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極寶叁昧經》

「經集部」經文636卷15頁碼:P0507
西晉 竺法護譯

  《無極寶叁昧經》下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念苦樂者。則不離于苦樂。是則爲二法。菩薩者不中離。不上離。不脫離。不中無所離。于所作遠無作。是爲作所起如幻以幻脫幻。幻中無幻幻中無名。如是亦不從法得度。亦不離法得度。于脫中複脫。是爲無有主但有名耳。于字無知名者。是爲法輪斷。舍利弗言。法輪本清淨無所有。誰有斷輪者。寶來曰。不知輪有處者是即爲斷。佛言。貪可法者是爲生死根。滅法亦爲無結之作也無作之作是爲不離作。離貪諸可即爲無有斷者。無貪不起是即道無可不可無生不生。無識不識無死不死。無斷不斷無遠不遠。諸可不可所住無想。離于無想所念無念。所說無所說。泥洹無滅離于無滅泥洹無形離于無形。泥曰滅盡無所盡。諸法寂然離于寂然。諸法無可不可不有所失。于慧離本非名無想。所明無所明。于明冥無相知者。癡慧無相入者。于道無有得道者。若苦若樂無相識者。所起無所想。于清淨無難易。所度無有主。所至無相離者。諸法非名離于非名。所度如流水。于名無轉者。如是者皆即道也。佛以叁昧度如人意。以萬物自莊嚴。但莊嚴無形。莊嚴倒見。莊嚴諸可意王。莊嚴是想非想耳

  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此諸天人來在會者。有幾所人得是叁昧。佛語文殊。今是會者諸天及人。一切普悉得是叁昧逮是功德。悉當作佛。當受尊決斷于五道。爾時會者聞佛所語。八千億諸天及人。悉得無所從生法忍。即升虛空去地叁百丈。其身上各有萬億華香。卻乃來下稽首佛足。阿樓菩薩。呵提菩薩。從坐起白佛言。是諸上人飛在空中。身上華香從何所出。佛言。譬如淨帛本自淨潔。在所染之五色鮮好。帛本自淨色本亦淨。二物因緣故得明好。色亦不入帛帛亦不入色。以淨因緣而得發明。菩薩清淨故致華香。其所因緣亦複如是。菩薩亦不在華香中。華香亦不著菩薩。諸天及人得斷念想。逮明慧法便有華見。用華淨故因緣興耳。法亦如是。無住者成諸功德。住想行者開生死門。羅漢辟支佛所以由遠五道者。但用十倒見故。一者見諸功德悉言說者悉爲倒見。二者見五道勤苦欲取泥洹。是爲倒見。叁者見萬物無常欲疾離之。是爲倒見。四者求安本自無本。是爲倒見。五者知出無間入無處世自無出求之不止。是爲倒見。六者羅漢取泥洹時。身中自火出火亦無處。便起想出身中火自燒者。故知生死不斷。是爲倒見。七者本末不可盡而自求盡。是爲倒見。八者欲于泥洹滅盡諸惡。不知無主反欲滅之。是爲倒見。九者所施與不發一切人意。但欲法不斷。是爲倒見。十者于苦于樂不等淨行言有二法。是爲倒見。行菩薩道當知是事而疾離之

