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察諸法行經》

「經集部」經文649卷15頁碼:P0727
隋 阇那崛多譯

  《觀察諸法行經》二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先世勤相應品第二

  爾時世尊。複告喜王菩薩摩诃薩言。喜王。又複菩薩應覺諸法不依。應覺諸法不出不滅不作不生。遠離輕虛自空不牢不取不舍。應覺諸法無常苦無我寂靜。應覺諸法空無相無願。應覺諸法無我無衆生無命無富伽羅(二十)。應覺諸法不合不可作無自體無相無有。應覺諸法離染不行。離戲論不行。到最勝不種種(叁十)。無戲論離戲論。不可取不持。無住處。不來不去不住。無字不可說(四十)。諸法不可言。不可將來。無業無報。應覺諸法不分別。無種種分別。斷普分別。諸想及念皆已除斷。破天等世得度五趣。度于衆生勝魔羅衆。超過煩惱魔羅。出聚魔羅。斷死魔羅。滿無著智。攝取叁世勝色。爲諸衆生所愛。爲智者所供養。能于諸法見其法體。得肉眼淨到天眼明。到智眼行不動法眼。具足佛眼如月顯照。知諸衆生心行。不勤合者。當作覺察舍諸所取(二十)。于叁千大千世界中。爲諸天人作支。帝相隨順。得淨行地通無我際。知于出界諸衆生所。當作親尊離增上慢。有于忍力超五障礙。能于名色知其本性。順覺諸佛所說言辭。順覺叁十二相(叁十)。于得不得心有所取。皆已超過于世間得。而得世法不染。于諸衆生當爲作舍。開涅槃門令諸衆生入無畏城。與甘露味演說于法。覺煩惱睡散衆生熱。斷其所著諸見縛等。六根不染。而爲衆生說法。得十六字門所出陀羅尼。何者是彼十六種陀羅尼。所謂阿字不生義故。波字最勝義故。遮字四實義故。那字知名色生義故。陀字調伏義故。沙字超過著義故。迦字不失業報義故。娑字諸法平等義故。伽字甚深義故。他字勢力義故。阇字超過生老死義故。車字斷煩惱無余義故。蹉字高出義故。詫字住義故。[口*荼]字教化邊地彌黎車義故(梵本亦少一字)。善家子。此是得十六字所出陀羅尼。名得陀羅尼。所出巧智解知諸法自空。選擇諸衆生心。出離諸煩惱吐。諸凡夫所取通彼法相度流轉海。善說令喜設法施會。巧生諸字音智。解知于空樂佛解脫。舍愛不愛而無吝惜。于諸外道他論如法降伏。說師子吼得于佛智。興于法施吐諸煩惱破怨惡義。信諸佛轉法輪。通達于如乃至知法。嗔慢已離欲泥不染。調禦衆生除去于垢。能以悲水洗于衆生。統領徒衆順得勢力。超過老死念千數劫。總持法藏通達寂界。得空等智順學盡法。諸衆生等所應贊歎。滿無障智得無熱惱。熏習順行摧魔羅軍。蔭覆叁千大千世界。順念前世招涅槃地。作依止趣。其在家者盡皆覆護。知處非處不舍先誓。于諸衆生。以慈遍滿知聚無生。所念聞意當作正直。得栴檀那戒香。