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譯雜阿含經》四 ▪第2页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續本經文上一頁而起。得乘于馬。從馬而起。得乘于象。從象而起。得升宮殿。以是緣故。我說從冥入明。何謂從明入冥。若有人。生于刹利家。或複生于婆羅門家。或生大長者家。多饒財寶。巨富無量。庫藏盈溢。多諸仆從。輔相大臣。親友眷屬。亦甚衆多。身形端正。有大威力。如是之人。是名爲明。若此之人。身行惡業。口行惡業。意行惡業。身壞命終。墮于地獄。如人從宮殿下墮于象上。從象上下而乘于馬。從馬上下而乘于車。從車上下而坐于床。從床而下墮落于地。從地而墮墜于糞坑。我說此人從明入冥。何謂從明入明。若有人。生于刹利大婆羅門家。或生長者。多饒財寶。巨富無量。庫藏盈溢。多諸仆從。輔相大臣。親友眷屬。亦甚衆多。身形端正。有大威力。此名爲明。如此之人。身行善業。口行善業。意行善業。身壞命終。得生天上。如似從一宮殿至于宮殿。從象至象。從馬至馬。從車至車。從床至床。如此之人。我說從明入明。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大王汝當知 貧窮不信者
嗔恚懷嫉妒 恒起惡覺觀
邪見無恭敬 沙門婆羅門
持戒及多聞 見則加罵辱
設有少財物 無有奉施心
毀罵施與者 如此之業緣
必墮于地獄 是業墮地獄
名從闇入闇 大王今當知
貧窮好施者 有信無嗔恚
慚愧而好施 沙門婆羅門
持戒及多聞 起敬禮問訊
常行正善行 自施贊施者
受者亦贊歎 如是至後世
生叁十叁天 此名從此闇
將入于明處 大王又當知
大富而不信 心常懷嗔恚
常起貪嫉妒 邪見不恭敬
沙門婆羅門 持戒及多聞
見則加罵辱 無有奉施心
從此而命終 墮于惡地獄
名從明入闇 大王又當知
大富信無嗔 慚愧得具足
能舍大悭心 沙門婆羅門
持戒及多聞 起敬而問訊
常行于正善 自施贊施者
受者所歎譽 舍此身命已
以是果報故 生叁十叁天
此名從于明 而入于明處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波斯匿王于日中時。乘駕辇輿。往詣佛所。身體塵坌。爾時世尊而問王言。大王。何故以日中來至于此身體塵坌。王白佛言。世尊。國事廣大。衆務猥多。斷理庶訖。來詣佛所。以是之故。身體坌塵。佛言。大王。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大王。譬如有人從東方來。禀性正直。未曾虛欺。爲衆所信。設語王言。今者東方有大石山。上連于天。下連于地。從東方來。其所曆處所。有林卉有生之類。悉皆摧碎。南西北方。亦複如是。皆爲衆人。深生信心。亦相謂言。今者四方有大石山。一時俱至。又無孔穴可逃避處。天龍人鬼。有生之類。鹹皆碎滅。甚可怖畏。佛告王曰。當于爾時。設何方計而得免難。王言。世尊。當爾之時。更無方計。唯信佛法。修行真行。更無余方。佛言。大王。如王所說。乃至除信佛法更無余計。大王。何故作如是語。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設如灌頂受王位者。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各嚴戰具。如此大山無可共鬥。刀箭弓矟。無可用處。若以咒術。錢財貢獻。如此之事。無如之何。亦複無有求名捔力诤勝之處。是故世尊。我言應修善法遠離虛妄。除信佛法更無余計。佛言。如是大王。如是大王。老山能壞壯年盛色。病山能壞一切強健。死山能壞一切壽命。衰耗之山能壞一切榮華富貴。妻子喪沒。眷屬分離。錢財亡失。大王。有如是四方碎壞世間隨逐于人。實如汝言。唯有修行真法。除于佛法更無余計。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譬如四方有大山 廣大深厚無涯際
從四面來一時至 慞惶奔走無避處
象車馬兵不能拒 咒術財寶不能卻
如是大王無常山 老病死山衰滅山
殘滅一切有生類 刹利首陀婆羅門
乃至下賤真陀羅 在家出家修梵行
及以全戒至毀禁 悉皆殘滅無遺余
是以智人應修善 尊崇叁寶行衆福
身口及意常清淨 現得名譽後生天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波斯匿王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在一面坐。時祇洹中有長發梵志七人。複有裸形尼幹七人。複有一衣外道七人。身皆長大。波斯匿王見諸外道。在祇洹中。經行彷徉。時波斯匿王從坐而起。合掌敬心。向諸外道。自說我是波斯匿王。如是叁說。佛告波斯匿王。何故見此長發裸形一衣之人。如此恭敬。王言。世尊。我國有此叁人。阿羅漢中。名爲最勝。佛告王言。汝不善知他心所趣。雲何知是羅漢非羅漢也。如共久處。用意觀察。爾乃可知。持戒破戒。雖複久處。聰智能知。愚者不知。若其父母。親裏眷屬。有死亡者。可分別知。若無此事。難可了知。若遭厄難。爲人強逼。令行殺害。或爲女人私處逼迫。而不犯戒。可知堅實隨逐觀察。乃能可知。淨行不淨。欲試其智。聽其所說。唯有智者。善能分別。唯有智人。久處共住。爾乃可知。王即贊佛言。善哉世尊。如佛所說。久處共住。爾乃可知。持戒破戒。臨難別人。觀察其行。知淨不淨。講說議論。乃別其智凡。此上說有智能知。愚者不知。久處乃知。非可卒知。何以故。我所使人。亦使著如是形服使。遠至他國。察彼國中。或經八月。或至十月。作種種事已。還來歸國。五欲自恣。一切所作。如前無異。是以知佛所說實是善說。王又白言。世尊。我亦先知有如是事。但卒不觀察。便起恭敬。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以見色貌 而可觀察知
