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五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叁十叁(夜摩天之十九)

  爾時鵝王見彼天主牟修樓陀。作如是言。今者善來種種語言問訊供養。既供養已。贊言善哉。夜摩天王。乃能如是不放逸行。甚爲希有。在此第一放逸之處。而能如是不行放逸。不放逸行。此爲希有。複有希有。一切天主。皆于天中。百倍受樂。不行放逸。此甚希有。離樂因緣。則不可得

  如是菩薩善時鵝王。憶自本生。屍棄佛所曾聞經法。念彼經已。而爲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說言。汝大天王。獲得善利不放逸行。爲聞我聲。是故來此。甚爲希有。汝今善聽。我爲汝說。如彼世尊屍棄如來所說而說。當于爾時。我作人王。聞如來說。如本所聞。今爲汝說。汝今谛聽。善思念之。有一法門。名王法行。如是法門則能利益灌頂受位刹利大王。王得此法。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

  灌頂受位刹利大王。成就何業。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大富大力。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有大神通。大富大力所謂此王具足成就叁十七法。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護世間故。大富大力。一切余王不能破壞。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

  何等名爲叁十七法。一者軍衆一切淨潔。二者依法賦稅受取。叁者恒常懷忍不怒。四者平直斷事不偏。五者恒常供養尊長。六者順舊依前而與。七者布施心不悭吝。八者不攝非法行者。九者不近不善知識。十者貞謹不屬婦女。第十一者聞諸語言不一切信。第十二者愛善名稱不貪財物。第十叁者舍離邪見。第十四者恒常惠施。第十五者愛語美說。第十六者如實語說。第十七者于諸臣衆若無因緣不舉不下。第十八者知人好惡。第十九者常定一時數見衆人。第二十者不多睡臥。二十一者常不懈怠。二十二者善友堅固。二十叁者不近一切無益之友。二十四者嗔喜不動。二十五者不貪飲食。二十六者心善思惟。二十七者不待後時安詳而作。二十八者法利世間。二十九者恒常修行十善業道。第叁十者信于因緣。叁十一者常供養天。叁十二者正護國土。叁十叁者正護妻子。叁十四者常修習智。叁十五者不樂境界。叁十六者不令惡人住其國內。叁十七者于一切民若祿若位依前法與。是等名爲叁十七法若成就此叁十七法。得名受位刹利大王。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大富大樂。有多財寶。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如是等叁十七法善業因故

  何者名爲刹利大王軍衆淨潔。所謂善心利益他人。于對诤者。依法斷事。不違法律。依法正護。不違本要。忠心谏主。主行利益。順成贊善。依法護國。所設言教。依量利益。且起直心。不惱于他。依法事主。不唯畏罰。心無貪慢。于一切法。皆順不違。爲未來世。隨法而行。怖畏生死。信業果報。舍叁惡業。不樂多欲。不憙行罰。正意不亂。如是自他二皆能度。能利益王。若如是者。是王軍衆。如是軍衆。與王相應。是故令王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諸軍衆一切淨潔。是故令王不生惡心。善業因故

  又複受位刹利大王。次第二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于現在世。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何者第二。所謂依法賦稅受取。以供衣食。雲何依法。或國或城或村或邑。或人集處。于一切時。常依舊則。依道理取。彼王如是。若國壞時。若天儉時。則不賦稅。取時以理。不逼不罰。依先舊來常所用稱鬥尺均平。如是受取。依法不違。不逼不罰。不侵不奪。如是國王。則是憐愍一切衆生。王若如是依法受取。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常依法賦稅受取善業因故

  又複受位刹利大王。有第叁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不逼國土。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叁。所謂恒常懷忍不怒。心如是念。隨何因緣。令我嗔忿。如是因緣。一切皆舍。身雖自在。見他瑕疵。不譏不調。于諸臣僚眷屬仆使。有罪過者。不重刑罰。于他怨人。若他親善。不說其過。不說其惡。若于軍衆起嗔心時。則念忍辱。念忍辱故。嗔心則滅。口說美語。更說異言。令彼軍衆不憂不怖。恒常如是一切法中。一切時忍。自體實忍。非因緣故。如是不嗔。如是不忿。王若如是。心懷忍辱。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能于人恒常懷忍善業因故

