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叁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遊行經第二中
佛告阿難。世有八衆。何謂八。一曰刹利衆。二曰婆羅門衆。叁曰居士衆。四曰沙門衆。五曰四天王衆。六曰忉利天衆。七曰魔衆。八曰梵天衆。我自憶念。昔者。往來與刹利衆坐起言語。不可稱數。以精進定力。在所能現。彼有好色。我色勝彼。彼有妙聲。我聲勝彼。彼辭我退。我不辭彼。彼所能說。我亦能說。彼所不能。我亦能說。阿難。我廣爲說法。示教利喜已。即于彼沒。彼不知我是天.是人。如是至梵天衆。往返無數。廣爲說法。而莫知我誰
阿難白佛言。甚奇。世尊。未曾有也。乃能成就如是
佛言。如是微妙希有之法。阿難。甚奇。甚特。未曾有也。唯有如來能成此法
又告阿難。如來能知受起.住.滅。想起.住.滅。觀起.住.滅。此乃如來甚奇甚特未曾有法。汝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阿難。俱詣香塔。在一樹下。敷座而坐
佛告阿難。香塔左右現諸比丘。普敕令集講堂
阿難受教。宣令普集。阿難白佛。大衆已集。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即詣講堂。就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證。成最正覺。謂四念處.四意斷.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汝等宜當于此法中和同敬順。勿生诤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于我法中宜勤受學。共相熾然。共相娛樂。比丘當知我于此法自身作證。布現于彼。謂貫經.祇夜經.受記經.偈經.法句經.相應經.本緣經.天本經.廣經.未曾有經.證喻經.大教經。汝等當善受持。稱量分別。隨事修行。所以者何。如來不久。是後叁月當般泥洹
諸比丘聞此語已。皆悉愕然。殒絕迷荒。自投于地。舉聲大呼曰。一何駛哉。佛取滅度。一何痛哉。世間眼滅。我等于此。已爲長衰。或有比丘悲泣躃踴。宛轉[口*睾]啕。不能自勝。猶如斬蛇。宛轉回遑。莫知所奉
佛告諸比丘曰。汝等且止。勿懷憂悲。天地人物。無生不終。欲使有爲不變易者。無有是處。我亦先說恩愛無常。合會有離。身非己有。命不久存。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我今自在 到安隱處
和合大衆 爲說此義
吾年老矣 余命無幾
所作已辦 今當舍壽
念無放逸 比丘戒具
自攝定意 守護其心
若于我法 無放逸者
能滅苦本 盡生老死
又告比丘。吾今所以誡汝者何。天魔波旬向來請我。佛意無欲。可般泥洹。今正是時。宜速滅度。我言。止。止。波旬。佛自知時。須我諸比丘集。乃至諸天普見神變。波旬複言。佛昔于郁鞞羅尼連禅河水邊。阿遊波尼俱律樹下初成佛道。我時白佛。佛意無欲。可般泥洹。今正是時。宜速滅度。爾時。如來即報我言。止。止。波旬。我自知時。如來今者未取滅度。須我諸弟子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乃取滅度。今者如來弟子已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今正是時。宜可滅度。我言。止。止。波旬。佛自知時。不久住也。是後叁月當般涅槃。時。魔即念。佛不虛言。今必滅度。歡喜踴躍。忽然不現。魔去未久。即于遮波羅塔。定意叁昧。舍命住壽。當此之時。地大震動。天人驚怖。衣毛爲豎。佛放大光。徹照無窮。幽冥之處。莫不蒙明。各得相見。我時頌曰
有無二行中 吾今舍有爲
內專叁昧定 如鳥出于卵
爾時。賢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叉手白佛言。唯願世尊留住一劫。勿取滅度。慈愍衆生。饒益天人
爾時。世尊默然不對。如是叁請。佛告阿難。汝信如來正覺道不
對曰。唯然。實信
佛言。汝若信者。何故叁來觸娆我爲。汝親從佛聞。親從佛受。諸有能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余。佛四神足已多習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余。爲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爾時。何不重請。使不滅度。再聞尚可。乃至叁聞。猶不勸請留住一劫。一劫有余。爲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今汝方言。豈不愚耶。吾叁現相。汝叁默然。汝于爾時。何不報我。如來可止一劫。一劫有余。爲世除冥。多所饒益。且止。阿難。吾已舍性命。已棄已吐。欲使如來自違言者。無有是處。譬如豪貴長者。吐食于地。甯當複有肯還取食不
對曰。不也
如來亦然。已舍已吐。豈當複自還食言乎。
佛告阿難俱詣庵婆羅村。即嚴衣缽。與諸大衆侍從世尊。路由跋只到庵婆羅村。在一山林。爾時。世尊爲諸大衆說戒.定.慧。修戒獲定。得大果報。修定獲智。得大果報。修智心淨。得等解脫。盡于叁漏。欲漏.有漏.無明漏。已得解脫。生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于庵婆羅村。隨宜住已
佛告阿難。汝等皆嚴。當詣瞻婆村.揵茶村.婆梨婆村及詣負彌城
對曰。唯然。即嚴衣缽。與諸大衆侍從世尊。路由跋只漸至他城。于負彌城北。止屍舍婆林
