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哀經》六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余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若幹想亦無衆念而令其心迷惑忘也。所以如來無若幹想。如虛空土不可窮盡。不察衆生而各各異。用其本淨無若幹故。察于諸佛無若幹種。用其法界不可破壞。慧平等故。亦于諸法無差別想。用無欲故。如來不壞奉禁戒者。偏愛順念。亦不毀呰于犯戒者。睹修道者不往肅敬。不尊道者不以棄忽。不計律教是我所也。永處邪見不輕忽之。如來至真所行平等于一切法。是故名曰如來至真無若幹想。設無若幹。則便宣此無若幹想。開化衆生令不各異。衆想消除而爲說法。是爲如來十九之業。佛于是頌曰
諸安住道 無若幹想 一切最後
見諸佛土 計于經典 無各各異
諸大名稱 所行普等 設奉禁戒
若毀失者 衆生易化 若不可化
諸兩足尊 彼心平等 開度衆生
各懷貪相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有猶豫。所觀察者悉見根源不複思惟。所以者何。如來大聖道德已成莫觀不成。身行謹敕心懷柔軟。戒禁鮮明智慧殊絕不當瞻觐。如來聖明不有超異也。佛以智慮常察普護。不從愚冥則由度世。不墮方俗迷惑之行。如來所護因從賢聖。不從不聖賢。如來所護。轉于清淨無上梵輪。愍哀衆生而得自在。獨步十方不從他人。而有所譽無有偏黨。又其如來所觀護者。無卒不暴常順庠序而無錯謬。若有所往得無受舍。已離于二諸所氾流。已度四渎稱量一劫。思惟本末不能究盡。各各異所不念所。不知過去念無所娆觸。不自現功。如是審實而無有異。佛悉究暢靡所不達。是爲如來觀察大哀巍巍若此。護諸衆生具足說法。是爲如來二十之業。佛于是頌曰
如來所觀護 未曾有懈惓
善修其道誼 卓然殊特行
其心身如是 禁戒及智慧
尊上爲大人 所行常至誠
如來未曾懷 猗著諸危害
亦無想諸念 不爲虛僞事
其所觀護者 真谛無華飾
便則以此誼 爲衆生說法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有貪損。何謂爲貪。唯樂善法。其善法者爲何謂乎。如來大哀未曾損秏。亦不猗貪。鹹于大哀所說經典亦無誤失。不令衆生從律貪欲而致迷秏。開化衆生初不謬惑。不舍閑靜。亦無所啓而有違廢。勸諸菩薩未曾喜忘。而于叁寶恒不斷絕。如來至真無所貪著。聖明至真道德爲樂。是故名曰如來正真。無有貪欲而致損秏。爲諸衆生頒宣經典。令其慕樂無上正真具諸通慧。是爲如來二十一業。佛于是頌曰
最勝常不貪 慕樂善德業
慈哀施以法 度脫于衆生
喜樂濟群萌 隨時而開導
最勝不損道 勸不斷叁寶
無貪嫉嗔恚 不從愚禁忌
由因諸通慧 善慕經典教
見衆生懈怠 最勝化勤修
積無量慧業 以此度群黎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于精進事而不損秏。所謂如來精進。雲何謂開化衆生。觀察殷勤求之所在。因而度脫不遺一人。于聽經典常令清徹。是爲精進。如來至真。如是比像得諸聽經。爲諸應器一劫不倦。因而聽采甚深法者。大聖宣之一劫不廢。爲說經典離于食馔將護衆生。如來至真以一人故。于恒河沙諸佛國土而獨遊步。從如開化令發道意。如來身心及口所言不以懈倦。身心靜然無有閑據。如來方便精進勤修靡不咨嗟。因隨平等則以精進。化乎衆生至聖解脫。其致道真。乃至申暢如來功勳。是爲如來二十二業。佛于是頌曰
其人中師子 因精進之力
以此精進力 常而咨嗟之
其精勤勢力 未曾有損秏
所演說經法 用應法器故
安住所精進 無能究暢者
其身口及心 初未嘗勞倦
已精進平等 一切無罪亹
其意懷愍哀 常爲衆生說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意之所念一切未曾而中忘也亦不損秏。如來所念竟無中廢。所以者何。族姓子。從初得成至最正覺道。以普見一切衆生過去當來今現在心之所懷念。悉憶識之不中忽忘。永存普達衆生之行。如來未嘗複重惟極遣慧往察。如來所念實無損秏。入于衆生叁處諸性。入諸人根觀衆生行。如來所興不有觀察亦不思惟。而爲衆生講說經典。豫知時節進退遲疾。而爲分別授其決矣。所以者何。其意永存不中忘故。如其心定因無所忘。識念衆生尋爲說法。是爲如來二十叁業。佛于是頌曰
世雄所念 心未曾忘 又最勝尊
不憶重思 其所遊步 如成正覺
知衆生心 無有遺漏 亦複未嘗
猗于識知 見于衆生 久長性行
令其建立 無有事業 人中之尊
爲衆法王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失定意叁昧正受。一切諸法無有偏黨。諸法如審。何故如來不失定意。用修平等無卒之故。叁昧亦等故。如來等于欲際。無欲之際亦複等矣。如生死際等。泥洹際亦複如是。以平等故。故能正受此之謂也。贊于如來叁昧不忘。所以者何。則于平等無忽無忘亦不退轉。如來定者不合于眼。亦複不合耳鼻身口意而同塵也。諸根不定。其叁昧定不依地種。亦複不依水火風空。亦複不怙欲界色界無色界。不慕今世不恃後世。無所著故。故不損耗。是故名曰如來至真定意不忘。亦爲衆生講說經典。令應法器致乎定意。是爲如來二十四業。佛于是頌曰
