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五十五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在如是處。遊戲受樂。不邪淫故。諸天女衆。于余天子。悉皆不往。乃至未退。有命以來。不往不近。彼諸天女。一切端正。一切好色。光明勝妙。眼見心樂。若人邪行。彼生天中。所有天女。共余天行。如是異異業報成就。此如是等身善業行。善護不犯。樂修多作。生于天中。受天樂報。次複第二口四善業。樂修多作。生于天中。口何者業。生于天處。受何樂報。謂修四種口正行戒。不妄語故。滿語美語。種種實語。常一切時。第一妙語。隨口所說。彼語則樂。隨語皆得。不妄語故。不兩舌故。所有軍衆。常不破壞。于一切時。隨順供養。不惡口故。常聞美妙歌舞遊戲喜笑等聲。第一悅耳美妙之聲。不绮語故。常出義語。一切諸天。愛樂其語。皆信其語。彼于天中如是成就口業果報。何者意業。如是天處受何樂果。以不貪故。一切憶念。一切所須。隨念皆得。得已不失。自余諸天。不能侵奪。唯自受用此果報者。不貪業故。以不嗔故。一切天愛。第一端正。可憙妙色。不邪見故。所求皆得。如所求得。不變不異。如所念得。未曾不得。常具足得。如是略說十善業道所得果報若布施者。則得勝報。以布施故。富樂轉勝。以智勝故。勝一切天。一切樂受願是根本。若癡樂者則非是樂。心自在故。福田力故。時自在故。物自在故。信解力故。以自在故。有一善業。亦生天中。乃有衆生。入于涅槃。何況生天。如是業報。第一微細。何人不知。則迷業報。迷業報故入于地獄。此如所說十善業道。若王修行。或國土人。或王軍衆。以王因緣。皆行十善。王若如是。修十善業。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行十善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第叁十。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叁十者。謂信因緣。信因緣王。若大臣等。不迷業報。意常正念。于境界中。不放逸行。彼因名爲果種子因。緣于時處。具足和合。彼名信因。若信因者。亦信于果。彼以如是谛見因果。不作惡業。猶如種子。與芽爲因。如是谛見。信因緣故。不迷業報。彼如是業。有善不善。生死相續。不斷不絕種種苦樂。能令衆生處處受生。有中流轉。如是有中相續輪轉。在于地獄餓鬼畜生天人之中。有叁種行。一福業行。二罪業行。叁不動行。謂四禅行。彼福業行。是天人因。彼罪業行。地獄等因。彼不動行。是色界因。彼叁種界。王若于中唯谛知因。彼王不迷生死曠野。如是一切。此有爲中。所謂因果。王信因果過不能壞。以能畏過。故不造作不善之業。常作善業王若如是。信于因緣功德力故。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信因緣善業因故。一切衆生。第一勝法。謂信因緣。是故王者應當精勤修習此法。受持此法。謂信因緣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叁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叁十一者。謂供養天。以何因緣供養彼天。善業行故。得生天中。有大神通。若我造作不善業道。能遮止我。若夜若晝。恒常供養。一切所作。皆能調伏。能于夢中示善不善。一切國土。不饒益時。能爲作護。令入善法。彼天如是能遮不善。若夜若晝。常能擁護。猶如父母無量方便種種擁護。應供養天。彼能作善。是故王者。供養彼天。以愛法故離于惡業。不爲侵他。非邪見故。無如是意離天無業。此天造作。一切世間。無如是心。一切苦樂。皆天所作。無如是心。供養于天。如是供養。爲利益我。不失饒益。非謗因果。非邪見心。彼王如是供養天故。得他供養。王若如是常供養天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供養天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叁十二。王者應作。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叁十二者。謂一切時。正護國土。正護國王。隨順法行。猶如父母。一切畏處。施與無畏。施無畏故。晝夜常恒善法增長。一切軍衆。皆悉敬愛。心不舍離。國內人民。或獻財物。或複贊歎。稱王善名。或時晝夜心常思惟。欲令其人得安隱樂。彼王如是利益一切諸衆生故。是以令王自在增長。多自在故。五谷成熟。國土增長。一切軍衆皆悉增長。國內耆宿。願王熾盛。彼如是王。正護國土。法財名叁。日日增長。和合相應。王若如是正護國土。于一切時。利益國土。離嗔離貪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護國土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叁十叁。王者應作。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叁十叁者。謂一切時。正護妻子。護妻子故。妻子得樂。王若大臣無量福德。多種福德。和集增長。若有財物。有何者物。何處何時。有物不惜給與妻子。若與財物。若與飲食。若與床敷。若與衣服。