  又複受位刹利大王。有第四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四。所謂平直斷事不偏。王善心意。于一切民。猶如父母。不以物故。不以用故。不以親故。不以恩故。不以友故。不以貴勢有囑及故。不用如是一切因緣。依法斷事。不偏不黨。于诤對者。怨親平等。利益語說。實語而說。王若如是。平直斷事。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不失國土。不失名稱。一切軍衆。皆無罪罰。能護國土。不畏他論。他王不勝。久時爲王。王領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心平直斷事不偏善業因故

  又複受位刹利大王。有第五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如是乃至到于涅槃。何者第五。所謂恒常供養尊長。何者尊長。謂尊長者。如實而見。持戒智行利益衆生。常作善業。身口意等。恒常寂靜。自心無垢令他攝福。如是尊長。王應親近。既親近已。聽法聞法常往供養。受其所說。受其言教。如其所說。王應受持。如所說行。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善業因緣

  又複受位刹利大王。有第六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六。所謂順舊。依前而與。若父先與。若祖先與。或複先祖于先舊與。若地若金若銀等物。彼受位王。以不濁心以清淨心。隨順歡喜。愛樂彼法。如是依舊。隨順贊善。教他令與。王若如是。依前而與。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常順舊依前而與善業因故

  又複受位刹利大王。有第七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七。所謂布施。心不悭吝。何者布施。布施者名。少壯老時。恒常布施。布施一切。一切種施。一切時施。利益一切。饒益一切。安樂一切。常念地獄餓鬼畜生。一切道中受饑渴等種種苦惱。布施之時。願如是等叁趣衆生。早得解脫。生人天中。王若如是。得現世報。何者現報。所謂名稱。若遭難時。奴仆軍衆。則不舍離。他國土人。常來供養。余人見已。不能破壞。一切怨敵。乃至不能得其少便。于他常勝。如是布施。得現世報。非福田處。如是布施。尚得如是現世果報。況于福田物思具足勝善布施。常閉惡道。常受樂報。彼無量種。布施而與何者無量。謂法布施。資生布施。無畏布施。王如是等種種布施。若施沙門。施婆羅門。如是布施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彼布施善業因故

  又複受位刹利大王。有第八法。應勤舍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八。所謂不攝非法行者。不令在國。以刹利王自隨法行。是故不攝非法行者。不令住國。何者名爲非法行者。所謂有人。種種方便。劫奪他物。或叉他咽。令其悶絕。而取其物。或與惡藥。令無覺知而取其物。或設方便。盜偷他物。或複私竊盜取他物。或在道路。或在市中。作諸方便而取他物。買真賣僞。種種欺诳。而取他物。或複有人。奸欺無道。壓善舉惡。進非退是。誣拄賢良。黨助不肖。或有邪見。或有斷見。或複有人苦殺衆生。望得解脫。若外道齋。于大會中。屠殺羊等。望有福德。或複有人。犍割衆生。令使不男。或複有人。淫于男子。或複有人。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如是等人。不令住國。何以故。若共同國。令諸善人心意壞故。相仿習故。同處住故。善人壞故。令王無力。失增上力。非時降雨。時則不雨。五谷熟時。五谷不熟。所有國土。一切破壞。惡人過故。以此因緣。不令惡人住在國內。此因緣故。不攝一切非法行者。不令住國。依法行者。攝令在國。攝法人故。隨時降雨。日觸順時。是故五谷至時善熟。不壞國土。離于怖畏。不生憂愁。一切國土利益之事。是攝法人。因緣力故。能斷一切生死苦惱。令有福人在己國住。以近如是福德人故。行法人故。第一梵行。所謂安住。有福德人。近福德人。順法行人。是故一切有智慧王近行法人。令住國內。王若如是不攝一切非法行者。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彼不攝非法行者善業因故

  又複受位刹利大王。有第九法。應勤舍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九。所謂不近不善知識。不善知識是惡知識。彼惡知識略有八種。一切王者皆應舍離。何等爲八。一者斷見。所謂有人如是心言。無業無施。無有此世。無有他世。此是最初惡知識也。又複第二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一切婦女。依時共行。不破梵行。又複第叁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若以火燒得大福德。若與衆生則無福德。又複第四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乃至未死。有命以來。得名爲人。若身死已。善不善業。一切皆失。如風吹雲。更無可集。衆生如是。無有罪福。又複第五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常教他人。破…

《正法念處經五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