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四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一子品第九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母人。心懷笃信。唯有一子。恒作是念。雲何當教。使成爲人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義。世尊是諸法之本。如來所陳。靡不承受。唯願世尊與諸比丘說此深法。聞已奉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其義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猶彼優婆斯心懷笃信。作是教訓。汝今在家。當如質多長者。亦如象童子。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世尊受證弟子。所謂質多長者.象童子也。若童子意欲剃除須發。著叁法衣。出家學道。當如舍利弗.目犍連比丘。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所謂舍利弗.目犍連比丘。好學正法。莫作邪業。興起非法。設汝生此染著之想。便當墜墮叁惡趣中。善念專心。不得者得。不獲者獲。未得證者。今當受證。所以然者。諸比丘。信施之重。實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是故。諸比丘。莫生染著之意。已生當滅。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笃信優婆斯唯有一女。彼當雲何教訓成就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義。世尊是諸法之本。如來所陳。靡不承受。唯願世尊與諸比丘說此深法。聞已奉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其義
諸比丘對曰。如是。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猶彼笃信優婆斯教訓女曰。汝今在家者。當如拘仇多羅優婆斯.難陀母。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世尊受證弟子。所謂拘仇多羅優婆斯.難陀母是。若女意欲剃除須發。著叁法衣。出家學道者。當如谶摩比丘尼.優缽花色比丘尼。所以然者。此是其量。此是其限。所謂谶摩比丘尼.優缽華色比丘尼。好學正法。莫作邪業。興起非法。設汝生此染著之想。然當墜墮叁惡趣中。善念專心。不果者果。不獲者獲。未得證者。今當受證。所以然者。諸比丘。信施之重。實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之趣。是故。諸比丘。莫生染著之想。已生當滅。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見一法疾于心者。無譬可喻。猶如猕猴舍一取一。心不專定。心亦如是。前想.後想所不同者。以方便法不可摸則。心回轉疾。是故。諸比丘。凡夫之人不能觀察心意。是故。諸比丘。常當降伏心意。令趣善道。亦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見一法疾于心者。無譬可喻。猶如猕猴舍一取一。心不專定。心亦如是。前想.後想所念不同。是故。諸比丘。凡夫之人不能觀察心意所由。是故。諸比丘。常當降伏心意。得趣善道。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恒觀見一人心中所念之事。此人如屈伸臂頃墮泥[黍-禾+利]中。所以然者。由惡心故。心之生病墜墮地獄
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猶如有一人 心懷嗔恚想
今告諸比丘 廣演其義趣
今正是其時 設有命終者
假令入地獄 由心穢行故
是故。諸比丘。當降伏心。勿生穢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恒觀見一人心中所念之事。如屈伸臂頃而生天上。所以然者。由善心故。已生善心。便生天上
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設複有一人 而生善妙心
今告諸比丘 廣演其義趣
今正是其時 設有命終者
便得生天上 由心善行故
是故。諸比丘。當發淨意。勿生穢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于此衆中。不見一法最勝最妙。眩惑世人。不至永寂。縛著牢獄。無有解已。所謂男子見女色已。便起想著。意甚愛敬。令人不至永寂。縛著牢獄。無有解已。意不舍離。周旋往來。今世後世。回轉五道。動曆劫數
爾時。世尊便說偈曰
梵音柔軟聲 如來說難見
或複有時見 系念在目前
亦莫與女人 往來與言語
恒羅伺捕人 不得至無爲
是故。諸比丘。當除諸色。莫起想著。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于此衆中。不見一法最勝最妙。眩惑世人。不生永寂。縛著牢獄。無有解已。所謂女見男子色已。便起想著。意甚愛敬。令人不至永寂。縛著牢獄。無有解已。意不舍離。周旋往來。今世後世。回轉五道。動曆劫數
爾時。世尊便說偈曰
若生顛倒想 興念恩愛心
除念意染著 便無此諸穢
是故。諸比丘。當除諸色。莫起想著。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于此衆中。不見一法。無欲想便起欲想。已起欲想便增益。無嗔恚想便起嗔恚。已起嗔恚便增多。無睡眠想便起睡眠。已起睡眠便增多。無調戲想便起調戲。已起調戲便增多。無疑想便起疑想。已起疑想便增多。亦當觀惡露不淨想。設作亂想。無欲想便有欲想。已有欲想便增多。嗔恚.睡眠。本無疑想便起疑想。疑想已起便增多。是故。諸比丘。莫作亂想。常當專意。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于此法中。不見一法。未有欲想便不生欲想。已生欲想便能滅之。未生嗔恚想便不生。已生嗔恚想便能滅之。未生睡眠想便不生。已生睡眠想便能滅之。未生調戲想便不生。已生調戲想便能滅之。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滅之。亦當觀惡露不淨。已觀惡露不淨。未生欲想便不生。已生便能滅之。未生嗔恚便不生。已生嗔恚便能滅之。乃至疑。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滅之。是故。諸比丘。常當專意觀不淨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斯及二心 一墮一生天
男女想受樂 二欲想在後
增壹阿含經護心品第十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布一法。修行一法。廣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諸行寂靜。得沙門果。至泥洹界。雲何爲一法。所謂無放逸行。雲何爲無放逸行。所謂護心也。雲何護心。于是。比丘。常守護心有漏.有漏法。當彼守護心有漏.有漏法。于有漏法便得悅豫。亦有信樂。住不移易。恒專其意。自力勸勉
如是。比丘。彼無放逸行。恒自謹慎。未生欲漏便不生。已生欲漏便能使滅。未生有漏便不生。已生有漏便能使滅。未生無明漏便不生。已生無明漏便能使滅。比丘于彼無放逸行。閑靜一處。恒自覺知而自遊戲。欲漏心便得解脫。有漏心.無明漏心便得解脫。已得解脫。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複受有。如實知之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無憍甘露迹 放逸是死徑
無慢則不死 慢者即是死
是故。諸比丘。當念修行無放逸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布一法。修行一法。廣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諸行寂靜。得沙門果。至泥洹處。雲何爲一法。謂無放逸行于諸善法。雲何無放逸行。所謂不觸娆一切衆生。不害一切衆生。不惱一切衆生。是謂無放逸行
彼雲何名善法。所謂賢聖八道品。等見.等方便.等語.等行.等命.等治.等念.等定。是謂善法
爾時。世尊便說偈曰
施一切衆生 不如法施人
雖施衆生福 一人法施勝
是故。諸比丘。當修行善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雲何觀檀越施主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是諸法之王。唯願世尊與諸比丘而說此義。聞已盡當奉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谛聽。谛聽。善思念之。我當與汝分別其義
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檀越施主當恭敬如子孝順父母。養之.侍之。長益五陰。于閻浮利地現種種義。觀檀越主能成人戒.聞.叁昧.智慧。諸比丘多所饒益。于叁寶中無所挂礙。能施卿等衣被.飲食.床榻.臥具.病瘦醫藥。是故。諸比丘。當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況複大者。恒以慈心向彼檀越。說身.口.意清淨之行。不可稱量。亦無有限。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使彼檀越所施之物。終不唐捐。獲其大果。成大福祐。有大名稱。流聞世間。甘露法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世尊便說偈曰
施以成大財 所願亦成就
王及諸賊盜 不能侵彼物
施以得王位 紹繼轉輪處
七寶具足成 本施之所致
布施成天身 首著雜寶冠
與諸妓女遊 本施之果報
施得天帝釋 天王威力盛
千眼莊嚴形 本施之果報
布施成佛道 叁十二相具
轉無上法輪 本施之果報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檀越施主當雲何承事供養精進持戒諸賢…
《增壹阿含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