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海龍王經》四
西晉月氏國叁藏竺法護譯
金翅鳥品第十六
爾時有龍王。一名噏氣。二名大噏氣。叁名熊罴。四名無量色。而白世尊曰。于此海中無數種龍。若幹種行因緣之報來生于是。或有大種或有小種。或有羸劣獨見輕侮。有四種金翅鳥。常食斯龍及龍妻子。恐怖海中諸龍種類。願佛擁護。令海諸龍常得安隱不懷恐怖。于是世尊脫身皂衣。告海龍王。汝當取是如來皂衣分與諸龍王皆令周遍。所以者何。其在大海中有值一縷者。金翅鳥王不能犯觸。所以者何。持禁戒者所願必得。爾時諸大龍王皆懷驚懅。各心念言。是佛皂衣甚爲少小。安得周遍大海諸龍。時佛即知諸龍王心所懷疑恐。告海龍王。假使叁千大千世界所有人民。各各共分如來皂衣。終不減盡。其欲取衣。譬如虛空隨其所欲則自然生。佛所建立不可思議巍巍之德其如斯矣。時海龍王即取佛衣。而自分作無央數百千叚。各各部分分與龍王。龍王之宮隨其所之廣狹大小自然給與。其衣如故終不知盡。于時海龍王告諸龍王。當敬此衣如敬世尊如敬塔寺。所以者何。今此衣者如來所服。以是之故如敬塔寺也。假使一切供養如來。有奉此衣等無差特。于是世尊告海龍王。如是如是。如仁所言。其奉此衣則供養如來。且觀諸龍及龍妻息各各所分如來衣不。對曰。唯然已見。佛言。我皆授決即脫龍身。于是賢劫除志大乘。其余諸龍皆得無著當般泥洹。如是龍王。如來在世一切衆祐發一善心。緣當致佛未曾有失。爾時海中諸龍及龍妻息欣然大悅。自投佛前同音說言。如來所語終無有二至誠不虛。授我等決至無爲度。吾等今日住于大海。歸命佛法及諸聖衆。奉受禁戒恭順如來反複之義。如來現在數數往造。見佛稽首聽采法義。般泥洹後供養舍利。一切衆具而以奉事世尊舍利。于是四金翅鳥王聞佛所建立惶懅。速疾往詣佛所前稽首足。何故世尊。奪吾等食。佛言。都有四食坐趣叁處。何等四。一曰網獵禽獸殘害群畜。殺生抂命以爲飲食是趣惡處。二曰執帶兵杖刀矛斫刺逼迫格射。劫奪他財以用飲食是趣惡處。叁曰悭貪谀谄愦亂犯禁。邪見巧欺而以得食是趣惡處。四曰非師稱師非世尊稱世尊。墮邪稱正。非寂志稱寂志。非清淨稱清淨。非梵行自稱梵行。自稱詐求而以得食。是爲四食。坐趣地獄餓鬼畜生叁惡之處。吾所說法除此四食。不當以此養身害衆生命。所以者何。一切衆生各自愛命無自憎者。以是之故。欲自護身當護他人安隱衆生。明者如是不以危逼人。所不當作慎勿爲也。爾時四金翅鳥王。各與千眷屬俱而白佛言。今日吾等自歸命佛及法衆僧。自首悔過前所犯殃奉持禁戒。從今日始常以無畏施一切龍。擁護正法至佛法住。將順道法到于滅盡不違佛教。佛告四金翅鳥王。汝等之身。金仁佛時爲四比丘。名曰欣樂大欣樂上勝上友。是四比丘。違犯戒法貪于供養。志迷醉惑隨親友種逐于豪貴。意亂吾我墮于邪見。輕諸比丘逼迫惱之。不護身口意作惡衆多。供養金仁佛亦不可計。以是之故不墮地獄。墮此禽獸。前後殺生不可稱計。多所恐怖用不自護。世尊應時即如其像現其神足。令四金翅鳥識念宿命。所可供養金仁佛及諸弟子。彼時所作罪福普悉念之。目睹悉見前世所作。白世尊曰。其心剛[革*卯]難可調伏。坐心貪嫉多所危害。違金仁尊教。我等今始甯沒身命不敢犯惡。佛爲說經授其決言。彌勒佛時在第一會皆當得度
