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諸法集要經》

「經集部」經文728卷17頁碼:P0458
宋 日稱等譯

  《諸法集要經》八

  觀無畏尊者集 / 西天譯經叁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诏譯

  舍離懈怠品第二十

  謂由彼劣慧  而生于懈怠

  好習戲論言  遠離于正智

  舍離善知識  樂習近惡友

  爲破法因緣  此說爲邪命

  不知時與方  及彼諸難處

  不應說爲說  心常生愁怖

  不避于譏嫌  而常往乞食

  爲佗所輕賤  樂自稱己德

  起增上貪癡  生掉舉邪慢

  深著于五欲  心不依正教

  違背王教敕  常懷于忿恚

  狂亂失正念  非時而致死

  遠離說法師  不達法非法

  善人雖教招  生嗔而毀呰

  貪嗜彼飲食  常著于睡眠

  如是罪衆生  當墮于地獄

  若決定精進  能生于樂報

  是故依正法  而當取善果

  若懈怠爲本  生叁種過失

  唯精進對治  能破諸癡惑

  謂彼叁毒因  能招叁種報

  此叁爲根本  隨趣于叁有

  若樂彼懈怠  則棄諸善法

  衆惡由之生  當墮于地獄

  或取彼生貪  或舍此增恚

  如是處執著  此說爲愚癡

  懈怠覆其心  如中毒悶絕

  于放逸深坑  墮落無疑惑

  若樂行精進  離懈怠垢穢

  解脫諸恐怖  此則獲樂分

  若作意懈怠  不修勝淨法

  得廣大過咎  是人唯苦分

  由眷屬纏縛  當墮于險難

  是故此生中  無貪彼欲樂

  又彼懈怠者  常爲癡所蔽

  無少分福業  衆共生輕賤

  又彼懈怠者  生睡眠惛沈

  破壞解脫門  智者善防護

  又彼懈怠者  起無慚無愧

  此二爲苦本  後得大恐怖

  又彼懈怠者  悉廢其修作

  是人于世間  雖活即如死

  又彼懈怠者  引生于掉舉

  令心不寂靜  命終心散亂

  沒懈怠淤泥  何由超苦海

  唯勇猛精進  能到于彼岸

  又彼懈怠者  如傍生無異

  但思念所食  余則無所知

  由貪嗜飲食  樂作不淨行

  所欲多匮乏  常從佗乞丐

  乃至于自身  忍寒熱饑渴

  皆由懈怠故  備受于艱苦

  由彼懈怠故  衆人皆嫌棄

  彼爲自欺罔  何能盡苦際

  不學真實乘  唯貪于美味

  命終墮惡道  徒勞生後悔

  若發起精進  安住彼正念

  永斷不善法  此則爲智者

  如是種種苦  皆由懈怠生

  了知是業報  畢竟不複造

  衆生叁毒火  念念常熾然

  大悲甘露雨  爲彼而息除

  悲愍有情品第二十一

  謂身語意業  常與善相應

  顯示叁惡道  引之令出離

  若依止悲心  能趣寂滅樂

  愍念諸衆生  如母愛己子

  于有苦衆生  尋求而捄護

  鬼趣尚蒙祐  得生于天趣

  若具足悲心  愛念諸含識

  是名大丈夫  人天鹹恭敬

  若人有悲心  則能持淨戒

  如月照世間  光明常清淨

  能令諸衆生  離愁怖憂戚

  是故于悲心  畢竟常親近

  若人離粗犷  以悲心莊嚴

  是名良福田  名稱普周遍

  由悲心普滋  諸根無垢染

  住清淨正見  去菩提不遠

  若人具悲心  如諸天自在

  于百千生中  永離彼貧乏

  若人意質直  如金可貴重

  複安住悲心  斯爲無盡寶

  若人具精進  常勤求正法

  以悲心明燈  爲說除疑暗

  常于晝夜中  不舍其悲意

  隨其所至處  樂說而無懈

  悲心極清涼  息衆生熱惱

  令得上妙樂  後獲真常果

  故諸佛所贊  悲爲無盡財

  亦如淨池沼  能滌諸罪垢

