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舟叁昧經》

「大集部」經文418卷13頁碼:P0902
後漢 支婁迦谶譯

  《般舟叁昧經》下

  後漢月氏叁藏支婁迦谶譯

  請佛品第十

  跋陀和菩薩政衣服。長跪叉手白佛言。我欲請佛及比丘僧。明日于舍食。願佛哀受請。佛及比丘僧默然悉受請。跋陀和菩薩知佛已受請。起至摩诃波喻提比丘尼所。白比丘尼言。願受我請。明日與比丘尼俱。于舍小飯。摩诃波喻提比丘尼即受請。跋陀和菩薩。語羅鄰那竭菩薩。舍第。諸郡國其有新來人。悉請會佛所。羅鄰那竭菩薩前至佛所。爲佛作禮。長跪叉手白佛言。我兄請佛。所有新來人。悉欲請于舍食。願哀受之。跋陀和菩薩。羅鄰那竭菩薩。憍曰兜菩薩。那羅達菩薩。須深菩薩。摩诃須薩和菩薩。因坻達菩薩。和倫調菩薩。悉與宗親俱。前以頭面著佛足。及爲比丘僧作禮。作禮已。竟從佛所去。歸到羅閱只國。至跋陀和菩薩家。共相佐助作諸飯具。四天王。釋提桓因。梵叁缽。皆共疾來。佐助跋陀和菩薩作衆飯具。爾時跋陀和菩薩。宗親共莊嚴羅閱只國。持若幹種雜缯帳。覆一國中。其街巷市裏皆懸缯幡舉一國中悉散華燒香。作百種味飯具用佛故。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貧窮乞匃者。其飯具適等。何以故。不有偏施于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悉平等。跋陀和與八菩薩。與諸宗親。以飯時俱往詣佛前。以頭面著佛足。卻白佛言。飯食具以辦。願佛可行。時佛與比丘僧。皆著衣持缽。俱詣來會者。皆隨行佛入羅閱只國中。到跋陀和菩薩家。跋陀和菩薩作是念。今佛威神故。令我舍極廣大。悉作琉璃。表裏悉相見。城外悉見我舍中。我舍中悉見城外。佛即知跋陀和心所念。佛便放威神。令跋陀和舍極廣大。舉一國中人民。悉見于舍中。佛前入跋陀和菩薩家坐。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各異部悉坐于舍中。跋陀和菩薩見佛比丘僧坐已。自供養佛比丘僧。若幹百種飯手自斟酌。佛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已乃飯。諸貧窮者悉等與。悉各平足。皆持佛威神恩使之足。跋陀和菩薩。見佛諸弟子悉飯已。前行澡水。畢竟持一小機。于佛前坐聽經。爲跋陀和菩薩及四輩弟子說經。莫不歡喜者。莫不樂聞者。莫不欲聞者。佛以經請比丘僧及諸弟子。佛起與比丘僧俱去。跋陀和菩薩飯已。與宗親俱。出羅閱只國到佛所。前爲佛作禮。皆卻坐一面。及羅鄰那竭菩薩。橋曰兜菩薩。那羅達菩薩。須深菩薩。摩诃須薩和菩薩。因坻達菩薩。和倫調菩薩。跋陀和菩薩。見人衆皆安坐已前問佛。菩薩用幾事得見現在佛悉在前立叁昧。佛告跋陀和菩薩。菩薩有五事。疾得見現在佛悉在前立叁昧。學持谛行心不轉。何等爲五。一者樂于深經無有盡時不可得極。悉脫于衆災變去。以脫諸垢中。以去冥入明。諸蒙眬悉消盡。佛告跋陀和。是菩薩逮得無所從來生法樂。逮得是叁昧。複次跋陀和。不複樂所向生。是爲二不複樂喜于余道。是爲叁。不複樂于愛欲中。是爲四。自守行無有極。是爲五。菩薩複有五事。疾得是叁昧。何等爲五。一者布施心不得悔。無所貪。無所惜。從是不得有所悕望。施人已後不複恨複次跋陀和。菩薩持經布施。爲他人說經。所語者安谛。無有疑無所愛惜。說佛深語身自行立是中。複次跋陀和。菩薩不嫉妒。所作無有疑。卻睡臥。卻五所欲。不自說身善。亦不說他人惡。若有罵者。若有刑者。亦不得恚。亦不得恨。亦不得懈。何以故。入空行故。複次跋陀和。菩薩是叁昧自學複教他人。書是經著好疋素上使久在。複次跋陀和。菩薩所信多樂。敬長老及知識。于新學人若得所施。當念報恩。常有識信。受人小施念報大。何況于多者。菩薩常樂重于經。棄捐無反複之意。常念有反複。如是者得叁昧疾。佛爾時頌偈言

