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叁十四 ▪第3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廣心界故。有地獄餓鬼畜生。天人輪轉。總說諸法。十八所攝。初界性中。欲爲增上。天之與人。欲心增上。一切鬼女。及畜生女。能變化者。慢心增上。嗔恚增上。以嗔心故。欲心薄少。是則名曰畜生。非人初界性也。于畜生中。複有多欲。欲心增上。謂孔雀鳥。俱翅羅鳥。鸠鴿雞雀鵝鴨鴛鴦衆蜂魚等。迦陵頻伽鳥。其性多欲。是名上欲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二心性界也。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爲中欲。所謂貓狗豬牛。水牛駱駝。象馬騾驢。烏鵄雕鹫。鹦鹆鳥等。是名中欲。是名第二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叁心性界耶。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下欲心。所謂師子虎兕。狼狗熊罴。豺豹狐狸。摩伽羅魚。俱賒耶魚。吉利斯摩羅魚。摩伽羅魚。屯頭摩羅魚。如是等類。時節行欲。非時不行。是名下欲。是名第叁心性界也。諸天子。于畜生中。有無量種。無量生處。無量名字。不可具說。不可數知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四心性界耶。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嗔心偏多。非欲心多。此第四界。所謂師子虎狼。狗蛇黃狖。兕豹熊罴。角鵄烏雕。失收摩羅。及野豬等。如是衆生。嗔心偏多。是名第四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五心性界耶。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爲中嗔。所謂牛馬水牛。迦陵頻伽鳥。娑林陀鳥。迦盧陀鳥。孔雀雞雉。及貓鼠等。中嗔恚性。是名第五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六心性界耶。謂下嗔性。所謂下嗔者。鵝鴨鴛鴦。食魚白鳥。俱翅羅鳥。雀娑羅鳥。驢鹿龜鼈。兔猬山烏。雁鳥蝦蟆。如是等比。名爲下嗔。是名第六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七心性界耶。于鬼神中。若有神通。行于欲心。阿修羅神。畜生之數。欲性增多。名爲上欲。是名第七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八心性界耶。若食香餓鬼。名曰中欲。是名第八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九心性界耶。若悕望鬼。食棄食鬼。是名下欲。是名第九心性界也。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十心性界耶。迦樓足天等。名曰下欲。嗔心則多。好愛鬥诤。常欲與諸阿修羅鬥。以其嗔故。欲心則薄。是名第十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十一心性界耶。謂鬘持天。中欲中嗔中性。是名第十一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十二心性界耶。所謂常恣意天。欲性則多嗔恚性少。不善鬥诤。行使諸天。多嗔少欲。是名十二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十叁心性界耶。所謂一切叁十叁天。欲性則多。嗔恚薄少。是名第十叁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十四心性界耶。謂郁單越人。嗔恚心薄。欲性界多。是名第十四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十五心性界耶。謂瞿陀尼人。一切嗔恚心多。欲心亦多。二性同等。是名第十五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十六心性界耶。弗婆提人。欲心嗔心。二俱雜有。是名第十六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十七心性界耶。謂閻浮提人。種種性。種種行。種種信解。是名十七心性界也
複次諸天子。雲何第十八心性界耶。一切余天。及地獄人。雖受苦惱。見業幻女人。猶生欲心。以業作故。如是地獄。欲心亦多。四天王天。衆生心性。如是界。如是依止。如是信解。是名總說一切十八界性。如是一切有欲有嗔。則有癡心。以癡因緣。而有貪嗔。若離癡心。則無貪嗔。以癡心故。或貪或嗔。如是諸天子。是名分別叁種之過。以依過故。無量分別
複次諸天子。複有十八界。所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如是諸天子。是名十八界。若天若人。思惟如是十八界者。能于境界。護放逸行。此是一切。愚癡凡夫癡因緣也
複次諸天子。放逸之人。有十九處。二種所攝。所謂四禅處。除淨居天。有十六處。欲界叁處。地獄畜生餓鬼。人受苦多者。地獄所攝。是爲十九
複次諸天子。如前所說。四禅十六處人。及地獄餓鬼畜生。是爲二十。如是生死。不調伏故。各各差別。或說十種掉悔。爾時諸天衆。聞天帝釋說是法已。即以偈頌贊帝釋曰
天王說此法 寂靜最第一
我今受此法 怖畏故修行
若人能說法 利益于他人
其人如父母 示以涅槃城
若爲他人說 一句之善法
則爲善導師 爲衆生所尊
天王之所說 善法價無量
此法得寂靜 非爲余寶物
寶物歸無常 善法增智慧
世間物破壞 善法常堅固
若有順法行 隨人百千世
雖種種寶物 不能至後世
種種財寶物 則可強劫奪
王賊及水火 不能劫法財
爾時諸天子。贊歎供養天帝釋已。于帝釋前。恭敬而住。爾時帝釋。調伏諸天。爲諸天子。示一切天樂。皆悉無常。變壞無我。除滅所化。時諸天衆。皆生厭心。還歸本宮。受天之樂。乃至愛集樂業既盡。命終還退。不墮惡道。生于人中。第一順法。以自修行。樂遊林野。畏未來世。得聞法已。出家學道。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或得阿羅漢。以前聞法因緣力故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6】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