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叁十四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他業。或見殿堂。殊勝幢幡。欄楯莊嚴。于中陰有。心生歡喜。周遍遊戲。欲近受生。于殿堂外。見業相似。見衆婇女。與諸丈夫歌頌娛樂。第一莊嚴。歌舞戲笑。于中陰有。作如是念。我當出殿見諸婇女。及諸丈夫。共其遊戲歌舞戲笑。何以故。以諸婇女與諸丈夫第一遊戲歌舞戲笑。念已即出。入遊戲衆。爾時其人。自知我入。猶如睡覺。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中陰有也。是名四天下中陰有也。如是光明中陰有生。我微細知。余不能了。諸余外道。莫能知者。雖世間法。無人能見

  複次諸天子。雲何名曰第十一中陰有耶。諸餓鬼等。以不善業。生餓鬼中。惡業既盡。受余善業。本于余道。所作善業可愛之業。猶如父母。欲生天中。則有相現。雲何盡有而心相現。諸天子。若餓鬼中死。欲生天上。于餓鬼中。饑渴燒身。嫉妒破壞。常貪飲食。常念漿水。但念飲食。余無所知。命欲終時。不複起念。本念皆滅。其身無熱。柔軟清涼。身有長毛。遍身惡蟲。皆悉墮落。面色清淨。涼風觸身。臨至命終。悉無饑渴。諸根淨潔。雕鹫烏鵄。諸惡禽獸。常啄其眼。至臨終時。皆悉不近。見飲食河。盈溢充滿。入中陰有。以前習故。雖見飲食。不飲不食。唯以目視。如人夢中見食。不飲不食。或如夢食。雖食不飽。如是雖見。而未飽滿。唯生歡喜。見天可愛。如覺見色。心即生念。走往趣之。悕望欲往至于彼處。念已即趣。生于天上。是名十一中陰有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名曰第十二中陰有耶。希有之業。以愚癡故。受畜生身。無量種類多癡因緣。業成熟故。余業受于無量百千億生死之身。業成就故。墮于地獄餓鬼畜生。于無量劫所作之業輪轉世間。不可窮盡。不可思量。無始邪曲。不作利益惱害衆生輪轉無窮。于畜生中。無量種類。無量種食。無量諸道。無量種身。無量種地。有無量種諸心種子。造無量業。或教他不信。作諸惡業。受報既盡。猶如渧于大海之水。令海枯竭。業海生渧。畜生業盡。以余善業。畜生中死。生二天處。或生四天王天。或生叁十叁天。于畜生惡道苦報欲盡。將得脫身。則有相現。其相所緣。有無量種。不可具說。畜生中死。生于天上。甚爲希有。非謂餓鬼地獄中也。何以故。以癡心故。多作惡業。墮畜生中。于一世中。所作惡業。百千億生。受之不盡。或于一劫。至百千劫。生死流轉。從生至生。業鎖所系。流轉世間。受畜生身。是故甯墮地獄餓鬼。不受愚癡畜生之身。以是因緣。畜生之中。命終生天。甚爲難有。非地獄也。如是畜生。苦處臨終。見光明現。以余善業。癡心薄少。本智少增。智心漸利。臨命終時。見光明相。若見山谷。見諸樹林。種種流水。種種河池。及見飲食。若憶念見世間智故。見有樂處。或在山中。或在林間。或憶飲食。或見樂處。即走往趣。如夢所見。走往趣之。如是如是。近受生處。即受天身。如從夢覺。見衆色相。于百千億受生之處。悉皆未曾見如是色。見已歡喜。發希有心。此何等物。雲何有此。何因有此。以不習故。諸識鈍故。是故生于希有之心。我當至此。盡攝此物。余善業故。起如是心。以此因緣。生如是意。生此念時。即生天上。是名十二中陰有也。第一難有。第一希有。第一難知。戲弄之中。業最第一。種種業處。心大幻師。遊戲諸道生死之處。戲弄衆生。爾時諸天聞天帝釋說此語已。心生深信。而說頌曰

  天王如父母  利益天世間

  天王利我等  此世及未來

  爲我等說法  斷于放逸心

  我等必當得  盡苦涅槃道

  以現業果報  爲我等宣說

  以生死之法  示世令解知

  天王見實谛  饒益于我等

  以我愚癡故  示之以智慧

  貪心愛婇女  常求于欲樂

  天王示我等  生死之因緣

  王如盲者導  病者大良藥

  演說正法道  利益諸天衆

  天王既如是  說法以利益

  令閻羅獄卒  悉滅不複現

  爾時諸天衆。說此偈已。爾時天帝釋。複告諸天子。雲何名曰第十叁中陰有。道地獄衆生。希有難得。生于天上。余業因緣。善因緣故。如業成熟。第一清涼。第一利益。先墮地獄。善爲出緣。從于無量苦惱之中。既得脫已。生受無量快樂之地。地獄衆生者。所謂活地獄。黑繩地獄。衆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焦熱大地獄等。及衆隔處。受大苦處。第一可怖毛豎之處。焰火熾然。周匝圍繞。是地獄人。以業盡故。將欲得脫。從此地獄臨命終時。則有相現。雲何中陰有。生于天上。業因緣故。舍于大苦。受第一樂。諸天子。地獄之人。惡業盡故。命欲終時。若諸獄卒。擲置镬中。猶如水沫。滅已不生。若以棒打。隨打即死。不複更生。若置鐵函。置已即死。不複更生。若置灰河。入已消融。不複更生。若鐵棒打。隨打即死。滅已不生。若鐵嘴鳥。鐵烏食啖。食已不生。若師子虎狼。種種惡獸。取之食啖。食已不生。是地獄人。惡業既盡。命終之後。不複見于閻羅獄卒。何以故。以彼非是衆生數故。如油炷盡。則無有燈。業盡亦爾。不複見于閻羅獄卒。如閻浮提。日光既現。則無闇冥。惡業盡時。閻羅獄卒。亦複如是。惡口惡眼。如衆生相。可畏之色。皆悉磨滅。如破畫壁。畫亦隨滅。惡業畫壁。亦複如是。不複見于閻羅獄卒可畏之色。以如來說。閻羅獄卒。非衆生數故。是名地獄。衆生得脫地獄。生于天上。爾時天帝釋。以偈頌曰

