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哀經》

「大集部」經文398卷13頁碼:P0409
西晉 竺法護譯

  《大哀經》五 ▪第2页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曰醉酒。複有六法。一曰無恭恪心。二曰秘惜經典。叁曰輕毀禁戒。四曰不隨定意。五曰不懷法念。六曰憍慢法師。複有七法。一曰自大。二曰甚慢。叁曰重慢。四曰是我。五曰邪慢。六曰過諸貢高。七曰無能及我。複有八法。一曰邪見。二曰邪念。叁曰邪言。四曰邪業。五曰邪活。六曰邪便。七曰邪意。八曰邪定。複有九法。謂九害惱。一曰我所敬者而輕蔑之。二曰今現輕蔑。叁曰將來黨侵。四曰我所憎者而敬愛之。五曰今現欽敬。六曰將來欽敬。七曰曾侵毀我。八曰今現侵我。九曰將來侵我。緣是之故起惱害心。複有十法。謂十惡業。一曰殺生。二曰盜竊。叁曰淫妷。四曰妄言。五曰兩舌。六曰惡口。七曰绮語。八曰無明。九曰鬥诤。十曰邪見。是爲所行從不順念。見應順法而不愛樂。墮于顛倒立在陰蓋。依倚邪見恩愛之弊。則失正法違遠妨廢。身口心行如來悉知。如其所知知諸蔽礙。所說如審。如是法者致于蔽礙。當除此法。已能除去故爲說法。令諸衆生去諸陰蓋超然則出。是爲如來十叁之業。佛于是頌曰

  諸最勝曉了法  其習此不得脫

  著心懷不能舍  謂不知羞慚者

  身口意亦如是  初未能將護斯

  貪嗔恚癡恐懼  犯殺生偷竊人

  犯人妻妄語醉  六失行七憍慢

  說于八邪脫門  皆妨廢解脫迹

  若不能製其意  乃及十不善句

  由不舍不順念  是等類未解脫

  見隨逐顛倒著  而依猗放逸誼

  不當習如是法  可成茲人中尊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曉了賢聖所行。尋造平等盡苦惱。衆生習善因是得生。若造平等便滅患害。假使諸天世間人民。不能障蔽如來正法。謂于至尊。不應衆聖之所宗奉不任大道。佛永無畏。何謂所宗。謂一乘道淨衆生。有二法。一曰寂然。二曰所願。複有叁法。一曰空。二曰無想。叁曰無願。複有四法。謂四意止。一曰身意。二曰痛癢意。叁曰思想意。四曰法意。複有五法。一曰信根。二曰精進根。叁曰意根。四曰定根。五曰智根。複有六法。一曰念佛。二曰念法。叁曰念衆。四曰念施。五曰念戒。六曰念天。複有七應法。一曰意覺意。二曰法覺意。叁曰精進覺意。四曰歡悅覺意。五曰信覺意。六曰定覺意。七曰護覺意。複有八應法。一曰正見。二曰正念。叁曰正言。四曰正業。五曰正活。六曰正便。七曰正意。八曰正定。複有九應法。一曰第一禅。二曰第二禅。叁曰第叁禅。四曰第四禅。五曰虛空慧正受。六曰以慧正受。七曰不用慧正受。八曰有想無想而爲正受。九曰滅于一切諸痛思想正受。複有十應法。一曰離殺生。二曰離盜竊。叁曰離貪淫。四曰離妄言。五曰離兩舌。六曰離惡口。七曰離詈罵。八曰離绮語。九曰離嗔恚。十曰無邪見住于正業。是謂應行。離于所生。是爲諸善叁十七品。合集戒品成于定品合于慧品究竟解品。通達度知見品成賢聖谛離于所生。複次所謂離于所生。謂修行平等賢聖之事。所謂應賢聖者。彼無法品若二不二有權無權。有進或退若生不生無受無舍。道所越度諸不平等二事之行。諸法無二。則如審慧修所依生。如來以此無所生行。爲衆生說。若能行此衆生歸斯尋盡苦惱。是爲如來第十四業。佛于是頌曰

