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燈叁昧經》叁
高齊天竺叁藏那連提耶舍譯
爾時世尊。知月光童子心所默念而作偈問。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薩與一法相應。皆悉能獲最勝功德。速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謂一法。童子。若菩薩于一切法體性如實了知。童子。雲何于一切法體性如實了知。所謂一切法遠離于名。離于音聲。離于語言。離于文字。離于生滅因相緣相攀緣相。所謂無相遠離于相。非心遠離于心而知諸法。爾時世尊。即說偈曰
諸法但說一 所謂法無相
是智者所說 如實而了知
若說如是法 菩薩了知者
彼得無礙辯 說億修多羅
導師所加護 顯示于實際
不分別假名 曾無有所說
以一知一切 以一切知一
雖有種種說 而不起于慢
其心能了知 一切法無名
隨順學諸名 而演說真實
諸所聞音聲 了知其聲本
了知聲本已 不爲聲所染
知音聲本際 諸法相亦然
若能解一法 不複處胞胎
一切法無生 能了此無生
知生說生者 則能知宿命
若得于宿命 能知所作業
若常知作業 得堅固眷屬
若于是空法 菩薩能解了
無有不知者 此非煩惱際
于非煩惱際 凡愚妄分別
是故于億劫 數流轉生死
不能知妄想 猶如大導師
彼不作惡業 又不墮惡道
是諸凡夫等 不能知此義
便起誹謗心 如是滅苦法
諸法不可得 非無諸法想
若能如是知 彼想亦不見
我知如是想 凡夫妄分別
于離分別法 知者不迷惑
此爲智者地 非是愚境界
是菩薩所行 謂空無分別
此是菩薩地 佛子之所行
佛法妙莊嚴 謂說寂滅空
是諸菩薩等 斷除諸有習
不爲色所壞 安住于佛性
一切法無住 以無住處故
若能如是知 得菩提不難
修施戒聞忍 習近善知識
若能知是業 速證菩提道
是人常爲諸天敬 乾闼夜叉摩睺等
龍鬼羅刹緊那羅 是等常來供菩薩
恒爲諸佛所稱歎 與諸世間興利益
智慧相續樂寂滅 勝妙菩薩悲愍身
若有菩薩能知空 利益無量億衆生
柔和處衆演說法 聞者欣樂而愛敬
廣大智慧轉增明 以是智慧能見佛
亦睹莊嚴淨妙刹 聽受諸佛所說法
知一切法如幻化 猶如虛空自性空
能知體性是空無 能如是行無所染
其有修行菩提行 于諸事中不生著
知一切法如變化 而于諸刹示變化
能爲諸佛所作事 幻法體性無去來
隨前所求得利益 謂能安住菩提者
恒念一切如來恩 願紹佛種不斷絕
能得光耀精妙身 成就叁十二種相
其余無量種利益 行勝菩提當能得
成就大力不可動 威德諸王無堪抗
具足福德甚端嚴 福與功德威光耀
諸天睹威不面對 謂行佛法智慧者
住于堅固菩提心 與諸衆生爲善友
是人無複諸闇冥 顯示勝妙菩提道
離語言道無所欲 諸法寂滅如虛空
其有能知如是業 成就無量勝辯才
演說百千修多羅 能示彼法微細義
智者恒成無礙慧 能知微細法體性
常善知彼衆生信 學習一切語言音
爲人顯示因果理 能獲如上勝妙事
具持力能無減少 入衆無畏梵行者
恒憶念持不忘失 善能悟解法性故
耳初不聞非愛語 恒常聽覽可樂音
口常宣說悅意言 是人善知法性故
念慧法智悉成就 其心清淨無穢濁
說百千經無滯著 若有所演不虛設
字句差別已修學 善解千億諸語言
名味義趣皆善解 由悟法性有斯德
夜叉羅刹天修羅 迦樓緊那摩睺茶
爲彼八部常愛敬 斯由悟解法性故
惡心神衆毗舍阇 飲血食肉極毒害
其有持是寂定者 是等常能作衛護
聞于智者廣大言 心喜踴悅身毛豎
于彼菩提深愛樂 能獲廣大難思福
如是福報難可知 于百千劫說不盡
護持善逝法寶藏 無量無邊無限數
便爲已供一切佛 過去未來諸世尊
及住現在十方者 以能宣說寂定故
若人爲樂福德故 供養十力大悲者
無量無數億諸佛 時迳大海諸沙數
更有余人樂福者 于此勝義持一偈
于彼劫盡惡世時 如是福德最爲勝
若有能聽一偈者 是人便供一切佛
于此末代惡世時 斯爲最勝上供養
是人便得最大利 堪受世間所奉敬
諸十力生最上子 于其長夜已供養
彼見我在耆阇山 我即爲授菩提記
我已付囑彌勒尊 彼佛亦爲授記莂
是人複爲彌陀佛 爲說無量勝利益
或複往詣安樂國 又欲樂見阿閦佛
無量無邊百千劫 是人不墮諸惡道
于此菩提行勝行 成就無量諸快樂
無量功德勝利益 如是我今已宣說
若欲如我功德者 應末世中正持經
