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五十一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不離愛 有中隨順行
彼癡愛衆生 不覺善不善
善果甚可愛 若天受快樂
如是見不善 在惡道苦處
若舍善不善 複能離諸過
則至不退處 不生不死處
彼樂得解脫 欲樂非得脫
夜摩及余天 業盡故得脫
無常則不住 常則爲第一
悕望有中樂 退墮不可樂
彼實語鳥。爲彼天衆欲上山者。如是說已。彼天聞已。于天衆中。若其有天。不大放逸。彼天則聞。若放逸者。以放逸過。是故不聞。猶著境界。彼放逸天。一切不取天鳥所說。如是鳥語真實利益。時彼天衆。複歡喜心。向第一山上彼山頂峰上有堂。在堂而坐。如前所說。彼一山峰。名普見山。彼普見山。一千山中最高最上。是故彼山。名曰普見。共天女衆。上彼山頂。種種樂音歌舞受樂。多有天衆及天女衆。上彼山峰。見無量色善業所化。光明水池。彼光明池。有可愛水。其水清淨。中有金魚。見者眼樂。水波亂動。有鵝鴛鴦鴨等鳥群。此種種鳥。可愛音聲。水中甚多。又彼水中。多有蓮花。拘婆羅耶。拘物頭華。尼那陀花。迦吒摩羅。如是等花。遍覆池水。有種種蜂。出種種音。又複多有曼陀羅華。多有金珠而爲間錯。其水清淨。又彼如是可愛池中。複有蓮華。名曰沐鬘。有百千葉。一一葉中。出無量葉。有蓮華葉青寶色者。有蓮華葉頗梨色者。有蓮華葉黃金色者。有蓮花葉白銀色者。有蓮華葉是車[(王*巨)/木]者。有蓮花葉迦雞檀那。有金剛華。第一善香。彼如是等異色葉中。各各有臺。其色光明如初出日。彼種種臺。有無量色。無量色葉。遍彼池中。所謂青黃。赤白黑色臺白而赤。其香可愛。滿一大臺。爾時天衆。從虛空下。向光明池。下已入池。池有金鳥。天既入池。在鳥背上。有天在于蓮花臺上。共多天女。遊戲受樂。有天在于拘婆羅耶蓮花之上。複有余天。在水中者。有在鵝背入于水中而遊戲者。有在陸地。共天女衆而遊戲者。五欲功德皆悉具足。疊共喜笑。遊戲受樂。有在堂中共諸天女異處遊戲。同飲天酒離于醉過。現樂功德。味觸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諸天。有以珠器而飲酒者。所謂青寶。銀寶金寶。毗琉璃寶。蓮華色寶。及頗梨等種種珠器。有共天女。金蓮華葉而飲酒者。有以開葉。不穿不破拘婆羅耶而飲天酒。詠歌音聲。生歡喜者有天受用蘇陀之食。色觸香味皆具足者。各各別別。共自眷屬。種種受樂。有于異處。共諸天女。五樂音聲種種歌舞。繞光明池而遊戲者。有共天女。在于水中而遊戲者。彼水之味。隨天念轉。若天心念。欲令此水色香味觸若冷若暖。善業力故應念而有。善不善業果報如是。非有作者。又複彼天。若如是念。此水爲酒。令我得飲。即于念時皆是天酒。觸味香色。皆悉具足。離于醉過。天既飲之。增長勝樂。善業力故。心生歡喜。然彼諸天。自業力故。如是受樂。自業所化。一切所作善業不失。業罥之師。人身機關。于叁界中。種種戲弄。愚癡凡夫。不覺不知。如是諸天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而受快樂。于彼天中。名實語鳥爲說偈言
如油盡燈滅 身命亦如是
以本業盡故 天中必定退
如壁破壞時 依壁畫亦滅
如是業盡故 天樂則無有
天于彼天處 福業盡則退
一切法無常 衆生悉破壞
皆無常不定 命速不久住
死力勢甚大 而天不覺知
彼實語鳥。利益天衆。以彼諸天善業力故。如是已說。若彼諸天。未于多時放逸行者。既聞鳥語。于少時間。正心思惟。若放逸者。亦如不聞。以亂心故。雖聞不受
于彼池處。如是久受境界樂已。各如所乘。向彼山頂。共諸天女。飛空而往。複見余處。有無量山。種種形相。一切山中。常樂鬘山。最爲高出。複有一山。名平等聚。複有一山。名曰普見。此叁山量。于夜摩處一切山中最爲高大。天衆如是觀察彼山。其山光明遍彼天處。天衆既見。即得上彼常樂鬘山。上已則見種種間雜諸妙寶樹。金樹銀樹。毗琉璃樹。莊嚴彼山。彼樹根根莖莖節節枝枝葉葉。皆是七寶莊嚴殊妙。彼樹根莖。七寶莊嚴。諸節次第。寶別不同。一節則是毗琉璃寶。一節則是蓮華色寶。次節銀寶。次節金寶。次節則是頗梨之寶。次節則是車[(王*巨)/木]之寶。次節則是迦雞檀那。彼樹如是節節各各莊嚴不同。自從根莖乃至于葉。一切皆是七寶莊嚴
