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经集部」经文625卷15页码:P0367
姚秦 鸠摩罗什译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一 ▪第2页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令有作门入无作门。何等四。说一切行无常。净于智行。得于觉知一切行无我。离于诸见得涅槃法寂智进行。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善观察诸法。何等四。善净慧眼。得明法眼。佛眼现前。于一切法得灌顶位。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决定分别一切诸法。何等四。辩智。无滞解了谛智。住四依智。不舍陀罗尼智。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行于世法不为所污。何等四。观知世法。超出过于世间众生。断除爱恚无所染污。毕竟明净。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于法自在不观望他。何等四。定得自在。智得自在。慧得自在。方便得自在。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不离见佛。何等四。自往见佛亦劝众生。自往听法亦劝众生。自发菩提心亦劝众生发菩提心。常不舍离念佛三昧。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善自调伏无诸恶法。何等四。出世明慧观察智见。显示解脱。善集法忍。断离一切不善法习。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善为师导而不吝法。何等四。专心利益一切众生。志意坚固无所慊恨。常行教化一切众生。自舍己乐修集智慧。常为一切众生作利成于己利。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为诸众生作实依止。何等四。舍于己利常求利他。自舍诸乐为诸众生求于法乐。如所闻法为人广说无有疲倦。以法养命不以衣食。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能转一切诸佛法轮。何等四。得陀罗尼。得无断辩知。入一切众生心行。不观种姓而为说法引入涅槃。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于一切法得灌顶位。何等四。出过诸行住菩萨行。得无生法忍示现生死。为不退转印之所印入如来印。住第十地善知诸地。是为菩萨成就四法。于一切法得灌顶位。佛说如是诸四法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于上空中百千亿天。作天伎乐歌咏赞叹。雨天曼陀罗华。作是叹言如来世尊。无量阿僧祇劫。所集无上正真道法。皆悉于是诸四法中开示显说。若有众生得闻是经。受持读诵兼复书写。于大众中广分别说。当知是人不从小功德来。若有众生闻于如是诸四句法。闻已信解受持读诵。在大众中广为人说。不离菩提心。彼人不久当于人天诸大众中大师子吼。如今如来大师子吼。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得闻如是诸四句法。复能信解演说如是诸四法。时八万四千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尔时天冠菩萨白言。世尊。菩萨成就几法。佛涅槃后得闻是经。受持读诵兼复书写。于大众中广说显示。佛告天冠菩萨。善男子。菩萨成就八法。佛涅槃后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于大众中广分别说。何等八。志意成就专向菩提。究竟行慈于诸众生无侵害心。住于大悲化诸众生。常求法利乐法欲法求法集法。心无满足如海吞流。放舍身命守护正法。厚种善根集诸福德。发起大愿诸佛护持。降诸魔怨离大众畏。天冠。是为菩萨成就八法。佛涅槃后能得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经法。在大众中广为人说。当于演说如是法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六种震动。坑坎堆埠诸山污秽。江河池流及诸大海。皆不复现。亦不恼触水性众生。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悉平如掌微妙庄严。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岁枯树皆生花叶。倾向于佛。诸生卉树花叶果茂亦倾向佛。此大地上生诸莲花。大如车轮杂色可爱。妙香适意大光普照。遍此三千大千世界。上虚空中有诸天子。不现其形鼓众伎乐。闻是乐音雪山王中香山王中。所有诸天倍出妙香。令此三千大千世界普悉大香。时雪山王香山王中。雨众妙花皆流趣佛。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余诸树亦悉雨花。于上空中有一宝盖覆万由旬。是大宝盖垂真珠贯铃网庄严。诸铃网中所出音声柔软悦意。有大妙音遍闻三千大千世界。尔时大德舍利弗见是变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是何光瑞。有是希有未曾之相。普此三千大千世界。皆悉庄严甚可爱乐。佛告舍利弗。是大树紧那罗王。从香山中与无量紧那罗。无量乾闼婆。无量诸天。无量摩睺罗伽。大众围绕。欲来见佛礼拜供养。是大树紧那罗王。欲来见佛先现此相。语言未久。大树紧那罗王。与无量紧那罗众。无量乾闼婆众。无量天众。无量摩睺罗众。大众围绕。作八万四千伎乐。以净妙歌善和众乐。复有无量百千众生皆悉随从。菩萨神通大力所持。上升虚空普雨众花。来诣佛所到已。及诸侍从顶礼佛足。右绕七匝住世尊前。尔时大树紧那罗王。以己所弹琉璃之琴。阎浮檀金花叶庄严。善净业报之所造作。在如来前善自调琴。及余八万四千伎乐。是大树紧那罗王当弹此琴。鼓众乐时。其音普皆闻此三千大千世界。是琴音声及妙歌声。隐蔽欲界诸天音乐。尔时欲界所有诸天。皆舍音乐来诣佛所。是大树紧那罗王当鼓琴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丛林诸山。谓须弥山王。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黑山。及众药草树木丛林。悉皆涌没。涌渐遍涌。等遍涌。动渐遍动。等遍动。震渐遍振。等遍震。犹如有人极为醉酒。前却颠倒不能自持。诸山须弥颇峨涌没亦复如是。大树紧那罗王当鼓琴时。佛大众中人王众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护世若人非人。及离欲者。唯除菩萨不退转者。其余一切诸大众等。闻是琴声及诸乐音。各不自安从座起舞。时诸一切声闻大众。闻琴乐音不能堪耐。各从座起。放舍威仪诞貌逸乐。如小儿舞戏不能自持。尔时天冠菩萨。语是一切诸大声闻大迦叶等。汝诸大德已离烦恼。得八解脱见四圣谛。云何今者各舍威仪如彼小儿举身动舞。于时大德诸声闻等答言。善男子。我于是中不得自在。何以故。由是琴音。我等各各不安乐坐。其体动舞不能自持。所有心念不能令住。尔时天冠菩萨。语大德迦叶言。如何耆年少欲知足。修行头陀常乐空静。天人阿修罗敬汝如塔。大德云何不能持身犹小儿舞。云何不护是大众心。大迦叶言。善男子。如旋岚大风吹诸树木药草丛林。彼无有力能自安持。非彼本心之所欲乐。然彼鼓动。不能自持。善男子。今此大树紧那罗王。鼓作琴乐妙歌和顺。诸箫笛音鼓动我心。如旋岚风吹诸树身。不能自持。是善丈夫。誓愿威势福德神力。于诸声闻及诸缘觉。所有威德彼为殊胜。尔时天冠菩萨语大迦叶。汝今观是不退菩萨威德势力。彼琴乐音不能令其动摇惊扬。大德迦叶。谁见如是而当不发无上正真菩提道心。何以故。今有无量智所有威力不如琴声。令如是等大威德人。闻是琴声不能自持。其向大乘不退转者。不能令动。尔时大树紧那罗王。更易调琴。并及八万四千余乐。佛威神力。及大树紧那罗王。宿善根力之所持故。诸琴乐音。说是偈言

