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弘道廣顯叁昧經》一 ▪第2页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得柔順法忍。五千菩薩承宿德本悉得法忍。時阿耨達並余龍王及諸眷屬。自乘神力踴升虛空。興香之雲忽便普布。調和美香及末栴檀。微雨如來及衆會上。又化琦妙珠交露蓋。遍覆王舍一國境界。而悉歡悅于上歌詠。至真如來積祚巍巍聖德無量。列住雲日各現半身光文虛空。一切衆會莫不見者也
清淨道品第二
于是龍王複白佛言。甚未曾有。唯然世尊。乃若如來博爲衆生。說道俗及心普智心行德所應。又唯世尊。如來無著平等正覺。願演散說菩薩之行。修應清純明賢所由。得道清淨使其終已。長久無垢不中有懈。無惓弗退。至得十力四無所畏。而得具足諸佛之法。爾時世尊告阿耨達。善哉龍王。勤思念行。吾當廣說菩薩大士清淨道品。阿耨達曰。甚善世尊。幸蒙授教唯願說之。于時聖尊告龍王曰。菩薩行有八直正道。當勤受持。何謂爲八。六度無極道。恩行之道。得五通道。行四等道。及八正道。等衆生道。叁脫門道。入法忍道。如此龍王。是爲菩薩八正行道。何謂菩薩度無極道。度無極道者。諸所布施勸彼普智。何則然者。不以無勸施成普智。其行勸助于德本者。斯得施度無極名目。又及行戒忍進定智。亦以勸助彼普智心。乃得慧度無極名目。是曰菩薩度無極道。恩行道者含受衆生。何則然者。以彼菩薩演示法度。菩薩行恩含受一切。覆以四恩廣爲說法。而使衆生順受戒化。是四恩道。神足道者。睹諸佛土天眼徹視。見衆一切生者終者。又見十方諸佛世尊弟子圍繞。悉見如是。于諸佛土以其天眼。應當所采而采受之。又其天耳聽諸佛言聞辄受行。在于衆生及諸類人。而皆明曉悉了知盡。爲隨說法得識宿命。不忘前世所作功德。又具神足遊過無數諸佛國土。應以神足當得度者。辄弘神足而度脫之。是神足應道。又何謂爲四等行道。其隨修淨梵志中者。並及諸余色像天子。知彼意行隨順化日。斯則慈悲是爲喜護。建立以道使彼應度。此謂菩薩四等行道。其八正道普悉行之。聲聞所由。緣覺依因。大乘亦然。是謂賢聖八直正道。何謂心等諸衆生道。當爲此興不爲是興。爲斯可說爲此不應。是有賢德此非福人。斯爲盡應此複不應。行等菩薩盡除此意。是謂心等諸衆生道。何謂菩薩叁脫門道。得致以空斷諸妄見。以其無相除衆念想應與不應。以其無願永離叁界。是謂菩薩叁脫門道。何謂得致法忍之道。受拜菩薩菩薩自覺行應于忍。得爲諸佛世尊所決授者無上正真道意。是謂菩薩不起忍道。菩薩致此八直正道。弘化流布權導無礙。時佛說是八正道已。二萬四千天龍及人。悉逮應此八道行也
若是龍王。菩薩以此八直正道等塗一歸。用無等故。莫有能與菩薩比者。亦無其侶獨步叁界。靜一心時修致慧行。應當所得已自果之。明達諸法而如本無。斯謂如來。是曰龍王八正之道。爲彼一切凡諸若幹衆生所行。興種種說而此要說。等同一向以無望說。歸未至說也。雲何于此道清淨耶。曰道無垢。用無塵故。是道無瑕本無念故。是道無冥。慧照明故。是道無著。本清淨故。道常無生。無所滅故。道如永無本。無有故。道無漏穢。叁界淨故。是道寂然。過凡行故。道無可至。無有去故。道無所來。無從來故。道恒無住。過諸欲故。道無所處。過衆見故。道無勝者。過諸魔故。道大弘覆。外道不及故。道永離妄。自大者故。道無所容。不修入故。是道極遠。用希望故。道爲永離。過愚夫行故。道可果致。修行者故。是道夷易。樂勤行故。道極平坦。住正見故。是道無妨。修無毀故。是道無礙。等正行故。是道無垢。叁毒淨故。是道清淨。終無著故。是謂菩薩道之清淨。若是菩薩于清淨道務進勤修。又應行者。彼于法性已悉清淨。得淨我性。亦以而過。法性淨故則數性淨。數性淨故無數性淨。無數淨故得叁界淨。叁界淨故眼識性淨。眼識淨故意識性淨。意識淨故得空性淨。空性淨故諸法性淨。用是淨故則諸法等等淨如空。空等淨故得衆生淨。以諸淨故便無其二亦不著二。無二淨故則道清淨。以斯言之清淨道也。彼無衆念亦不念道。諸念悉淨若如泥洹。于彼永無是謂無念。應無所念無念道者亦無識念。其道都無心意識行。以此言之清淨道也。說是清淨道品法時。二萬天人皆得法忍
