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璎珞經》

「經集部」經文656卷16頁碼:P0001
姚秦 竺佛念譯

  《菩薩璎珞經》六 ▪第2页

  菩薩璎珞經卷第六(一名現在報) /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系命在地大  不免生死難

  六通大乘道  遊戲虛空淵

  至竟不退轉  斯安非有余

  慧觀達清淨  悉照闇冥中

  無著亦不染  故號爲天尊

  道生不自生  因緣乃有道

  法法不自知  虛寂何爲道

  人本處生死  流浪不自覺

  精進不懈怠  漸漸應聖律

  心珠素自明  不假外光明

  日月有五翳  何能有所照

  佛本行清淨  心慧無瑕塵

  自濟複濟彼  所至無挂礙

  能斷諸悕望  蠲除諸縛著

  照以諸法光  莫知愚冥闇

  泥洹性清淨  不見有往還

  深微不可睹  澹然不變易

  入禅一定意  感動諸十方

  神足道力強  八等不虧損

  所以發弘誓  雨淚愍衆生

  鹹念代受苦  此爲實奇特

  人不計無常  貪著叁界榮

  如風吹落葉  流轉隨所趣

  虛空無邊際  道行亦無邊

  空報以音響  虛寂無根本

  人本出母胎  隨行染五趣

  善惡追人形  如影隨其身

  若能滅五陰  神識還歸空

  不複生老死  是處實快樂

  若知諸佛藏  深奧不可睹

  越界超叁世  顧眄生死岸

  本我爲愚惑  入此然熾镬

  今得離此災  遊戲清淨淵

  我今雖免苦  自離彼不離

  獨善非弘誓  何必取滅度

  複來還現生  權化處塵勞

  曠濟無有涯  不厭劫數期

  日度如恒沙  如己無等侶

  不計如毫厘  宣暢自功勳

  不念度者近  未度者爲遠

  心識澹然一  至竟無挂礙

  色相是身具  容好無雙比

  諸根遂純熟  乃至爲大憙

  利根具足行  覺寤猶複漸

  會值愚癡者  此乃甚爲難

  菩薩入定意  不念有無想

  獨步無所畏  德過諸山嶽

  行者有五品  進退中間法

  立志如安明  心堅不可動

  六度大神慧  神足通往來

  法界無叁念  故能轉法輪

  本積無量善  自致仁中聖

  道等無叁本  心計內外淨

  性行有若幹  行法無有異

  但爲世辯者  分別有差品

  過行有累劫  未曾起想念

  故遊心無疆  虛空無有滯

  地爲至誠本  能忍穢不穢

  慧心所含容  不見度不度

  聖人行甚奇  能忍此衆苦

  億劫行功德  乃成一法本

  叁定空無相  無願行諸法

  衆智十力慧  超越無生處

  本修音響慧  八聲甚淨妙

  分別五陰行  蠲除思想貪

  沈湮生死本  不求出要路

  叁本不舍本  乃出于道要

  自識宿命通  法身不思議

  壞有成無等  是力不可沮

  虛空無量界  非一非二叁

  隨行本誓願  淨修衆妙道

  生死滓濁法  愚士所貪樂

  慧觀無染著  永除愚惑法

  菩薩樂寂靜  思惟無量法

  現在不生滅  非有非不有

  自識宿命智  觀本生死根

  如人臨江海  爾乃戰栗懼

  弘誓度無極  平正道地行

  坐臥入深藏  常離穢汙行

  地水火風空  神識猗著住

  欲求禅窟處  不知神識趣

  人亦信複然  因緣共合會

  識離四大空  不知各所趣

  法海無有涯  受入內外塵

  本性自清淨  不識別汙染

  大道本無法  觀法內外淨

  不念去來今  世智無等雙

  曉衆一切音  有量無量法

  劫數磨滅法  豈有常存者

  能斷衆生厄  永離四魔地

  貪嫉本無性  爾乃應淨觀

  本坐樹王下  初夜中亦然

  一心一意止  定意無複亂

  七日體不傾  鹹察叁世法

  滅一無複一  從是乃覺寤

  今既得成佛  愍念未度者

  興轉無上法  在于鹿野苑

  先說四明慧  苦習盡道慧

  爲未覺寤者  叁說乃成就

  一切無量衆  初聞甘露法

  皆得無生心  無複有生滅

  雖現于此生  神遊無量界

  在在轉法輪  處處現變化

  于此現作佛  十月處母胎

  聖人無塵垢  不耽在五欲

  是故精進學  念離有無識

  體性行自然  不毀于法界

  過者不可量  來者亦無盡

  現在複變易  神識爲所在

  識爲生死本  流浪無窮已

  欲至無爲岸  叁禅爲第一

  願得無色法  染以無形服

  于無自娛樂  不願處叁有

  念我本牢誓  爲本際衆生

  故複隨俗人  不阙弘誓心

  菩薩行叁本  互有勝負心

  我今乃自達  爲精進中最

  如來所現變  無有能思量

  或處岩石間  寂默無言說

  分別內六塵  無我無人想

  外法亦當爾  常想非常想

  吾從初發意  立行不爲己

  今雖得先寤  豈不爲余者

  所以力勤學  恐負本所願

  故度未度者  是謂如來誓

  佛本初發願  不念劫數難

  雖處于塵欲  此苦亦不久

  正法本無一  差品有叁號

  道如日月照  無有高下心

  一智及一慧  本從一願成

  我今不舍一  故號第一尊

  二觀從一法  從念過叁苦

  本無苦境界  法身自分別

  菩薩執權慧  教人無法想

  真人意常淨  不念起無起

  恒以大慈心  不念衆生阙

  由是自璎珞  法義具足慧

  道本自無我  此出衆生口

  不可爲衆生  說本自無我

  今當說有行  漸令見道迹

  令知無常想  久當自覺寤

  在世修聖行  終不失義本

  不以文字故  顯現于世人

  從諸佛受教  遊戲諸定意

  人中神龍步  獲四無所畏

  如來別有谛  一一不思議

  無猗無所染  故號人中尊

  凡人學世典  齊可至無想