舍利品第十七
爾時海龍王子及一切龍白佛言。未曾有世尊。如來所說普安一切。授諸龍決開化眷屬皆發道意。又以加恩乞施皂衣。使諸龍分各以供養稽首奉事。緣是得護因發道意。慈愍衆生遵四等心慈悲喜護。興隆四恩惠施仁愛。利人等利一切救濟合聚。由此行德沙不雨身離于衆患。又寂意時不失天身。變爲蛇蚖臨食意後不遭蝦蟆。金翅鳥王不取食之。佛化四鳥皆識宿命。金仁佛時爲四比丘。坐行凶暴不順正法逼迫同學故。墮金翅鳥自首悔過。改心易行發大道意。行四等心不害群黎。以得善護吾等永安不複見食。志不懷懼長夜無難。皆蒙佛恩。今如來受龍王請所演廣覆。譬如虛空無所不蓋。于今世尊還閻浮利。海中諸龍無所依仰。唯加大哀。佛滅度時在此大海留全舍利。一切衆類皆得供養華香伎樂被服幢幡。轉加功德速脫龍身。疾得無上正真之道。續見救濟惟佛垂恩。威德兼加所願得果。佛言。善哉。從爾所志。時須菩提謂諸龍子。諸仁者等勿建此心。則爲妨廢一切之德。所以者何。佛泥洹後舍利分布八方。上下天龍鬼神一切人民蚑行喘息人物之類。皆當供養華香伎樂稽首自歸。變化現光見者歡喜。知佛威神巍巍無極。緣是信之。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或成緣覺。或得聲聞。或生天上。還得人身。與法相值世世得度。如是之計普蒙獲濟。今者卿等各自求願。使佛世尊在于大海而取滅度。供全舍利獨欲奉侍。一切衆生何緣得度。永爲窮厄無一救護。以故吾言勿發此心。令佛世尊海中滅度。獨奉全舍利而供養乎。諸龍答曰。唯須菩提。勿宣斯言。無以己身限礙之智以限如來無極之慧。如來功德聖道自在。無不變現。無遠無近無彼無此。普遊十方其若虛空。發意之頃。能令海中諸龍神宮。叁千大千世界州城郡國縣邑丘聚。人中曠野天上世間。各各化現佛全舍利一切供養。于佛身體不增不減。分身十方無數佛土。亦無所分。普現一切不去不來。譬如日影現于水中。佛亦不生亦不滅度。雲何欲限如來慧乎。欲限如來爲限虛空。時須菩提。聞諸龍子歎如來德無窮無極不可譬喻。默而無言。海中諸龍虛空諸天及諸鬼神踴躍歡喜。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時佛歎嗟諸龍子曰。善哉善哉。仁等鑒明。誠如所雲無有異也。佛道高妙無邊無際無方無圓。無廣無狹無遠無近。譬如虛空不可爲喻
法供養品第十八
于是世尊告海龍王。吾于大海所當教化皆以周畢欲還精舍。即從坐起與大衆俱。尋從寶階出于大海。以無極莊嚴廣普威神住于海邊。爾時大海神。名曰光耀。則以此偈。而贊歎曰
身相叁十二 天人所恭敬
無善神奉宗 稽首人中上
光如百葉華 猶若月盛明
清淨德超異 稽首施安隱
顔容殊妙好 百福功德相
德慧度無極 稽首于導師
施與調順上 積于清淨戒
忍辱力最勝 稽首世之上
過于精進力 禅定思清淨
智慧如虛空 稽首以自歸
行慈以等心 修哀攝衆生
喜心導禦衆 常護度彼岸
妙音如哀鸾 所說喻梵聲
其響甚柔軟 願以稽首禮
降伏于魔怨 其力無等倫
遵修願道法 叁處所奉持
淨除于叁垢 講說叁脫門
其名聞叁千 是故稽首禮
善願常至誠 超度諸法上
尊勝諸國王 常施惠大財
以離谀谄塵 威神甚巍巍
光顔大殊妙 是以稽首禮
心堅如金剛 譬如須彌山
