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99卷02頁碼:P0001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雜阿含經》叁十五 ▪第4页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等。比丘。當于二法依止多住。于諸善法不生足想。依于諸斷。未曾舍離。乃至肌消肉盡。筋連骨立。精勤方便。堪能修習善法不息。是故。比丘。于諸下劣。生歡喜想。當修上上升進多住。如是修習不久。當得速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八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釋提桓因形色絕妙。于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天身威力。光明遍照迦蘭陀竹園

  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世尊曾于隔界山石窟中說言。若有沙門.婆羅門無上愛盡解脫.心善解脫。彼邊際.究竟邊際.離垢邊際.梵行畢竟。雲何爲比丘邊際.究竟邊際.離垢邊際.梵行畢竟

  佛告天帝釋。謂比丘若所有受覺。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彼諸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出如實知。如實知已。觀察彼受無常。觀生滅.觀離欲.觀滅盡.觀舍。如是觀察已。則邊際。究竟邊際.離垢邊際.梵行畢竟。拘屍迦。是名比丘于正法.律邊際.究竟邊際.離垢邊際.梵行畢竟

  乃至天帝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九八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住耆阇崛山。後夜起經行。見有光明遍照迦蘭陀竹園。見已。作是念。今夜或有大力鬼神詣世尊所。故有此光明

  時。尊者大目揵連晨朝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于昨暮後夜出房經行。見勝光明普照迦蘭陀竹園。見已。作是念。有何大力鬼神詣世尊所。故有此光明

  佛告尊者大目揵連。昨暮後夜。釋提桓因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坐一面

  如上修多羅廣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九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晨朝著衣持缽。詣舍衛城。次第乞食。至鹿住優婆夷舍

  鹿住優婆夷遙見尊者阿難。疾敷床座。白言。尊者阿難令坐

  時。鹿住優婆夷稽首禮阿難足。退住一面。白尊者阿難。雲何言世尊知法。我父富蘭那先修梵行。離欲清淨。不著香花。遠諸凡鄙。叔父梨師達多不修梵行。然其知足。二俱命終。而今世尊俱記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于後世得斯陀含。生兜率天。一來世間。究竟苦邊。雲何。阿難。修梵行.不修梵行。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其後世

  阿難答言。姊妹。汝今且停。汝不能知衆生世間根之差別。如來悉知衆生世間根之優劣。如是說已。從坐起去

  時。尊者阿難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鹿住優婆夷所說廣白世尊

  佛告阿難。彼鹿住優婆夷雲何能知衆生世間根之優劣。阿難。如來悉知衆生世間根之優劣。阿難。或有一犯戒。彼于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犯戒無余滅.無余沒.無余欲盡。或有一犯戒。于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彼所起犯戒無余滅.無余沒.無余欲盡。于彼籌量者言。此亦有如是法。彼亦有是法。此則應俱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一後世。彼如是籌量者。得長夜非義饒益苦

  阿難。彼犯戒者。于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犯戒無余滅.無余沒.無余欲盡。當知此人是退。非勝進。我說彼人爲退分。阿難。有犯戒。彼于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彼于所起犯戒無余滅.無余沒.無余欲盡。當知是人勝進不退。我說彼人爲勝進分。自非如來。此二有間。誰能悉知。是故。阿難。莫籌量人人而取。人善籌量人人而病。人籌量人人。自招其患。唯有如來能知人耳。如二犯戒。二持戒亦如是。彼于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持戒無余滅。若掉動者。彼于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掉無余滅。彼若嗔恨者。彼于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嗔恨無余滅。若苦貪者。彼于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彼所起苦貪無余滅。穢汙清淨如上說。乃至如來能知人人

  阿難。鹿住優婆夷愚癡少智。而于如來一向說法心生狐疑。雲何。阿難。如來所說。豈有二耶

  阿難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阿難。善哉。善哉。如來說法若有二者。無有是處。阿難。若富蘭那持戒。梨師達多亦同持戒者。所生之趣。富蘭那所不能知。梨師達多爲生何趣。雲何受生。雲何後世。若梨師達多所成就智。富蘭那亦成就此智者。梨師達多亦不能知彼富蘭那當生何趣。雲何受生。後世雲何。阿難。彼富蘭那持戒勝。梨師達多智慧勝。彼俱命終。我說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後世亦同是斯陀含。生兜率天。一來生此究竟苦邊。彼二有間。自非如來。誰能得知。是故。阿難。莫量人人。量人人者。自生損減。唯有如來能知人耳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九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釋氏彌城留利邑夏安居。有余比丘于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夏安居。時。彼比丘于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次第至鹿住優婆夷舍。鹿住優婆夷遙見比丘來。疾敷床座。請比丘令坐。如上阿難修多羅說

  時。彼比丘語鹿住優婆夷。姊妹且停。汝那得知衆生根之優劣。姊妹。唯有如來能知衆生根之優劣。如是說已。從坐起去

  時。彼比丘叁月夏安居訖。作衣竟。持衣缽。往詣彌城留利釋氏邑。到已。舉衣缽。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共鹿住優婆夷所論說事向佛廣說

  佛告比丘。鹿住優婆夷雲何能知世間衆生諸根優劣。唯有如來能知世間衆生諸根優劣耳。不離嗔恨.憍慢。時起貪法。不聽受法。不學多聞。于法不調伏見。不能時時起解脫心法。比丘。若複有一不離嗔慢。時起貪法。然彼聞法。修學多聞。于善調伏見。時時能起解脫心法。若思量彼。此有是法。彼有是法。此則同一趣.同一受生.同一後世。如是思量者。長得非義不饒益苦。比丘。若複彼人不離嗔慢。時時起貪法。亦不聽法。不習多聞。不調伏見。亦不時時得解脫心法。我說此人卑鄙下賤。比丘。若複彼人不離嗔慢。時時起貪法。然彼聞法。樂多聞。調伏諸見。時時能得解脫心法。我說是人第一勝妙。彼二有間。自非如來。誰能別知。是故。比丘。莫量人人。乃至如來能知優劣

  比丘。複次。有一不離嗔慢。時時起口惡行。余如上說。比丘。複次。有一賢善。安樂同止。欣樂明智。修梵行者樂與同止。而彼不樂聞法。乃至不時時得心法解脫。當知彼人住賢善地。不能轉進。賢善地者。謂人.天趣。複次。有一其性賢善。同止安樂。欣樂梵行。以爲伴侶。樂聞正法。學習多聞。善調伏見。時時能得解脫心法。當知彼人于賢善地能轉勝進。當知此人于正法流有所堪能。此二有間。自非如來。誰能別知。是故。比丘。莫量人人。量人人者。自招其患。唯有如來能知人耳。比丘。鹿住優婆夷愚癡少智。如上修多羅廣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九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給孤獨長者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世間有幾種福田

  佛告長者。世間有二種福田。何等爲二。學及無學。即說偈言

  世有學無學  大會常延請

  正直心真實  身口亦複然

  是即良福田  施者獲大果

  佛說此經已。給孤獨長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雜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