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本事經》

「經集部」經文765卷17頁碼:P0662
唐 玄奘譯

  《本事經》二

  大唐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一法品第一之二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貪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貪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貪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貪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貪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偈言

  若于貪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貪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貪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貪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嗔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嗔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嗔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嗔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嗔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嗔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嗔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嗔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嗔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癡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癡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癡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癡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癡。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癡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癡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癡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癡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覆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覆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覆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覆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覆。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覆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覆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覆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覆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惱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惱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惱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惱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惱。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惱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惱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惱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惱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忿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忿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忿。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忿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忿。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忿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忿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忿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忿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恨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恨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恨。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恨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恨。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恨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恨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恨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恨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嫉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嫉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嫉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嫉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嫉。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嫉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嫉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嫉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嫉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悭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悭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悭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悭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悭。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悭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悭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悭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悭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耽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耽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耽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耽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耽。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耽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耽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耽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耽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慢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慢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慢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慢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慢。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慢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慢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慢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慢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有于害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害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于害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害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于害。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于害未知  彼去涅槃遠

  于害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害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害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若于一切。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于自心。未離一切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于一切。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于自心。已離一切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故于一切。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于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一切未知  彼去涅槃遠

  一切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一切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回

  重攝前經嗢拖南曰

  食恚及愚癡  覆藏惱忿恨

  嫉悭與耽嗜  慢害將一切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一切修習。福業事中。慈心解脫。最爲第一。所以者何。慈心解脫。威德熾盛。映蔽一切諸福業事。以彼諸事所有威德。欲比所修。慈心解脫。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苾刍當知。譬如小大諸國王中。轉輪聖王。最爲第一。所以者何。轉輪聖王。威德熾盛。映蔽一切小大諸王。以彼諸王所有威德。比轉輪王。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諸福業事。亦複如是。欲比所修慈心解脫。十六分中。亦不及一。又如小大諸星之中。其滿月輪。最爲第一。所以者何。是滿月輪。威光熾盛。映蔽一切小大諸星。以彼諸星所有威光。比滿月輪。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諸福業事。亦複如是。欲比所修慈心解脫。十六分中。亦不及一。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福業事  比慈心解脫

  于十六分中  亦不能及一

  于一有情所  能修慈善心

  其福尚無邊  何況于一切

  諸有大國王  威伏于大地

  世間祠施會  一切無不爲

  如是祠施福  比所修慈心

  于十六分中  亦不能及一

  如轉輪聖帝  威德蔽諸王

  亦如滿月輪  其光映諸宿

  如是諸所修  一切福業事

  皆爲慈善心  威德之所覆

  修慈心解脫…

《本事經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