑所轉。陰種諸入四大所轉想轉想佛法衆我當成佛故曰退轉。吾當說法度脫衆生逮得聖慧。由是想轉假使奉修。而想十力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亦想根力及七覺意。亦著相好。亦複妄想嚴淨佛土成聲聞衆。是爲退轉。一切諸應與不應。想與不想。設使天子。其行菩薩于此諸退而不退轉。問曰。何所不轉。答曰。通達佛慧則不退轉。空無想願則不退轉。于本無行則不退轉。亦于法界了其本際則不退轉。所以者何。用平等行故不退轉
善住意天子複問。文殊師利。如仁所說。設于諸法應與不應想及無想。著于佛道與魔俱同。所以者何計有法故。又問。菩薩爲有退轉爲無退乎。文殊答曰。不以有轉不爲無轉。又問何所退轉。答曰皆由一切受虛僞故。其受虛僞因是故受。若于諸受不受不舍不以患厭。則能退信一切諸法。頒宣經道不有不無說亦不住。所以者何。假使退念。此有此無則墮缺漏。若言有者則爲計常。若言無者則墮斷滅。如來至真等正覺若說經法。不宣斷滅不演有常不想諸法。說是法時。一萬天子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時善住意天子白文殊曰。當共俱往詣如來所。奉見稽首咨受所問。所以者何。如來至真斷諸疑結。文殊師利答天子曰。且待須臾勿有妄想。于今如是當見如來。又問當于何待。答曰今住在前。又問何所住前。答曰虛空也。善住意問文殊如來所在。答曰今故在前。又問文殊。吾今不見于如來也。文殊答曰。見諸如來當作此觀。若有問者誰在前立。則當報答虛空界也。立在前耳。察于如來如虛空界。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等如虛空。如來曉了此諸正慧。故爲人說如來如虛空。虛空如來則無二矣。是故天子欲見如來。當了本際莫懷妄想。善住意天子複謂文殊。吾續欲往詣如來所。答曰天子。往續在此住勿得進發。善住意天子。于時則與無數諸天往到佛所。文殊師利。尋時化作叁十二部交絡重閣。方圓自副四角有柱。姝好殊特軒窓備悉。威神巍巍嵩高顯遠睹莫不歡。閣交絡中化作衆寶諸床榻具。布以天衣。一一床上化菩薩坐。叁十二相莊嚴其身。于時文殊。則如其像建立神曜。妙色蓮華上諸坐菩薩。及叁千大千世界可遊行者。並諸棚閣交絡床坐。普詣佛所繞佛七匝。及諸聖衆踴住空中其光照曜衆會場地卻住四方。文殊師利。忽然速疾已至佛所。善住意天子反從後至。時善住意至彼見之。即問之曰。仁從何路前至于斯。我發在前反從後至。文殊答曰。假使供養江河沙等如來而真稽首爲禮。不能見吾去來進退。文殊師利現未曾現。諸來會者還自詣室。時蓮華上諸坐菩薩。並交絡中皆一音聲同時發音住于佛前。則以此偈贊世尊曰
爲已曾供養 無央數億佛
猶如江河沙 無能計誼者
以用志佛道 殊特尊上慧
人尊無所著 勝是故巍巍
顔容尊難及 聖威照叁世
能仁衆相好 若幹種變異
若頒宣經道 導師從其願
其所分別者 永無人壽命
律開導衆人 布施行禁戒
忍辱習精進 禅定之智慧
叁處無所著 以慧度彼岸
歸命禮最勝 奉敬諸正覺
隨一切諸佛 奉敬叁界將
爲諸法之王 天人所供養
笃信于空無 堅固難可及
因此得逮成 世間人中聖
其有本往古 過去諸如來
有今現在者 人中之尊上
斯等悉奉行 常解空淨慧
亦無有想願 察之不有相
究竟推極之 本淨無衆生
又無有生者 亦無有死者
複無有求者 亦無往生者
一切諸法事 譬若如虛空
如我本所現 正士之所爲
察于叁事身 悉爲無所有
安住所說法 其義爲若茲
睹之如幻化 亦如夢所見
諸佛之世界 過如江沙等
若人滿中物 以用布施者
假使有行忍 是法亦複空
此所興布施 殊特爲第一
猶如江河沙 劫限有若幹
供養諸斯等 人中最尊上
衆華及名香 飲食爲若斯
若有菩薩學 志求佛道義
若聞此經典 如是諸訓教
若曉了無入 壽命含血類
速逮得法忍 清淨成顯曜
此人則供養 人中無上尊
于無數億劫 常行布施事
飲食諸供養 車馬衆居業
亦不用此行 疾成于佛道
反懷衆妄想 而計有人故
其有人中上 已歸滅度者
曾度于衆生 所濟無央數
其法本清淨 察之無所有
解脫明慧等 所學爲若茲
值遇佛興世 久久時可得
若說經典時 信尊亦複然
得來成人身 亦複甚難矣
善哉修精進 順從最勝教
常當蠲除去 八懅無閑難
應時不再遇 閑暇時希有
當興行笃信 咨啓佛教誨
當殷勤力務 勇猛常奉行
若得逮聞法 速疾修謹敕
大音無極聲 已度于彼岸
常當自將養 精習于閑居
從人中之上 稽颡不違命
從就善知識 通達法器者
心常棄于非 僞行惡知識
一切修平順 等心方便隨
雖在于衆生 慎莫懷妄想
奉承禁戒者 博聞之徒類
等察于他人 常行而乞食
數數當調習 親近坐樹下
穢藥以療身 第一無懷疑
一切諸有爲 計是亦無爲
悉亦同等相 譬之若野馬
若能曉了者 是第一本際
則疾成佛道 爲逮無等倫
佛解了五陰 猶如幻師化
自察其內已 又觀外所有
安住所分別 是則爲空聚
慎莫懷戀恨 于彼依猗之
