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一 ▪第2页
姚秦龜茲叁藏鸠摩羅什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令有作門入無作門。何等四。說一切行無常。淨于智行。得于覺知一切行無我。離于諸見得涅槃法寂智進行。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觀察諸法。何等四。善淨慧眼。得明法眼。佛眼現前。于一切法得灌頂位。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決定分別一切諸法。何等四。辯智。無滯解了谛智。住四依智。不舍陀羅尼智。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行于世法不爲所汙。何等四。觀知世法。超出過于世間衆生。斷除愛恚無所染汙。畢竟明淨。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于法自在不觀望他。何等四。定得自在。智得自在。慧得自在。方便得自在。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不離見佛。何等四。自往見佛亦勸衆生。自往聽法亦勸衆生。自發菩提心亦勸衆生發菩提心。常不舍離念佛叁昧。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自調伏無諸惡法。何等四。出世明慧觀察智見。顯示解脫。善集法忍。斷離一切不善法習。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爲師導而不吝法。何等四。專心利益一切衆生。志意堅固無所慊恨。常行教化一切衆生。自舍己樂修集智慧。常爲一切衆生作利成于己利。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爲諸衆生作實依止。何等四。舍于己利常求利他。自舍諸樂爲諸衆生求于法樂。如所聞法爲人廣說無有疲倦。以法養命不以衣食。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能轉一切諸佛法輪。何等四。得陀羅尼。得無斷辯知。入一切衆生心行。不觀種姓而爲說法引入涅槃。是爲四。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于一切法得灌頂位。何等四。出過諸行住菩薩行。得無生法忍示現生死。爲不退轉印之所印入如來印。住第十地善知諸地。是爲菩薩成就四法。于一切法得灌頂位。佛說如是諸四法時。叁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于上空中百千億天。作天伎樂歌詠贊歎。雨天曼陀羅華。作是歎言如來世尊。無量阿僧祇劫。所集無上正真道法。皆悉于是諸四法中開示顯說。若有衆生得聞是經。受持讀誦兼複書寫。于大衆中廣分別說。當知是人不從小功德來。若有衆生聞于如是諸四句法。聞已信解受持讀誦。在大衆中廣爲人說。不離菩提心。彼人不久當于人天諸大衆中大師子吼。如今如來大師子吼。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得聞如是諸四句法。複能信解演說如是諸四法。時八萬四千人天。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爾時天冠菩薩白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佛涅槃後得聞是經。受持讀誦兼複書寫。于大衆中廣說顯示。佛告天冠菩薩。善男子。菩薩成就八法。佛涅槃後受持讀誦書寫此經。于大衆中廣分別說。