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四十二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
爾時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峰第一無垢如鏡之地。彼諸天衆。業地鏡中。自見其身。分分明了。彼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業地鏡中。得見自身。額中所現業果生死。如彼某時某處某國某因某緣某退相等。一切皆見。亦見他相當退之相。隨何者天額。中書字余業之相。或有生業。彼一切相業地鏡中。一切自見。退夜摩天。若是余業。或是生業。或身惡業。或口惡業。或意惡業。如是因緣退已。當生某地獄中。某餓鬼中。某畜生中。從畜生處既得脫已。行欲放逸之所诳故業風所吹。轉某處生。又複如是。欲過中出。彼于額上字書畫中。一切具見。于額畫中亦如是見。欲過中出。如某欲法。如是對治所謂修欲無光明觀。不爲彼欲之所能诳。又複彼欲有異對治。謂見此色是虛妄見于如是色隨順見已。心正觀察悕欲之心更不增長。如是如是。五境界中。如欲過患。如是谛觀。彼天如是則無憙愛。憙愛之心。不能爲妨。不能爲礙。喜愛乃是生死種子。彼天如是欲中得出額畫字中一切皆見。彼既見已。若勝修身。若勝修意。彼能舍欲。見欲過患。故知出欲。知出過已。見先受樂境界過患。如食毒棗。今所受欲。亦如是見。何以故。以于境界受欲樂故墮于惡道。如是修故。舍離境界。若于額上書字畫中見惡道業墮于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見彼業已。彼如是業。一切皆失。生善道業。一切皆生。善業力故。彼諸天子如是見已。深生信心。造作善業。如是乃至造作涅槃種子善業。若更余天少智慧者。其心樂欲。彼前作業。業網自在。既見業畫文字相已。生如是心。若我此處後時退已。或生人中。或生天中。彼天如是。見生處已。心不驚怖。而複更入五境界波愛河中洗。以放逸故。行放逸行。如是天者。不曾學來。不曾聞來。少智慧故于欲不知。不能離欲。善法則滅。而複更作其余生業地獄餓鬼畜生之業。何以故。一切善業皆悉盡故。欲所诳故。而複墮于地獄餓鬼畜生之中。爾時有鳥。名爲賢語。見放逸天。行放逸行。天善業故。而說偈言
若善牽心者 如是則得善
若隨不善者 如是得不善
一切多用心 如地風水火
隨所得因緣 心如是行轉
心能速疾行 亦能速疾回
速將至天中 速令入惡道
心速疾行善 若能防護心
一切法能作 一切業能斷
一切法行主 所謂彼心是
複以如是義 故得名爲心
心常求人便 皆不應信之
體性甚[懂-重+只]動 大力不可持
須臾間作善 須臾作不善
如是作無記 其行不可測
心來不可知 心去不可識
先無後時有 已有還複無
心無有處所 和集不可得
以無身體故 不可得捉持
因緣和合故 念念如是生
如珠牛糞合 因緣而生火
如是根色等 一切因緣心
非一能生心 和合故生心
如是知心已 知心難調伏
意隨正法行 慎勿憙樂欲
彼天如是。既聞偈已。修身修意。二種修心。既修心已。不樂境界。隨順法行。退夜摩天。複生勝處。不離天處。若生人中。或爲人王。或爲大臣。或時得種解脫種子。叁種菩提。隨願皆得。或具善業。作轉輪王
若彼諸天。如是希有見于業相。如鏡中見。心不調者。彼天複隨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又彼比丘。觀此希有業畫文字果報之相。彼則觀見若人精勤專意深心。畫如來像。若有思信寂靜之心。如是書寫正法文典心意寂靜。彼人生天。咽中額上。見則生信
又複有人心無正信。或爲王敕。或爲他遣。或爲取物活命因緣。若書經文。或畫佛像。亦生天中。見則不信。多行放逸。彼亦造作善業種子。得生天中。雖見不信。以離信來離思來故。如是無因。則無業果。如是一切。皆從因緣相似業生
若複有天。性憙放逸。行放逸行。受天境界五欲之樂。常不厭足。複于增長無量欲山寶圍山中。于長久時五欲功德而受樂已。共天女衆。如是種種遊戲受樂。後離如是五欲功德莊嚴之山。複向第叁珠圍山去。生歡喜心。五樂音聲。在道遊戲。普勝妙事。第一成就。于須臾間。具足受樂。如意所念。種種境界。而受快樂。既于山中。在河岸邊。受欲樂已。方至第叁珠圍之山。如是如是。天可愛樂境界受樂。如是如是。喜愛增長。以于彼愛不解脫故。欲火所燒。于彼聲觸味色香等。不知厭足。境界河中亦不厭足。如彌那魚。如是第叁名珠圍山。一廂則是青色珠寶。次第二廂。赤蓮花寶。次第叁廂是車[(王*巨)/木]寶。次第四廂。是白銀寶。彼天見已。生歡喜心。疊互相向如是說言。天當看此無量種種端嚴殊妙種種光明。此寶光明。百萬由旬皆悉普遍。入彼光明。不可分別。此勝光明。青黃赤白。有無量種