若卒見人時 不可即便信
相貌似羅漢 實不攝諸根
形貌種種行 都不可分別
如似塗耳铛 亦複如塗錢
愚者謂是金 其內實是銅
如是諸人等 癡闇無所知
外相似賢善 內心實毒惡
行時多將從 表于賢勝者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五國王共集一處。各相謂言。五欲之中。何者最妙。一王說曰。色爲第一。次王說言。聲爲第一。次王說言。味爲第一。第四王言。香爲第一。第五王言。細滑第一。諸王心意。人各不同。各見第一。乃相謂言。我等心意。所美不同。各競其理。可詣佛所禀受分別。波斯匿王而爲上首。共詣佛所。五王爾時禮佛足已。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等五王私共議論。五欲之中。何者第一。一王說言。色爲第一。如此五王。所說不同。各稱第一。所說不同故。來詣佛所。咨問斯義。何者第一。佛說。若于色中。取其像貌。心意封著。稱適其意。當于爾時。設有妙色勝于此者。但以所著爲勝。不顧色妙。聲香味觸。亦複如是。乃至于觸受。其相貌心意計著。以爲最勝。爾時有一婆羅門。名曰卑嶷。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欲有所說。唯願聽許。佛告卑嶷。宜知是時。卑嶷即說偈言
央伽大王畜寶铠 摩竭提主得大利
佛出其國最上寶 名稱普聞如山王
譬如蓮華新敷榮 光映泉池香遍至
佛亦如日處虛空 光明周普照世界
谛視如來智慧力 猶如猛火炎熾盛
開諸眼目作大明 諸有疑惑來禀化
一切悉得決所疑
五王皆贊美偈訖。各以上衣以用賞之。爾時五王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從坐而去。王去已後。卑嶷合掌向佛。即以五衣奉上于佛。唯願納受。佛即納受。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波斯匿王身體肥大。喘息極粗。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佛告王言。王今身體。極爲重大。至于動轉。出入息時。極爲大難。王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世尊教。今患此身。以爲慚愧。用自譏呵。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夫人常當自憶念 若得飲食應知量
身體輕便受苦少 正得消化護命長
爾時烏帶摩納在于衆中。王告摩納言。汝能受持此偈。于我食時。常能爲我誦此偈不。若能誦者。我當賞汝日百金錢。我之所食常當聽汝先我前食。烏帶摩納爾時答言。我能。佛重爲波斯匿王種種說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波斯匿王禮佛而退。烏帶摩納小在後住。受持此偈。佛告摩納。王若食時。恒爲王說如此上偈。爾時波斯匿王日日減食。身體日日轉小。漸得輕便。波斯匿王後至佛所。身體輕便。轉得端正。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奉佛敕教。現身之中受無量樂。南無佛婆伽婆至真等正覺。知我現報現前利益。由節食故
得勝.毀壞.從佛教 一法.福田.可厭患
明闇.石山.著一衣 諸王.喘息名跋瞿
(七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摩納。名阿修羅鹽。往詣佛所。不善口意。面于佛前。加諸罵辱。爾時如來見聞是已。即說偈言
行善不嗔恚 布施常實語
不嗔不害者 勝于懷惡忿
悭貪及妄語 親近惡人者
當知此衆生 積嗔如丘山
嗔恚如逸馬 製之由辔勒
控辔不名堅 製心乃名堅
是故我今者 名爲善調禦
爾時摩納即白佛言。我實愚闇。所爲不善。面于佛前。加諸罵辱。唯願世尊。哀受我忏。佛言。摩納。知汝至心。憐愍汝故。受汝忏悔。使汝從今善法增長。無有退轉。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摩納。名曰卑嶷。往詣佛所。面于佛前。不善口意。罵詈世尊。加諸誹謗種種觸惱。爾時如來見聞是已。語卑嶷言。譬如世間。于大節會。鋸無提日。當于其夜。汝于彼時。頗以衣服璎珞種種肴饍。饷親戚不。卑嶷答言。實爾饷與。佛告卑嶷。若彼不受汝之所饷。此饷屬誰。卑嶷答言。若彼不受。我還自取。佛言。如是如是。卑嶷汝于如來至真等正覺所。面加罵辱。作諸謗毀。種種觸惱。汝雖與我。我不受取。譬如世人。有所舍與。前者受取。是名舍與。亦名受取。有人雖施。前人不受。是名爲舍不名爲。受若人罵詈嗔打毀呰。更還報者。是名爲舍。是名爲受。若人罵詈嗔打毀呰。忍不加報是名爲舍。不名爲受。卑嶷言。瞿昙。我聞先舊長老宿德。鹹作是言…
《別譯雜阿含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