最勝爲常定 定意不損耗
等順一切法 正從佛定意
不猗地水火 風欲色無色
大聖不著此 故不損叁昧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智慧未曾損耗。何謂爲知。敬達諸法無所不通。慧不仰人。爲他衆生班宣聖智。方便隨時所決無盡。明了一切章句顯迹。令入一品住所說經億百千劫。假使來問去來進退。爲決疑網靡不坦然。其慧遍入宣暢叁乘。剖判歸趣。以諸衆生八萬四千行。則爲講說八萬四千諸經法藏。是爲如來智慧無極無量無盡。所說無限慧不損耗。亦爲衆生顯示如是無盡智慧而爲說法。是爲如來二十五業。佛于是頌曰
佛正覺智慧 現在志慕乘
善宣分別解 自在度無極
爲衆生說法 從本性所樂
則以一文字 入無底章句
知于衆生行 所察無邊際
則爲此等班 八萬四千藏
安住之所宣 智慧無損耗
是爲十力業 故號人中尊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解脫無有損耗。何謂如來說。諸聲聞因聲而脫。其緣覺者由了因緣而得解脫。諸佛世尊。皆離一切挂礙諸二而得解脫。所以名曰解脫者何。無過去界不與當來。諸界合同不住現界。其眼于色離于二受。名曰解脫。耳聲鼻香舌味身更心法。離于二受而得解脫。心所依倚心本清淨而悉了之。故曰發心之頃成無上正真道。如來隨時爲諸衆生講說經典使離猗受令無所著。是爲如來二十六業。佛于是頌曰
諸聲聞衆 依音解脫 諸緣覺學
因緣爲慧 過諸挂礙 無垢如空
是爲諸佛 無依所猗 其心系在
于過去事 清淨解脫 是爲執心
如應解脫 察衆生根 開度衆生
不令損耗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知于過去一切身行所可造業。其本明識而不廢退。如來所睹諸勝所行。因其隨時而化衆生。有所講說而度群黎。默然亦度。飲食亦濟。威儀禮節顯示衆生令隨律教。或複現于叁十二相。因而得救。或以自示八十種好。因而得度。或複欲觀如來頂相。威神巍巍不得谛視。光踰日月超絕無侶。因益喜悅而從得度。或有衆生趣來見佛辄隨律教。或演光明睹其曜晖而得濟度。或見經行舉足下足悅而得濟。或入城郭從其還出令受開化。諸佛世尊。舉動進止威儀禮節。皆以此事益于衆生。靡不受化未曾唐舉。是故名曰如來至真。一切身業本慧[番*去]黨。靡不有益而不損耗。是爲如來第二十七業。佛于是頌曰
其目睹見 威儀禮節 行步所入
若複還出 諸相種好 及頂威曜
以此開化 而度衆生 導師假使
演其光明 無數群萌 億載安隱
見其威曜 則隨往教 諸兩足尊
常修此業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口所演業。皆爲慧黨曉了自在。所以者何。諸佛世尊所說經道。悉爲應時所說無虛。善哉隨宜。所可宣言至誠無欺。無有罪舋。舉動安詳而不卒暴。離于粗疏未曾荒迷。常懷質直無有谀谄。初不惡口不演粗辭。無所猗著口言柔軟。進止應法不爲羸弱。性不飄飖亦不狹劣。不爲雜碎行步安谛。發言和雅其聲柔軟。音響香美。擇言徐語舒緩時出。辭章粲麗滋味具足。無有犷[革*卬]言無疾病思而後語。自護己身。所爲應節。心念隨時。滅其貪欲而除嗔恚。燒其愚癡降伏諸魔。危害衆惡療治諸疾。別其義理悅智者意。音如哀鸾聲如天帝。其響哀和亦如江海。聲靖如地。如雕鹫王命諸眷屬。其意安隱如須彌山。所發言辭殊赤觜鳥。其聲慈愍猶如鴛鴦相呼和時。亦如雁王將導營從。亦如鹿王鳴呼官屬。又如箜篌琴筝箫瑟鼓吹。應節吹呗吹笙發音。斯音相和各各悲快。佛之音響柔軟清和。過于彼節百千億倍。深奧微妙聲無穢濁。聞者入耳心中歡然。積累德本。所宣章句不可窮盡。隨時應宜前後相副。不失句義合于法句。各從方便不違時節。見一切人諸根增減。而爲說法。布施莊嚴將養戒禁。常令嚴淨。合集忍辱。精進超殊究暢聖業。觀察智慧雲集慈心。不厭愍哀其喜顯曜。不釋所護建立叁乘。不斷叁寶別叁峻聚。淨叁脫門。所修至誠斑宣智慧。爲諸明者不見誹謗。諸賢聖所咨嗟。志玄曠如虛空。一切功勳悉爲備足。告族姓子。如來言辭發教應節。巍巍如是。複過于此無可爲喻。是故言曰一切所說。如來言辭慧響超殊。越諸言聲。叁界無逮最爲慧上。靡不應命而順從者。是爲如來二十八業。佛于是頌曰
無等倫言辭和 以無垢超諸德
發一響入諸聲 響周遍諸叁千
令聲聞聽其教 緣覺乘亦如是
或有聞廣其志 發其心求佛道
其聞慈如次第 各暢辭不錯亂
若講說殊勝法 又其心無退念
猶如山之呼響 應其音而來報
人中上言如是 所演說悅衆心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皆如一切衆意所念。取爲慧黨靡所不達。所以者何。察于如來無心意識。初無想念而有進退。以慧照曜消化衆冥。其如來慧。普至一切衆生心念。亦複遍入存一切意。超諸群生其識所念。諸消化法。其叁昧定無所依仰。越于陰蓋。離十二緣起之行。永舍叁念。去于臭…
《大哀經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