彼諸天衆如是說已。複向余林。林名樹稠。彼諸天衆。諸天女衆。生歡喜心。無量音樂。隨種種處。皆悉樂見。次到彼林。善業成熟。種種莊嚴。如是遊行。種種受樂。乃于久時行放逸行。爲愛所使。爾時彼天。見樹稠林。諸七寶樹。于彼林中。見有二河。第一香水。勝味觸水。如心意念。則有水滿。彼河之水。隨念而轉。彼河銀岸。多有種種異異諸鳥。彼一河者。名爲雜水。次第二河。名如意水。彼雜水者。本性自體。如是雜水。第一清淨水流盈滿。彼種種水。遠離醉過。善業因緣。其水則有無量種色。是故彼河。名爲雜水
又第二河。名如意水。隨彼天心。種種意念。如是水生。若念須陀。則須陀流第一白淨。第一香味。須陀流滿。若彼諸天意念天酒。則有色香觸味具足。美妙天酒滿中流出。若念山澤種種異華。則有色香觸等具足。如是妙花。滿河流出。于其花中。有種種蜂以爲莊嚴。彼華之名。尚不可說。如是第二如意水河。種種流滿
彼處如是。樹稠林中。有如是花。莊嚴可愛。彼處諸天。在兩河中處處遊戲。種種受樂。可愛聲觸味色香等。種種受樂。以善業故。共飲天酒。種種受樂。聞樂音聲。種種耳樂。種種歡喜。隨心具足。受種種樂。遠離憂悲。遠離饑儉。離于怖畏。于境界中。常不知足。如飲醎水。隨增其渴。有無量種無量分別。有無量種受天之樂。彼天如是行林河中受樂行已。彼處有鳥。名曰河行。見天放逸而說偈言
猶如此水流 天樂亦如是
命念念不住 癡故不覺知
老病死等故 能令業盡退
天不離此法 常隨逐欲行
命則非是常 叁界樂亦爾
天癡爲欲诳 如是不覺知
如空中水渧 必墮而不停
一切樂如是 與雨渧不異
如風吹塵土 疊互競相推
轉于虛空中 身轉亦如是
此樂非勝樂 貪诳不常定
與愛毒和合 猶如雜毒食
彼常勝樂者 所謂不死處
無愛別離處 無冷無熱處
彼處常安隱 智者之所說
何處不生死 彼處則無苦
諸因婦女樂 一切皆有苦
彼愛爲種子 複生地獄中
彼樂能生苦 雲何說爲樂
乃是苦中苦 後時則如毒
若此衆生生 衆生業風吹
業網癡所覆 隨生處愛樂
若善不善業 常隨彼共行
處處皆逐去 如香不離花
汝如是受樂 此後時則失
如晝日時滿 日沒光隨沒
彼水行鳥。天善業故。已爲一切放逸行。天如是說已。若天放逸行放逸者。聞水行鳥。如是偈說。作如是言。此鳥善語。已覺悟我。如此鳥說。我必當得。此鳥實說。我放逸故。行放逸行。猶故如是不能舍離。我于後時。必定破壞。得大怖畏。我等從今當善心意。對治放逸。舍離放逸。彼天如是。于長久時。專心善意。舍離放逸。知欲過患。心思惟已。以心動故。心力大故。或于多時。久習欲故。還複著樂。彼天如是無量分別。無量境界。上下受樂。種種諸欲具足之處。種種鳥聲。勝妙園林。有蓮花池。七寶山峰。多有無量妙蓮花池。以爲莊嚴。多有無量百千蜂衆。出種種聲。莊嚴妙池。彼處有河。滿中飲食。有百千樹。隨念枝網蔭覆彼河。枝間有華。華爲堂舍。種種具足。彼天自身。有妙光明。無諸憂惱。自善業故。得如是報。下中上天。皆離妒嫉。疊互相愛。一心一欲。彼此不妨。如是如是。遊行受樂
爾時彼天。既受樂已。疊共籌量而作是言。如我先聞。此夜摩處一切諸天有主。名爲牟修樓陀。遊戲受樂。我等今者相與共去。彼處諸天。離彼天主牟修樓陀五百由旬。遙聞歌聲。以太遠故。聞不了了。以聲普遍一切天處。是故不了。若鳥音聲。如是歌聲。功德具足。聞彼歌聲。雖不了了。極生愛樂。不可厭足。以心動故。生決定意。一切天衆。即向天主牟修樓陀戲樂之處。彼林一切功德具足。彼欲行天。共諸天女種種莊嚴種種衣服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普身所著。無縷天衣。以自莊嚴。其手皆執種種樂器。疊相愛念。生歡喜心。有乘空者。乘蓮花者。複有乘于優缽羅者。彼優缽羅。有第一香。多有衆蜂。複有乘于拘物頭者。彼拘物頭。形量白色。皆如月輪。彼天皆共如是天女遊戲歌舞。在空而行。五欲境界種種受樂。不知厭足。彼天善業。自心所化。自如是乘。自業所化。有下中上。色亦如是。有下中上。樂亦如是。有下中上。如是受樂。智慧亦爾。有下中上。命亦如是。有下中上。一切如是。遍滿虛空。向戲樂林。無量種欲具足之處。牟修樓陀天王住處堂殿之所。彼如是行在道未到戲樂之林。于虛空中。遙見如炎。複見一處。青寶之色。複于異處。見黃白色。複于異處。見如火色。彼天如是空中見已。則生第一希有之心。疊相告言。天當看此虛空之中希有之事。如著種種希有色衣。在虛空中。我未曾見。彼諸天衆。疊互說已。生希有心。少時停住。未經久時。複聞有聲。第一微妙。美音歌聲。聞音聲已。複生喜心。希有之心。始從在地。乃至遍空一切天衆。共諸天女。心皆樂見。悉欲往看。此天如是。空中見者。一切皆是。山樹具足。地處諸天彼天亦爾。遙見此天
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亦向天王須夜摩天。須夜摩天坐七寶座。在七寶窟。以大青寶璎珞莊嚴。複以勝妙蓮花之色。勝大妙寶。而自莊嚴。又複更有第一光明妙寶勝幡。光明普遍一千由旬。有白光炎。滿虛空中。如著種種…
《正法念處經四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