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99卷02頁碼:P0001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雜阿含經》四十二 ▪第2页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塞即說偈言

  央伽族姓王  服珠璎珞铠

  摩竭衆慶集  如來出其國

  名聞普流布  猶如雪山王

  如淨水蓮華  清淨無瑕穢

  隨日光開敷  芬香熏其國

  央耆國明顯  猶如空中日

  觀如來慧力  如夜然炬火

  爲眼爲大明  來者爲決疑

  時。諸國王歎言。善說。栴檀優婆塞

  爾時。七王脫七寶上衣。奉優婆塞

  時。彼七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爾時。栴檀優婆塞知諸王去已。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今七國王遺我七領上衣。唯願世尊受此七衣。以哀愍故

  爾時。世尊爲哀愍故。受其七衣。栴檀優婆塞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一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其體肥大。舉體流汗。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氣息長喘

  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身體極肥盛

  大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患身肥大。常以此身極肥大故。慚恥厭苦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人當自系念  每食知節量

  是則諸受薄  安消而保壽

  時。有一年少。名郁多羅。于會中坐。時。波斯匿王告郁多羅。汝能從世尊受向所說偈。每至食時。爲我誦不。若能爾者。賜金錢十萬。亦常與食

  郁多羅白王。奉教當誦

  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時。郁多羅知王去已。至世尊前。受所說偈。于王食時。食食爲誦。白言大王。如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而說斯偈

  人當自系念  每食知節量

  是則諸受薄  安消而保壽

  如是。波斯匿王漸至後時。身體[月*庸]細。容貌端正。處樓閣上。向佛住處合掌恭敬。右膝著地。叁說是言。南無敬禮世尊.如來.應.等正覺。南無敬禮世尊.如來.應.等正覺。與我現法利益.後世利益.現法後世利益。以其飯食知節量故

  (一一五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

  時。有年少阿修羅來詣佛所。于佛面前粗惡不善語。嗔罵呵責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怒勝嗔恚  不善以善伏

  惠施伏悭貪  真言壞妄語

  不罵亦不虐  常住賢聖心

  惡人住嗔恨  不動如山石

  起嗔恚能持  勝製狂馬車

  我說善禦士  非彼攝繩者

  時。年少阿修羅白佛言。瞿昙。我今悔過。如愚如癡。不辯不善。于瞿昙面前诃罵毀辱。如是忏悔已。時。阿修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一五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年少賓耆迦婆羅門來詣佛所。于世尊面前作粗惡不善語。嗔罵呵責

  爾時。世尊告年少賓耆迦。若于一時吉星之日。汝當會諸宗親眷屬耶

  賓耆白佛。如是。瞿昙

  佛告賓耆。若汝宗親不受食者。當如之何

  賓耆白佛。不受食者。食還屬我

  佛告賓耆。汝亦如是。如來面前作粗惡不善語。罵辱呵責。我竟不受。如此罵者。應當屬誰

  賓耆白佛。如是。瞿昙。彼雖不受。且以相贈。則便是與

  佛告賓耆。如是不名更相贈遺。何得便爲相與

  賓耆白佛。雲何名爲更相贈遺。名爲相與。雲何名不受相贈遺。不名相與

  佛告賓耆。若當如是罵則報罵。嗔則報嗔。打則報打。鬥則報鬥。名相贈遺。名爲相與。若複。賓耆。罵不報罵。嗔不報嗔。打不報打。鬥不報鬥。若如是者。非相贈遺。不名相與

  賓耆白佛。瞿昙。我聞古昔婆羅門長老宿重行道大師所說。如來.應.等正覺。面前罵辱。嗔恚诃責。不嗔不怒。而今瞿昙有嗔恚耶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無嗔何有嗔  正命以調伏

  正智心解脫  慧者無有嗔

  以嗔報嗔者  是則爲惡人

  不以嗔報嗔  臨敵伏難伏

  不嗔勝于嗔  叁偈如前說

  爾時。年少賓耆白佛言。悔過。瞿昙。如愚如癡。不辯不善。而于沙門瞿昙面前粗惡不善語。嗔罵呵責。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一五叁)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

  爾時。世尊晡時從禅覺。詣講堂東蔭蔭中。露地經行

  時。有健罵婆羅豆婆遮婆羅門來詣佛所。世尊面前作粗惡不善語。罵詈呵責。世尊經行。彼隨世尊後行。世尊經行已竟。住于一處。彼婆羅門言。瞿昙伏耶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勝者更增怨  伏者臥不安

  勝伏二俱舍  是得安隱眠

  婆羅門白言。瞿昙。我今悔過。如愚如癡。不辯不善。何于瞿昙面前作粗惡不善語。罵詈呵責

  時。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複道而去

  (一一五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時。健罵婆羅豆婆遮婆羅門遙見世尊。作粗惡不善語。嗔罵呵責。把土坌佛。時。有逆風。還吹其土。反自坌身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人無嗔恨  罵辱以加者