斷生死道順得涅槃。知諸法如那字觸住。喜王。彼如那字已上無字。彼亦無名亦不可說。亦無有聲。不施設名不知名說。彼諸聲言辭中。彼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彼諸佛不已說不今說不當說。不生不出。如是等相諸法。菩薩當知。喜王。複有十六字陀羅尼所入門。所謂覺字行相說勝義法。度于四流。說無有名色法。善巧布施自守住忍。不倚六根行于六度。令滅欲煩惱故。而爲衆生說法。巧知諸法差別。得深無疑。說處非處。知諸衆生所行。忍粗惡言舍皮肉髓。知念意行安住法界。解知那字盡入諸法。喜王。此是十六種字陀羅尼入門。喜王。若菩薩摩诃薩。正覺如是十六種字陀羅尼入門。如阿字無生義故。波字最勝義故。遮字度四流義故。那字說名色義故。陀字布施自守和合義故。沙字六通智義故。迦字不見業報義故。沙字諸法平等義故。伽字甚深義故。他字示現勢力義故。阇字示現生死義故。叉字示現忍力義故。車字吐極惡煩惱義故。娑摩字自大證覺義故。娑他字說處非處義故。多字說盡邊義故。彼則得此。說名決定觀察諸法行叁摩地。因此十六種字陀羅尼菩薩摩诃薩。不爲智者所诃。棄欲嗔癡。演說到彼岸道。得四無畏。受那羅延身。利割欲枝。得十力力值遇妙音。得滅熱惱。授聲聞獨覺記。遠離左道得如來地。如所言說如作即得。高慢衆生當令解脫。作佛事業順得聚智。疑得衆生斷其疑惑。以有和善共住安樂。滿足大悲超摩羅境。滿足美音除慢放逸。而得于忍善入深定。令度諸趣而爲說法。于諸法中令得淺處。爲住彼岸令到陸處。知諸衆生所行。知諸法方便行。念無數劫持諸法體。寂滅諸惡清淨諸疑。得空等智。順到滅煩惱處。速踐覺場。天龍當贊。順覺諸智巧滅燒熱。說諸衆生自體。食甘露食斷諸疑睡。舍離隨著所有習氣。以其大悲覆諸衆生。念前宿世見于涅槃功德。順覺凡夫所行。得密大智害諸異念。鳴于法螺。令住佛智超種種相。順覺出生知衆生處。能使佛刹豐滿。無彼熾然離于老病。速能順覺方便密語斷生死道。順到安隱涅槃。于惡摩羅速能降伏。于無量世界中見佛世尊。離欲已而聽法。亦不忘智。如所希望攝取佛刹。巧知遊戲。出生諸叁摩地。喜王。菩薩摩诃薩。若得此說決定觀察諸法行叁摩地。當知亦得薩婆若。何以故。然彼何時欲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若一生若二若叁若四若五若十若二十。若百生若千生若百千生。若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乃至欲于久時。彼亦久乃證覺。以願自在。于流轉中盡後際劫。何以故。然後于諸法中自在故。又佛說此陀羅尼字門品法本時。叁十二千菩薩得忍。彼時此叁千大千世界六種振動。爾時世尊說此歌頌

