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五十五 ▪第3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心喜故。以時降雨。寒暑隨時。常豐不儉。無刀兵劫。龍心不嗔。一切善天。不舍其國行于余國。彼王國土。以行法故。余天不壞。以人因緣。是故有天。以人力故。天則有力。彼王既知如是過已。依先舊與。不斷不奪。若王善行第一法行。于國內人。依次第來。隨相應與。依祖父來。隨所應與。若王國土令法久住。依法正護。如彼次第依分而與。如是次第依法王者。一切天衆。不求其便護其國土。彼王大富國土具足。以大富故。布施作福。持戒修智。王若如是依隨法行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不違法善業因故

  若王成就此如是等叁十七法攝取彼法。安住彼法。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彼從樂處。複得樂處。爾時彼名善時鵝王。爲說過去屍棄如來所說偈言

  若王軍衆淨  法行製諸根

  彼則有法慧  生天世界中

  若王時賦稅  依法而受取

  彼則舍離貪  爲夜摩天王

  若王忍愛語  嗔喜不能動

  彼護國土故  生天中最勝

  若王不朋诤  不看友非友

  彼則心平等  得天衆中勝

  若王勤敬宿  供養諸尊長

  彼意堅不貪  得爲天中王

  若王依先世  隨祖父法與

  彼不奪衆生  得爲天中王

  若王修施戒  說法製諸根

  彼護國土人  天世界中貴

  若王舍非法  攝取行法者

  彼正法持戒  生天中最勝

  若王離婦女  唯親近善人

  彼則無垢意  生天中爲王

  若王不普信  唯攝取善人

  彼命終真見  夜摩天中勝

  若王愛善名  不貪著財物

  彼離貪垢故  爲夜摩天王

  若王不邪見  心愛樂正見

  彼淨見不動  爲夜摩天王

  若王勤施戒  亦常修行智

  彼得諸國土  後生爲天王

  若王常愛語  生他人最樂

  彼得土清涼  生天中最勝

  若王實語說  不動如須彌

  彼登實階梯  天衆中如幢

  若王無因緣  不舉下軍衆

  彼王民不厭  命終爲天王

  若王知好惡  亦知有力無

  彼王有慧力  生夜摩爲王

  叁界第一勝  所謂名叁寶

  王若能供養  彼王則生天

  若王時見人  能利益國土

  彼離慢心儉  生天中最勝

  若王離睡垢  則離于癡過

  彼智境相應  決定爲天王

  若王離懈怠  常堅固精進

  彼能竭過海  來世爲天王

  若王友堅固  常隨法行者

  彼善友圍繞  生天爲天王

  若王離惡友  常舍離不近

  彼則離谄毒  生天爲天王

  若王持嗔害  不樂作惡業

  彼離惡垢故  常爲天中王

  若王不貪味  唯愛樂善法

  彼能示善道  黠慧生勝處

  若王善思惟  隨順善法行

  彼如法見道  到夜摩天處

  若王時速作  依如是法行

  彼速離諸苦  爲夜摩天王

  若王法利國  或以王法護

  彼爲人所贊  生天天亦贊

  若王行十善  是如來所說

  彼是修行法  生天爲天王

  若王信因緣  如是道非道

  彼則離見垢  黠慧生天勝

  若王供養天  如所應而作

  彼得天供養  生天中最勝

  若王護妻子  心意不濁亂

  彼自妻知足  生天中最勝

  若王遠境界  愚癡所愛者

  彼則是持戒  當生天爲王

  若王舍惡人  近依法行者

  彼是善法王  應爲夜摩王

  若王依法行  是護國土主

  應一切地主  亦堪夜摩王

  如是彼名善時鵝王。以願力故。生彼天中。而作鵝王。既見天主牟修樓陀念本生時。從屍棄佛所聞經法。爲令天主牟修樓陀心歡喜故。如是說已。語天王言。天王當知。業如是故。得此天處。以大法勝。故得此處。若得此處不放逸行。于後退時。心不生悔。命盡死時。醜面可畏地獄之使。不來現前。汝夜摩王。慎勿放逸。勿放逸行。汝于彼處。聞我音聲。故來至此。汝既舍離一切境界。爲聽法故。而來至此。若苦惱者。隨順法行。則非奇特。若受天樂。不放逸行。此則爲難。汝夜摩主牟修樓陀。若不著欲。則爲大樂。若更余天。近汝愛汝。隨汝而行。爲軍衆者。善得生處。以得近汝善知識故。恒常得樂。近惡知識。樂不可得。汝夜摩主牟修樓陀。于此天衆。多作利益。此諸天衆。以近汝故。得二種樂。謂今世樂。後涅槃樂。汝等諸天一切軍衆。各各還向自地處去。我今複欲更向其余放逸天處。爲除放逸

  善時鵝王。如是說已。彼諸天衆。于山頂上。飛升虛空。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聞說法已。隨喜贊歎上天宮殿。天衆圍繞。上升虛空。共諸天衆。諸天女衆之所圍繞。複有余天。住山鬘山千峰之中。遊戲受樂。如是放逸。放逸而行。境界所迷愛樂境界。爲愛所壞。于園林中蓮花水池。意念樹林。如是如是。疊共同伴。遊戲受樂。五樂音聲。天樂之音。不可譬喻。在飲食河。遊戲受樂。一切時華。一切時果。衆鳥音聲。皆悉具足。饒蓮華池具足之處。自業化果。受第一樂。如是乃至愛善業盡。作集業盡。善業盡故。如自業行。或墮地獄。或墮餓鬼。或墮畜生。若以余業。得生人中同業之處。第一富樂。或近海畔。或在其余饒流水處。作大富人廣多商賈。或作國王。常在海畔。船舶具足。多有財物。多有人衆。一切人愛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