何等八。志意成就專向菩提。究竟行慈于諸衆生無侵害心。住于大悲化諸衆生。常求法利樂法欲法求法集法。心無滿足如海吞流。放舍身命守護正法。厚種善根集諸福德。發起大願諸佛護持。降諸魔怨離大衆畏。天冠。是爲菩薩成就八法。佛涅槃後能得受持讀誦書寫如是經法。在大衆中廣爲人說。當于演說如是法時。于此叁千大千世界。亦複六種震動。坑坎堆埠諸山汙穢。江河池流及諸大海。皆不複現。亦不惱觸水性衆生。爾時叁千大千世界。悉平如掌微妙莊嚴。于此叁千大千世界。百歲枯樹皆生花葉。傾向于佛。諸生卉樹花葉果茂亦傾向佛。此大地上生諸蓮花。大如車輪雜色可愛。妙香適意大光普照。遍此叁千大千世界。上虛空中有諸天子。不現其形鼓衆伎樂。聞是樂音雪山王中香山王中。所有諸天倍出妙香。令此叁千大千世界普悉大香。時雪山王香山王中。雨衆妙花皆流趣佛。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余諸樹亦悉雨花。于上空中有一寶蓋覆萬由旬。是大寶蓋垂真珠貫鈴網莊嚴。諸鈴網中所出音聲柔軟悅意。有大妙音遍聞叁千大千世界。爾時大德舍利弗見是變現。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是何光瑞。有是希有未曾之相。普此叁千大千世界。皆悉莊嚴甚可愛樂。佛告舍利弗。是大樹緊那羅王。從香山中與無量緊那羅。無量乾闼婆。無量諸天。無量摩睺羅伽。大衆圍繞。欲來見佛禮拜供養。是大樹緊那羅王。欲來見佛先現此相。語言未久。大樹緊那羅王。與無量緊那羅衆。無量乾闼婆衆。無量天衆。無量摩睺羅衆。大衆圍繞。作八萬四千伎樂。以淨妙歌善和衆樂。複有無量百千衆生皆悉隨從。菩薩神通大力所持。上升虛空普雨衆花。來詣佛所到已。及諸侍從頂禮佛足。右繞七匝住世尊前。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以己所彈琉璃之琴。閻浮檀金花葉莊嚴。善淨業報之所造作。在如來前善自調琴。及余八萬四千伎樂。是大樹緊那羅王當彈此琴。鼓衆樂時。其音普皆聞此叁千大千世界。是琴音聲及妙歌聲。隱蔽欲界諸天音樂。爾時欲界所有諸天。皆舍音樂來詣佛所。是大樹緊那羅王當鼓琴時。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叢林諸山。謂須彌山王。雪山。目真鄰陀山。摩诃目真鄰陀山。黑山。及衆藥草樹木叢林。悉皆湧沒。湧漸遍湧。等遍湧。動漸遍動。等遍動。震漸遍振。等遍震。猶如有人極爲醉酒。前卻顛倒不能自持。諸山須彌頗峨湧沒亦複如是。大樹緊那羅王當鼓琴時。佛大衆中人王衆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若人非人。及離欲者。唯除菩薩不退轉者。其余一切諸大衆等。聞是琴聲及諸樂音。各不自安從座起舞。時諸一切聲聞大衆。聞琴樂音不能堪耐。各從座起。放舍威儀誕貌逸樂。如小兒舞戲不能自持。爾時天冠菩薩。語是一切諸大聲聞大迦葉等。汝諸大德已離煩惱。得八解脫見四聖谛。雲何今者各舍威儀如彼小兒舉身動舞。于時大德諸聲聞等答言。善男子。我于是中不得自在。何以故。由是琴音。我等各各不安樂坐。其體動舞不能自持。所有心念不能令住。爾時天冠菩薩。語大德迦葉言。如何耆年少欲知足。修行頭陀常樂空靜。天人阿修羅敬汝如塔。大德雲何不能持身猶小兒舞。雲何不護是大衆心。大迦葉言。善男子。如旋岚大風吹諸樹木藥草叢林。彼無有力能自安持。非彼本心之所欲樂。然彼鼓動。不能自持。善男子。今此大樹緊那羅王。鼓作琴樂妙歌和順。諸箫笛音鼓動我心。如旋岚風吹諸樹身。不能自持。是善丈夫。誓願威勢福德神力。于諸聲聞及諸緣覺。所有威德彼爲殊勝。爾時天冠菩薩語大迦葉。汝今觀是不退菩薩威德勢力。彼琴樂音不能令其動搖驚揚。大德迦葉。誰見如是而當不發無上正真菩提道心。何以故。今有無量智所有威力不如琴聲。令如是等大威德人。聞是琴聲不能自持。其向大乘不退轉者。不能令動。爾時大樹緊那羅王。更易調琴。並及八萬四千余樂。佛威神力。及大樹緊那羅王。宿善根力之所持故。諸琴樂音。說是偈言