  常愛樂法在深解  于諸習欲不貪生

  遊步五道無所著  如是行者得叁昧

  好喜布施不想報  所惠無著不追念

  所與不見有受者  唯欲得解佛深慧

  愍傷衆生行布施  其心喜踴不悔恨

  常立布施及戒忍  精進一心智慧事

  具足六度攝一切  慈悲喜護四等心

  善權方便濟衆生  如是行者得叁昧

  若有興施除悭貪  其心歡踴而授與

  既施之後恒欣喜  如是行者得叁昧

  曉知經法分別句  聞深要義佛所教

  講說微妙道德化  如是行者得叁昧

  其人學誦是叁昧  具足解慧爲人說

  令此經法得永存  如是行者得叁昧

  常不秘奧佛經法  不望供養乃爲講

  唯求安隱佛道地  如是行者得叁昧

  除去所著棄諸蓋  捐去貢高及慢大

  不自稱譽說彼短  終不複起吾我想

  其有寂定意不起  便能解是道定慧

  棄捐谀谄心清淨  用是速逮不起忍

  常行至誠無绮飾  其願具足無缺減

  殖衆正德無邪行  愛樂法者得道疾

  所誦習經常不忘  常護禁戒清淨行

  如是行者得佛疾  何況奉是寂叁昧

  佛告跋陀和菩薩。往昔無數劫。提和竭羅佛時。我于提和竭羅佛所。聞是叁昧即受持是叁昧。見十方無央數佛。悉從聞經悉受持。爾時諸佛悉語我言。卻後無央數劫。汝當作佛名釋迦文。佛告跋陀和菩薩。我故語汝。今自致作佛。是叁昧若曹當學。爲知內法第一衆所不能及。出衆想去。其有于是叁昧中立者。念得佛道。佛爾時頌偈言

  憶念我昔定光佛  于時逮得是叁昧

  即見十方無數佛  聞說尊法深妙義

  譬有德人行采寶  所望如願辄得之

  菩薩大士亦如是  經中求寶即得佛

  跋陀和菩薩白佛。當雲何守是叁昧。天中天。佛告跋陀和菩薩。色不當著。不當有所向生。當行空。是叁昧當守。何等爲叁昧。當隨是法行。複次跋陀和。菩薩自觀身無身。亦無所觀。亦無所見。亦無所著。本亦無所盲。亦無所聾。如經中法。視住亦無所見。亦無所著。無所著爲守道者。于法中無所疑。不疑者爲見佛。見佛者爲疑斷。諸法無所從來生。何以故。菩薩有法疑想便爲著。何等爲著。有人有壽命有德有陰有人有對有想有根有欲。是爲著。何以故。菩薩見諸法無所著。是法亦不念亦不見。何等爲不見。譬如愚人學余道自用。有人謂有身。菩薩不作是見。菩薩何等爲見。譬如怛薩阿竭阿羅诃叁耶叁佛。阿惟越致。辟支佛。阿羅漢所見。不喜不憂。菩薩如是見。亦不喜亦不憂。守是叁昧者。亦不喜亦不憂。譬如虛空。無色無想。清淨無瑕穢。菩薩見諸法如是。眼無所挂礙見諸法。用是故見諸佛。見諸佛如以明月珠持著琉璃上。如日初出時。如月十五日在衆星中央時。如遮迦越王與諸群臣相隨時。如忉利天王釋提桓因在諸天中央時。如梵天王在衆梵天中央最高坐。如炬火在高山頂燒。如醫王持藥行愈人病。如師子出獨步。如衆野雁飛行虛空中前有導。如冬月高山上積雪四面皆見。如天地大界金剛山卻臭穢。如下水持地。如風持水。諸穢濁悉清淨。如虛空等。如須彌山上忉利天爲莊嚴。諸佛如是。佛持戒。佛威神佛功德。無央數國土悉極明。是菩薩見十方佛如是。聞經悉受得佛爾時頌偈言