  如人值怨家  得脫無衆難

  如得多知識  一切方便利

  既得脫惡業  大力獄卒處

  今已得善業  生于天世間

  其人生天上  無量諸莊嚴

  常受于天樂  乃至善業盡

  其人不自在  業盡還退沒

  如燈油炷盡  光明亦隨滅

  業風之所吹  從上而退下

  風力之所轉  流轉于世間

  若人有智慧  不爲業所縛

  諸業不能縛  不流轉生死

  如以藕根絲  欲系須彌山

  其人渡曠野  無憂及衰惱

  智者不流轉  猶如須彌山

  爾時天帝釋爲諸天衆。說是偈已。複說地獄中陰有相。本所不見。忽于虛空中。見有第一歌舞戲笑。香風觸身。受第一樂。衆妙音聲。謂樂器音。種種音聲。聞如是等。風吹樂音。聞可愛香。見妙色相。園林花池。聞衆妙音。自見身相。忽生妙色。威德第一。見身香潔。花鬘莊嚴。一切無礙。見諸虛空。清淨無垢。星宿滿空。聞河流聲。鵝鴨鴛鴦。出種種音。皆悉聞知。如是中陰。聞當生處。有諸音樂。琴瑟箜篌。種種樂音。先于無量百千億歲。未曾得生。如是歡喜。遍生善相。如自見身。在于兄弟親族知識。念念之中。生大歡喜。欲近生有。或生叁十叁天。或生四天王天。至此天已。見衆園林。及聞香氣。七寶蓮花。天子端正。作如是念。我今當至如是之處。念已即生。如是有分。取因緣有。如是衆生。惡業既盡。從地獄出。于不可說大苦惱處。命終生于大樂之處。是名十叁中陰有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名曰第十四中陰有道相續。雲何知耶。若人中死。還生人中。有何等相。雲何悕望。其人死時。若生人中。則有相現。雲何悕望。若生人中。于臨終時。見如是相。見大石山。猶如影相。在其身上。爾時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當墮我身上。是故動手欲遮此山。兄弟親裏見之。謂爲觸于虛空。既見此已。又見此山。猶如白[疊*毛]。即升此[疊*毛]。乃見赤[疊*毛]。次第臨終。複見光明。以少習故。臨終迷亂。見一切色。如夢所見。以心迷故。見其父母。愛欲和合。見之生念。而起顛倒。若男子生。自見其身。與母交會。謂父妨礙。若女人生。自見其身。與父交會。謂母妨礙。當于爾時。中陰則壞。生陰識起。次第緣生。如印所印。印壞文成。是名人中命終還生人中。是名十四中陰有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名第十五中陰有道相續天中命終。還生天上。則無苦惱。如余天子命終之時。愛別離苦。墮于地獄餓鬼畜生。如此天子。不失己身莊嚴之具。亦無余天坐其本處。不見種種苦惱之相。所坐之處。無余天生。此天命終。生于勝天。若四天處。命終之後。生叁十叁天。可愛勝相。聞衆歌音。先所未聞。見五欲境。皆悉勝妙。次第命終。見中陰有。第一天女。種種音聲。手執蓮花。色相殊勝。河池流水。園林勝妙。昔所未睹。如夢所見。是中陰有。見如是事。若近生有。如從眠覺。見于正色。見五欲功德境界具足。本所未見。嗚呼歎言。如是希有。昔所未見。我當往至如是之處。念已即往生于天中。是名第十五中陰有相續道也。複次諸天子。雲何名曰第十六中陰有道相續。雲何有耶。若從上天。退生下天。見衆蓮花園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見此已。饑渴苦惱。渴仰欲得。即往彼生。如是雖同生天。二種陰有。二種相生。是名第十六中陰有相續道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名曰第十七中陰有道相續。若弗婆提人。生瞿陀尼。有何等相。瞿陀尼人。生弗婆提。複有何相。諸天子。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臨命終時。見黑闇窟。于此窟中。有赤電光。下垂如幡。或赤或白。其人見之。以手攬捉。是人爾時。現陰即滅。以手接幡。次第緣幡。入此窟中。受中陰身。近于生陰。見受生法。亦如前說。或見二牛。或見二馬。愛染交會。即生欲心。既生欲心。即受生陰。如是諸天子。是名第十七中陰有也

  汝等當知。既知此法。勿得放逸。何以故。放逸之人。不得脫于生老病死。于世間法。不得利益。如是放逸。永無安樂。若欲脫苦。當自勉力。舍于放逸。若天若人。有智慧者。應舍放逸。天子當知。是名十七種中陰有道相續不斷。汝等應當舍諸放逸。諸天子。如是十七中陰有道相續。汝等應當思惟觀察。既觀察已。則如實知。如實知已。勤修精進

  複次諸天子。于二十法中。從一漸增已。爲汝等次第宣說十七中陰有道相續。今爲汝等。說十八界。何等十八。衆生無量。信解不同。無量種性。怖畏叁過。叁聚衆生。叁種自在。微細信解。種種所作。種種性。種種業。種種道。種種苦樂。種種色。種種增上。一切衆生心界之性。心界廣多。身體各異。如是無量衆生心界。總略粗數。有十八惡。心過所使。以…

《正法念處經叁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