一切諸法向寂靜 如是乃至上中下
空靜寂滅無惱患 無垢最上今顯現
諸衆生等無衆生 過去現在亦複爾
以音聲說令衆聞 是聲同等如法界
諸世界同無世界 說事猶如虛空相
無生無增亦無減 顯示虛妄如虛空
善覺諸佛悉同等 法界決定無毀壞
解達施戒及智慧 一相平等同無相
諸結寂滅永無結 妄想于彼生分別
無內無外亦無中 從于妄想顛倒有
若法非法無妄想 推求諸法無所有
覺了名色如實性 彼行于世無染著
過去未來無邊量 所演說法亦如是
本際寂滅無盡滅 無有方所無住處
以文字故說是法 而此文字是盡相
知是文字盡相已 于一切法無妄想
持心等持無所持 彼此不違于法相
心及數法無有生 知一切法入平等
際無際斷無所斷 前後及中同叵得
了知叁世平等已 彼智無邊無有量
世間貪著于名色 有邊無邊皆寂靜
了知因緣法相已 無我衆生命妄想
所起我見永無起 一切諸法亦無起
若所起者本無起 彼常隨順順法忍
其性猶如雲中電 一切法如我實性
我人衆生性自空 入此陀羅尼印相
隨所覺知叁脫門 一相無相等同相
一切有法無邊量 法法自無有妄想
以文字說分別法 若上若中及與下
文字亦無有妄想 推求分別真實義
義及文字共相應 以音聲說無二義
若知本性常寂靜 彼本際性常自斷
若本際性常自斷 爲利世故修諸行
推求本際無本際 彼大慈悲最清淨
若大慈悲最清淨 苦樂同等而修行
亦複無高亦無下 彼名知利大丈夫
法眼寂靜最寂靜 若見不見常寂靜
亦複無增亦無減 彼性離作常寂靜
如空中聲叵捉持 雖可聞知不可說
是演說者及聽者 悉皆不實得自在
當諸琴樂演出是偈法音之時。八千菩薩得無生忍。爾時天冠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妙偈從何而出。佛言。善男子。汝今自問大樹緊那羅王。彼當答汝。爾時天冠菩薩。問于大樹緊那羅王。緊那羅王。如是妙偈從何而出。答言。善男子。從諸衆生音聲中出。又問。諸衆生音聲從何而出。答言。善男子。衆生音聲從虛空出。天冠菩薩問言。緊那羅王。衆生音聲非口出耶。答言。善男子。是衆生音爲從身出。爲從心出。天冠答言。不從身出。亦不從心。何以故。身癡無知如草木瓦石。心無形色。不可睹見。無有觸礙。不可宣說。猶如幻化。大樹緊那羅言。善男子。若離身心從何而出。天冠答言。從于思惟出生音聲。又問。若無虛空聲何由出。天冠答言。若無虛空聲終不出。緊那羅言。善男子。是故當知一切音聲從虛空出。當知是聲即虛空性。聞已便滅。若其滅已同空性住。是故諸法若說不說同虛空性。是故應當不舍空際。如音聲分諸法亦爾。若以音聲有所說法。而是諸法于音聲中求不可得。音聲于法求亦叵得。善男子。是故說言。一切諸法不可言說。但以音聲名爲言說。當知言說爲無所說。又以音聲名爲言說。然是音聲本無住處。若無住處則無堅實。則名爲實。若其是實則不可壞。若不可壞則無有起。若無有起則無有滅。若無有滅是名清淨。若是清淨是則白淨。若是白淨是則無垢。若是無垢是則光明。若是光明則是心性。若是心性。則是出過。若是出過則出過諸相。若出過諸相則是正位。若菩薩在正位。是則名得無生法忍。若得無生法忍一切能忍。亦忍于空亦忍于人。何以故。不離于人名之爲空。人即是空忍于無相亦忍于相。何以故。是相實性即是無相。忍于無願亦忍于願。何以故。願實性相即是無願。一切法性及衆生性。一切常滅亦如是忍。何以故。一切衆生生死之性猶如幻夢。是名菩薩得無生法忍。不違一切法不逆一切法。若順此忍則亦忍順隨諸法去。若無去則無來。若無去來知一切法。是常住性如法常住。衆生亦爾。若得是處如法隨順如處修行。是名成就無生法忍。一切言說即是音聲。爲語他故起是音聲。是無生法忍無有能說無有能聽。何以故是義不可得故。而是法忍非聲非說。善男子。如來世尊有大威德。同不可得義。不可得義說于有得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