  是最上莊嚴  破煩惱黑暗

  沃潤菩提苗  令得真常果

  若人有悲心  如牛出醍醐

  具足其美味  蠲身心熱惱

  叁有如巨海  叁毒如駛流

  悲心爲舡筏  仁者所乘蹈

  悲爲功德財  白淨法嚴瑩

  善人常系念  此說名爲悲

  悲舍離剛強  內則生諸善

  除煩惱過患  如镕金出礦

  悲心如寶器  滿中容妙物

  增長彼善根  隨念獲安隱

  悲心如寶藏  衆生用無盡

  能破彼貧窮  成就廣大利

  悲心常寂靜  樂修習諸禅

  離放逸境界  出五欲垢染

  又複起慈心  于他生愍念

  令彼獲輕安  得脫苦纏縛

  以意善思惟  常遠彼罪垢

  解脫諸恐怖  志求寂靜樂

  常與忍相應  自他則無惱

  世間鹹喜見  後得生天中

  若人能安住  慈忍無上寶

  一切諸有情  瞻之如父母

  慈愍無過上  爲樂之根本

  若人無是心  後則唯有苦

  若梵天悲心  自在天忍辱

  諸持明智母  皆不及慈行

  不害第一福  正見最上善

  寂靜心常安  得離諸險難

  是故當了知  心常生憐愍

  以施戒忍慈  修成無垢智

  布施品第二十二

  由淨施所感  十二種功德

  得生人天中  財富無與等

  若人返是者  獲咎亦如此

  愚癡不樂施  後墮于惡處

  爲妻子眷屬  起悭吝貪愛

  造匮乏苦因  常希求不足

  若廣行布施  解脫貪纏縛

  摧彼我慢幢  破滅諸癡暗

  施爲彼先導  引生殊勝處

  于人世天中  當招于巨富

  施如彼浴池  戒能淨諸垢

  以智善觀察  能超于叁有

  謂施戒及智  叁種如燈明

  若人善修習  永離諸癡暝

  愛恚如巨海  疑惑如波濤

  欲渡彼險難  當修施戒智

  衆生多狂亂  隨所生貪著

  欲防護彼心  當修施戒智

  如是叁種行  我說爲良藥

  善除煩惱病  皆使獲清涼

  心起邪思惟  生放逸過失

  爲彼淫怒癡  相應而纏縛

  是叁毒可畏  如火燒世間

  以施等對治  當斷令永盡

  不修施等行  彼則爲愚癡

  是人常苦惱  求樂則無有

  若在在處處  衆生造諸罪

  隨彼彼因緣  受種種果報

  一切有爲法  皆從因緣起

  未見無惡因  而受于苦報

  心不樂惠施  面常生怒色

  斯爲貧窭因  是故當遠離

  若施生喜心  離相應悭垢

  後得生天中  諸天共遊戲

  是悭如彼冤  損壞極可畏

  能令諸衆生  受餓鬼饑渴

  若樂行布施  所生即快樂

  是故諸智者  于施常稱贊

  施如彼光明  所至則隨有

  若生人天中  得供養恭敬

  故諸佛所說  當善修布施

  住不可破壞  最上堅牢處

  善行其施者  則降彼悭冤

  常以慧觀察  無令得其便

  施如彼良田  而有其叁種

  善熏心種子  各獲其果利

  初樂行于施  後專持淨戒

  以智斷愛垢  此理無過上

  世間皆無常  複多諸過失

  不能斷彼愛  何由生勝處

  當發起大心  樂廣行布施

  舍此不修習  後受餓鬼報

  由依止施故  複堅持淨戒

  是人于後身  受轉輪王位

  由具彼禁戒  善知時非時

  解脫苦邊際  得近菩提道

  諸天不行施  其福則隨滅

  智者了知已  當樂行喜舍

  乃至此生中  受人間快樂

  皆由彼施故  常系念修作

  設墮畜生中  亦受彼快樂

  皆由彼施故  是如來所說

  若人不樂施  後墮餓鬼趣

  斯由悭吝故  常食諸不淨

  若樂行布施  則得清涼果

  不修如是行  爲饑渴所燒

  由先放逸故  不修施等因

  于彼命終時  自心生熱惱

  心喜而行施  得衆所愛敬