  佛語阿樓菩薩。摩提菩薩等。今是諸天及在會人。皆是往昔阿呵耨佛時人也。今于我前悉莂之者。宿命已于六萬佛所受是叁昧。今故于此而莂之耳。卻後我法欲斷絕時。是等當有四十萬人。當持法住令不斷絕。然後久久有惡沙門。若壞戒人當壞我法。須菩提白佛言。何所菩薩護法令不斷絕。佛語須菩提是。四十萬菩薩悉住第八已下。于法煩荷之想是。爲護持法令不斷絕也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爲壞法者。願佛說之。佛告須菩提。若有得羅漢辟支佛。若沙門及天與人。起想煩荷于法求名。壞亂本慧妄增減法。枝掖解說。以僞錯真以辯亂道。不惟空慧而務嚴飾。聞佛可得志存超獲。不知漚和拘舍羅。而不勤殖德行。爲是法賊破我道者也。阿須夷天。潘那提天。提樓尼天。拘屬提天。施那利天。俱白佛言。願持形壽歸持法者。千億萬劫無休息時。常令我等得是叁昧。佛言。其有德人奉行叁昧。如法不失則得佛疾。其有發意行是叁昧者。譬如泥洹天上有寶諸寶中王。天上天下寶中最尊。有佛在世寶乃現耳。名曰精摩尼珠。有得是珠持著器中。若著手中視之四面。空中在欲得幾日雨。珍寶所向莫不如願。是尊寶珠不當貪惜。當雨叁界普令獲寶。是叁昧者德亦如是也。羅閱只王白佛言。佛者尊祐世之。大導。常有大慈救濟十方。願以寶珠雨我國界。得令人民普得福利。佛則時笑神光炜烨。阿難整服前白佛言。佛不妄笑。願聞其意。佛語阿難。見是王不。欲得泥洹天上寶珠。雨羅閱只使普富饒。不知寶來叁昧已得是寶也。佛語王言。甯見人民百日不食。普得安隱以法爲味。又諸女人化爲男子。是法之利不亦大乎。王心歡悅即脫珠寶。以散佛上及菩薩上。化成華蓋列在空中。其間悉有百千音樂。王倍踴躍忘食之想。王白佛言。是花蓋者從何而出佛言。從無處出。又問。無處從何出。佛言。從無所起來。又問。無所起從何所來。佛言。從無所生來。又問。無所生從何所來。答曰。從不動來。又問。不動從何所來。答曰。從無造來。又問。無造從何所來。曰從無名來。又問。無名從何所來。曰從無生來。又問。無生從何所來。曰從無音來。又問。無音從何所來。曰從無二來。又問。無二從何所來。曰從無形來。又問。無形從何所來。曰從自然來。又問。自然從何所來。曰從化來。又問。化從何所來。曰離于化來。又問。離化從何所來。曰離于不化無相知處來。又問。無相知處從何所來。佛言。以是故爲諸法也。王聞佛語倍大歡喜。白佛言。此諸菩薩從遠方來。願悉請之明日到宮。佛即許之皆受其請。王即還宮莊嚴供具。俠道施帳幢幡粲麗。宮中皆以珍寶作座。夫人采女齋戒盡敬。明日文殊及寶來等。與諸菩薩俱詣王宮。寶來菩薩讓文殊曰。今諸上人宜于前入。諸菩薩言。于慧無處于意無形。于念無想。于法無所施。所施不離道。已斷于法輪。于法無念想無多少。如是者故爲尊多入于權。于薩芸若無相知者。已被法铠于叁昧無增減。是則爲尊故宜處前。寶來菩薩答曰。今諸上人年耆德高。以故爲尊宜在前入。諸菩薩言。我等之年亦如枯樹。根本已死無有華葉。鮮于蔭覆于世爲薄。仁者雖幼入慧甚深。譬如寶樹益世弘多。以故爲尊故宜在前。既皆入宮就座而坐。諸天在上以樂樂之。王使夫人及諸采女。燒衆名香進奉供具。飯食畢訖王問寶來。我今欲得見十方佛。當行何法而得見之。寶來曰。欲見諸佛。當行九法。一者視十方佛與是無異。二者當視道無有徑。叁者視一切人無有脫者。四者當視飯食如化所見。五者當知五陰無有識想。六者當知六情觀之如幻。七者當知所觀但是倒見。八者于法中大施與。九者當知所施無所施。是爲九也。空其意等所視無彼此。志寂然得淨定。無所見則普見佛。爾時贊寶來曰。快哉快哉。審如所說。佛說頌曰