彼樹不遠。複有寶堂。行而不亂。皆同一色。如人世間日之光明。彼諸天衆爲戲樂故。次向彼堂。彼堂之數。有十百千。如心意量。如意念行。如意念作。彼天之中。有如是堂。近彼堂處。有蓮華池。其數多少。亦如彼堂。如是蓮華。節節次第七寶莊嚴
又于彼處。複有衆鳥。叁功德行。何等爲叁。一是水行。二是陸行。叁是樹行。言水行者。謂名鴛鴦。泥盧槃。大胡盧。鵝鴨。摩鸠羅等。是水行鳥。言陸行者。彼山頂處。出妙音聲。謂名二技。名歡喜聲。名一切忍。有鳥名爲一切鳥聲。名一切時恒常受樂。如是等鳥。是陸行鳥。天音聲中。此鳥音聲。最爲美妙。言樹行者。謂俱翅羅。名命命鳥。名孔雀鳥。名鹦鹉鳥。名普眼鳥不眴眼鳥。名普行鳥。名實語鳥。名知時鳥。如是等鳥。是樹行鳥。人中有半。彼天皆有。于彼天中。有如是等無量衆鳥種種音聲。如是天中叁種行鳥。出妙音聲。又常樂鬘大山頂上。更複有鳥行虛空中。身是七寶。若彼諸天行放逸行。放逸壞時。彼鳥說偈呵責之言
放逸所壞天 爲境界所诳
愛心所迷亂 死王臨欲到
染著欲樂故 不知善不善
一切衆生癡 境界欲所诳
行于種種道 造作種種業
爲種種心使 流轉于五道
如是彼鳥。見放逸天放逸行故。已說此偈而呵責之。猶如父母調伏諸子。而彼諸天雖如是聞。不受不取猶故受樂。遊戲歌舞。乃至一切善業皆盡。則于後時。退彼天處。退天處已。如自業行。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余業故。生于人中同業處者。則生第一富樂之處。有勝上意。心常歡喜。在好國土。迦那那洲。若師子國。富樂處生。生長者家。以余業故
廣博行地第七已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夜摩天中複有地處。名曰成就。衆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有人信佛世尊。善心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複舍邪淫。于先所行。共淫婦女。心不憶念。彼善男子。如是持戒。善意熏心。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夜摩天中成就處地。生彼處已。自業相似而得果報。所謂園林蓮華池水。池有種種鳥美妙音聲。種種莊嚴。妙身天女而爲圍繞。生如是等天樂之處。五樂音聲種種遊戲。不可譬喻。勝妙聲觸味色香等。而受快樂。譬如水池。有五水渎。皆悉是水。在水池畔。水入池中。不遮不礙。如是如是。五根愛著。五愛之身。常隨五處。不知厭足。譬如五處皆悉置火。一切焰然。風吹普熾。若以幹薪。如是如是。著五火中。彼火如是熾然增長。如是如是。此根愛然。如火增長。憶念風吹。不正觀焰。境界幹薪。五根火焰。如是如是。此五根火得境界薪。如是如是。根火熾然。如世間火飛蛾入中則被燒然。如是如是。若有入于愛境界火。則爲所燒。一切愛著。皆如飛蟲。不覺不知。一切諸天。如彼飛蟲。爲火所燒。墮五境界。共天女衆園林中行。從蓮花池至蓮華池。從蘇陀處至蘇陀處。從飲酒處至飲酒處。從美音處至美音處。從香花林嗅花香已。次複往到勝香花林。從一林處至一林處。見林眼樂。複向其余。眼見樂林。如是遍入諸境界火
彼山如活。彼天見之。如見命物。彼諸天衆。如是見山。如是如是。處處普見。如火得酥。其焰熾然。如是彼處。始生天子。見如是處七寶莊嚴。見無量種。心則生樂。見彼山處。無量百千諸天女衆。如是天女。甚多甚饒。彼一切處。多有天女種種莊嚴。遍滿彼處。天衆亦爾。遍滿彼處。歌舞遊戲。疊共受樂。五樂音聲。遊戲受樂。若下劣天。如是種種莊嚴天女。可有一萬。如是次第叁萬二千。如是次第。有四萬者。有五萬者。如是次第。乃至百千諸天女者。爾時如是諸天女衆。于彼天子。疊共相愛。不生厭心。一切天女。一一各各作如是知。天子愛我。彼天如是愛于欲樂。不知厭足。如火得酥。焰起熾然。彼放逸行諸天子等。園林樹木。蓮花池中。于河水中。可愛天女。共受快樂。如是次第。複于後時。共彼天女入鵝林中。如是林者。于彼天中。猶尚希有況于余處。謂彼林中有鵝莊嚴。如是鵝者。在彼林住。彼鵝銀翅。有金翅者。蓮花寶足。複有余鵝。蓮花寶嘴。