  不如一句義  不與生死處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雲何族姓子。審解此義有情無情不乎。答曰如是。世尊。實無等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受持有情于無情無情于有情義者。便能具足一切諸法。何以故。諸佛世尊一切賢聖皆由此義而得成佛。自今已後我等善男子善女人。皆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諷誦有情于無情無情于有情者。何以故。如我所觀如來所說。過去當來今現在佛。皆由此義而得成就。我等亦當逮此法義。爾時有菩薩名曰無觀。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叉手長跪。白佛言。世尊。我等八人于此賢劫中。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諷誦是句義者。便當獲十功德福。雲何爲十。一者得無形相法。二者深入法藏。叁者辯才第一。四者得無量法。五者獲捷疾智。六者不舍弘誓心。七者定意自在。八者逆知衆生念。九者立無生心。十者行本自然。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諷誦此句義者。便當獲十功德。若使叁千大千刹土滿中善男子善女人。皆令成就得菩薩道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諷誦此一句義。何以故。諸善功德皆由是生。爾時世尊告淨菩薩。雲何族姓子。令叁千大千刹土衆生盡爲釋提桓因。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立信善男子善女人修叁禅本。其功德福甚多甚多。佛言。雲何族姓子。若叁千大千刹土衆生盡爲梵天。一一梵天神德無量。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一地菩薩摩诃薩修叁禅行。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不可以譬喻爲比。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已在一地得菩薩號。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二地菩薩摩诃薩修叁禅行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二地叁禅行非一地所能及。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若二地菩薩皆令成就。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叁地菩薩摩诃薩修叁禅行。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叁地菩薩非二地所及。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若叁地菩薩摩诃薩具足叁禅。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四地菩薩摩诃薩修叁禅行。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四地叁禅非叁地叁禅所及。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四地菩薩摩诃薩具足叁禅。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五地菩薩修叁禅行。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五地叁禅非四地叁禅所及。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若五地菩薩摩诃薩具足叁禅。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六地菩薩修叁禅行。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六地叁禅非五地叁禅所及。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六地菩薩具足叁禅。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七地菩薩修叁禅行。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七地叁禅。非六地叁禅所及。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若七地菩薩具足叁禅。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八地菩薩修叁禅行。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八地叁禅非七地叁禅所及。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九地菩薩具足叁禅。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十地菩薩摩诃薩修叁禅行。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十地叁禅非九地叁禅所及。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十地菩薩具足叁禅。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一生補處菩薩摩诃薩。何以故。一生補處叁禅非十住叁禅所及。佛複告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一生補處菩薩修叁禅行。遍滿叁千大千世界。雲何族姓子。其功德福甯爲多不。淨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如來至真等正覺須臾之間念叁禅得其功德。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一切諸佛世尊由是叁禅而得具足一切諸法。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叁禅諸佛母  出生一切法

  拔濟衆生苦  得爲人中尊

  十地菩薩種  所獲禅不同

  本慧無若幹  息心爲第一

  現在十六法  于中自娛樂

  不猗叁毒本  乃應十句義

  超越無量界  不失本觀行

  度脫諸衆生  是謂叁禅行

  諸法如夢幻  非有非不有

  盡化一切類  是謂叁禅行

  雖未在十地  能施作佛事

  能現種種變  是謂叁禅行

  無等十二輪  暢演本無行

  受入諸根本  是謂叁禅行

  生死無有量  不滯叁有道

  識神自然轉  是謂叁禅行

  人既知非常  不著世榮寵

  真人斷彼此  是謂叁禅行

  有情非有情  無情亦複然

  道行過叁界  是謂叁禅行

  生死本無兆  因緣有諸法

  彼彼不相知  是謂叁禅行

  慈…

《菩薩璎珞經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