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萨璎珞经》

「经集部」经文656卷16页码:P0001
姚秦 竺佛念译

  《菩萨璎珞经》三 ▪第2页

  菩萨璎珞经卷第三(一名现在报) /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放诸光明。然后乃转无上法轮。不起不灭无所著法。一相无真无染污法。所说如空言迹不现不见众生有增有减。是谓九法修虚空慧。复次如来。从无生法界成等正觉。悉观诸法如幻如化。不见成就道果者。不失神通慧分别。如来十力亦不染着。是谓十法修虚空慧。尔时世尊告四部众。汝等各各于如来前。自说空慧无所著法。时有菩萨名曰空行。去此东南五十六江河沙诸佛刹土。从彼国来来至此土。叉手白佛言。国土清净无有法说义说。知净不净悉如虚空。是谓空慧无著之法。无我菩萨曰。无见非空。见亦非空。不见见亦不见无见。是谓空慧无著之法。法住菩萨曰。未立行迹生染污识。不可计劫本无识性。是谓虚空无著之法。过行菩萨曰。于身口意不造众恶。定不起想。是谓空行。无著之法。无行菩萨曰。法身无尽不见猗着。定心一意。是谓空慧无著行也。宝藏菩萨曰。不见前后法界处所。亦复不见罪福恶报。是谓空慧无著行也。习苦菩萨曰。诸佛世尊悉知过去当来现在。入自在慧不起妄见。是谓空慧无著行也。慈意菩萨曰。吾我无形。专心行道无他异想。无猗无著法。自然起灭。是谓空慧无著行也。宝计菩萨曰。四无我行无著无染。有身有苦识想亦苦。解不起灭。是谓空慧无著行也。善算菩萨曰。不见诸法有数无数。云何诸法有数无数。俗是有数道是无数。有为有数无为无数。不见数无数者。是谓空慧无著行也。尽生菩萨曰。诸法无生亦不见生。净无净想。生死已尽永灭不起。是谓空慧无著行也。梵行菩萨曰。习三三昧不念受身。念空不离空。念无相不离无相。念无愿不离无愿。亦复不念受清净福。是谓空慧无著行也。光相菩萨曰。分别三毒为闇冥法。不见三达为清净法。是谓空慧无著行也。所作菩萨曰不见一相。分别无相。不见苦不见离苦。无苦不苦亦无所作。是谓空慧无著行也。不受形菩萨曰。无四大本亦不见境界所在。一向无为不生三意。是谓空慧无著行也。无等菩萨曰。离世苦乐不着八法。见有称誉不以为欢。设见毁谤不怀忧戚。忍心如地。是谓空慧无著行也。无垢菩萨曰。不见内六情造外六尘。不见六尘与六情为对。是谓空慧无著行也。重观菩萨曰。外色不起内识。识亦不着外色。识不知我为色。色不知我为识。声香味细滑法。亦复如是。法不知我为识。识不知我为法。一切诸法各不相知。是谓空慧无著行也。远离菩萨曰。不见五阴有染有着。何以故。五阴性诸法性。常住不变易。是谓空慧无著行也。贤护菩萨曰。诸法总持不见有望无望。不见有法可说不可说。将护众生立不退转。是谓空慧无著行也。宝来菩萨曰。诸法常定无有若干。亦不分别佛法。菩萨法。俗法道法。有形法无形法。可护持法。不可护持法。亦无分别。是谓空慧无著行也。尔时座上无数四部众。闻说此法空慧清净无著之法。倍生狐疑不达究竟。世尊即知心中所念。应从空慧解缘会未至。即自化身高四百由延。出大音声告十方世界诸如来至真等正觉现在说法。欲闻听受菩萨璎珞。悉皆云集。欲诣忍界。遣化菩萨无央数众。尽礼十方诸如来至真等正觉。今能仁如来于沙呵刹土。演说菩萨璎珞。我等宜可普集彼土。如是十方诸如来无所著。寻如其像摄持威仪。诣沙呵刹土。立信菩萨得十住者。尽见如来礼拜供养。各各以次坐无畏座。未立信人在凡夫地。未得天眼诸通未具。亦不见十方如来。何以故。凡夫意小恐失梵行。或有如来定坐于此。身至梵天。或有如来变身遍满一千刹土二千刹土。乃至三千大千刹土。何以故。众生受化应见形。受法应听闻受法。尔时东方过二江河沙刹土。有如来号曰本净。即与大众。因偈说此法言

  虚空无边涯  想着生狐疑

  本际行已尽  无二无等侣

  欲说虚空相  本质无生兆

  何得疑空慧  欲于中求无

  吾今虽成佛  怀有无所染

  垢尽自致尊  不复有起灭

  已入平正路  不从狭小意

  计我无生心  得道从是灭

  吾寿有劫数  所度不可量

  断意永灭寂  岂有度人识

  七观璎珞身  道华色不变

  无形入诸趣  斯谓菩萨行

  如来有二业  道本众德具

  权现幻化法  乃应无起灭

  天世众生类  无形无有数

  何得有形人  善知无色法

  世雄无尽藏  非色欲能尽

  况复未得道  欲究平等慧

  虽经百千劫  未曾自息意

  众生有懈怠  中住不建意

  大乘平等法  听受何可尽

  今粗说空慧  何复疑于空

  尔时如来说此偈已。忽然不现。南方去此十八亿江河沙数。彼有佛刹名曰严净。佛名离垢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现身色相无极巍巍。在大众中复说颂曰

