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海龍王經》叁
西晉月氏國叁藏竺法護譯
請佛品第十
爾時海龍王白世尊曰。唯佛加哀諸天龍神及無量人。令致安隱至于大海。詣我宮中屈神小食。所以者何。大海之中有龍鬼神香音神。及余無數衆生之類。見如來已皆殖德本悉當往會。因聞法音除斷無底生死之源。吾等龍宮並蒙其恩。天上世間緣得度脫。如來普現佛大道心。令我等身近道品法。佛愍龍王默受其請。及無量人悉當廣殖衆德之本。時海龍王見佛就請歡喜踴躍。稽首佛足右繞叁匝。與眷屬俱忽然不現。還在大海聚會龍民。而告之曰。吾明日請佛。佛垂矜許。汝等同心當俱供養。海龍王又告燕居無善神诳惑縛補離垢錦等曰。諸仁當知如來降神當詣此海乎。宜用身故。率諸眷屬來集吾宮獻馔世尊。又敕龍王。名曰主度王。歎無量王。離垢王。焰光王。戲樂王。清淨王。妙曜意王。現諸難王。及余龍王百千之衆。悉當來會至吾宮裏奉觐如來。又敕龍子威首曰。仁者致敬宣吾命于無焚龍王。命諸海宮供養如來至真等正覺。即時受教。又敕龍王子強威。詣安明山頂。請歡喜龍王。迦歡喜龍王。及天帝釋。使諸仁者。令詣大海集吾宮內供養如來。時強威即時受教。宣令如是。時海龍王化作大殿。以绀琉璃紫磨黃金而雜挍成。則建幢幡造金交露。寶珠璎珞七寶爲欄楯而極廣大。若幹種香而以熏之。散衆色華紛紛如雪。于大殿上化立師子之座。高四百八十裏皆以衆寶而合成。敷無數百千天缯以爲綩綖。諸菩薩及比丘衆所坐師子座。各各嚴麗階級殊別。馔具兼重若幹種味。寂然飲食供設以具。爾時龍王明旦修敬。住安明山十二之坎。與眷屬俱遙請世尊。以偈頌曰
殊特慧無量 于法得自在
明知成衆事 如空聖無限
離垢眼清淨 于世爲最上
日時今已到 唯加哀自屈
清淨音如梵 柔軟聲和仁
響雷如哀鸾 爲衆現甘露
除若幹塵冥 爲衆最上醫
人中寶願來 今正是其時
心調柔寂寞 志軟常安和
自度濟衆生 願救諸人民
開化衆黎庶 使越彼四渎
造安度彼岸 惟屈今是時
調仁樂布施 學道戒清淨
忍辱力最上 已獲大精進
滅除禅脫門 智慧普無量
言誨如月明 住聖時已到
智迹方別路 邪徑永已斷
七覺意根力 化現以四谛
平等四意止 四神足意定
總得普通達 時到宜屈神
叁十二相明 英妙百功德
爲存德義者 示現大福田
尊稱爲衆祐 如春萌滋茂
唯愍傷加慈 大哀自屈神
志如須彌山 心等譬如地
除愛及嗔冥 所說如演空
人尊不自卑 未曾有貢高
歸于空脫門 屈神今正時
知義尋分別 曉了隨順要
究暢解經法 心行常如斯
顯進人本性 觀察諸慧義
稽首最勝足 時到屈神臨
爾時世尊遙聞龍王啓白。時到告諸比丘。著衣持缽當詣大海開化衆生就龍宮食。比丘應曰。唯然。于時世尊與諸菩薩比丘衆俱眷屬圍繞。踴在虛空身放大光明而雨天華。百千伎樂相和而鳴。集于海邊至欣樂園。有思夷華名曰意樂。佛住止彼。時海龍王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陳敬已畢。卻住一面。龍王自念。吾欲化作寶階從海邊至海底。令佛及比丘衆及諸菩薩。由是下海至我宮中。如昔世尊化作寶階。從忉利天至閻浮利。適設此念。便從海邊化作叁寶階金銀琉璃。下至其宮甚微妙好。于是世尊以威神力。化大海水令不複現。使海生類不以爲患。佛身放光照于大海。普至叁千大千世界。其海居類身蒙此光。皆懷慈愍柔仁之心不相娆害。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無異于時欲行天人。