  近斯清淨  至不可量  人所依猗

  逮到清淨  最勝普聞  而悉知之

  已知經典  樂說甘露  至乎衆善

  無數諸法  道品清淨  爲佛世尊

  勇猛習此  而得解脫  十力所演

  無有所處  如應順念  滅盡塵勞

  方便等法  無憂豐茂  不依于法

  不猗非法  逮平等脫  精進平均

  其緣善德  不依道法  慌惚虛無

  如空無念  猶如幻化  如夢所見

  彼則得度  生死所趣  是爲十力

  所行之業  人所獲致  于所周旋

  是以大哀  而度脫之  興隆慈愍

  故無等倫

  大哀經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一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而無缺漏。智者愚者。得未誤失所行正法。所以者何。如來至真身行無阙。則爲至真平等之覺。威神巍巍端正殊絕。威儀禮節視瞻舉動。順于等行。被服法衣手執應器。行步進止往來周旋。經行坐立猗臥出入。郡國州城大邦縣邑聚落。足不蹈地。千輻相文自然輪現。柔軟殊妙香潔蓮華而現乎地。如來之足踐于其上。其有蟲蟻含血之類。遇如來足晝夜七日而得安隱。壽終之後複生天上。其法衣被自然四寸不[打-丁+親]其體。隨藍之風不能動衣。其傍衆生皆得獲安。是故言曰如來之身無有缺漏。又族姓子。如來至真。有所演辭未曾有短。智者愚者。不能得便求瑕阙者。所以者何。如來至真所言以時。演辭至誠如實無虛。應誼合法順如律教。所言平等言行相應。語無違失應不應時口所說者。皆悅一切衆生之心。無有複重。誼理美要成就莊嚴。口演一音。悉應衆生志性所念。各得聞知忻然解達。是故名曰如來至真言辭無短

  又族姓子。如來至真心之所念亦無誤失。而令智者及與愚者求得便者。心念法失。所以者何。如來常定無有不寂。懷衆生類得其心本。除諸誤失而爲說法。是爲如來十五諸業。佛于是頌曰

  其尊大人  無有阙漏  身行口言

  勝心所念  其世吼護  無短無罪

  愍哀入中  憐傷等現  欲求佛失

  一切悉無  以此經法  示人令寂

  使皆棄此  諸瑕阙行  是爲最勝

  十五之業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有粗教。所宣音響而令諸魔及與官屬。並外異學裸形露精殊別異術而得便者。如來無言亦無有聲。離諸猗著。如來難說一切衆生。鹹皆啓受不以有爲。亦複不處在于無爲。如來身行靡不究暢。口言無短而今所行。人得其便不與世诤。是故如來無有音響。常順空行。如來無我亦無所受。複無貪業離一切趣。是故如來無有诤訟。設無音響。因此蠲除衆生音響。而爲說法。是爲如來十六之業。佛于是頌曰

  若聞咨嗟  不以動悅  若聞毀呰

  亦不愁戚  除諸所著  亦無猗望

  本修善行  行無所著  最勝谛修

  常順空行  無我無受  彼無憎愛

  如其所住  講說經法  是爲至誠

  所說尊業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常念未曾忽忘亦無愦亂。意不迷慌而違遠法也。如來常定爲一切智諸通之慧。則以脫門定意正受以無能忘。普見一切衆生心行之所住處。觀察其本。便以應誼而爲說法。不違法誼辯才開明。隨順無逆。其不忘者。去來今慧無所挂礙。鹹見叁世因其己身。自以其心未曾忽忘。慈愍十方一切衆生。亦複如是。殷勤念濟而爲說法。是爲如來第十七業。佛于是頌曰

  導師所念  未曾忽忘  順從法禅

  脫門爲行  一切衆生  志性所行

  應其所之  而爲說法  所分別了

  未曾忘失  達于叁世  應無所犯

  設無所忘  應其說法  是諸大聖

  所行之業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心常靜然無有不定。坐起行步臥寐飲食言辭寂然常以一心。如來至真叁昧微妙所度無極。越乎彼岸。禅思一心初無陰蔽。普察衆生諸有形類。行定者不定者。永無敢睹察如來思惟念所見心也。除其如來神聖所建。作其威靈乃能見耳。設如大聖常定一心叁昧亦然。不可上下爲人說法不複觀察。所以者何。常見一切衆生心故。佛之聖慧巍巍如是。不可攀逮。玄如虛空無有表裏靡不通達。是爲如來第十八業。佛于是頌曰

  佛無進退  心常永定  行步住止

  坐臥寢食  言辭寂然  無能亂者

  最勝常定  莫敢迷惑  八方上下

  終無得便  亦無敢知  其心所定

  因其所定  爲人說法  常演道誼

  是最勝業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哀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