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五十七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叁十六(夜摩天之二十二)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知諸天衆心生厭離。複爲現化。令增厭離。化作天衆。于華葉中遊戲歌舞。諸實天衆。本未曾見。如是天衆遊戲受樂。有無量種無量差別。爲實天衆。得離慢故。時實天衆。聞諸化天歌樂音聲。心生羞恥。止不歌舞。不能遊戲。不受欲樂。一心正住。觀化天衆。見化天衆作無量種歌舞戲笑。無量差別。無量可愛。更無相似可以譬喻。時諸化天。蓮華葉中。歌舞遊戲。種種受樂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見實天衆心離憍慢善調伏已。複于蓮華葉中化天歌舞。有一華葉。滿中化天。忽然墜落墮大池中。或有深沒。更不複出。或有湧出。在于水上。或如死屍。浮在水上。或有相抱二俱沈沒。皆唱是言。救我救我。疊互相喚。或有相抱發聲大叫。或有相抱而便沈沒。諸實天衆。在大池岸。觀諸化天。見化天衆退沒亂壞。極生怖畏。極大愁惱

  爾時池中一蓮花葉。既墮落已。複有一蓮華葉。化天滿中。而複墜落。墮大池中。或有沈沒。或有少力浮在水上。發聲大叫。或有沈沒不知所在。或有死已沒于水下。或有死已浮在水上。猶如船栰。或有叫喚。或共天女相抱大叫。或爲天女兩手急抱而沒水中。猶如人間在惡水中。船栰壞時。人皆沈沒。此化天衆。住花葉中。與葉俱墜。清淨水中。沒在大池。亦複如是

  爾時複有一蓮華葉。化天滿中。而複墜落。墮大池中。如石墮水。不複更出。爾時複有一蓮華葉。多有化天。住在其中。而複墜落。墮大池中。疊共相抱。皆大叫喚。或沒半身。久時叫喚。然後盡沒。如是百百千千。有無量種安詳徐墮大池水中。猶如沈石。令實天衆。皆悉見之。無量天衆。沒已不出

  爾時複有一蓮華葉。滿中化天。臨欲墮落。發聲大叫。如大山崩。或如地動。或如大海潮波之聲。化天墮時。出大音聲。亦複如是。時實天衆。在彼岸上。聞化天衆如是音聲。見如是等諸衰惱事。皆生厭離。心大恐怖。周匝繞池。觀此化天。心極厭離。共相謂言。如此之事。本所未見。有如是等一切天衆極大衰惱。昔所未聞。昔所未見此大怖畏。作是語已。或有思惟。極生厭離。爾時複有一蓮華葉。滿中天女。而複墜落。墮大池中。驚怖求哀。唱如是言。救我救我。複相謂言。若天放逸。則得如是衰惱殃禍。墜落退沒。互相告已。時諸實天。心得調伏。皆生厭離。不行放逸。心得隨順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見實天衆心調伏已。爲利益他。自隱其身。入蓮花臺。共諸調伏不放逸天入蓮華臺。令實天衆。不見天王。王及天衆。第一善心。爲利天衆。皆共入于蓮花臺中。余實天衆。不見其身。觀諸實天。作如是念。彼天雲何爲調伏不。爲離慢不

  爾時天王。知諸天衆心善調伏。乃至心中不念放逸。皆生怖畏。今正是時。應爲說法而攝取之。知此事已。于大池中大蓮華內複作變化。令生怖畏。化作蓮華。有無量葉。及諸化天。在蓮華葉。墜于大池。墮于水時。出無量種怖畏之聲。而複化作無量天衆死屍狼藉。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心自思惟。如是天衆。極大怖畏。或當馳走。奔于余地。即複化現令其不去。唯觀化天。轉轉複生大厭離心。如是一切種種化現。皆悉作已。與其天衆。入花臺中。複更觀察。遍觀察已。第一悲心。爲利天衆。出蓮花臺。共諸天衆。出華臺已。即攝神力。化事皆滅。安慰天衆。作如是言。若天放逸。一切皆當得此衰惱。一切怖畏。放逸爲本。不放逸天。則不怖畏。不得衰惱。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爲諸天衆。以偈頌曰