  清淨無結垢  彼惡還歸己

  猶如土坌彼  逆風還自汙

  時。彼婆羅門白佛言。悔過。瞿昙。如愚如癡。不善不辯。何于瞿昙面前粗惡不善語。嗔罵呵責

  時。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複道而去

  (一一五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婆羅門名曰違義。聞沙門瞿昙從拘薩羅國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聞已。作是念。我當往詣沙門瞿昙所。聞所說法。當反其義。作是念已。往詣精舍。至世尊所

  爾時。世尊無量眷屬圍繞說法。世尊遙見違義婆羅門來。即默然住

  違義婆羅門白佛言。瞿昙說法。樂欲聞之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違義婆羅門  未能解深義

  內懷嫉恚心  欲爲法留難

  調伏違反心  諸不信樂意

  息諸障礙垢  則解深妙說

  時。違義婆羅門作是念。沙門瞿昙已知我心。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一一五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

  時。有不害婆羅門來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名不害。爲稱實不

  佛告婆羅門。如是稱實者。若身不害。若口不害。若心不害。則爲稱實。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心不殺害  口意亦俱然

  是則爲離害  不恐怖衆生

  佛說此經已。不害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複道而去

  (一一五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王舍城乞食。次第行乞至火與婆羅門舍

  火與婆羅門遙見佛來。即具衆美飲食。滿缽與之

  如是二日.叁日。乞食複至其舍

  火與婆羅門遙見佛來。作是念。禿頭沙門何故數來。貪美食耶

  爾時。世尊知火與婆羅門心念已。即說偈言

  王天日日雨  田夫日夜耕

  數數殖種子  是田數收谷

  如人數懷妊  乳牛數懷犢

  數數有求者  則能數惠施

  數數惠施故  常得大名稱

  數數棄死屍  數數哭悲戀

  數數生數死  數數憂悲苦

  數數以火燒  數數諸蟲食

  若得賢聖道  不數受諸有

  亦不數生死  不數憂悲苦

  不數數火燒  不數諸蟲食

  時。火與婆羅門聞佛說偈。還得信心。複以種種飲食滿缽與之。世尊不受。以因說偈而施故。複說偈言

  因爲說偈法  不應受飲食

  當觀察自法  說法不受食

  婆羅門當知  斯則淨命活

  應以余供養  純淨大仙人

  已盡諸有漏  穢法悉已斷

  供養以飲食  于其良福田

  欲求福德者  則我田爲良

  火與婆羅門白佛。今以此食。應著何所

  佛告婆羅門。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有能食此信施。令身安樂。汝持是食去棄于無蟲水中。及少生草地

  時。婆羅門即以此食持著無蟲水中。水即煙出。沸聲啾啾。譬如鐵丸燒令火色。擲著水中。水即煙起。沸聲啾啾。亦複如是。婆羅門持此飲食著水中。水即煙出。沸聲啾啾。于時火與婆羅門歎言。甚奇。瞿昙。大德大力。能令此食而作神變

  時。火與婆羅門因此飯食神變。得信敬心。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佛告婆羅門。汝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

  彼即出家已。作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發須。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乃至得阿羅漢。心善解脫

  (一一五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舍衛國中婆肆吒婆羅門女信佛.法.僧。歸佛.歸法.歸比丘僧。于佛.法.僧已離狐疑。于苦習盡道亦離疑惑。見谛得果。得無間慧。其夫是婆羅豆婆遮種姓婆羅門。每至左右所爲作時。有小得失。即稱南無佛。向如來所住方面。隨方合掌。叁說是言。南無多陀阿伽度.阿羅呵.叁藐叁佛陀。身純金色。圓光一尋。方身圓滿。如尼拘律樹。善說妙法。牟尼之尊。仙人上首。是我大師

  時。夫婆羅門聞之。嗔恚不喜。語其婦言。爲鬼著耶。無有此義。舍諸叁明大德婆羅門。而稱歎彼禿頭沙門。黑闇之分。世所不稱。我今當往共汝大師論議。足知勝如

  婦語夫言。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諸神.世人能共世尊.如來.應.等正覺。金色之身。圓光一尋。如尼拘律樹圓滿之身。言說微妙。仙人上首。我之大師共論議者。然今婆羅門且往。自可知之

  時。婆羅門即往詣佛。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爲殺于何等  而得安隱眠

  爲殺于何等  令心得無憂

  爲殺于何等  瞿昙所稱歎

  爾時。世尊知婆羅門心之所念。而說偈言

  殺于嗔恨者  而得安隱眠

  殺于嗔恚者  而心得無憂

  嗔恚爲毒本  能害甘種子

  能害于彼者  賢聖所稱歎

  若能害彼者  其心得無憂

  時。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聞佛所說。示教照喜。次第說法。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說欲味著爲災患煩惱。清淨出要。遠離隨順。福利清淨。分別廣說。譬如清淨白[疊*毛]。易爲染色。如是。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即于座上。于四聖谛得無閡等。所謂苦.集.滅.道

  是婆羅門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于正法.律得無所畏。即從座起。偏露右肩。合掌白佛。已度。世尊。已度。善逝。我今歸佛.…

《雜阿含經四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