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三十四 ▪第2页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他业。或见殿堂。殊胜幢幡。栏楯庄严。于中阴有。心生欢喜。周遍游戏。欲近受生。于殿堂外。见业相似。见众婇女。与诸丈夫歌颂娱乐。第一庄严。歌舞戏笑。于中阴有。作如是念。我当出殿见诸婇女。及诸丈夫。共其游戏歌舞戏笑。何以故。以诸婇女与诸丈夫第一游戏歌舞戏笑。念已即出。入游戏众。尔时其人。自知我入。犹如睡觉。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中阴有也。是名四天下中阴有也。如是光明中阴有生。我微细知。余不能了。诸余外道。莫能知者。虽世间法。无人能见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一中阴有耶。诸饿鬼等。以不善业。生饿鬼中。恶业既尽。受余善业。本于余道。所作善业可爱之业。犹如父母。欲生天中。则有相现。云何尽有而心相现。诸天子。若饿鬼中死。欲生天上。于饿鬼中。饥渴烧身。嫉妒破坏。常贪饮食。常念浆水。但念饮食。余无所知。命欲终时。不复起念。本念皆灭。其身无热。柔软清凉。身有长毛。遍身恶虫。皆悉堕落。面色清净。凉风触身。临至命终。悉无饥渴。诸根净洁。雕鹫乌鵄。诸恶禽兽。常啄其眼。至临终时。皆悉不近。见饮食河。盈溢充满。入中阴有。以前习故。虽见饮食。不饮不食。唯以目视。如人梦中见食。不饮不食。或如梦食。虽食不饱。如是虽见。而未饱满。唯生欢喜。见天可爱。如觉见色。心即生念。走往趣之。悕望欲往至于彼处。念已即趣。生于天上。是名十一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二中阴有耶。希有之业。以愚痴故。受畜生身。无量种类多痴因缘。业成熟故。余业受于无量百千亿生死之身。业成就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于无量劫所作之业轮转世间。不可穷尽。不可思量。无始邪曲。不作利益恼害众生轮转无穷。于畜生中。无量种类。无量种食。无量诸道。无量种身。无量种地。有无量种诸心种子。造无量业。或教他不信。作诸恶业。受报既尽。犹如渧于大海之水。令海枯竭。业海生渧。畜生业尽。以余善业。畜生中死。生二天处。或生四天王天。或生三十三天。于畜生恶道苦报欲尽。将得脱身。则有相现。其相所缘。有无量种。不可具说。畜生中死。生于天上。甚为希有。非谓饿鬼地狱中也。何以故。以痴心故。多作恶业。堕畜生中。于一世中。所作恶业。百千亿生。受之不尽。或于一劫。至百千劫。生死流转。从生至生。业锁所系。流转世间。受畜生身。是故宁堕地狱饿鬼。不受愚痴畜生之身。以是因缘。畜生之中。命终生天。甚为难有。非地狱也。如是畜生。苦处临终。见光明现。以余善业。痴心薄少。本智少增。智心渐利。临命终时。见光明相。若见山谷。见诸树林。种种流水。种种河池。及见饮食。若忆念见世间智故。见有乐处。或在山中。或在林间。或忆饮食。或见乐处。即走往趣。如梦所见。走往趣之。如是如是。近受生处。即受天身。如从梦觉。见众色相。于百千亿受生之处。悉皆未曾见如是色。见已欢喜。发希有心。此何等物。云何有此。何因有此。以不习故。诸识钝故。是故生于希有之心。我当至此。尽摄此物。余善业故。起如是心。以此因缘。生如是意。生此念时。即生天上。是名十二中阴有也。第一难有。第一希有。第一难知。戏弄之中。业最第一。种种业处。心大幻师。游戏诸道生死之处。戏弄众生。尔时诸天闻天帝释说此语已。心生深信。而说颂曰
天王如父母 利益天世间
天王利我等 此世及未来
为我等说法 断于放逸心
我等必当得 尽苦涅槃道
以现业果报 为我等宣说
以生死之法 示世令解知
天王见实谛 饶益于我等
以我愚痴故 示之以智慧
贪心爱婇女 常求于欲乐
天王示我等 生死之因缘
王如盲者导 病者大良药
演说正法道 利益诸天众
天王既如是 说法以利益
令阎罗狱卒 悉灭不复现
尔时诸天众。说此偈已。尔时天帝释。复告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三中阴有。道地狱众生。希有难得。生于天上。余业因缘。善因缘故。如业成熟。第一清凉。第一利益。先堕地狱。善为出缘。从于无量苦恼之中。既得脱已。生受无量快乐之地。地狱众生者。所谓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大地狱等。及众隔处。受大苦处。第一可怖毛竖之处。焰火炽然。周匝围绕。是地狱人。以业尽故。将欲得脱。从此地狱临命终时。则有相现。云何中阴有。生于天上。业因缘故。舍于大苦。受第一乐。诸天子。地狱之人。恶业尽故。命欲终时。若诸狱卒。掷置镬中。犹如水沫。灭已不生。若以棒打。随打即死。不复更生。若置铁函。置已即死。不复更生。若置灰河。入已消融。不复更生。若铁棒打。随打即死。灭已不生。若铁嘴鸟。铁乌食啖。食已不生。若师子虎狼。种种恶兽。取之食啖。食已不生。是地狱人。恶业既尽。命终之后。不复见于阎罗狱卒。何以故。以彼非是众生数故。如油炷尽。则无有灯。业尽亦尔。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如阎浮提。日光既现。则无闇冥。恶业尽时。阎罗狱卒。亦复如是。恶口恶眼。如众生相。可畏之色。皆悉磨灭。如破画壁。画亦随灭。恶业画壁。亦复如是。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可畏之色。以如来说。阎罗狱卒。非众生数故。是名地狱。众生得脱地狱。生于天上。尔时天帝释。以偈颂曰