  無錯無濁無穢雜  離非趣行到甘露

  應天地供作無等  持此方便十力行

  喜作離怨滅荒塵  面如開華人天樂

  應勝者德度有流  持此方便十力行

  除滅他衆善他行  人天愛重拂他意

  分別他行善巧意  此道中行十方行

  舍增有取不如行  覺察人天如意決

  行顯亦如空中月  此有眼行智者行

  人天常愛彼意者  不樂有趣境無錯

  分別百行衆中吼  此智者行照諸方

  得十二十複有二  諸相妍妙人天奉

  得失不著離二取  彼得此行照諸方

  甘露施主善行施  常與勝財世牛王

  十力大力降他力  不久得此智者行

  分別多德勝念意  寂滅多苦與多樂

  多人尊重善奉事  憙佛功德智學此

  降衆不久如牛王  滅百熱惱離諸熱

  飛虛空道多百刹  行此方便照諸方

  信處善巧諸世信  信慚意住念無等

  振去百著作世香  持此方便百德聚

  分別多德吐叁垢  彼有潤膩美妙言

  善說百分天地中  持此德財勝無等

  度人天住無畏城  振去闇塵如言說

  如行無惱行如行  持此方便十力行

  甘露財勝名聞至  勝德無等如行得

  如意人天如言說  智者學此甘露道

  無塵至處照十方  脫慢衆生直無曲

  至無畏城離荒慢  持此方便十力行

  言說善合化人天  不憙樂欲憙樂法

  說作作者說百行  學此方便善意者

  等意等行淨衆生  善合善美善行說

  諸法中巧常與樂  行此方便喜甘露

  惡摩羅力不久降  振去荒垢散叁垢

  行于此地與大財  持此方便十力行

  超過惡趣行勝趣  象馬獸主戲行者

  贊德持德百德滿  不久得此智者行

  善巧處行不住有  勢力示現決勝力

  至陸住水離諸膩  若學此行十力行

  舍城及與村落地  舍愛不愛不樂境

  及舍勝樹舍怨衆  智者學此決進力

  憶念過去多百劫  念諸世中生及死

  及念已先所聞法  持此寂靜勝定意

  法炬熾然常令有  憙法彼施于財法

  及持十力所行者  持此寂靜勝定意

  住舍摩他有慈意  寂靜止意寂靜根

  淨戒甜美愛語音  當有持此叁摩地

  喻如犀行無我所  得到閑方與閑道

  離八不閑隨處住  持此寂靜勝定意

  于念覺知自性行  亦當善巧知盡法

  示現最勝堪忍力  于此中學勝義行

  應得諸世所贊歎  多百數天當贊彼

  作處作者作寂靜  于此智海親近住

  鳥飛足迹當順行  于諸煩惱得寂滅

  摩羅不行彼方便  此寂難見勤相應

  說決定覺善逝行  拔斷有愛作無有

  得彼世中常供奉  持此寂靜勝定意

  所應斷者于此淨  斷煩惱已照叁有

  彼作蔭覆遍諸方  若持此勝叁摩地

  念他所行及自所  念已爲說如順行

  無慢行體勝者行  持此寂靜勝定意

  有施舍已調伏意  善逝所趣速能行

  施與無畏說無畏  此勝上定則便得

  于諸世中當作親  錯誤已脫複令解

  共集言議有善巧  若人修此叁摩地

  身等金剛全一合  速能破散魔羅軍

  純白淨照無有垢  持此寂靜勝定意

  是處而住處所應  于處不住上意得

  于處非處有善巧  若此定意人能持

  無著辯說佛功德  出生俱致多覺解

  彼無疑惑不正意  此勝寂定有能持

  于彼甘露速能信  亦常信于與樂者

  得到果已護他世  此勝寂定有能持

  解知于聚常自空  彼無錯誤無迷惑

  諸行行到叁有中  若人持此叁摩地

  當得舍離于老病  不被他降巧爲直

  其心相續憙持戒  若此定意人能持

  割斷生樹是聖道  涅槃寂靜速能觸

  彌黎車地彼不多  若人持此叁摩地

  不自贊揚巧妙語  功德名稱上普德

  端正顯現衆中入  如昴宿日月淨空

  眷屬衆具家姓名  善逝親眷彼時得

  彼所有辯如水王  謂當持此叁摩地

  法自性相無我行  于諸世中順覺已

  速作叁千勇健主  此經希有平等行

  乃至叁千世中林  人姓叁種衆生行

  于彼勝上得智門  此勤相應觸甘露

  毒刀及火不行入  不畏枷縛諸逼惱

  夜叉羅刹不生害  若淨信心此相應

  財無所失財不離  無病無憂無業報

  不盲不瞎亦不痖  如是有持此四句

  六十叁億二足上  普念于此相應者

  彼所若與總持藏  此寂難見已相應

  若于菩提欲疾觸  最安隱德若欲取

  應令此勝經典行  諸所希望則滿足

  彼故聞已善喜樂  若人于中求菩提

  彼勤相應若四日  彼當得此勝寂定

  八十俱致二足上  余勝六十那由多

  普念與此相應者  轉誦作此叁摩地

  若聞于此善得利  聞已若有作信解

  佛功德中彼無惑  如到菩提如是持

  彼故聞已此實行  莫得懶惰憙無德

  諸福決定到手中  若持此經若書寫

  我念于先百數劫  有最勝者名辯幢

  彼說此勝叁摩地  王子月妙聞彼已

  疾舍王位而出家  彼聞一夜及一日

  于彼分中死時到  至余刹…

《觀察諸法行經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