佛告諸比丘。當與汝等說四大教法。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諸比丘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何謂爲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諸賢。我于彼村.彼城.彼國。躬從佛聞。躬受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于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爲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爲人說。慎勿捐舍。此爲第一大教法也
複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國。和合衆僧.多聞耆舊。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于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于彼衆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持此。莫爲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者何。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爲人說。慎勿捐舍。此爲第二大教法也
複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國。衆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于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于衆多比丘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爲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爲人說。慎勿捐舍。是爲第叁大教法也
複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國。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于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于一比丘所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法.依律。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爲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當勤受持。廣爲人說。慎勿捐舍。是爲第四大教法也
爾時。世尊于負彌城隨宜住已。告賢者阿難俱詣波婆城。對曰。唯然。即嚴衣缽。與諸大衆侍從世尊。路由末羅至波婆城阇頭園中。時。有工師子。名曰周那。聞佛從彼末羅來至此城。即自嚴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佛漸爲周那說法正化。示教利喜。周那聞佛說法。信心歡喜。即請世尊明日舍食。時。佛默然受請。周那知佛許可。即從座起。禮佛而歸。尋于其夜供設飯食。明日時到。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法服持缽。大衆圍繞。往詣其舍。就座而坐。是時。周那尋設飲食。供佛及僧。別煮栴檀樹耳。世所奇珍。獨奉世尊
佛告周那。勿以此耳與諸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輙與。時。彼衆中有一長老比丘。晚暮出家。于其座上以余器取
爾時。周那見衆食訖。並除缽器。行澡水畢。即于佛前以偈問曰
敢問大聖智 正覺二足尊
善禦上調伏 世有幾沙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如汝所問者 沙門凡有四
志趣各不同 汝當識別之
一行道殊勝 二善說道義
叁依道生活 四爲道作穢
何謂道殊勝 善說于道義
依道而生活 有爲道作穢
能度恩愛刺 入涅槃無疑
超越天人路 說此道殊勝
善解第一義 說道無垢穢
慈仁決衆疑 是爲善說道
善敷演法句 依道以自生
遙望無垢場 名依道生活
內懷于姧邪 外像如清白
虛诳無成實 此爲道作穢
雲何善惡俱 淨與不淨雜
相似現外好 如銅爲金塗
俗人遂見此 謂聖智弟子
余者不盡爾 勿舍清淨信
一人持大衆 內濁而外清
現閉姧邪迹 而實懷放蕩
勿視外容貌 卒見便親敬
現閉姧邪迹 而實懷放蕩
爾時。周那取一小座于佛前坐。漸爲說法。示教利喜已。大衆圍繞。侍從而還。中路止一樹下。告阿難言。吾患背痛。汝可敷座
對曰。唯然。尋即敷座。世尊止息。時。阿難又敷一小座于佛前坐
佛告阿難。向者周那無悔恨意耶。設有此意。爲由何生
阿難白佛言。周那設供。無有福利。所以者何。如來最後于其舍食便取涅槃
佛告阿難。勿作是言。勿作是言。今者周那爲獲大利。爲得壽命。得色。得力。得善名譽。生多財寶。死得生天。所欲自然。所以者何。佛初成道能施食者。佛臨滅度能施食者。此二功德正等…
《長阿含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