如人值怨家 得脱无众难
如得多知识 一切方便利
既得脱恶业 大力狱卒处
今已得善业 生于天世间
其人生天上 无量诸庄严
常受于天乐 乃至善业尽
其人不自在 业尽还退没
如灯油炷尽 光明亦随灭
业风之所吹 从上而退下
风力之所转 流转于世间
若人有智慧 不为业所缚
诸业不能缚 不流转生死
如以藕根丝 欲系须弥山
其人渡旷野 无忧及衰恼
智者不流转 犹如须弥山
尔时天帝释为诸天众。说是偈已。复说地狱中阴有相。本所不见。忽于虚空中。见有第一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受第一乐。众妙音声。谓乐器音。种种音声。闻如是等。风吹乐音。闻可爱香。见妙色相。园林花池。闻众妙音。自见身相。忽生妙色。威德第一。见身香洁。花鬘庄严。一切无碍。见诸虚空。清净无垢。星宿满空。闻河流声。鹅鸭鸳鸯。出种种音。皆悉闻知。如是中阴。闻当生处。有诸音乐。琴瑟箜篌。种种乐音。先于无量百千亿岁。未曾得生。如是欢喜。遍生善相。如自见身。在于兄弟亲族知识。念念之中。生大欢喜。欲近生有。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四天王天。至此天已。见众园林。及闻香气。七宝莲花。天子端正。作如是念。我今当至如是之处。念已即生。如是有分。取因缘有。如是众生。恶业既尽。从地狱出。于不可说大苦恼处。命终生于大乐之处。是名十三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四中阴有道相续。云何知耶。若人中死。还生人中。有何等相。云何悕望。其人死时。若生人中。则有相现。云何悕望。若生人中。于临终时。见如是相。见大石山。犹如影相。在其身上。尔时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当堕我身上。是故动手欲遮此山。兄弟亲里见之。谓为触于虚空。既见此已。又见此山。犹如白[叠*毛]。即升此[叠*毛]。乃见赤[叠*毛]。次第临终。复见光明。以少习故。临终迷乱。见一切色。如梦所见。以心迷故。见其父母。爱欲和合。见之生念。而起颠倒。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与父交会。谓母妨碍。当于尔时。中阴则坏。生阴识起。次第缘生。如印所印。印坏文成。是名人中命终还生人中。是名十四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第十五中阴有道相续天中命终。还生天上。则无苦恼。如余天子命终之时。爱别离苦。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如此天子。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余天坐其本处。不见种种苦恼之相。所坐之处。无余天生。此天命终。生于胜天。若四天处。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可爱胜相。闻众歌音。先所未闻。见五欲境。皆悉胜妙。次第命终。见中阴有。第一天女。种种音声。手执莲花。色相殊胜。河池流水。园林胜妙。昔所未睹。如梦所见。是中阴有。见如是事。若近生有。如从眠觉。见于正色。见五欲功德境界具足。本所未见。呜呼叹言。如是希有。昔所未见。我当往至如是之处。念已即往生于天中。是名第十五中阴有相续道也。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六中阴有道相续。云何有耶。若从上天。退生下天。见众莲花园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见此已。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往彼生。如是虽同生天。二种阴有。二种相生。是名第十六中阴有相续道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七中阴有道相续。若弗婆提人。生瞿陀尼。有何等相。瞿陀尼人。生弗婆提。复有何相。诸天子。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临命终时。见黑闇窟。于此窟中。有赤电光。下垂如幡。或赤或白。其人见之。以手揽捉。是人尔时。现阴即灭。以手接幡。次第缘幡。入此窟中。受中阴身。近于生阴。见受生法。亦如前说。或见二牛。或见二马。爱染交会。即生欲心。既生欲心。即受生阴。如是诸天子。是名第十七中阴有也
汝等当知。既知此法。勿得放逸。何以故。放逸之人。不得脱于生老病死。于世间法。不得利益。如是放逸。永无安乐。若欲脱苦。当自勉力。舍于放逸。若天若人。有智慧者。应舍放逸。天子当知。是名十七种中阴有道相续不断。汝等应当舍诸放逸。诸天子。如是十七中阴有道相续。汝等应当思惟观察。既观察已。则如实知。如实知已。勤修精进
复次诸天子。于二十法中。从一渐增已。为汝等次第宣说十七中阴有道相续。今为汝等。说十八界。何等十八。众生无量。信解不同。无量种性。怖畏三过。三聚众生。三种自在。微细信解。种种所作。种种性。种种业。种种道。种种苦乐。种种色。种种增上。一切众生心界之性。心界广多。身体各异。如是无量众生心界。总略粗数。有十八恶。心过所使。以…
《正法念处经三十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