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羅尼集經》五 ▪第2页
陀羅尼集經卷第五(觀世音卷中) / 大唐天竺叁藏阿地瞿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薩不空罥索心中心咒第十叁
咒曰
唵(一)唎悉底哩(二合)盧迦(去耶反)毗社夜(二)阿谟伽波舍(叁)摩诃鸠嚧馱(四)啰阇夜(五)唎陀(去音)夜(六)阿波啰(上音)提阿跢(七)嗚[合*牛]嗚[合*牛](八)[打-丁+市] [打-丁+市](九)
是一法咒。能滅罪障。忏悔治病。大有神驗。具如不空罥索經說
畫觀世音菩薩像法
一切觀世音菩薩像。通身白色。結加趺坐百寶莊嚴蓮華座上。頭戴七寶莊嚴華冠。而有重光。其華冠中有立化佛。其華冠後作簸箕光。其光之內總作赤色。其像背倚七寶繡機。其像左手屈臂當心。又屈中指向上直豎。右手屈臂。向左手上。屈頭指與大指相撚。而拄左手中指之上。其像頸有寶珠璎珞。左右臂腕各有寶钏。又以寶花莊白亵絡膊。身著花莊白亵之裙。其裙腰作青色赤裹。又以寶[縧-爪+刀]系其腰上。其像左右廂各有一菩薩。以爲侍者。其二菩薩。通身黃色俱頭戴華冠。右廂菩薩。右手屈臂而把白拂。左手屈臂而把蓮華。左廂菩薩。右手屈臂把雜寶華一枝。左臂屈豎手把白拂。悉著朝霞。缦[膫-(日/小)+(誇-大)]之上。華莊白亵絞于髀上。而各立于蓮華座上。其像侍者後左右廂。各有叁菩薩。以次上下側身。各面向像瞻仰而坐。助觀世音。神通自在救護衆生。其像左廂上一菩薩。通身黃色頭上有少黃色。以寶莊華。緣于髻上。青色圓光。耳有白環。而申右手當右膝上。皆展五指。垂掌向下。左手當心而把蓮華。以白華亵絡其膊上。兩臂腕上而著寶钏。又以朝霞缦[膫-(日/小)+(誇-大)]。而坐青蓮華上。次下菩薩。通身黃色頭戴華鬘作赤圓光耳有白環。乳房高大。以輕白華亵。橫缦乳上。右手背在髀上。屈著。豎手向上。五指俱散。左手覆在左髀膝間。臂腕有钏。著朝霞裙坐紅蓮華上。次下菩薩。通身白色。面上眉間而有天眼。其頭發髻如似赤色。頭無華鬘。作青圓光。耳上無環。而有四臂右邊一臂。屈肘向後腋間出舉向頭。以其手指拄著發鬓。一手屈臂。拄右膝上。把黃色數珠珠有叁七。左一臂屈肘向後。腋間出手。向上至于肩上。手指如拳。一臂拄著髀膝間。覆手把經匣。以淺綠紗絡其膊上。以朝霞裙交其腳胫。而坐紫色蓮華座上。右廂叁菩薩。次上一菩薩。通身白色頭戴華鬘。作青圓光。耳有白環乳房高大。以白華亵橫缦乳上。左手屈臂在左髀上。而把蓮華。右手按髀上。仰把一物。狀似果子。亦如似華。盛在掌中。班斑然作。臂腕有钏。著朝霞裙。帖膝坐于紫蓮華上。次下菩薩。通身黃色頭戴赤色華鬘。作赤圓光。耳有白環。左手屈臂在左髀上。把于蓮華。右手在右髀上。仰掌散指如峻顯之。臂腕有钏。以素白亵絡其膊上。著朝霞裙。交腳而坐紅蓮華上。次下菩薩。通身黃色頭有花鬘。仰面向上看視其像。耳有白環作青圓光。而有四臂。乳房高大。以白寶褺橫缦乳上。二手合掌。又一左手屈臂在左髀上。而把蓮花。其華紫色。其華莖狀如箭幹形。而作黃色。華頭向上。右一臂屈向後。腋間出手。向上至于肩前。而把數珠。珠有叁七。而著赤色菊華褺裙。交腳而坐青蓮華上。其菩薩等並是觀世音菩薩眷屬。于其像上。近光左右。