色行天人。侍從世尊欲聽道化。猶欲觀龍王莊嚴宮殿。時佛與諸菩薩及大聲聞諸天龍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釋梵四天王。從欣樂園思夷華樹。欲詣龍宮。佛升寶階涉于中階。諸菩薩衆住于右階。諸大聲聞住在左階。時六十億釋而在前導。六十億梵天皆在虛空各執寶蓋。六十億天皆在佛後而雨天華。六十億諸欲天人作諸伎樂而供養佛。六十億魔衆皆于佛前香汁灑地。六十億龍後在虛空中。各現半身手執珠璎垂散佛上。六十億山神皆鼓伎樂歌佛功德。六十億香音神手執華蓋以用奉佛。六十億無善神各持若幹百千種衣以覆佛上。無焚龍王與億百千眷屬。在于虛空皆以華香雜香搗香作衆伎樂莊嚴諸龍。及諸天華以供養佛。如是比類六萬龍王皆供養佛。欲見世尊。勸海龍王。安樂世界無量壽如來佛土菩薩。號光世音大勢至大士。與無央數億諸菩薩俱。爲佛世尊示現莊嚴諸所有供養。皆令前所嚴供隱蔽不現。無能知者。焰氣世界難逮如來佛土菩薩。號法英法道大士。妙樂世界無怒如來佛土菩薩。號香首衆香首大士。照明世界月辯如來佛土菩薩。號師子師子音大士。不眴世界善目如來佛土菩薩。號導禦諸法自在大士。光曜世界普世如來佛土菩薩。號寶場寶焰大士。樂禦世界寶首如來佛土菩薩。號慧步慧見大士。光察世界普觀如來佛土菩薩。號雨王法王大士。愛見世界尊自在王如來佛土菩薩。號退魔後魔王大士。取要言之。如是十方各各無央數億諸菩薩。皆來勸樂。海中龍王欲見如來供養奉事。于是世尊以大道力諸佛感動。威德所監。以佛弘威勸化無戲供養諸佛。放大光明徹照十方無量世界。以佛洪音大師子吼。而講言化諸天百千。皆作音樂而雨天華。滅諸惡趣施于一切安隱之具。有叁昧名曰立于大哀歡悅群萌。以佛叁昧正受已。所作莊嚴光飾大海不可思議。佛從寶階降神海宮。自然音樂普聞十方無量世界。佛之威神如來所感。皆見能仁如來下于大海。彼時億百千玉女魔妻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群神婦女。皆以伎樂而行迎佛。調諸音樂而歌頌佛德
施上戒清淨 忍力慈心尊
精進勤禦義 禮樂禅脫門
心淨光慧智 嚴明奮威神
現在示解脫 故來除垢塵
施以甘露安 道禦罄衆穢
無盡德如空 慧海願降海
所說具足要 講歎度無極
施眼明清淨 一切人中上
歎頌深義句 愍人光無倫
等祠所宣普 降伏諸異道
施以法無悭 講經淨恣塵
贊歎實慧光 道財敷演珍
見谛莫不受 正觀斷結著
不動如山根 願稽首導師
諸天金翅鳥 須倫真陀羅
迦留鸠垣師 願稽首足下
尊相叁十二 無比妙善現
體柔紫金色 爪足下安平
妙響如哀鸾 其聲踰梵天
大音超叁千 稽首柔軟音
根調心寂寞 猶如月電光
言誠常平等 願稽首樂法
已度老病苦 救一切令脫
得勝伏衆魔 滅除生現盡
無著蠲塵勞 爲諸天所敬
歸尊普救護 導師開化衆
十德六度品第十一
于是王女及諸龍後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後共贊佛已。一切同等皆發無上正真道意。脫身璎珞用散佛上。佛與衆俱降于大海。到其海城詣海龍王莊嚴大殿坐師子座。時諸菩薩及比丘衆。各各次坐其座。于時海龍王與中宮眷屬俱見佛坐已。手自斟酌寂然飲食。無央數味供養佛及比丘僧。飲食畢訖行澡水竟。坐佛前聽經。及諸天龍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釋梵四天王及十方諸來會菩薩。