  常當願是劫  所生常遇尊

  從受大智慧  常除愛欲根

  不貪亦不嫉  惡意不複生

  乃于無數佛  得聞是叁昧

  入于叁千刹  常行尊叁昧

  不于一切人  所有諸珍寶

  法不從五陰  亦不離其處

  從觀得脫名  一切皆如是

  從觀得歡喜  發意無所生

  其處已如是  故爲天中天

  若在叁界中  不生亦不死

  泥洹及泥曰  一切無有是

  意不當邪念  所行作非法

  若在叁界中  持心令不起

  音響有還答  內外悉相應

  不起悉寂然  諸法亦如是

  叁千諸佛刹  名字悉如是

  無聞亦無見  非法所當議

  叁昧不挍計  以數持作多

  慧者解是言  得佛無常處

  法者悉清淨  曠大無有雙

  常作無邊水  所載蔽叁千

  意願陀鄰尼  發意無有前

  法者已如是  一切當奉行

  我念求法時  從來若幹劫

  志意常棄家  于欲無所求

  常依善知識  得立正法住

  是時于大會  得聞尊叁昧

  悉意大歡喜  即住虛空中

  去地百卌丈  叉手在佛邊

  今坐諸菩薩  受莂亦如是

  其意增歡喜  得聞諸叁昧

  便從一佛刹  飛到諸佛前

  不動亦不搖  震動諸刹中

  龍王大歡喜  即雨萬種香

  化爲諸水池  上到叁千中

  華香自然來  亂風自然生

  百種諸音樂  悉住于空中

  于是寶來菩薩問文殊師利言。今此香花從他刹來。及諸音樂來在會中。爲佛威神。將菩薩力耶。文殊答曰。佛及菩薩得力神變皆不可見知是樂者無名之樂。有所在處法音無名處。若樂是樂處。所有如化是樂。無二法是樂。于羅漢辟支佛悉欲度之是樂。所見異道悉欲令得佛是樂。所度無有主是樂。一切處無所無所起于叁昧無煩荷是樂。一切處無有名是樂。諸所有皆。如化是樂非音處無所生處是樂。法所施無所施是樂。大千刹中無常處是即樂。一切人令得。信無所得是其樂。當來過去現在叁處盡無所盡是樂。令還本無所見是樂。見法輪是爲無所見是樂。叁千刹中一切等是樂。十方叁千樹法之藏是樂。十方刹但有名是樂。色欲合是樂。于名字無有主是樂。無邊幅一切寂是樂。一切明與冥合是樂。諸所行不失戒是樂。諸所念不離叁昧是樂。虛空寶度無極是樂。諸慧覺無有處是樂。諸所可是樂。一切決無受者是樂。叁界中無與等是樂。貪于法不惜命是樂。一切明令複明是樂。諸所有但倒見見正者是樂。布施無所悕望是樂。意無極作大船師是樂。無邊園脫無極是樂。意寂靖是樂。無所定是樂。諸叁昧門無倒者是樂。亦無聽亦無聞是樂。諸所念非政意是樂。一切人無脫者是樂。諸所度譬若幻是樂。初發意叁昧俱是樂。諸菩薩所從來無有處是樂。諸菩薩在意生到十方是樂。非青黃白黑無道徑是樂。如是寶來。欲知佛及菩薩威神音樂所樂如是。寶來菩薩說頌曰

  文殊師利意  慧尊無有前

  所施弊叁千  其智莫不尊

  威神所施行  悉除叁千中

  諸樂無所欲  但爲不脫施

  法樂爲最大  于化無度者

  所施樂法與  若空無度者

  法與樂俱行  無有過是寶

  所樂不有主  若空無處所

  深入諸微妙  曉了一切人

  使之得大法  斷滅勤苦根

  一切世間人  悉有意不解

  以法爲覺意  以慧救一切

  佛爾時遙爲寶來菩薩。說頌曰

  離空非想  是想非空  于法不起

  即爲是起  常當軟意  淨無所有

  色欲同合  無相入者  所說無形

  不離有形  因法如夢  所可無底

  是寂離寂  無離不造  衆法無主

  所可如化  都無所受  法無所舍

  所作到見  一切皆然  非色離色

  是色不離  其法如色  其處如是

  非音是響  無聞不見  不…

《無極寶叁昧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