  吾本从道有  闻空平等慧

  经于十二劫  乃得此定意

  思惟前后来  六度四等行

  皆由空慧业  然炽诸法本

  发意有阶差  弘誓不有异

  无著慧观念  化人无若干

  如我所游国  严净沙璎珞

  颁宣殊特慧  国无三恶道

  唯演空慧行  不著有无处

  我既无心行  云何当说有

  如性无形相  法界亦清净

  解了已尽灭  是故无起灭

  复过严净刹  十亿诸刹土

  彼乃有此法  清净无为行

  说言不有言  不著有相本

  故应寂然定  行尽无名号

  众生心所趣  随类起本识

  如我永澹泊  不见有无行

  所以无数劫  断求不著有

  欲求不起灭  逮得始成就

  今以空无身  现形如所趣

  佛慧无边涯  终不为所染

  自然性清净  不见有常想

  道慧众德具  故号名离垢

  自从成道果  遍游虚空界

  或作天帝释  大尊梵天王

  所以变化形  化彼著有者

  尽趣无生慧  清净至究竟

  复作转轮王  统领无数城

  舍而行学道  知之非久长

  复入声闻中  现如不及道

  辄便从师受  断诸想着结

  复到净居天  说行清净本

  使离彼天福  此等不尽苦

  无色色众生  计常不去想

  憍慢自放恣  尽令入道门

  本无等正觉  所化无有形

  要尽死生本  终不舍入寂

  况汝今四部  初闻便懈怠

  此类自有期  非速能使成

  尔时如来说此偈已。忽然不现。西方去此百亿恒沙诸佛刹土。刹名水精。佛名净尊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彼土众生奉持一法。亦无六度众行业本。复在大众而说斯颂

  八行无高下  亘然归灭尽

  舍身复受身  但益尘劳垢

  虚空无二法  无住亦无迹

  八道平等慧  诸佛所游处

  吾昔自建行  弘誓转于法

  体信归于无  今得人中尊

  诸佛所居刹  善权法各异

  在在处处现  现欲化群有

  更乐所缚着  永处于冥室

  道从本无誓  然后乃得离

  如我国土人  摄心不造恶

  至终崇无为  如是自近道

  淫怒痴垢薄  亦不大殷勤

  自然入律行  如华随时敷

  道意不移动  苦乐心永断

  往来诣刹土  尽修于空慧

  我今既一行  彼众亦不异

  今闻能仁尊  故现修等慧

  大圣皆云集  豪尊无高下

  虽现国土异  所修同一法

  今观五趣人  无明行所蔽

  没溺于生死  转增勤劳苦

  何不自建意  体信空慧道

  速可得解脱  如外刹众生

  如来说此偈已。忽然不现。北方去此三恒沙佛土。刹名普照。佛名机辩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复于大众而作颂曰

  如来道一相  本从名色生

  勤苦经无数  乃尽尘劳患

  如人欲度空  不求巧方便

  但忆望空法  无由而果获

  意想之所缚  不计物非常

  欲求不死地  此亦未曾得

  安住所以离  不住有无境

  已得履空慧  自然无染着

  道从身本生  然后成正觉

  迷惑心意错  离心外求空

  外苦虽有号  不离其识想

  法界清净道  乃应清净慧

  众生处生死  没溺不自拔

  欲得离众恼  先当去意识

  如来所显现  畅演无比法

  一想无染污  何由复染空

  最胜三达智  已过有碍形

  今念非本念  缘众生有念

  诸法不思议  非有亦不无

  因声乃有响  众生乃有佛

  受化众生等  常自厌患身

  道能灭非道  无有非真法

  尔时如来说此偈已忽然不现。东北方去此九十二亿恒沙刹土。刹名净观。佛名法观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此大众而说颂曰

  色本无有色  亦非有色相

  痛法无起灭  亦非生更乐

  意识如野马  水泡不久停

  无身慧自净  是谓平等空

  一观一意止  清净尊梵行

  吾我著有想  不至有无境

  自觉复觉彼  令达虚空慧

  众生不自觉  是以怀犹豫

  性有上中下  善恶常有对

  舍恶而行善  不得空无慧

  能不见善恶  心正无颠倒

  尔乃信解空  逮得清净慧

  本从平等意  不见群萌类

  久久乃自达  应于无上道

  慧观除贪着  洗心净无垢

  仁智如空慧  故谓真人法

  慈愍世间类  故演虚无道

  不念善恶对  无形无情想

  我本从等意  如来受斯法

  闻辄达空慧  念化净观刹

  受命阿僧祇  说法终教化

  导引无数人  入此法界本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忽然不现。东南去此一亿佛土。刹名极妙。佛名微妙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复说颂曰

  识本因五阴  因缘共合会

  流转无数劫  自起自然灭

  愚惑众生等  不达生死本

  终竟处胞胎  不求离灾患

  如人一念顷  纯生颠倒见

  缚着遂滋甚  况复生道根

  计念众生类  爱乐三毒本

  五盖翳心神  无眼何有观

  如来执大炬  消灭尘欲本

  虽复见慧明  犹生不笃信

  我观十方世  发意欲求道

  行尽复受生  当更三涂恼

  四处非本愿  自投于四渊

  不离四生门  不成四道果

  有时离四法  便生五盛阴

  无著增上慢  不尽放逸行

  渐至无数法  不睹圣行原

  犹人意游荡  心不自防虑

  如来六通行  非空不异空

  永去生死本  乃应平等慧

  本自无生死  流转染着色

  遂成法界色  灭有不著有

  有道则有识  此识非本无

  能不见道识  乃应慧定法

  道从识更乐  现身无数变

  自知成定慧  乃应众相变

  无住不变易  无疑犹豫想

  降伏诸尘劳  乃应平等慧

  人行有三碍  由想不舍空

  未兴众行本  此业无有成

  尔时如来说此偈已忽然不现。西南去…

《菩萨璎珞经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