于是佛見衆會坐定。從身放光。光名善度脫法柔和。悉照大海諸居之類上中下品。普自見佛歡喜踴躍願樂聞法。各以恭敬遙稽首佛。爾時世尊告海龍王。猗世間者作若幹緣。心行不同罪福各異。以是之故所生殊別。龍王。且觀衆會及大海若幹種類形貌不同。是諸形貌皆心所畫。又心無色而不可見。一切諸法诳詐如是。因或興相都無有主。隨其所作各各自受。譬如畫師本無造像。諸法如是而不可議。自然如幻化相皆心所作。明者見諸法因或興相。則當奉行。諸善德者。其解或相興成諸法蔭種諸入。當歡喜悅得好端正。龍王。具觀如來之身。以百千福而得合成。超于衆會普現巍巍。其百千德由得自在。而使梵釋覆蔽不現。觀如來身目不敢視。當其威光察諸大士。色身相好莊嚴具足。皆以善德挍飾其體。佛語龍王。仁所嚴淨皆因福成。諸釋梵天龍鬼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所有莊嚴皆因福生。今此大海若幹種身。善惡大小廣狹好醜。強羸細微皆自從心而已獲之。爲若幹貌悉身口意之所作爲。是故龍王。自護身行救濟罪福。當作是學。汝等以護身行救濟罪福。奉行諸善得成佛道。滅棄邪見不住有常無常之見。當求衆祐已殖供養。因供養故。當爲諸天世人所敬。佛語龍王。菩薩有一法皆斷一切惡趣衆難。何等爲一。專察妙法。雲何正谛。入于法樂多觀善法。不聽諸惡衆邪之想。已斷惡法奉行衆善。在在所生與佛菩薩賢善性俱。佛言。何等善事已立德根天人之安。不爲聲聞緣覺之本。立道本者志無上正真道。何謂立本。謂行十事。何謂十。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绮語。意不嫉恚癡。是謂立本
佛語龍王。人不殺生得十善寂法。何謂十。常施安隱于一切人。常樂慈心斷嗔恨心。所生之處常無疾病。常種長命爲非人所護。臥安寤歡未曾惡夢。不懷怨結。不畏惡趣。壽終之後得生安處。人不殺生得斯寂法。以不殺生善本之德。願志無上正真之道。若成佛時而得自在于壽命也。佛告龍王。人不盜竊得五信法。何等五。得大富無有縣官水火盜賊怨家惡子能竊取者。衆所愛敬。到處寂然所至無難。患畏永除以不取之福志存慧施。殖衆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以依如來無見之慧。成最正覺使立神通。佛語龍王。人不犯邪淫。得四明智所歎之德。何等四。攝護諸根離諸調戲。一切世間悉共稱歎。已離邪淫無敢輕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馬陰之藏。佛語龍王。人不妄語。諸天世人以八法歎。何謂八。得面清淨。語言中當一切世人所見任信。自成其證天人所敬。心懷至誠而無邪想。心意清淨而無谀谄。多所歡悅無患厭者。能受禁誨無有粗言。生天上人間獨見任信無有疑者。以至誠言善德之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因此所行常得至誠。佛語龍王。人不兩舌得五不別離。何等五。身不別離無散亂者。眷屬不散。不傲他人。得信無壞見于緣報。他無壞法以行爲要。得親友和用無欺故。以是德本求最正覺。得成如來眷屬無亂。一切衆魔及與怨敵終不能壞如來眷屬。佛語龍王。人不…
《佛說海龍王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