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寶雨經》

「經集部」經文660卷16頁碼:P0283
唐 達摩流支譯

  《佛說寶雨經》五

  唐天竺叁藏達摩流支譯

  善男子。雲何名爲如來十力。一處非處智力。二去來現在異熟業因要期智力。叁種種勝解智力。四種種界智力。五根勝劣智力。六遍趣行智力。七一切靜慮解脫叁摩地叁摩缽底出離雜染清淨智力。八宿住隨念智力。九生死智力。十漏盡智力。是名如來十種智力。雲何如來四無所畏。一諸法現等覺無畏。二一切漏盡智無畏。叁障法不虛決定授記無畏。四具足修行證于出離無畏。是名如來四無所畏。雲何十八佛不共法。一如來無有誤失。二無卒暴音叁無忘失念。四無不定心。五無種種想。六無不擇舍。七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定無減。十一慧無減。十二解脫無減。十叁于過去世智見無著無礙。十四于未來世智見無著無礙。十五于現在世智見無著無礙。十六一切身業智爲前導隨智而轉。十七一切語業智爲前導隨智而轉。十八一切意業智爲前導隨智而轉。是名十八佛不共法

  善男子。雲何如來大悲。善男子。如來成就大悲有叁十二種。能于十方無量無邊一切世界諸有情中。起于種種大悲不可思議。雲何。叁十二種大悲。一者一切諸法皆無有我。有情不信諸法無我。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而起大悲。二者。一切諸法無實有情。衆生自謂有實有情。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起于大悲。叁者一切諸法無實命者。有情謂言有實命者。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四者一切諸法無補特伽羅。有情執有補特伽羅。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五者一切諸法無實體性。有情執法實有體性。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六者一切諸法無實處所。有情執著有實處所。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起于大悲。七者一切諸法無實執藏。有情妄執有實執藏。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起于大悲。八者一切諸法無我我所。有情執有實我我所。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起于大悲。九者一切諸法無實主宰。有情妄執有實主宰。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十者一切諸法無實事物。有情妄執有實事物。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起于大悲。十一諸法無生。有情妄執諸法有生。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十二一切諸法無起無滅。有情妄執有起有滅。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十叁一切諸法無有雜染。有情妄執實有雜染。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十四諸法無貪。有情起貪。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十五諸法離嗔有情起嗔。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十六諸法離癡。有情起癡。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十七一切諸法皆因緣生。自性寂靜自性清淨。有情妄執有實可得。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十八一切諸法無來。而諸有情妄執有來。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起于大悲。十九一切諸法無去。而諸有情妄執有去。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起于大悲。二十一切諸法無實造作。有情妄執有實造作。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二十一一切諸法無有戲論。有情愛樂執有戲論。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而起大悲。二十二諸法體空。衆生執有。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二十叁諸法無相。有情妄執而行有相。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而起大悲。二十四諸法無願。有情妄執諸法有願。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而起大悲。二十五此界有情安住世間。由各執著互相诤論起貪嗔癡。觀見如是諸有情故。我今當爲有情說法。令彼永斷貪嗔癡故。是以如來爲諸有情起于大悲。二十六謂諸有情安住世間。具足顛倒墜險惡路墮于非處。我應令彼諸有情等入真實路。由是如來爲諸有情起于大悲。二十七此界有情戀著世間貪愛所蔽。侵奪他財心無厭足。我應令彼諸有情類得聖法財。謂施戒聞等。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而起大悲。二十八一切有情爲貪愛驅役耽染舍宅妻子財物諸谷麥等。經求守護。與諸財物而作奴仆。我應爲彼演說妙法。觀舍宅等畢竟無常不堅之法。是諸有情妄作堅想。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起于大悲。二十九此界有情互爲欺诳。更相侵奪以惡活命。我爲說法令諸有情得清淨活命。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叁十此界有情親近惡友。