各有二軀須陀會天。右廂天者。作乾闼婆音樂供養。左廂天者。以散華香供養菩薩。又華光兩邊。各有四鳥而助供養。左邊有二頻伽鳥。並行而立。次後有二鹦鹉。並行。右邊有二孔雀。並行。次後有二白鶴。並行。其像座下左廂。又有二菩薩。通身赤色作年少形。顔容端正軀貌肥壯。頭發短促如作赤色。面上眉間有一天眼。有一白蛇。從背後出。而向左轉高舉頭。卻向此菩薩面看。右手屈展。左手近乳而把蓮華。而著豎襕青白色亵。短小裙子缦腰[膫-(日/小)+(誇-大)]上。立而不坐。右廂菩薩。通身黃色著朝霞裙。合掌峻坐紫蓮華上。仰面看像而作供養。布以綠地。其像兩邊有菩提樹。于其樹上有淩霄華。絞絡座下。著青綠黃赤紫等色。爲廁寶地畫像法竟
觀世音毗俱知菩薩叁昧法印咒品(印有二十一咒有四十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中。說諸法印陀羅尼咒時。與無量菩薩大衆及無數持咒賢聖衆俱。前後圍繞。來詣佛所。到佛所已。五體投地頂禮佛足。禮佛足已。繞佛叁匝卻坐一面
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毗俱知。甚深微妙秘密神通。具諸法印及壇場法。護持世間普令衆生。人非人等免離諸苦。一切衆生獲其利益。我今欲說。惟願世尊聽許我說。時佛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爲一切諸衆生故。欲說法印陀羅尼壇。我助汝喜隨汝意說。爾時同會諸菩薩衆莫不歡喜。一時稱善。爾時觀世音菩薩承佛神力即說印咒
毗俱知大身法印咒第一
先反列二手小指。各在無名指背上。次各列無名指。在中指背上。二腕相著。豎二中指頭相拄。豎二大指二食指。然其食指少屈。似不屈勢。頭指來去(若以二食指總屈來即是華座印)咒曰
那(上音)谟薩婆怛他伽底骠(一)阿啰诃陀(上音)骠(比冶反二)叁藐叁菩提骠(比冶反叁)唵(四)跛冶那(去音)薩儞(五)怛啰(二合上)薩儞(六)怛啰(二合上)西(七)怛啰(二合上)薩耶(八)毗[口*梨](二合)俱(上音)知(九)跢知(十)倍移跢知(十一)倍移跢知(十二)倍啰(上音)提(十叁)倍啰(上音)提(十四)濕閉(二合)羝(十五)遮智尼(十六)莎(去音)诃(十七)
是法印咒。若欲誦時。可作身印至心誦之。諸佛聞者皆悉稱贊。若諸菩薩聞咒音者。皆生歡喜。諸天聞者。皆悉頂禮。一切金剛聞咒音者。皆悉怖畏。若諸鬼神聞咒音者。皆生恐懼。六道一切衆生聞者。一切皆發菩提之心。在地獄中受苦聞者。皆得停息一切酸楚。法應如是
毗俱知大心咒第二(用身印)
咒曰
唵(一)毗梨(二合)俱(上音)知(二)俱(上音)知诃(入音叁)
毗俱(上音)知中大心咒第叁(用身印)
咒曰
唵(一)毗[口*梨](二合)俱(上音)知(二)沒馱(上音)儞 (叁)索(四)
毗俱知小心咒第四(用身印)
咒曰
唵(一)毗唎(二合二)
毗俱知中小心咒第五(用身印)
咒曰
唵(一)毗唎(二合)俱(上音)知(二)莎诃(叁)
請毗俱知來咒第六(用身印)
咒曰
唵(一)毗唎(二合)俱(上音)知(二)莎诃(叁)
毗俱知一切用咒第七(用身印亦名大心咒)
咒曰
唵(一)般摩跋時唎(二合)儞(二)嗚[合*牛](叁)泮(四)
毗俱知頂咒第八(用身印亦名頭咒)
