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璎珞經》叁 ▪第2页
菩薩璎珞經卷第叁(一名現在報) /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放諸光明。然後乃轉無上法輪。不起不滅無所著法。一相無真無染汙法。所說如空言迹不現不見衆生有增有減。是謂九法修虛空慧。複次如來。從無生法界成等正覺。悉觀諸法如幻如化。不見成就道果者。不失神通慧分別。如來十力亦不染著。是謂十法修虛空慧。爾時世尊告四部衆。汝等各各于如來前。自說空慧無所著法。時有菩薩名曰空行。去此東南五十六江河沙諸佛刹土。從彼國來來至此土。叉手白佛言。國土清淨無有法說義說。知淨不淨悉如虛空。是謂空慧無著之法。無我菩薩曰。無見非空。見亦非空。不見見亦不見無見。是謂空慧無著之法。法住菩薩曰。未立行迹生染汙識。不可計劫本無識性。是謂虛空無著之法。過行菩薩曰。于身口意不造衆惡。定不起想。是謂空行。無著之法。無行菩薩曰。法身無盡不見猗著。定心一意。是謂空慧無著行也。寶藏菩薩曰。不見前後法界處所。亦複不見罪福惡報。是謂空慧無著行也。習苦菩薩曰。諸佛世尊悉知過去當來現在。入自在慧不起妄見。是謂空慧無著行也。慈意菩薩曰。吾我無形。專心行道無他異想。無猗無著法。自然起滅。是謂空慧無著行也。寶計菩薩曰。四無我行無著無染。有身有苦識想亦苦。解不起滅。是謂空慧無著行也。善算菩薩曰。不見諸法有數無數。雲何諸法有數無數。俗是有數道是無數。有爲有數無爲無數。不見數無數者。是謂空慧無著行也。盡生菩薩曰。諸法無生亦不見生。淨無淨想。生死已盡永滅不起。是謂空慧無著行也。梵行菩薩曰。習叁叁昧不念受身。念空不離空。念無相不離無相。念無願不離無願。亦複不念受清淨福。是謂空慧無著行也。光相菩薩曰。分別叁毒爲闇冥法。不見叁達爲清淨法。是謂空慧無著行也。所作菩薩曰不見一相。分別無相。不見苦不見離苦。無苦不苦亦無所作。是謂空慧無著行也。不受形菩薩曰。無四大本亦不見境界所在。一向無爲不生叁意。是謂空慧無著行也。無等菩薩曰。離世苦樂不著八法。見有稱譽不以爲歡。設見毀謗不懷憂戚。忍心如地。是謂空慧無著行也。無垢菩薩曰。不見內六情造外六塵。不見六塵與六情爲對。是謂空慧無著行也。重觀菩薩曰。外色不起內識。識亦不著外色。識不知我爲色。色不知我爲識。聲香味細滑法。亦複如是。法不知我爲識。識不知我爲法。一切諸法各不相知。是謂空慧無著行也。遠離菩薩曰。不見五陰有染有著。何以故。五陰性諸法性。常住不變易。是謂空慧無著行也。賢護菩薩曰。諸法總持不見有望無望。不見有法可說不可說。將護衆生立不退轉。是謂空慧無著行也。寶來菩薩曰。諸法常定無有若幹。亦不分別佛法。菩薩法。俗法道法。有形法無形法。可護持法。不可護持法。亦無分別。是謂空慧無著行也。爾時座上無數四部衆。聞說此法空慧清淨無著之法。倍生狐疑不達究竟。世尊即知心中所念。應從空慧解緣會未至。即自化身高四百由延。出大音聲告十方世界諸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說法。欲聞聽受菩薩璎珞。悉皆雲集。欲詣忍界。遣化菩薩無央數衆。盡禮十方諸如來至真等正覺。今能仁如來于沙呵刹土。演說菩薩璎珞。我等宜可普集彼土。如是十方諸如來無所著。尋如其像攝持威儀。詣沙呵刹土。立信菩薩得十住者。盡見如來禮拜供養。各各以次坐無畏座。未立信人在凡夫地。未得天眼諸通未具。亦不見十方如來。何以故。凡夫意小恐失梵行。或有如來定坐于此。身至梵天。或有如來變身遍滿一千刹土二千刹土。乃至叁千大千刹土。何以故。衆生受化應見形。受法應聽聞受法。爾時東方過二江河沙刹土。有如來號曰本淨。即與大衆。因偈說此法言
虛空無邊涯 想著生狐疑
本際行已盡 無二無等侶
欲說虛空相 本質無生兆
何得疑空慧 欲于中求無
吾今雖成佛 懷有無所染
垢盡自致尊 不複有起滅
已入平正路 不從狹小意
計我無生心 得道從是滅
吾壽有劫數 所度不可量
斷意永滅寂 豈有度人識
七觀璎珞身 道華色不變
無形入諸趣 斯謂菩薩行
如來有二業 道本衆德具
權現幻化法 乃應無起滅
天世衆生類 無形無有數
何得有形人 善知無色法
世雄無盡藏 非色欲能盡
況複未得道 欲究平等慧
雖經百千劫 未曾自息意
衆生有懈怠 中住不建意
大乘平等法 聽受何可盡
今粗說空慧 何複疑于空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忽然不現。南方去此十八億江河沙數。彼有佛刹名曰嚴淨。佛名離垢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現身色相無極巍巍。在大衆中複說頌曰
吾本從道有 聞空平等慧
經于十二劫 乃得此定意
思惟前後來 六度四等行
皆由空慧業 然熾諸法本
發意有階差 弘誓不有異
無著慧觀念 化人無若幹
如我所遊國 嚴淨沙璎珞
頒宣殊特慧 國無叁惡道
唯演空慧行 不著有無處
我既無心行 雲何當說有
如性無形相 法界亦清淨
解了已盡滅 是故無起滅
複過嚴淨刹 十億諸刹土
