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要集經》上 ▪第3页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切諸法悉爲空門。以何謂空。令當來法無所生故。諸法欲門除所著故。其度門者。宣暢諸法究竟本末。其行門者。一切諸法無放無舍不沒不生。其名門者。一切諸法已離號字。其名本淨無逮無失。其輕門者。悉度諸法輕慢之惑。及恩愛根報應因緣之所由生。其順門者。宣暢諸法調定降伏。其縛門者。解一切法令興寂寞。其焚門者。燒除諸法令甚清淨。其焱門者。于一切法無有挂礙無著無脫。其趣門者。斷除諸法所歸音響不舍元本。其如門者。曉了元本不進不動。其隨門者。從一切法而發起之。其處門者。于一切法亦無所處不壞憂戚。其作門者。不見諸法所造種姓。其等門者。于一切法奉修平等而不退轉。其垢門者。計于諸法以離垢穢本末無疵。其受門者。攝取諸法而不可得。志于深妙。于六事入及一切法意得永寂。其岸門者。一切諸法令度彼岸。不見彼此度與未度。其生門者。不得諸法生老病死。其思門者。一切諸法悉爲寂靜。不念不舍無著不著。其法門者。法界常住則以隨時興顯諸經。其寂門者。一切諸法皆在澹泊靜寞之地而無患難。其虛門者。一切諸法皆如虛空無本末無住。其盡門者。諸法悉盡而不退轉悉亦永滅。其住門者。諸法無動無能搖者。其慧門者。因從其慧無所習行。悉無能知亦無不知無思無見。其斯門者。一切諸法無應不應。亦無合散曠其言辭。其闡門者。雖遊諸法蠲除諸戶。其蓋門者。于一切法去諸覆蓋。使知空無棄捐六事。其念門者。而于諸法消化所生不念不忘。其已門者。諸法皆由因空。而生恐懼緣生衆苦。其去門者。于一切法舍離斷滅有常之計。其數門者。悉于諸法不舉所生。諸所有數無高無下。其立門者。一切法住住無所住除諸所處。其無門者。雖在諸法無來無去。不立不坐不遊不寐無應不應。其具門者。存于諸法具足無六無度不度。無所周遍猶如虛空。其陰門者。皆于諸法解知五陰起無所起。其響門者。解一切法無有音聲。所謂無響永離文辭。其差門者。了于諸法雖處放逸而無馳騁。其固門者。明知諸法解散堅強永令滅度。其消門者。悉達諸法了其邊際。而無處所無有終始。亦無有生猶如世尊。計于文字無能堪任。倍加言辭亦無所有。亦複無名文字。無言亦不談語。不執所向無書無讀。所以然者。虛無實故。諸法如是由此而有是入總持。計于無者宣暢入空。其能入此近菩薩行。于諸文字解無瘡病。不爲文字之所系著。分別諸法所由次第。逮得聖慧音聲所由。假使菩薩入此文字空印門迹。若聞若受執念懷抱。爲他人說心不墮落。則能蠲除二十衆結。一其志強而不怯弱。二意念常存不爲恍惚。叁能獨步無所忌難。四其心堅強不懷羸劣。五志在羞恥慚愧不逮。六意能覺了靡不通達。七智慧巍巍莫不蒙曜。八辯才之辭無一滯礙。九致總持所聞悉持未曾忘失。十除疑網無有猶豫。十一通達不懷沈吟。十二所在遊居在于衆人不懷增減。十叁言辭柔和無不稽颡。十四若聞粗言不以憂戚。十五性不卒暴而常安詳。十六所住明了分別音響。十七了五陰品四大諸入報應因緣。十八剖判諸法靡不通達曉了諸法。知人心念而爲說法。十九知處非處限與無限。曉了智慧明解善權隨時開化。二十識別進退出入之事威儀禮節。解了羞恥執堅牢劍所可遊入。興發無上正真之道。說此文字空印之門。若聞若受奉持諷誦。這得聞之致十功勳。一世世所生不受女身。二棄捐衆難八不閑處。叁所在遊居常得閑暇不懷匆匆。四常值佛世這見世尊。便生悅豫。五其心亘然供養大聖。六如來見心爲說經典。七聞其所說辄即奉行。八尋便逮得立不退轉。九曉了空慧逮無從生。十疾成無上正真之道。是佛要集