  常獲于吉祥  感果故相似

  若人不樂施  自亦不受用

  常吝惜其財  終爲佗散壞

  若人具珍財  奉尊親師長

  斯順于正行  則不爲虛用

  于貧病疲乏  一切諸有情

  常樂清淨施  爲之作眼目

  由如是行施  施已得生天

  諸天若生悭  不久而退墮

  人間修施因  天中受樂報

  非無所修因  而妄招其果

  若離于施戒  亦不修禅定

  如是愚癡人  雖活死無異

  若不樂正法  則減失慧命

  愚夫不修習  雖活則如死

  若人無智燈  心則不明了

  彼則如傍生  爲人皮所覆

  不施複多貪  諸根常散亂

  當知彼非人  如餓鬼鬥诤

  住慈念觀察  修施戒禅定

  斯爲寂靜人  諸天鹹恭敬

  具德衆所尊  無德鹹輕易

  如是善了知  是名人中天

  善修其施者  獲富樂長壽

  于此世佗世  常樂行喜舍

  衆生隨自業  生于五趣中

  唯施等善因  見之如父母

  了知布施因  所感其勝報

  當奉持淨戒  得脫叁有苦

  持戒品第二十叁

  戒爲最勝財  如日光普照

  若人命終時  唯戒爲伴侶

  持戒得生天  或得諸禅定

  于此世佗世  光明無與等

  若人樂生天  少因則能得

  是故遠諸惡  常持于淨戒

  若能護彼戒  心樂行于施

  後得生天中  獲妙樂無比

  妻子及珍財  親眷朋屬等

  護持淨戒者  睹此皆非樂

  于戒生愛敬  如護念赤子

  則離彼毀犯  常生于勝處

  由修彼淨行  施戒悉圓滿

  以白業莊嚴  得生于天上

  戒如于寶藏  能生彼富饒

  名稱及生天  不求而自至

  此叁種勝報  鬼趣尚能求

  何況具智人  淨心而奉戒

  若人于淨戒  盡形能護持

  得至不滅處  永盡諸苦際

  過去諸輪回  爲叁毒纏縛

  戒如淨光明  能破彼黑暗

  戒如天池沼  具衆寶嚴瑩

  亦名堅固財  水火無能壞

  是故彼正士  于戒曾無犯

  常生愛敬心  得最上寂靜

  決定心堅固  于戒無缺漏

  唯彼戒功能  命終常守護

  若親持戒人  如日光所照

  習近毀禁者  轉增其癡鈍

  離不善垢穢  無希求熱惱

  如是持戒人  諸佛所稱贊

  持戒具福慧  初中後皆善

  破戒唯愚夫  如傍生無異

  若人持淨戒  得戒衣所覆

  于戒若毀犯  彼則如裸體

  由持戒生天  天衆競迎奉

  于彼園苑中  而共相遊戲

  具足諸福業  堅修持梵行

  是人生天中  決定無疑惑

  由持彼戒故  增益諸善利

  于上妙五欲  心不生染著

  若此世佗世  戒爲其伴侶

  于彼險惡道  爲之作依怙

  于饑渴怖畏  作第一捄護

  應當善觀察  舍此何歸趣

  甯以利刀劍  而自斷其首

  于彼戒功能  不應生毀犯

  是持戒功德  因果皆清淨

  招世出世樂  爲諸佛所贊

  若人不護戒  無初中後善

  失廣大利益  及最上寂靜

  持戒第一善  施所不能及

  彼財有限量  戒功能無盡

  由戒德莊嚴  衆人所愛敬

  當知諸如來  因戒而成聖

  持戒最清涼  除身心熱惱

  是故常奉行  當得生天道

  戒爲生天梯  亦名爲樂海

  若人離彼戒  後唯生憂悔

  戒如清涼水  深廣常彌滿

  爲彼持戒者  滌身心垢穢

  受天中妙樂  及殊勝莊嚴

  皆由戒功能  善因之所致

  若安住淨戒  衆善鹹依止

  念念常增長  無惡道怖畏

  若專修梵行  以戒而嚴身

  是人于現生  得供養恭敬

  由堅持禁戒  常遠諸不善

  于彼一…

《諸法集要經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