彼乃有此法 清淨無爲行
說言不有言 不著有相本
故應寂然定 行盡無名號
衆生心所趣 隨類起本識
如我永澹泊 不見有無行
所以無數劫 斷求不著有
欲求不起滅 逮得始成就
今以空無身 現形如所趣
佛慧無邊涯 終不爲所染
自然性清淨 不見有常想
道慧衆德具 故號名離垢
自從成道果 遍遊虛空界
或作天帝釋 大尊梵天王
所以變化形 化彼著有者
盡趣無生慧 清淨至究竟
複作轉輪王 統領無數城
舍而行學道 知之非久長
複入聲聞中 現如不及道
辄便從師受 斷諸想著結
複到淨居天 說行清淨本
使離彼天福 此等不盡苦
無色色衆生 計常不去想
憍慢自放恣 盡令入道門
本無等正覺 所化無有形
要盡死生本 終不舍入寂
況汝今四部 初聞便懈怠
此類自有期 非速能使成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忽然不現。西方去此百億恒沙諸佛刹土。刹名水精。佛名淨尊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彼土衆生奉持一法。亦無六度衆行業本。複在大衆而說斯頌
八行無高下 亘然歸滅盡
舍身複受身 但益塵勞垢
虛空無二法 無住亦無迹
八道平等慧 諸佛所遊處
吾昔自建行 弘誓轉于法
體信歸于無 今得人中尊
諸佛所居刹 善權法各異
在在處處現 現欲化群有
更樂所縛著 永處于冥室
道從本無誓 然後乃得離
如我國土人 攝心不造惡
至終崇無爲 如是自近道
淫怒癡垢薄 亦不大殷勤
自然入律行 如華隨時敷
道意不移動 苦樂心永斷
往來詣刹土 盡修于空慧
我今既一行 彼衆亦不異
今聞能仁尊 故現修等慧
大聖皆雲集 豪尊無高下
雖現國土異 所修同一法
今觀五趣人 無明行所蔽
沒溺于生死 轉增勤勞苦
何不自建意 體信空慧道
速可得解脫 如外刹衆生
如來說此偈已。忽然不現。北方去此叁恒沙佛土。刹名普照。佛名機辯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複于大衆而作頌曰
如來道一相 本從名色生
勤苦經無數 乃盡塵勞患
如人欲度空 不求巧方便
但憶望空法 無由而果獲
意想之所縛 不計物非常
欲求不死地 此亦未曾得
安住所以離 不住有無境
已得履空慧 自然無染著
道從身本生 然後成正覺
迷惑心意錯 離心外求空
外苦雖有號 不離其識想
法界清淨道 乃應清淨慧
衆生處生死 沒溺不自拔
欲得離衆惱 先當去意識
如來所顯現 暢演無比法
一想無染汙 何由複染空
最勝叁達智 已過有礙形
今念非本念 緣衆生有念
諸法不思議 非有亦不無
因聲乃有響 衆生乃有佛
受化衆生等 常自厭患身
道能滅非道 無有非真法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忽然不現。東北方去此九十二億恒沙刹土。刹名淨觀。佛名法觀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于此大衆而說頌曰
色本無有色 亦非有色相
痛法無起滅 亦非生更樂
意識如野馬 水泡不久停
無身慧自淨 是謂平等空
一觀一意止 清淨尊梵行
吾我著有想 不至有無境
自覺複覺彼 令達虛空慧
衆生不自覺 是以懷猶豫
性有上中下 善惡常有對
舍惡而行善 不得空無慧
能不見善惡 心正無顛倒
爾乃信解空 逮得清淨慧
本從平等意 不見群萌類
久久乃自達 應于無上道
慧觀除貪著 洗心淨無垢
仁智如空慧 故謂真人法
慈愍世間類 故演虛無道
不念善惡對 無形無情想
我本從等意 如來受斯法
聞辄達空慧 念化淨觀刹
受命阿僧祇 說法終教化
導引無數人 入此法界本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忽然不現。東南去此一億佛土。刹名極妙。佛名微妙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複說頌曰
識本因五陰 因緣共合會
流轉無數劫 自起自然滅
愚惑衆生等 不達生死本
終竟處胞胎 不求離災患
如人一念頃 純生顛倒見
縛著遂滋甚 況複生道根
計念衆生類 愛樂叁毒本
五蓋翳心神 無眼何有觀
如來執大炬 消滅塵欲本
雖複見慧明 猶生不笃信
我觀十方世 發意欲求道
行盡複受生 當更叁塗惱
四處非本願 自投于四淵
不離四生門 不成四道果
有時離四法 便生五盛陰
無著增上慢 不盡放逸行
漸至無數法 不睹聖行原
猶人意遊蕩 心不自防慮
如來六通行 非空不異空
永去生死本 乃應平等慧
本自無生死 流轉染著色
遂成法界色 滅有不著有
有道則有識 此識非本無
能不見道識 乃應慧定法
道從識更樂 現身無數變
自知成定慧 乃應衆相變
無住不變易 無疑猶豫想
降伏諸塵勞 乃應平等慧
人行有叁礙 由想不舍空
未興衆行本 此業無有成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忽然不現。西南去…
《菩薩璎珞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