時阿耨達複白佛言。雲何世尊。菩薩大士修是清淨而應向道。聖尊告曰。如是龍王。菩薩大士欲行斯清淨道意者當曉淨行。亦使其身口意清淨。何謂身淨。己身已空解諸身空。身之寂靜解諸身寂。身之已脫解諸身脫。身之怠慢解諸身怠。身之如影解諸身影。是謂菩薩清淨道也。又雲身淨身行無生。其有生死觀于無生。彼以無生而等生死。則其知身亦曉身行。何謂身行。去來生法來無盡法。見在景法終無盡法。其無盡者是謂身行
又複身法因緣合會。其因緣者。則空無想淡然無念。若此龍王。是像法觀斯謂身淨。又若如來身之無漏不墮叁界。觀身無漏如如本無。以無漏身不墮叁界。彼無漏身能入生死。其無漏際無惓舍退。以無漏身示現色身。如此現已。亦不念滅身之法本。如如來身淨衆生身淨。己身亦淨等如本無。是謂菩薩行應清淨。何謂口言爲應清淨。一切賢愚言皆清淨。所以者何。用等相故。凡夫劣勢著于音聲。若信不谛憂喜無常。樂于顛倒觀察衆生。無本都無淫怒癡欲。何則然者。以諸字說聲出皆淨。無欲恚愚亦無其著。以此謂之一切言淨。以言言之。何者爲言。以欲恚癡而爲言耶。諸垢爲言乎。言者無著。不著眼耳鼻口身心。所言風像風動聲出。因緣合會使有聲耳。所言如響。賢愚所言皆同如響。所可言者。不住于內亦不出外。于其中間而不可得。住本所念及其所行。出于言者並所念想無住無想。是謂龍王如來所言及其衆生一切音聲。皆空非真損斯法耳。曰唯世尊如來所言斯不谛耶。曰是龍王如來審谛。所以者何。如來谛故。解知諸法非真非谛。又複龍王。如來所言隨字音聲。皆答衆生一切音聲。爾故衆生亦轉法輪。而亦不知法之義順。以此報應使其行之。隨如等滅衆苦之事曉解諸法。行了如是衆生音聲已無所住。在諸煩惱而常閑靜。現出欲言于著無著。聲出所言講論談語。其如法者不有違錯。是謂菩薩口言清淨
何謂菩薩心爲清淨。其心本者不可染汙。所以者何。心本淨故。其所可謂客欲垢蔽。菩薩于斯不有所著。了解以權于本自淨。又其心行不撰德本。彼德本者了識心本。以此心行慈及衆生。識了知彼空無我人。其心德本助觀于道知等彼道。觀如是者斯謂心淨。以此淨心。與諸淫恚愚行者俱。而永不受欲怒癡垢。與操行俱不著諸穢。是謂菩薩身叁清淨。說斯清淨道品法時。叁萬菩薩逮補生處
道無習品第叁
又複龍王。其菩薩者乘是淨心。生于欲界而在形界。與諸天俱處衆梵中詳安靜然。在中進止無勝動者。又斯菩薩能降諸天化道以權。或生形界而在欲界。現如有家與諸衆生周旋坐起。不與有勞弗慢衆生。亦無自輕。彼以斯淨諸定正受。盡自爲定不隨正定而有所生。何則然者。以彼菩薩執權方便心應淨故。若此龍王。菩薩曉解清淨行者。當修清淨已而習道。如是龍王。菩薩不習以求道習。不習無習以想道習。亦不習于望道之習。亦不求習。了解道習不習所生。冀向道習不習行滅而爲道習。亦不求習以爲道習。不習無習爲道之習。不習執舍以習道習不我人壽。不身無常。不身性苦。不身有我。不身夢幻野馬影響。亦不身空無相無願。不身無欲法身習道。以要言旨身性諸情。亦不興有十二因緣。乃至老死無欲之法。不數無數道無二習。不俗無俗不漏無漏不犯無犯。不二之習以求道習。又複諸法無習之習是道無習。斯謂道習不習之習。