其淫怒癡者 本淨如虛空
騃冥嗔恚事 悉亦從想生
又計其想念 亦不得所在
諸導師之衆 所曉了若此
是故有智者 人中爲明目
假使欲究盡 諸佛之道慧
棄捐諸挂礙 有爲之迷惑
此等勇猛士 必成尊佛道
爾時諸化菩薩說是偈已。彼衆會中諸來聽者二萬二千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五百比丘得無起余漏盡意解。叁百比丘尼得法眼淨。七千優婆塞七千優婆夷。二萬五千諸天子遠塵離垢諸法法眼淨。叁百菩薩逮無所從生法忍。此叁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照十方。耆年舍利弗前白佛言。唯願大聖。此誰威德。使此叁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諸化菩薩在交絡閣蓮華上坐。演深妙法其義殊特。斯光普照諸來會者。無央數億衆菩薩集。諸天子等不可稱載。佛告舍利弗。文殊師利。威神所感悉令集會。所以者何。是故文殊啓問如來。毀伏魔場叁昧之要。具足成就不可思議諸佛之法。名寂然空行。與善住意天子俱。舍利弗白佛言。文殊師利不來會乎。何故不現。佛告舍利弗。文殊師利。降毀諸魔叁昧正受。蔽魔宮殿興大威變詣如來所。于是文殊。降毀魔場叁昧正受。應時叁千大千世界百億魔宮一時皆蔽不樂其處各各懷懅時魔波旬。自見老耄羸頓少氣拄杖而行。所有宮人婇女之等亦複羸老。又見宮殿而複崩壞。暗暗冥冥不知東西。時魔波旬。即懷恐懼衣毛爲豎。心自念言。此何變怪。令吾宮殿委頓乃爾。將死罪至歸命壽終。天地遇災劫被燒耶。時魔波旬。棄除貢高舍惡思想。時文殊師利所化百億天子。在交絡者住諸魔前。謂魔波旬莫懷恐懼。汝等之身終無患難。有不退轉菩薩大士。名文殊師利。威德殊絕總攝十方。德過須彌智超江海慧越虛空。于今以是降毀魔場叁昧正受。是其威神。諸天子等適宣此言。諸魔聞之。益懷恐懼畏于文殊。諸魔宮殿尋時震動。諸魔波旬。報化菩薩願見救濟。答曰。且安勿懷恐懼。仁等當往至釋迦文佛所。如來至真。有無盡哀暢無極慈。假使衆生有大恐懼。慰[泛-之+犮]仁慈令無所畏。諸化菩薩適說此言忽沒不現。衆魔忻然。與諸交絡化座菩薩。佥共同心往詣佛所。羸老拄杖一時發音。前白佛言。唯願大聖。救護我等令得濟脫如此大患。甯得值遇百千億佛功德名稱。不爲獨一文殊師利所見逼迫。所以者何。我等屬者聞文殊名。尋即恐懼不能自安。畏亡身命。佛告諸魔。如仁所言。億百千佛所益衆生。不及文殊之所開化。各各勸導無央數衆令得解脫。所以者何。汝等未聞億百千佛功德名號。雖遭惱患心懷恐懼。因一文殊之所興變。所難益甚。諸魔白佛。我等羞慚此羸老身。今從世尊自歸加哀。願複本形挍飾天服。佛告諸魔。且待須臾。文殊師利如是來至。當脫斯等如此衆難。于是文殊安隱庠序。與無央數諸天子等。百千那術眷屬圍繞。不可稱計天龍鬼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億百兆載無量菩薩。其數無限前後導從。鼓百千樂雨衆名香。青蓮紅黃白華。清淨莊嚴無極威變見莫不歡。俱往詣佛稽首足下。繞佛叁匝退坐一面。于時世尊告文殊曰。仁且正受以降毀魔而叁昧矣。文殊白佛。唯當從教。世尊又問。以何方宜而從如來聽受此定。又何久如成此叁昧。文殊白曰。唯然大聖。我未發無上正真道意時聞此定名。尋時則成是叁昧矣。又問文殊。所從聞是叁昧定者。其號何等如來。文殊白佛。乃往過去久遠世時。越過江河沙不可計會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意華香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世尊。彼時演斯叁昧行品。我身爾時。從得聞是降毀魔場叁昧慧音。佛問文殊。何謂叁昧慧音。其意華香如來所宣。文殊白佛。菩薩有二十事。而用逮得降毀魔場叁昧定意。何謂二十。文殊白佛。于是菩薩。一毀貪淫滅其欲心。二毀嗔恚除瑕穢心。叁毀愚癡去暗冥心。四毀憍慢而舍懷恨。五毀嗔怒不懷惱熱。六舍衆想及諸邪見。七棄多念所生受事及與放舍。八離所有及無所有。九越斷滅計常。十毀陰種諸入四大。十一其心不著叁界。十二遠聲聞心。十叁釋緣覺意。十四刈嫉妒貪余。十五遠毀戒違禁之難。十六斷鬥诤不可之事。十七翦懈怠猶豫。十八拔諸放逸愦亂之意。十九勖勉邪智不正之事。二十降伏塵勞愛欲結網。是二十事菩薩所行逮是叁昧
文殊白佛。菩薩複有四事逮是叁昧。何謂四。一所行立心清淨調和。二志性柔軟而無谄飾。叁入深法忍心不起滅。四所有施未曾愛吝。是爲四。複有四法逮是叁昧。何謂四。一行至誠不懷欺詐。二習閑居寂寞之行。叁啓受經典諷誦諸法。四究竟諸行棄捐非義。是爲四。菩薩複有四事何謂四。…
《佛說如幻叁昧經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