若或抱持。愛語信任。令心歡喜。施與無畏。如力分與。施與妻子。舍內得福。作無量種舍內福德。此護妻子。有大福德。若複有人。無憐愍心。或爲貪覆。不憐妻子。彼人之心。甚于惡獸。殺生食肉食屎獸等。若人不能出家住法。彼人應當如力如分。正護妻子。令得安樂。若自有力。無憐愍心。不護妻子。如是之人。不名在家。不名出家。是故應以資生布施。及余物施。若教持戒。王若大臣。能令妻子受戒持戒。教令布施。教令習智。更余次第。正護其樂。次第如力。王若大臣。如是作者。久時受樂。久時壽命。王若如是。正護妻子。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護妻子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叁十四。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叁十四者。謂常習智。習智者名一切苦滅。出離一切生死之因。若能決定習智者好。彼智者名于入大闇墮在闇中得無量種衰惱之者。照明如燈。生死曠野崄道資糧。盲者眼目。無力者力。無伴者伴。無救者救。病者良藥。迷者導師。生死曠野崄道遠行饑渴乏者之清冷水之飲食也。系縛生死牢獄之者出要之因。無親友者。則能與作利益親友與無目者。作光明眼。能于死時。而作強伴。閻摩羅人。來近至時。于死滅時。作大力伴。一切惡處。能爲閉塞。于欲墮墜大崄堓者。如手接取。若作同侶。得一切樂。于裸露者。是好衣服。無能劫奪。若有怖畏。破戒罪火。熱惱逼者。能作無量多枝葉花。清冷蔭影具足之樹。一切衆生。眼所矚者。皆生愛樂。是故智勝于無始來流轉世界諸衆生等。能與現在未來世樂。更無余法能作樂因。如一智也。常應識知種種修習。心行正道。心善思惟。心中安住。共余法動。無量種意。初中不善。智則能除。能示實道。此則安隱。一切饒益。皆能成就。示涅槃城。常應修習。以修習故。善識知故。生人天中。爲王爲勝。智火能燒一切煩惱。乃至後時。得寂滅樂。更無異法能令出離一切生死。如此智者。是故希望一切地者。應當思惟修習此智。爲他人說。王若如是常修習智。爲他而說。樂修多作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後正流轉。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能修習。多智因故。終得涅槃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叁十五。應勤舍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叁十五者。所謂不樂一切境界。若刹利王。樂于境界。如是王者。不得安隱。若王樂聲觸味香色。一切方便。不得安隱。亦複不能正護國土。亦複不能正護自身。常樂境界。常著心故。失法物名。叁皆退壞。樂境界王。余王能破。他破壞故。自軍衆等。皆生厭惡。不複愛樂。以厭離故。則失王位。而得衰惱。得衰惱故。或失壽命。是故王者。不用縱心樂著境界。若不縱心大樂境界。彼王則能正護自法。或時心淨。正攝色聲香味觸等。不能動心。久時爲王。王領國土一切軍衆。不厭不舍。是故他王。不能破壞。命住久時。不得熱惱。久時受樂。今既受樂。後生樂處。王若如是。不樂境界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不樂境界。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叁十六。王不應作。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叁十六者。所謂不令惡人住國。不調伏者。不令住國。若諸惡人惡業破戒。令住國者彼王則不久時爲王。則于彼人。必得殃禍。彼大過故。國人破壞。自在劣減。五谷不登。人不作業。王則不能正護國土。一切國人。于王不樂住國土天。不生憐愍。以其國內惡人住故。以其國有不調人故。彼調伏人。亦不調伏。第一修業福德之人。近惡人故。彼則有失。是故王者。不調伏人。不令住國。若王不令不調伏人住其國者。惡法行人。則不住國。以不住國。則無上過。又複常能正護國土。一切國人皆悉知王。不令惡人住在國內。則不作惡。一切國人皆修行法。不作非法。彼能如是隨法行王。一切意念皆悉成就。一切國人皆知法律。依法律行。余不饒益。不生不起。彼王如是。以法爲救。以法爲伴。王若如是以法爲本。不令惡人住其國內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離惡人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叁十七。王應勤修。多獲福德。一切國人皆不厭惡。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叁十七者。所謂依前過去舊法不斷先得。依法而與。使人軍衆一切人民先來得者。不斷不奪。若地若物。依本常與。若有何人種姓次第先來得者。隨相應與。一切人民。則于其王不生厭惡。左右軍衆。一切不能疊相妨礙。王不憂悔。不生熱惱。王位不動。國土不亂。恒常正住。一切職人。不偏斷事。強不陵弱。不違法律。一切國人。如自業作。心生歡喜。天…
《正法念處經五十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