得諸供養及贊歎等之所饒益。自謂是我真實知識。我應爲彼一切有情真善知識。我應爲作畢竟善友。令彼有情衆苦息滅。而得究竟安樂涅槃。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叁十一叁界有情在于居家。一向煩勞衆苦器中。于一切時愛樂戀著。我應爲彼說如是法。令諸有情于叁界中而得出離。是故如來爲彼有情而起大悲。叁十二解脫聖者作如是說。一切諸法由因而生。衆緣長養果相滋茂。若諸有情起于懈怠。即爲舍離增上殊勝無染正智及最上涅槃。此諸有情雖複希求下劣聲聞辟支佛乘。我應爲彼說如是法。令諸有情樂廣大慧希求佛智。是故如來爲諸有情而起大悲。善男子。此是如來所成大悲。有叁十二種于有情中起。應知即是菩薩摩诃薩真實福田。威光熾盛具不退者。複能利益一切有情。善男子。一切如來及諸菩薩得自在者。所有功德無量無邊阿僧企耶。此百福相而爲上首。若諸如來經無量劫。演說如是無量無邊諸功德相終不可盡。我今略說。爲令有情生喜樂故。是名菩薩攝取有情。清淨等流一切諸法。出息入息活命善巧。善男子。雲何菩薩能持無量大法雲雨。善男子。譬如風輪廣大無邊。普遍世界堅固不動。于成壞時能持雲雨。海及大洲。牟真鄰陀山。摩诃牟真鄰陀山。輪圍山。大輪圍山。諸香山等。河林宮室。以彼風輪爲所依持。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以無量無邊諸陀羅尼而爲風輪。發起一切正等覺雲。如成劫時安立世界。蘇迷盧山。輪圍山。大輪圍山。香山雪山。海及大洲。河林宮殿。又複流澍大法雲雨。能持世間及出世間。無邊法蘊百福之相。諸地波羅蜜多。一切叁摩地。諸陀羅尼。神通自在力無畏等。及無礙解不共大悲。成就一切佛及菩薩。是名菩薩能持無量大法雲雨。善男子。雲何菩薩能得安立最勝宮殿種種莊嚴。善男子。譬如風力周遍安立一切宮殿種種莊嚴。令諸草木萌牙增長。根莖枝葉花果茂盛。又複能令一切有情支分差別。菩薩如是以無邊智。無著智。無礙解智。辯才智。如風布列一切世間及出世間種種具足。複能了知示現施與種種差別。今當略說。謂此諸法能生惡趣及生善趣所生爲主。謂此諸法生捺洛迦及以傍生。謂此諸法生琰魔界。或生人天或生釋梵護世諸天。謂此諸法所生之處。色相端嚴人所憙見。聰明智慧及好眷屬。又菩薩善巧了知此法。是諸明處種種伎能種種工巧一切色類及諸異論。又能顯示有聲聞種姓故起聲聞乘。有辟支佛種姓故起辟支佛乘。有大乘種姓故起菩薩乘。今當略說。發起種種自利利他殊勝功德。得普賢地及一切智。複能了知此是諸地。此是波羅蜜多。此是諸叁摩地。此是諸陀羅尼。此是神通。此是諸明。此是自在。此是解脫。此是諸力。此是無畏。此是無礙解。此是諸佛不共之法。善男子。菩薩以蓮花等數。總持善巧。建立如是無量諸法種種莊嚴。善男子。是名菩薩能得安立最勝大法一切宮殿種種莊嚴。善男子。雲何菩薩能于衆會決定演說種種妙法。猶如風吹諸劫波樹。于常常時雨適意花如雨而下。善男子。如風吹動諸劫波樹。適意之花如雨而下。及諸珍寶莊嚴之具。衣服飲食種種具足。微風吹動展轉出現。遍于天人。衆生得已無複憂惱。心生慶悅獲增上喜。身心安樂歡娛遊戲受法苑樂。于一切時色相端嚴威力速疾。受諸勝樂而無退減。菩薩亦爾。猶如彼風。于清淨世界。請諸如來及諸菩薩。于衆會中決定演說相應妙法。雨法寶花如雨而下。謂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緣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或上或下。若順若逆。種種演說。複能示現一切世俗所有言說。于其所緣無我法性寂靜清淨。演說解釋離諸染相。複能顯現一切諸法平等法門令有情入。複能示現不可思議如幻諸法。令如幻智之所趣向。複令有情于一切法種種增長。遊戲神通歡喜悅樂。但有問答能令知足。離于中邊。發起廣大善巧神通。由彼常能愛樂法苑。身無疲厭語及意業終不違犯。一切人天威德廣大。具足受用一切諸法恒不退減。常起般若明耀觀察。趣向增上殊勝之法。是名菩薩能于衆會決定演說種種妙法如劫波樹于常常時雨適意花如雨而下。善男子。雲何菩薩于阿僧祇劫積集無量清淨法輪。及叁摩地。解脫總持。于彼大海及迷盧山輪圍山等之所圍繞衆會之處。若有衆生堪應調伏成熟者中。發智風輪轉滅所依一切無余。善男子。譬如劫盡壞世界時。以無礙風力速疾吹壞叁千大千世界。百千那庾多。蘇迷盧山。輪圍山等。及諸大海破壞離散。猶若虛空都無所有。菩薩亦爾。于多劫中積集種種福智資糧之所莊嚴。能于一切衆會之中發智風輪。以速疾神力示現神變。發大音聲說諸法蘊無礙法輪。令一切有情所起我慢如山峰者皆得銷滅。複能證得勝法光明。毗缽舍那常現在前。如理思惟。一切諸行內心正住叁摩呬多諸叁摩地皆得具足。破壞離散諸蘊界處。一切諸行不堅之身。了知一切虛妄分別。即能超出一切世間。無有色相不可思議。增長出世福德圓滿。複能示現一切色相了知。轉得清淨所依。盡未來際一切時住。是名菩薩于阿僧祇劫積集無量清淨法輪。及叁摩地解脫總持。于彼大海及迷盧山輪圍山等之所圍繞衆會之處。若有衆生堪應調伏成熟者中。發智風輪轉滅所依一切無余。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等之于風

  爾時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說此十種法門。種種具足甚爲希有。一切有情悉皆喜足。世尊。若有天人于此法中。能起淨信勝解修行。如佛所說。當證具足今世後世。能得釋梵所有安樂一向利他

  佛告止蓋菩薩。善男子。如是如是觀彼有情。當得出過一切世間。若有能于是諸法中而修行者。永斷一切諸不善法。成就一切清淨善法。爲諸世間之所歸依。若誹謗者是名愚人。墮于惡處受諸苦惱。又爲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之所輕賤

  複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故等于虛空。何等爲十。一者得離于垢。二者得無所著。叁者能證寂靜。四者證無邊般若。五者得無邊智。六者于平等法界能隨順行。七者得淨勝解信一切法猶若虛空。八者得無所住。九者超過所行。十者超過計度。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故等于虛空

  複次善…

《佛說寶雨經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