意至猶若地 故稽首德海
爲人說空義 常寂度無極
湛然心平等 願以自歸命
開演如甘露 無趣斷所趣
天人人所敬 願稽首最勝
聞天上人間 名稱無有比
德普不可量 稽首于德海
所作如所言 爲人說本行
所興爲人講 稽首善調禦
度于老病死 爲賢衆所奉
演說解脫句 稽首歸命佛
分別罪福應 淨除邪見冥
爲現正道行 歸命于最勝
以經寶布施 究暢于法樂
等心于怨友 以歸命世尊
我嗟歎導師 于德度無極
所以咨嗟福 願後如世尊
于是海神光耀。說是偈贊佛已。顯揚大海。如來出海。海無威神。願佛垂恩遺以法教。使此海中蒙其莊挍而獲度脫。佛告海神。有十法行得至莊挍。何等爲十。護于諸根十善清淨。志于慈心不害衆生。意立大哀發無上正真道。一切布施以若幹行莊嚴其願。以大精進具足善法心常寂然。不違本德好樂經法。智慧清淨以愍哀行。開化衆生立于正德。入乎殊異以致欣悅。逮得佛意導以佛教。是爲十法致乎莊嚴。時大海神光耀與二萬天神。發無上正真道意。俱共歎曰。今以莊嚴于是大海。所以者何。若發道意則爲莊嚴叁千世界。何況海乎。我等以發諸通慧心一切莊嚴之功德也。我在于海如來現在若滅度後。擁護佛法令其宣布。如來入城現衆莊嚴。蒙以法恩化作講堂。佛告光耀海神。汝前後供養萬佛普立大殿。又護正法。次當供養賢劫興佛將導正法。竟賢劫已。當生無怒佛國妙樂世界。轉女人身得爲男子。無怒如來當授汝決爲無上正真道。時大海神光耀。聞佛授決歡喜踴躍。則取珠璎價踰海寶。用散佛上。即而頌曰
佛以聖谛音 能仁授吾決
我不懷猶豫 後當成佛不
可令叁千界 他所有劈裂
亦令月墮地 佛所說不妄
觀慈志境界 心淨修精進
今察我莊嚴 恭敬慧法義
睹安住所行 以慧決狐疑
了心如野馬 所說審至誠
施安除衆苦 殁命救恐畏
所療益無難 稽首最正覺
度脫諸惡趣 歸命光照世
導師明無上 稽首佛說道
其有聞佛聲 諸天人快利
佛法清淨行 志在于佛道
不得歸惡趣 便棄于八難
生天在人間 後得寂然迹
于是海龍王子。名曰受現。白佛言。無央數天龍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恬柔神供養佛。我身亦當少少供養如來正覺。假使世尊愍傷聽者。化作大殿。譬如忉利最上選宮。佛及弟子悉處其上。送至靈鹫山。世尊曰。如仁者願宜知是時。受現龍子自以神力承佛聖旨。化大嚴殿如忉利宮。佛及衆會皆處其上。在虛空中與八萬四千龍王諸後。鼓諸琴瑟而雨衆華及一切香。送佛世尊詣靈鹫山。海龍王子與中宮俱。在世尊前自投歸命願周不及。所以者何。所興供養當如其寶。佛爲一切無上福田。世尊大寶正使叁千大千世界滿中羅漢。皆共供養于百千劫。不如奉侍如來世尊。如是乃應供養。又世尊。何謂菩薩供養如來。佛言且聽。菩薩所行供養如來。其心清淨除于瑕穢而無谀谄。本性自然不著一切諸善之本。無加害心等光衆生除妖邪心。所行鮮潔言行相應不侵欺世。賢聖智足威儀至德。一切平平而不違舍。賢聖大願樂于空閑。舍衆愦鬧自調其心。聞法靜思解知本谛。無我無人無壽無命。入于空無入普達寂。觀空無想無願。至叁脫法。如是像法調諸邪見。棄有常無…
《佛說海龍王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