  愚癡樂放逸  常受諸苦惱

  若離放逸者  則得常安樂

  一切諸苦樹  放逸爲根本

  是故欲離苦  應當舍放逸

  爾時實天。見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心皆安隱。歡喜馳趣。夜摩天王。共相謂言。我今得主。夜摩天王。今者坐于大蓮華臺。天衆圍繞。能救護我。能攝受我。如是各各共籌量已。一切皆走向大蓮華上蓮花臺。牟修樓陀天王住處師子之座。與蓮華臺二俱同色。夜摩天王。共余天衆。住華臺中。天衆到已。白天王言。誰令天衆如是破壞。如是衰惱。如是墜墮。沈沒水中。唱聲叫喚。誰能如是與諸天衆種種苦惱。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告天衆曰。此放逸過。一切衆生必定皆有。汝等天衆。皆悉未知。爾時天主牟修樓陀。爲諸天衆。以偈頌曰

  一切諸衆生  皆悉不能破

  一切諸業行  無有能勝者

  能令諸世間  一切皆失壞

  以有如是力  是故名爲死

  彼能壞世間  能破陰界入

  死王從此世  將至未來世

  無力能抵捍  無有能救者

  唯有法能救  是故法名救

  命速不久停  壯色亦如是

  死來甚迅速  不應生放逸

  一切衆生樂  皆爲無常壞

  命爲死所滅  不應樂放逸

  若善業盡時  必至叁惡趣

  既知如是過  不應樂放逸

  世間屬無常  皆有叁毒刺

  有生故有死  不應樂放逸

  死能破壞命  老能令衰變

  病能壞安隱  不應樂放逸

  業繩縛衆生  心依繩閣道

  流轉叁有中  不應樂放逸

  樂者必受苦  苦者苦轉勝

  公夫爲妻子  不應樂放逸

  母亦爲妻室  妻亦爲怨家

  此等輪轉行  不應樂放逸

  于園林山谷  天女衆圍繞

  世間皆當盡  不應樂放逸

  一切天受樂  皆當歸破壞

  虛妄不可信  不應樂放逸

  有生皆是苦  是老死之器

  決定必當得  不應樂放逸

  諸根難調伏  無有能調者

  一切樂皆盡  不應樂放逸

  少年必當老  諸欲猶如夢

  是故有智者  不應樂放逸

  猶如芭蕉葉  如電不久住

  一切皆破壞  不應樂放逸

  諸根難調伏  樂著諸境界

  唯有智慧者  能住自境界

  如是天王牟修樓陀。以諸天衆心得厭離。爲利益他。說如是偈。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複爲天衆。說放逸過。作如是言。汝等天衆。雲何沒在放逸闇中。不見大惡。不見大畏。汝等皆見如是等天。以放逸故。皆悉破壞。歸于死滅。無能救者。彼諸天衆。一切樂具。皆悉勝汝。色量形貌。富樂光明。天女歌詠。舞戲皆勝。汝等現見彼諸天衆。以放逸故。一切磨滅。汝等天衆皆應思惟。遠離放逸。一切世間惡龍池中。放逸池中。境界惡龍最爲大惡。諸風火惡中。放逸之火。與憶念風。最爲甚惡。一切闇聚。無量時集。無始來集。放逸闇聚。最爲闇冥一切求便。諸惡怨中。放逸大怨。求境界便。最爲大惡。諸利刀中。放逸利刀。最爲傷害。墮惡道刀。一切大惡毒蛇之中。放逸毒蛇。貪欲之毒。能殺一切愚癡衆生毒中最惡。一切怨家。詐親善中。放逸怨家。詐現親善。最爲大惡。以起一切親故愛故。一切杻械枷鎖及以繩索系縛之中。放逸系縛。最爲堅固。過堅難故。一切曠野。無水無樹。無果無蔭。無量衆生。于中遭苦。諸曠野中。放逸曠野。最爲大惡。以離樂水。離善人樹。離持戒蔭。能與世間一切衆生無量苦惱。一切不實虛妄見中。妄見爲實。如旋火輪。乾闼婆城。鹿愛炎中。放逸虛妄。最爲不實。境界樂動。不停不住。無有如實。唯虛妄見。如旋火輪。乾闼婆城。鹿愛炎中。放逸最爲虛妄不實。一切崄岸顛墜之中。放逸崄岸。最爲可畏。必定當墮大惡道故。汝等天衆。當知如是。一切五道所攝衆生。以放逸故。叁趣衆生。行惡業故。墮大惡道。是故一切畏苦惱者。應當勤心舍離放逸。此放逸者一切苦本。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爲諸天衆以偈頌曰