如空無習亦不無習。當如此習是道無習無相無願。彼不作習亦非無習。當作是習無[禾*禺]不[禾*禺]諸法無住。勤習如此乃應道習。當佛世尊說是清淨行無所習道品法時。叁萬二千天及世人。悉皆逮得無所從生法樂之忍。五萬天人宿不發心于菩薩者。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七萬菩薩逮得法忍。爾時一切同聲而言。世尊。其有族姓之子及族姓女。逮聞說是清淨道品無習法者。其值聞已心無驚恐不舍退者。是皆受習如來無上正真道意。得轉諸佛所轉法輪。又唯世尊。是輩菩薩悉獲無上正真道意。爲無量人分布斯法。亦複當坐師子之座。當于天上天下人中極師子吼。猶若如今如來之吼。悉降魔衆伏摧外道。顯樹法幡熾法煇明。震雷法鼓已鳴能降法雨。爾時世尊見諸天龍神之衆人與非人又及四輩。聞其至說莫不悅怿于是如來爲阿耨達。重複弘演。而說頌雲
道非習可得 無乃興習想
其道行加此 棄離習念行
不望求習道 蕩除衆異想
其道都無習 清淨像明月
若有起習想 無處亦不習
已過無習處 得致最上道
道爲無我念 亦不與空習
是道無有二 安快而無上
命壽亦如此 無人及與言
其道不有人 無命亦無住
諸有習道者 而欲住于空
斯去聖路遠 是不應道習
道亦無有空 以舍于有習
如本同一相 永空空于空
道爲無起相 亦不有滅相
不起亦無滅 彼悉爲道習
吾音譬如幻 解想當如此
持想行所習 道當何從生
道爲都過俗 彼不有身習
亦無滅身行 可得致于習
是身根之家 本無所演廣
彼不有余求 本無不可得
其習是道者 當如如本無
如本知本無 是謂應道習
諸法之本無 所覺若如幻
解行而致此 乃應道之習
若其不至道 所作如不住
無能止其行 佛法不由道
若如所習道 並及與無習
所演爲如此 以住于本無
有限余道者 劣乘之所依
是者無上道 本乘所因由
諸興此道者 以致而無住
斯則顯行德 可致應道習
道正而無崄 端直且平坦
勤親行此道 永離衆邪迹
若如卿龍王 自住其宮室
不動于所處 降雨充大海
大士亦如是 習道如所行
法身而不動 能滿于智海
又如仁龍王 在于大地上
以雨遍充足 其不有身著
菩薩德如斯 行此之所習
用法滿衆生 其內無所著
若如阿耨達 龍王大神變
勝道德如是 感動普十方
衆生墮邪徑 諸墮受著見
其住是道者 將順度無爲
已住于斯道 菩薩果大稱
能降魔波旬 並及邪外行
得道如其如 如道無能動
踴過諸俗法 其行譬蓮花
道心無有愚 是行爲住止
千數諸衆生 化度立以道
以常住斯道 得致于五旬
神足諸感動 爲衆廣說法
諸事悉清淨 身口及與意
當願賢聖道 人性不可識
忍行爲無著 其往所可至
斯得如來處 示道諸衆生
生死于至歸 斯處則如來
其往似若至 此爲無所至
衆生所可至 當念彼上處
學最佛之道 遊樂以幻法
其作是習道 弘道之所習
彼衆德儀行 諸佛所稱歎
其德無有邊 終不可極盡
如此習道者 不習亦無住
彼處不咎魔 衆都不著行
其順此道者 不起亦無滅
已得意志行 總持弘大辯
施惠及戒忍 遂增進若海
身口穢以無 心潔乃清淨
垢消永無瑕 修應此道者
得升于知達 所行習深妙
難動惠無即 守習是道者
其諸最正覺 過去與當來
現在亦如是 致道世所歸
彼已離衆難 值世遭難遇
永爲諸佛子 其聞此法者
快哉諸衆生 至善聞斯法
真應奉如來 其樂是經者
有曉此道者 能斷諸情態
紹德具衆相 得應叁界將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弘道廣顯叁昧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