咒曰
唵(一)智儞(二)莎诃(叁)
若有人。持前大咒等八種咒時。欲作法者。皆應同用前法身印。種種有驗
毗俱知香爐法印咒第九(印是第二咒是第九)
准前身印。上唯改二大指。博著二食指。二中指屈上節。頭相拄咒曰
唵(一)賜俱(上音)嚧俱(上音)嚧(二)毗阇(去音)曳(叁)莎诃(四)
是法印咒。當欲作法誦毗俱知菩薩咒時。當以此印印其香爐。及印香已。然後燒香。手執香爐。心口發願。今爲某事(雲雲)。供養畢已。次印香水
毗俱知香水法印咒第十(印是第叁咒是第十梵音雲乾陀達羅度波)
以右手五指。相博展之。屈肘。側手印香水上。左手無用咒曰
唵(一)菩底(都爾反下同二)菩陀缽底(叁)輸達(上音)儞(四)莎诃(五)
是法印咒。當欲作法誦咒之時。作印印水誦咒七遍。以水散灑頭身之上。亦用此法咒。供養諸佛菩薩等已。次作護身印咒法事
毗俱知護身法印咒第十一(印是第四咒是十一)
斜側覆二手。以二大指並豎。仍頭狀似鳥翅
咒曰
唵(一)鼻(上音)比儞(二)诃(入上音呼)
是法印咒。當欲作法誦咒之時。即以此印護自身已次作結界
毗俱知結地。界法印咒第十二(印是第五咒是十二)
左右中指以下。反叉掌中右壓左。指背博掌。以二大指斜並相拄。直豎。屈二食指。相博甲。相背。以二大指拄地咒曰
唵(一)倍移跢知(二)嗚[合*牛](叁)
是法印咒。當欲作法誦咒之時。以此印印地。辟除一切地上地下所有諸惡魔神鬼等。次作四方結界印咒
毗俱知結四方界法印咒第十叁(印是第六咒第十叁梵音波羅迦羅)
先側左手。五指相著。以右手壓左臂上。手背相著。以右大指鈎左大指。隨日右轉咒曰
唵(一)婆移跢知(二)嗚[合*牛](叁是咒同地界咒)
是法印咒。當欲作法誦咒之時。即以此印右旋叁轉。向四方繞。辟除四方所有一切魔鬼神等。次作結上方界印咒
毗俱知結上方界法印咒第十四(印是第七咒第十四)
左右二手。中指以下叁指反叉。右壓左。指背博掌。以二大指。頭斜相拄。屈二食指。甲相博拄。以大指頭。倒臨頂上。勿令著頂咒曰
唵(一)跢知(二)嗚[合*牛](叁)
是法印咒。能除天上虛空所有一切諸魔惡鬼神等。當欲作法誦咒之時。但護身結界。更無所畏。種種欲作毗俱知法。無有妨難皆有神驗
毗俱知師子座法印(印是第八用大心咒梵本雲思蠅伽散那)
以左右頭指中指無名指。頭相拄。合腕。以二小指直豎。相去半寸許。以二大指。屈入掌內(若來向外直豎二大指名來)
毗俱知歡喜法印(印是第九用大心咒)
二手各屈小指。以二大指各壓甲上。余指各散舒。右手者直舒臂。左手者覆胸上著。起立屈右膝。身就右邊。左腳斜直豎(若二腳相去四尺許即是使者印若喚來用右食指屈即來展即去)是一法印。打一切鬼及阿修羅。所在用者皆得大驗。若惡人作一切惡法。欲來相害者。作此印咒悉皆不成
毗俱知供養法印(印是第十用大心咒梵本雲阿伽母陀羅)
准前身印。唯改二大指。開頭相去二寸半許(若並屈二大指入掌即是來法出二大指即是去法)是一法印。若以種種華香飲食。供養叁寶。並作此印而供養者。得福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
毗俱知隨心法印(印第十一用大…
《陀羅尼集經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