  不放逸得脫  放逸常受苦

  放逸不放逸  已略說其相

  如是天王牟修樓陀。調伏諸天。爲說正道。時諸天衆。一心谛聽。心調伏故。折伏諸根。諸根寂靜。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于蓮花臺坐師子座。時諸天衆。白天王言。願爲我說畢竟利益。畢竟安樂。令我得此畢竟利益。畢竟安樂。我雲何行

  爾時天王。告諸天曰。有佛世尊。具一切智。解脫之師。一切諸過。皆悉解脫。一切功德。皆悉具足。于一切衆生中。最爲殊勝。若能歸依。則能斷除汝等苦惱佛無放逸。汝當歸依。能救汝等無量無邊生死怖畏

  爾時天衆。聞天王教。一切胡跪。及諸天女。生敬重心。攝伏諸根。于佛世尊。生敬重心。合掌頂禮。受叁歸依。一切天衆。以誠實心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善淨心。毀呰放逸。誠心悔過。以見化天。有無量種衰惱滅壞。不能堪忍。無量苦惱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見諸天衆心生厭離。複爲化現無量神通。于須臾間。能示一身。以爲千身。于千身中。現百千身。于須臾間。于一形相現于無量種種形相。于須臾間飛升虛空。種種妙寶嚴飾其身。種種形服。于須臾間。沒于水中。現一千頭。種種寶冠。種種寶印。莊嚴其臂。其身光明。勝于千日。于須臾間。化作大山。園林具足。在園林中。一切天衆之所圍繞。天衆皆見。或見在于大蓮華中。無量百千光明天女之所圍繞。是諸天女。身出光明。時實天衆。皆不能觀天王之身及天女衆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複現神通。爲令天衆離放逸故。從其口中出于百千諸天大衆。或有坐于七寶宮殿。種種妙寶光明之身。種種容服。共諸天女。莊嚴端正。詠天歌音。以爲圍繞。一切皆從牟修樓陀天王口出。或有坐于蓮花之中。如蜂歌音。飲于天酒。香味相應。共諸天女。或百或千。以天衣鬘而爲莊嚴。身出光明。皆從天王口中而出

  時牟修樓陀。複現神通。從口而出。或有天衆。乘七寶鳥。遊戲歌詠。五樂音聲。共諸天女。歡娛受樂。從于天王口中而出。天之莊嚴。不得爲比。光明功德。皆悉具足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複以神力從其口中化天踴出坐于拘婆羅耶中。作天伎樂。出妙音聲。諸天女衆之所圍繞。皆飲天酒。歌頌戲笑。共諸天女。或百或千。或億百千。不可喻色。殊勝天女。而爲圍繞。種種遊戲。天園林中。遊行空中而行道路。歌頌音聲。勝于實天。足一百倍。歌音色樂。種種功德。皆悉具足。令天衆聞。時實天衆。未曾見此希有之事。見已皆生希有之心。或生歡喜。或有生疑作是思惟。此天雲何從于天王口中而出。甚爲希有。時實天衆。如是思惟。或共論說。不知雲何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複現神通。從其口中出化仙人。種種容貌。…

《正法念處經五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