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三十四 ▪第3页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广心界故。有地狱饿鬼畜生。天人轮转。总说诸法。十八所摄。初界性中。欲为增上。天之与人。欲心增上。一切鬼女。及畜生女。能变化者。慢心增上。嗔恚增上。以嗔心故。欲心薄少。是则名曰畜生。非人初界性也。于畜生中。复有多欲。欲心增上。谓孔雀鸟。俱翅罗鸟。鸠鸽鸡雀鹅鸭鸳鸯众蜂鱼等。迦陵频伽鸟。其性多欲。是名上欲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二心性界也。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为中欲。所谓猫狗猪牛。水牛骆驼。象马骡驴。乌鵄雕鹫。鹦鹆鸟等。是名中欲。是名第二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三心性界耶。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下欲心。所谓师子虎兕。狼狗熊罴。豺豹狐狸。摩伽罗鱼。俱赊耶鱼。吉利斯摩罗鱼。摩伽罗鱼。屯头摩罗鱼。如是等类。时节行欲。非时不行。是名下欲。是名第三心性界也。诸天子。于畜生中。有无量种。无量生处。无量名字。不可具说。不可数知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四心性界耶。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嗔心偏多。非欲心多。此第四界。所谓师子虎狼。狗蛇黄狖。兕豹熊罴。角鵄乌雕。失收摩罗。及野猪等。如是众生。嗔心偏多。是名第四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五心性界耶。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为中嗔。所谓牛马水牛。迦陵频伽鸟。娑林陀鸟。迦卢陀鸟。孔雀鸡雉。及猫鼠等。中嗔恚性。是名第五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六心性界耶。谓下嗔性。所谓下嗔者。鹅鸭鸳鸯。食鱼白鸟。俱翅罗鸟。雀娑罗鸟。驴鹿龟鳖。兔猬山乌。雁鸟虾蟆。如是等比。名为下嗔。是名第六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七心性界耶。于鬼神中。若有神通。行于欲心。阿修罗神。畜生之数。欲性增多。名为上欲。是名第七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八心性界耶。若食香饿鬼。名曰中欲。是名第八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九心性界耶。若悕望鬼。食弃食鬼。是名下欲。是名第九心性界也。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心性界耶。迦楼足天等。名曰下欲。嗔心则多。好爱斗诤。常欲与诸阿修罗斗。以其嗔故。欲心则薄。是名第十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一心性界耶。谓鬘持天。中欲中嗔中性。是名第十一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二心性界耶。所谓常恣意天。欲性则多嗔恚性少。不善斗诤。行使诸天。多嗔少欲。是名十二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三心性界耶。所谓一切三十三天。欲性则多。嗔恚薄少。是名第十三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四心性界耶。谓郁单越人。嗔恚心薄。欲性界多。是名第十四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五心性界耶。谓瞿陀尼人。一切嗔恚心多。欲心亦多。二性同等。是名第十五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六心性界耶。弗婆提人。欲心嗔心。二俱杂有。是名第十六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七心性界耶。谓阎浮提人。种种性。种种行。种种信解。是名十七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八心性界耶。一切余天。及地狱人。虽受苦恼。见业幻女人。犹生欲心。以业作故。如是地狱。欲心亦多。四天王天。众生心性。如是界。如是依止。如是信解。是名总说一切十八界性。如是一切有欲有嗔。则有痴心。以痴因缘。而有贪嗔。若离痴心。则无贪嗔。以痴心故。或贪或嗔。如是诸天子。是名分别三种之过。以依过故。无量分别
复次诸天子。复有十八界。所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如是诸天子。是名十八界。若天若人。思惟如是十八界者。能于境界。护放逸行。此是一切。愚痴凡夫痴因缘也
复次诸天子。放逸之人。有十九处。二种所摄。所谓四禅处。除净居天。有十六处。欲界三处。地狱畜生饿鬼。人受苦多者。地狱所摄。是为十九
复次诸天子。如前所说。四禅十六处人。及地狱饿鬼畜生。是为二十。如是生死。不调伏故。各各差别。或说十种掉悔。尔时诸天众。闻天帝释说是法已。即以偈颂赞帝释曰
天王说此法 寂静最第一
我今受此法 怖畏故修行
若人能说法 利益于他人
其人如父母 示以涅槃城
若为他人说 一句之善法
则为善导师 为众生所尊
天王之所说 善法价无量
此法得寂静 非为余宝物
宝物归无常 善法增智慧
世间物破坏 善法常坚固
若有顺法行 随人百千世
虽种种宝物 不能至后世
种种财宝物 则可强劫夺
王贼及水火 不能劫法财
尔时诸天子。赞叹供养天帝释已。于帝释前。恭敬而住。尔时帝释。调伏诸天。为诸天子。示一切天乐。皆悉无常。变坏无我。除灭所化。时诸天众。皆生厌心。还归本宫。受天之乐。乃至爱集乐业既尽。命终还退。不堕恶道。生于人中。第一顺法。以自修行。乐游林野。畏未来世。得闻法已。出家学道。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或得阿罗汉。以前闻法因缘力故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正法念处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36】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