  佛無垢穢離塵勞  功德衆竟無所著

  尊大神通妙音聲  法鼓導義喻諸音

  覺天中天脫諸慧  種種香華以供養

  以無數德奉舍利  幡蓋雜香求叁昧

  聞法普妙學具足  遠離顛倒喻滅度

  終不想著于空法  當志解妙無礙慧

  清淨如月日出光  譬如梵天立本宮

  常清淨心念世尊  意無所著不相空

  譬如冬月高山雪  若如國王人中尊

  摩尼清淨超衆寶  觀佛相好當如是

  如雁王飛前有導  虛空清淨無穢亂

  紫磨金色佛如是  佛子念此供養尊

  去諸幽冥除闇愚  即悉速逮淨叁昧

  捐舍一切諸想求  無垢穢行得定意

  無有塵勞釋垢穢  棄去嗔恚無愚癡

  其目清淨自然明  念佛功德無挂礙

  思佛世尊清淨戒  心無所著不相求

  不見吾我及所有  亦不起在諸色相

  舍離生死無衆見  棄舍貢高慧清淨

  遠除憍慢不自大  聞寂叁昧離邪見

  其有比丘佛子孫  信比丘尼清信士

  除去貪欲清信女  念精進學得是法

  無想品第十一

  佛告跋陀和菩薩。若有菩薩。欲學是叁昧疾得是。當先斷色思想。當棄自貢高。已斷思想。已不自貢高。已卻當學是叁昧。不當诤。何等爲诤。誹謗于空是故不當共诤。不當誹謗空。卻誦是叁昧。佛告跋陀和。若有菩薩學誦是叁昧者。有十事于其中立。何等爲十。一者其有他人。若饋遺缽震越衣服者不嫉妒。二者悉當愛敬人孝順于長老。叁者當有反複念報恩。四者不妄語遠離非法。五者常行乞食不受請。六者當精進經行。七者晝夜不得臥出。八者常欲布施天上天下。無所惜終不悔。九者深入慧中無所著。十者先當敬事善師視如佛。乃當卻誦是叁昧。是爲十事。當如法。作是行者便得八事。何等爲八事。一者于戒清淨至究竟。二者不與余道從事。出入智慧中。叁者于智慧中清淨。無所複貪生。四者眼清淨。不複欲生死。五者高明無所著。六者清淨于精進自致得佛。七者若有人供養者不用故喜。八者正在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複動。是爲八事。佛爾時頌偈言

  有黠慧者不起想  棄捐貢高及自大

  常行忍辱無粗漏  爾乃爲學是叁昧

  智者心明不诤空  無想寂定是滅度

  不誹謗法莫诤佛  如是行者得叁昧

  明者于是無憍慢  常念佛恩及法師

  堅住淨信志不動  爾時爲學是叁昧

  心不懷嫉遠窈冥  不起狐疑常有信

  當行精進不懈怠  如是行者得叁昧

  比丘學是常分衛  不行就請及聚會

  心無所著不畜積  如是行者得叁昧

  設使手得斯法教  及持奉行此經卷

  已具足意得如佛  然後學誦是叁昧

  住是至德行誠信  設有學誦叁昧者

  速逮疾得是八法  清淨無垢諸佛教

  其清淨戒有究竟  叁昧無瑕得等見

  以爲空淨于生死  住于是法得具足

  智慧清淨無有余  無穢行者亦不著

  博聞采智舍唐捐  得行如是爲黠慧

  志精進者無所失  于供養利而不貪

  疾得無上成佛道  學如是德爲明智

  十八不共十種力品第十二

  佛言。得是上八事者。便獲佛十八事。何等爲十八事。一者用某日得佛。用某日般泥洹。從初得佛日。至般泥洹日佛無難。二者無短。叁者無忘。四者無不定時。五者終無生法想言我所。六者無有不能忍時。七者無有不樂時。八者無有不精進時。九者…

《般舟叁昧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