又所可宣佛要集者。等于叁世。嚴淨叁場。逮無所生了真谛法。解了叁界。暢淫怒癡。自然無樂。無斷無常。無處無住。其叁乘者歸于一門。通達諸法而無所诤。入無等倫。無行無步。無想無比。又計佛者。未曾覺成逮最正覺。不決諸法不知不得。佛不逮慧亦不無慧。不合塵勞亦無嗔恨亦不取證。不得不礙亦無所行。不住平等。佛不得道亦無所失。無法無衆。佛不得佛。不想菩薩。不解不縛。一切衆生本甚清淨。佛不見法不聞不念。亦無所教。尊無所說亦無言辭。解諸佛者乃知無言初不演音。于當來世亦無所宣。不教人說無慧不慧。佛非衆祐亦非淨畢。衆祐之德。佛不飲食。不施人食。佛無有身亦無形體。莫觀如來有色身也。無相無好。無有經典及與法界。佛不出現亦不常存。未曾滅度亦無所滅。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永滅度故。佛不獨立不處大衆。無能見佛亦無聞者。無有供養。計諸佛法無有若幹。亦複非一。佛不得道。不求處所。不轉法輪亦不退還。佛如假號。計如佛者音聲亦如。過去當來音響無異。去來平等。其平等者則無偏黨。其無偏黨彼無無量。其無無量彼無終亡。其無終亡不行醫藥。是佛要集
所以宣傳佛所講者。欲以愍傷度衆生故。佛無要集亦不分別。亦不講論要集之義。天王如來。講說于此佛諸要集經典義時。普光世界。萬二千菩薩皆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時諸菩薩都不自見若幹億佛。但睹一佛天王如來。于是文殊師利住忍世界。心自念言。今日十方各恒沙等諸佛世尊。悉來集會東方佛土天王佛所。普共頒宣佛要集法。吾甯可往詣彼世界。奉見諸佛咨受經典。吾常周行至于十方。稽首諸佛聽所說法。于今悉集會一佛土。是時難值希未曾有。如是比像無上聖土。顯出于世。不可再遇難可見聞。文殊師利報彌勒曰。可共俱往詣天王佛普光刹土。無央數佛百千億載悉會乎彼。俱同頒宣佛要集法。當共聽受並見諸佛。所以者何。諸大聖尊皆會一處。難可值遇。彌勒菩薩答文殊師利曰。仁者欲往便可進路。吾不行也。所以者何。諸佛會者道德巍巍。不可攀喻。身不能見。亦不堪任睹形聞音。又文殊師利。莫以像色觀諸如來。佛者法身。法身叵見無聞無養。文殊問曰。卿不供養于如來乎。彌勒答曰。吾不供養。所以者何。如來至真不可供養。本無如來則無二故。文殊又謂。所言無二爲何謂乎。彌勒答曰。其無二者謂無所著。不可稱載無有若幹。所言無二。不造二業。何謂二業。言此塵勞是懷嗔恨。興如是輩生滅之見。此爲奉戒。是爲毀禁。妄想彼此。斯謂爲二。此爲聲聞。是爲緣覺。斯平等覺。妄想如是則爲造二。斯爲聲聞。爲緣覺爲佛。懷如此想則曰爲二。當除此法。奉行其法。證明其法。此爲二。分別其慧其不解慧。假使文殊。念持二慧志在進退。上至計佛則造二業。我于一劫若複過劫。講說諸二。所演辯才而無窮極。所以者何。計諸二者而無有二。敢可頒宣皆入一義。一切諸法皆無若幹
文殊答曰。卿身今者墮大顛倒。一切諸法悉無所生。強爲分別。若幹種辭反咨嗟身。我于一劫若複過劫。辯無窮盡。彌勒答曰。因其文字言有所著。察一切法實無所生相不可動。時文殊師利。謂余菩薩諸族姓子。俱共往至天王佛所。見諸如來聽受所說。辯積菩薩報文殊曰。如來至真不可得見。何因仁者而發此教。當共往見如來乎。如來何在而欲見耶。曾聞佛說。如來至真無去無來。今計叁世法皆悉空無故不可見。向者文殊有此教言。往見如來。以何等眼觀如來乎。肉眼見耶。爲用天眼。若以肉眼。肉眼無見。所以者何。肉眼空故。空無所見。若以天眼。計于天眼無有想念。不以想念可見如來。文殊告曰。如族姓子今者所念。無有如來亦無經典。無見無養。如辯積意所趣雲言。甯可稱說分別言辭。諸佛如來。衆生往來供養奉事。悉假文字。字自然空。以故平等此之謂也。如來無言無本無轉。悉自然空。謂此二事悉平等矣。如來無言無本無轉。其堪任者可共俱進。不肯者已。吾當獨往
無形而現形 亦不住于色
欲以開化衆 現身而有教
佛者無色會 亦不著有爲
皆度一切數 導師故現身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諸佛要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