童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诃薩能如是知不可思議諸法體性者。得如是功德之利。贊說如來真實功德。不謗如來言非真實。何以故。如來已得諸法爲世所知。是人如實知于彼法。亦知無量如來功德。能知如實不可思議佛法。何以故。童子。佛有無量無邊功德。不可思議遠離于心。以是義故。余不能思不能稱量。何以故。童子。其心無性又無形色不可睹見。童子。如是心體性。即是佛功德體性。如是佛功德體性。即是一切諸法體性。以是義故。童子。若菩薩說一切法體性一義如實知者。名爲菩薩寂滅于心善解叁界出離善根。如實了知如實知見。如實說無有異說。隨說而行無所執著。出過一切諸煩惱地。過于欲界色界。解脫無色界。過于名地過于聲地。善解離文字法。善解分別字智。善解離語言法。知于文字善于文字。善于字差別智廣知字智。善解一切法差別智。善于一切法廣差別智。善分別一切處法智。與不可思議佛法相應。魔王波旬及諸魔民所不能壞。說是法門時。有八億那由他諸天人等。得修無障法忍。一切皆爲諸佛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過四百八十萬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種種名號國土差別壽命齊等。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智慧諸菩薩 趣向勝妙菩提道
善于法義諸言說 能行一切法體性
口常宣說真實語 稱佛實德而演說
能知一切諸佛法 于叁界尊無有疑
一切諸法同一義 以修空故如實知
彼無種種別異相 于此一義已修學
無分別想分別想 衆生壽命我人想
盡與無盡如是想 斷此諸想悉無余
不見如來有其色 以知諸法自性無
亦非諸想隨形好 以斷一切顛倒故
一切諸佛不思議 遠離于心體寂滅
若人能得如是知 真見無上兩足尊
若有能知神我想 于中發起勝智慧
如是知于諸法已 彼便得名清淨眼
是人無有諸障礙 大智悟解出離道
充滿具足二種因 無有一切諸願樂
于真實處如實見 無有一切非實語
是人所有諸言論 隨順一切儀式法
智者出過于欲界 超色無色煩惱地
能于叁界離染著 行在世間利衆生
超過一切名字地 及過音聲體性空
雖經久時演說法 于彼言說無所依
遠離諸想及戲論 斷除顛倒諸惡見
于其智慧善決定 是人勇健行如空
若魔多億那由他 爲亂彼意作是言
悉能映蔽是魔衆 不從魔力自在攝
棄舍一切諸魔業 戒行清淨無熱惱
若能深樂禅樂者 彼則能知世間空
若說五陰是世間 已知彼法體空寂
既無其滅亦無生 一切諸法如虛空
甯當棄舍自身命 終不毀犯如來教
于戒護持到彼岸 隨其所願悉往生
遊行無量諸佛刹 見多那由他億佛
終不悕欲生天上 遠離一切諸願樂
是人不舍勤精進 于少時間行法行
于其十方諸佛所 善能贊詠而稱歎
爾時月光童子身 得聞如是寂滅定
棄舍一切利養事 修行諸佛所歎法
若有欲得自然智 我爲一切世間上
應當學是勝叁昧 若如是學人天最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童子。是菩薩摩诃薩于是顯說叁昧智。應善修習爲人顯示。童子。雲何顯示。所謂于一切法起平等心。無有彼此無有分別無無分別。無造無起無生無滅。一切妄想分別憶想起想皆悉斷除。心所攀緣意所思作。及諸假名皆亦斷除。亦斷一切諸惡覺觀。于陰界入無有自性。斷貪嗔癡。謂念慧解脫慚愧堅固修行儀式所應行處。謂空閑地智慧地。絕于去來一切菩薩所學。一切如來行處。一切功德成就。童子。是謂顯說如是叁昧。若能顯說如是叁昧。便不離諸定。其心不失一切叁昧無有迷惑。起大悲心。利益無量無邊衆生。爾時世尊即于是時。而說偈言
平等非崄地 微寂難可見
斷除一切想 故名爲叁昧
非妄想分別 離見不可取
其心不可得 是名爲叁昧
正住如實定 不取一切法
如實不取故 故說寂滅定
法無少塵許 亦無少可得
無少可得故 故名爲叁昧
有得無得者 此名爲妄想
于法離分別 故名爲叁昧
以聲故說義 是聲事非有
猶如響呼聲 又亦如虛空
衆生無所住 住處不可得
得與不得音 自性不可得
若去若墮落 去道不可得
去與不去音 于道如是知
存有定是取 存無定亦然
無著行菩提 證聖道亦爾
離崄平等地 是定慧無相
佛子修習此 善修定相應
非文字所能 入是深義趣
舍諸語言事 得定無所取
得此定菩薩 如說相應住
設火焚世界 于中不被燒
無量劫火起 如空本不然
若知法如空 是人火不燒
若燒佛刹時 在定作是願
滅彼火無余 人及地不毀
彼神足無邊 遊空無挂礙
隨學定而住 菩薩獲是德
若生若退沒 無起亦無滅
若能如是知 得此定不難
世間有生滅 如來之所說
若能知此定 當知是世親
于世間不染 世法不能礙
身若無礙者 能往諸佛刹
常見于淨土 及見世導師
彼得聞正法 在諸刹演說
彼不起無知 而說法性時
能通達諸法 如隨于法性
于億劫演說 辯才而不斷
能變作多身 其余諸菩薩
變化諸菩薩 往遊諸佛刹
千葉蓮花上 加趺而安坐
顯示佛菩薩 總持修多羅
並余億諸經 修習寂定故
唯除不退轉 余不思議人
莫能盡其辯 顯示佛菩提
乘重閣而去 種種寶嚴飾
布散諸妙花 氛馥甚可樂
散布諸末香 並燒勝妙香…
《月燈叁昧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