  一切诸法向寂静  如是乃至上中下

  空静寂灭无恼患  无垢最上今显现

  诸众生等无众生  过去现在亦复尔

  以音声说令众闻  是声同等如法界

  诸世界同无世界  说事犹如虚空相

  无生无增亦无减  显示虚妄如虚空

  善觉诸佛悉同等  法界决定无毁坏

  解达施戒及智慧  一相平等同无相

  诸结寂灭永无结  妄想于彼生分别

  无内无外亦无中  从于妄想颠倒有

  若法非法无妄想  推求诸法无所有

  觉了名色如实性  彼行于世无染着

  过去未来无边量  所演说法亦如是

  本际寂灭无尽灭  无有方所无住处

  以文字故说是法  而此文字是尽相

  知是文字尽相已  于一切法无妄想

  持心等持无所持  彼此不违于法相

  心及数法无有生  知一切法入平等

  际无际断无所断  前后及中同叵得

  了知三世平等已  彼智无边无有量

  世间贪着于名色  有边无边皆寂静

  了知因缘法相已  无我众生命妄想

  所起我见永无起  一切诸法亦无起

  若所起者本无起  彼常随顺顺法忍

  其性犹如云中电  一切法如我实性

  我人众生性自空  入此陀罗尼印相

  随所觉知三脱门  一相无相等同相

  一切有法无边量  法法自无有妄想

  以文字说分别法  若上若中及与下

  文字亦无有妄想  推求分别真实义

  义及文字共相应  以音声说无二义

  若知本性常寂静  彼本际性常自断

  若本际性常自断  为利世故修诸行

  推求本际无本际  彼大慈悲最清净

  若大慈悲最清净  苦乐同等而修行

  亦复无高亦无下  彼名知利大丈夫

  法眼寂静最寂静  若见不见常寂静

  亦复无增亦无减  彼性离作常寂静

  如空中声叵捉持  虽可闻知不可说

  是演说者及听者  悉皆不实得自在

  当诸琴乐演出是偈法音之时。八千菩萨得无生忍。尔时天冠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妙偈从何而出。佛言。善男子。汝今自问大树紧那罗王。彼当答汝。尔时天冠菩萨。问于大树紧那罗王。紧那罗王。如是妙偈从何而出。答言。善男子。从诸众生音声中出。又问。诸众生音声从何而出。答言。善男子。众生音声从虚空出。天冠菩萨问言。紧那罗王。众生音声非口出耶。答言。善男子。是众生音为从身出。为从心出。天冠答言。不从身出。亦不从心。何以故。身痴无知如草木瓦石。心无形色。不可睹见。无有触碍。不可宣说。犹如幻化。大树紧那罗言。善男子。若离身心从何而出。天冠答言。从于思惟出生音声。又问。若无虚空声何由出。天冠答言。若无虚空声终不出。紧那罗言。善男子。是故当知一切音声从虚空出。当知是声即虚空性。闻已便灭。若其灭已同空性住。是故诸法若说不说同虚空性。是故应当不舍空际。如音声分诸法亦尔。若以音声有所说法。而是诸法于音声中求不可得。音声于法求亦叵得。善男子。是故说言。一切诸法不可言说。但以音声名为言说。当知言说为无所说。又以音声名为言说。然是音声本无住处。若无住处则无坚实。则名为实。若其是实则不可坏。若不可坏则无有起。若无有起则无有灭。若无有灭是名清净。若是清净是则白净。若是白净是则无垢。若是无垢是则光明。若是光明则是心性。若是心性。则是出过。若是出过则出过诸相。若出过诸相则是正位。若菩萨在正位。是则名得无生法忍。若得无生法忍一切能忍。亦忍于空亦忍于人。何以故。不离于人名之为空。人即是空忍于无相亦忍于相。何以故。是相实性即是无相。忍于无愿亦忍于愿。何以故。愿实性相即是无愿。一切法性及众生性。一切常灭亦如是忍。何以故。一切众生生死之性犹如幻梦。是名菩萨得无生法忍。不违一切法不逆一切法。若顺此忍则亦忍顺随诸法去。若无去则无来。若无去来知一切法。是常住性如法常住。众生亦尔。若得是处如法随顺如处修行。是名成就无生法忍。一切言说即是音声。为语他故起是音声。是无生法忍无有能说无有能听。何以故是义不可得故。而是法忍非声非说。善男子。如来世尊有大威德。同不可得义。不可得义说于有得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3】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