金寶間腹。有金身鵝。背則是銀。迦雞檀。那勝寶之足。其嘴亦是。迦雞檀那。複有余鵝頗梨爲背。脅是車[(王*巨)/木]。腹是青寶。足則是金。複有余鵝。七寶雜身。有鵝純色。謂如銀色。有頗梨色。有純金色。有車[(王*巨)/木]色。有青寶色。複有余鵝。大青寶色。複有余鵝。迦雞檀那勝寶之色。如業心盡。如是受樂。如是鵝者。複共勝妙端正雌鵝。處處遊戲。或在池中。如是遊戲。如是次在蓮華林中。山河等中。或于陸地蓮華林中。柔軟地處。有種種華。共彼雌鵝。如是受樂。爾時諸天入彼鵝林。多饒種種莊嚴天女共彼天女。遊戲受樂。彼天既見如是鵝已。生希有心。轉勝歡喜。回眼普看如是勝林。彼諸天女。隨順天心。既知天子心歡喜已。語天子言。天今當知。此名鵝林。如是鵝林。甚可愛樂。種種寶樹。光明殊妙。有種種寶莊嚴此林。希有功德皆悉具足。種種蓮花而爲莊嚴。無量百千山峰莊嚴。有種種華莊嚴彼林。如是種種。名尚叵說。有蓮華池。莊嚴彼林
于彼林中。有鵝王住。名曰善時。鵝如天主。牟修樓陀。住此天中。彼善時鵝。乃是一切鵝中之王。住此林中。在名廣池遊戲受樂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恒常來至此鵝王所。共此鵝王種種遊戲。勝共一切天衆戲時。所受之樂。共余一切諸天遊戲。皆悉不如共鵝遊戲。彼天子言。以何因緣。夜摩天王。恒常共彼善時鵝王而遊戲耶。天女答言。如是因緣。一切天衆皆悉不知。天子今者。如是心念。我今共去向彼善時鵝王之所。入彼林中。乃至到池。盡見林已。見彼天王牟修樓陀。及見鵝王。彼始生天。于天女衆如是聞已。作如是言。我今共去。到彼鵝王牟修樓陀天王之所。爾時如是諸天女衆共始生天。向彼林間水池之中鵝王之所。未至鵝王。已見種種天妙樹林。多饒種種鳥獸群衆。有種種色。種種鳥獸。鳥共雌鳥。獸共牝獸。如所應食。種種不同。食天根果。皆七寶身。莊嚴勝妙。中間平地。于樹林中窟穴之中。若平地處。或于河岸。蓮華池岸。或在池中。或山谷中。群群遊戲。或出音聲。彼始生天。見已心喜。又生希有未曾有心。眼則眴動。諸天女衆。而圍繞之。詠歌音聲。如是遊戲。入彼鵝林
複于一處。見孔雀群在園林中。彼諸孔雀。有咽起者。有以咽項相揩摩者。如是露處種種遊戲。複有孔雀七寶之身。在闇林中屏處遊戲。有共樹心而遊戲者。種種孔雀。如天所應。始生天子。共諸天女。如是見已。欲入鵝林。見多無量百千億數諸天女衆。在鵝林中。複見余林甚可愛樂。所謂有河。第一清水。普河兩岸。多有諸天及天女衆。七功德水。盈滿彼河。所謂河者。名欲水河。寂靜水河。歡喜流河。名酒流河。有河名爲葡萄酒流。有名隨稱。一切念水。名鳥音聲。可愛樂河。彼大林中。如是河流。彼岸行鳥。飲冷水已。而說偈言
故業勿令盡 數數造新業
以本業盡故 則于天中退
若入造新業 叁種叁時生
故未盡造新 則不墮惡道
若畏未來世 不貪著現在
不樂過去者 不久間得脫
若心不動轉 苦樂不經心
彼智者舍身 余處則得樂
若受故業樂 而不造新業
故業受盡已 癡者死時知
若彼癡心天 受行境界樂
若勤佛功德 不爲欲所使
若有得如是 大過患之身
能不著現樂 則是智慧者
若不爲欲使 畏過不貪著
複畏于惡道 則是勇健者
若心貪著樂 而不畏惡道
此癡愛樂行 由愛故退失
貪著于諸欲 得已心歡喜
修欲不得力 後時墮惡道
如電如陽焰 如乾闼婆城
如是說欲惡 能诳惑一切
彼岸行鳥。見始生天放逸行故。如是說偈。彼始生天。新著欲故。雖聞不受。爾時彼天聞彼鳥語。既不受已。複入鵝林。更受無量境界之樂。始著欲故。鵝林勝故。雖聞不取如是鵝林。枝網覆故。實與不實。一切不知
彼鵝林中。見寶珠林。遠處遙見。第一光明。複有百千光明。羅網其處。諸天尚不能看。況下地天。叁十叁天。四天王天。而能看耶。彼天珠林。如是光明。若天欲發。如是寶珠。爲作堂舍。行虛空中。珠內有孔。天坐其中。飛行虛空遊戲受樂。以善業故。珠爲堂舍。行于虛空。如是珠中。有天園林蓮華水池。種種樹林。分分地處。多有山峰。饒鳥音聲。如是彼天。在虛空中。音聲娛樂。六欲功德。一切成就。遊戲受樂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9】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